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4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40)

1. 泄瀉

脾虛加黃耆、蓮肉、芡實;虛寒加附子、乾薑、丁香、蓽茇;腹脹加陳皮、厚朴、茴香,去炙草;不食加藿香、白豆蔻;食不消加砂仁、山楂、麥芽;五更瀉加破故紙;甚不止加粟殼、沒石子、臭椿(根皮)。

參苓白朮散,治泄瀉。因脾虛者及瀉後調補。

白朮(二兩),人參,山藥,茯苓,薏苡仁,扁豆,砂仁,桔梗,蓮肉,甘草(炙。各一兩)

上末,每二錢白湯下。老幼虛弱久瀉,去桔梗加芡實,配米粉、白糖為末,蒸糕大效。

桂苓甘露飲(方見卷末),治夏月水瀉口渴,小便短赤。加香薷。

簡便方(止水瀉)車前子(炒,研末,一錢,)米湯下。

又,生薑、半夏、棗子煎服。

又方,生薑一塊打細,同艾煎服。

又,乾薑末(一錢),米湯調下。

又方,黃連,厚朴(各二錢,薑汁炒,)加生薑三片,煎服。

又方,吐瀉,神昏,手足冷。

南星末(五錢),薑、棗煎服。

水瀉及男遺精,女白帶:,風化石灰(五錢),茯苓(一兩五錢)

上為末,糊丸白湯下。

又方,百年石灰一味,丸服亦效。

又,蠟礬丸(方見外科)止瀉,效。

灸法,百會(頂心、),關元(臍下三寸、),氣海(臍下一寸。)

白話文:

腹瀉,如果是因為脾氣虛弱,可以加入黃耆、蓮子肉、芡實;如果是虛寒引起的,可以加入附子、乾薑、丁香、蓽菝;如果腹脹,可以加入陳皮、厚朴、茴香,並去掉炙甘草;如果沒有食慾,可以加入藿香、白豆蔻;如果食物消化不良,可以加入砂仁、山楂、麥芽;如果是黎明時分腹瀉,可以加入破故紙;如果腹瀉非常嚴重,不止,可以加入粟殼、沒石子、臭椿樹根皮。

_參苓白朮散_這個方子,是治療腹瀉的。主要是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,也適合腹瀉後用來調理身體。

這個方子包括:白朮(兩份),人參,山藥,茯苓,薏苡仁,扁豆,砂仁,桔梗,蓮子肉,炙甘草(各一份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是年紀大、體質虛弱、或是長期腹瀉的人,可以去掉桔梗,加入芡實,並將藥粉混入米粉和白糖中,做成糕點蒸熟食用,效果很好。

桂苓甘露飲(這個方子在本書後面的章節有介紹),可以用來治療夏天因為暑濕導致的水瀉,同時伴有口渴,小便量少而且顏色偏紅。可以加入香薷。

簡便方(用來止住水瀉)炒過的車前子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送服。

另外,也可以用生薑、半夏、棗子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還有一個方子,用一塊生薑拍碎,和艾葉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還有一個方子,用乾薑粉(一錢),用米湯調勻後服用。

還有一個方子,用黃連和厚朴(各二錢,用薑汁炒過),再加入三片生薑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還有一個方子,如果出現嘔吐、腹瀉、神志不清、手腳冰冷的情況。

可以用南星粉(五錢),和生薑、棗子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如果出現腹瀉、男性遺精、女性白帶過多:可以用風化石灰(五錢)和茯苓(一兩五錢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麵糊做成藥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
還有一個方子,單獨用百年石灰磨成粉做成藥丸服用,也有效果。

另外,蠟礬丸(這個方子在外科篇章有介紹)也可以止瀉,效果很好。

灸法,可以艾灸的穴位有:百會穴(頭頂正中心),關元穴(肚臍下三寸),氣海穴(肚臍下一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