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四 (9)
卷之四 (9)
1. 哮吼
始因風寒傷肺,變生痰飲,復遇外邪閉塞,滯痰鬱氣不舒,是證作矣。有因鹹酸致傷,實人宜吐痰,忌生冷厚味,藥忌寒涼。
主方,麻黃(二錢),杏仁,石膏(煅),陳皮,半夏,茯苓,桑皮,款花,蘇子(各一錢)甘草(五分),上加生薑三片,蔥頭二個,細茶一撮,白果念個(去衣打碎),煎成。磨沉、木香各五分服。
寧肺丸,哮吼喘急,咳嗽痰涎,抬肩擷肚,不能睡臥,風冷尤甚。
南星(圓小粉團者,泡三次,四兩),蛤粉(厚大者煅),青黛(畫家用者),半夏(泡七次。各一兩),兜鈴(去梗),蜂房(炙。各五錢),天竺黃,白礬(各三錢,信製法:用明礬,白砒各三錢同研,入小砂罐內,瓦蓋鐵絲扎,鹽泥通身溏好眼,干,炭火煅紅,待冷開,止存礬錢半許)。
各研細末,稱和用薄麵糊為丸,如粟米大,每服大人三分,小兒分半,臨睡蘿蔔或米湯茶下,忌鹹酸生冷。
簡便方,蘿蔔子研末,薑汁調薄糊細丸,每三十丸津咽。
又,雞子(一個,)略敲浸尿缸,三日煮食。
白話文:
[哮吼]
這病最初是由風寒侵襲肺部引起,隨後產生痰飲,再遇到外界邪氣阻塞,導致痰鬱在體內無法排出,胸悶不適,於是該症狀就出現了。有的是因為食用過多鹹酸食物造成傷害,身體壯實的人應當嘔吐出痰,需避免吃生冷和油膩厚重的食物,藥物方面要避免使用性質寒涼的藥材。
主要處方,包含麻黃(約6克),杏仁,煅燒過的石膏,陳皮,半夏,茯苓,桑皮,款花,蘇子(各約3克),甘草(約1.5克)。以上藥材再加入生薑三片,蔥頭兩個,一小撮細茶,二十顆去了殼並打碎的白果,一起煎煮。最後磨入沉香、木香各約1.5克服用。
「寧肺丸」適用於哮吼喘息,咳嗽伴隨大量痰涎,呼吸困難到需要抬起肩膀,腹部緊繃,甚至無法躺下休息,風寒情況下更為嚴重。
所需藥材有南星(選圓形小顆粉狀,需泡洗三次,約120克),煅燒過的蛤粉,青黛(繪畫用),半夏(需泡洗七次,各約30克),兜鈴(去除梗部),蜂房(需烤過,各約15克),天竺黃,白礬(各約9克,製備方法:取明礬,白砒各約9克一同研磨,放入小砂鍋中,用瓦片蓋住並用鐵絲綁緊,塗上鹽泥封好,晾乾,用炭火燒至紅熱,待冷卻後打開,只保留礬約4.5克)。
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按比例混合,使用薄麵糊搓成粟米大小的丸狀,成人每次服用約9克,兒童則減半,睡前可用蘿蔔或米湯送服,忌食鹹酸生冷的食物。
簡易療方,將蘿蔔籽研磨成末,用薑汁調和成稀糊,搓成小丸,每次吞服三十粒。
另一種方式,將一顆雞蛋輕輕敲裂後浸泡在尿缸中,三天後煮熟食用。
2. 喘證
(附:短氣)
經曰:諸病喘滿,皆屬於熱。又曰:淫氣喘息,痹聚在肺。夫喘急之候,發則張口抬肩,搖身擷肚,而作哮吼之聲。痰壅喉中,聲如拽鋸,或如水雞之響,此內外邪干而氣實也。有氣為火鬱,而痰在肺胃之間;有水氣乘肺,而肺虛挾寒作喘;有肺虛挾熱,火炎而喘;有驚憂氣遏,肺脹而喘;有胃絡不和而喘;有腎虛不能攝氣而喘。然未有不由痰火內郁,風寒外束。
經曰:熱為寒包,則喘者明矣。又喘則必脹,脹則必喘何也?蓋肺朝百脈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小便出焉。如肺受邪而失降下之令,則小便漸短而發腫,此必先喘後脹屬肺病。當清肺降氣,分利水道。夫脾主肌肉,脾土受邪,不能制水,妄漬肌肉而為腫。肺無母氣之養,反得泛溢之侵,氣不下行而為喘。
此必先脹後喘屬脾病,當理脾滲濕,順氣定喘,宜分標本先後治之。短氣者,似喘而實非喘,因元氣虛少,氣不接續而然。或有氣從臍下起,直衝清道而上,乃正氣虛損,切宜認辨(喘急攻邪,短氣養正),二證霄壤,誤治必危。喘證脈浮滑,手足溫者生,沉澀急疾代止,肢冷自汗者死。
治喘發時宜散表清裡;未發時攻補隨宜。
主方,陳皮,半夏,枳殼,桔梗,紫蘇,麻黃,杏仁(等分),甘草(減半),加生薑三片,黑棗一枚,水煎服。
嗽加桑皮、冬花、紫菀。氣壅加栝蔞、卜子、蘇子。乍喘乍止,貝母、麥冬。肺火,枯芩、枇杷葉;甚加葶藶子、檳榔。
五虎湯,治風寒喘急,哮吼不臥。
麻黃,杏仁(研),軟石膏(煅。各二錢),甘草(七分),細茶(錢半),加桑皮(一錢)
上加生薑三片,蔥頭三個,水煎熱服。痰多,合枳桔二陳湯。
千緡湯,治風痰壅盛,喘促不能睡,一服安。
半夏(四個,泡,切),南星(二個,泡,切),甘草(炙,一寸,切),皂莢(炙,去皮弦,一寸)
姜指大,水煎服。
蘇子降氣湯,虛陽上攻,氣不升降,上盛下虛,痰壅喘嗽。
真蘇子(三錢),陳皮,厚朴,前胡(各二錢),肉桂,半夏(制),當歸,南星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上加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寒喘去前、半、當、星,加乾薑(一錢),加姜煎,調砂仁(一錢);磨沉、木香各三分。
四磨湯,治七情之氣鬱結而喘。
喘而腫,三花神祐丸(方見痰門)。
真沉香,檳榔,枳殼,烏藥(各磨,三分),湯調服。
安氣湯,治弱人腎虛,不能納氣,氣不歸元而喘。
人參(五分),五味子(九粒),麥冬,酸棗仁(炒,研),山藥,茯苓,阿膠(各一錢)
煎成,沖化阿膠服。次八味地黃丸減桂,加五味(二兩),參(一兩),丸服。
簡便方,桔梗一兩,童便一鍾,煎八分,去渣服。
喘甚:葶藶(一錢,隔紙炒,研),蜜丸,水二鍾,棗(十枚),煮一鍾,去棗入丸,煮八分服。
又,真沉香末、硃砂(各三分),湯調服。或川椒子(沉水者,研,一錢,)薑湯下。
又,杏仁(炒,研),和米煮食。
火喘:石膏(二兩,研細),甘草(炙,研,五錢和),每三錢姜蜜湯下。
灸法,膻中(穴在兩乳折中),氣海(臍下二寸)
喘證忌苦寒藥。
短氣方,人參,白朮,茯苓,陳皮(各一錢),杏仁,紫蘇子,當歸,桑皮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
加姜一、棗一,水煎。磨沉、木香各三分,服。
白話文:
標題: [呼吸困難症狀]
內容如下:
(附:氣短)
古籍記載:“各種疾病的呼吸急促和胸悶,都屬於熱症。” 又說:“過度的喘息,是因爲肺部有阻塞。” 當出現喘息緊急的症狀時,患者會張口聳肩,身體搖晃,腹部抽搐,併發出哮喘的聲音。痰液堵塞喉嚨,聲音像拉鋸一樣,或者像青蛙叫聲,這是內外邪氣侵犯,導致氣道堵塞。有的是因爲火氣鬱結,痰液積在肺和胃之間;有的是水氣侵肺,肺虛挾寒而喘;有的是肺虛挾熱,火氣上炎而喘;有的是因爲驚嚇憂愁導致肺脹而喘;有的是因爲胃絡不和而喘;有的是因爲腎虛無法控制氣流而喘。然而,沒有一種情況不是由內痰火鬱結,外風寒束裹所引起的。
古籍又說:“熱被寒包裹,則喘息明顯。” 喘息必然伴隨腫脹,腫脹也必然伴隨喘息,爲什麼呢?因爲肺負責調節全身血脈,疏通水道,將水分輸送到膀胱,從而產生尿液。如果肺受到邪氣影響而失去下降功能,就會逐漸尿量減少並出現水腫,這種情況一定是先喘後腫,屬於肺部疾病。治療應以清肺降氣,疏通水道爲主。脾臟主管肌肉,如果脾土受邪,無法控制水分,水分會隨意滲透肌肉導致腫脹。肺部得不到母氣滋養,反而受到氾濫的侵害,氣流不能下行,從而導致喘息。
這種情況一定是先腫後喘,屬於脾臟疾病,治療應該調理脾胃,滲溼順氣,平喘。氣短與喘息類似但並非喘息,這是因爲元氣虛弱,氣流無法連續。或者有氣從臍下升起,直衝上呼吸道,這表明正氣受損,需要特別辨識。(喘息需要攻邪,氣短需要養正),兩種症狀截然不同,誤診一定會帶來危險。喘息的脈象浮滑,手腳溫暖的可以生存,脈象沉澀急疾或間歇性停止,四肢冰冷且自汗的則可能死亡。
治療喘息發作時,應散表清裏;未發作時,根據需要進行攻補。
主要處方:陳皮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、紫蘇、麻黃、杏仁(等份),甘草(減半),加上三片生薑,一顆黑棗,用水煎服。
咳嗽可加桑白皮、冬花、紫苑。氣流阻塞可加栝樓、貝母、蘇子。喘息時有時無,可用貝母、麥冬。肺火旺盛,可用枯芩、枇杷葉;嚴重時可加葶藶子、檳榔。
五虎湯: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喘息急促,哮吼不能臥牀。
麻黃、杏仁(研磨)、軟石膏(煅燒。各兩錢),甘草(七分),細茶(錢半),加桑白皮(一錢)
上述藥材加上三片生薑,三個蔥頭,用水煎服。痰多時,可配伍枳桔二陳湯。
千緡湯:用於治療風痰壅盛,喘促不能入睡,一劑即可安心。
半夏(四個,泡發,切片),南星(兩個,泡發,切片),甘草(炙烤,一寸,切片),皂莢(炙烤,去皮筋,一寸)
姜一小塊,用水煎服。
蘇子降氣湯:用於治療虛陽上攻,氣流無法升降,上盛下虛,痰壅喘嗽。
真蘇子(三錢),陳皮、厚朴、前胡(各兩錢),肉桂、半夏(制),當歸、南星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上述藥材加上三片生薑,一顆棗,用水煎服。寒喘去除前胡、半夏、當歸、南星,加乾薑(一錢),加姜煎,調砂仁(一錢);磨沉香、木香各三分。
四磨湯:用於治療七情之氣鬱結而喘。
喘息伴有腫脹,可用三花神祐丸(方見痰門)。
真沉香、檳榔、枳殼、烏藥(各磨,三分),用湯調服。
安氣湯:用於治療體弱者腎虛,無法納氣,氣流無法迴歸根源而喘。
人參(五分),五味子(九粒),麥冬,酸棗仁(炒,研),山藥,茯苓,阿膠(各一錢)
煎好後,衝化阿膠服用。接着服用八味地黃丸,減少肉桂,增加五味(二兩),人參(一兩),製成丸藥服用。
簡便方:桔梗一兩,童便一鍾,煎至八分,去渣服用。
喘息嚴重:葶藶子(一錢,隔紙炒,研),蜂蜜丸,水兩鍾,紅棗(十枚),煮至一鍾,去掉紅棗加入丸藥,煮至八分服用。
另外,真沉香末、硃砂(各三分),用湯調服。或者川椒子(沉水者,研,一錢,)薑湯下。
另外,杏仁(炒,研),和米飯一起煮食。
火喘:石膏(二兩,研細),甘草(炙,研,五錢和),每次三錢,用姜蜜湯送服。
灸法:膻中(穴位在兩乳之間),氣海(臍下二寸)
喘息症狀應避免使用苦寒藥物。
短氣方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(各一錢),杏仁、紫蘇子、當歸、桑皮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
加一片姜,一顆棗,用水煎服。磨沉香、木香各三分,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