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四 (6)
卷之四 (6)
1. 頭汗
惟頭出。乃陽氣上脫,或寒熱脅滿,心煩而嘔,小便澀。
主方,柴胡,桂枝,黃芩,天粉,乾薑,牡蠣(煅),甘草(等分),水煎服。
渴欲水,必發黃,五苓散治之。
白話文:
[頭部出汗]
只有頭部會出汗的情況,這可能是身體的陽氣向上散失的表現,也可能伴隨有寒熱交錯、胸部脹滿、心情煩躁且想吐,以及小便不通暢的症狀。
主要治療方式,使用柴胡、桂枝、黃芩、天花粉(天粉)、乾薑、煅牡蠣、甘草(這些藥材比例相同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如果口渴想要喝水,並且皮膚出現黃疸的狀況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五苓散來治療。
2. 心汗
汗為心液,人多有之。憂、怒、驚、恐、勞傷心氣,或鬱結成。
主方,人參,白朮,當歸,生地,棗仁,白芍,麥冬,黃連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,加姜,棗二枚,烏梅一個,浮麥一撮,水煎服。
簡便方,思慮太過,心汗。
茯神為末,艾湯調下。或敗蒲扇燒灰,綿包周身撲。
白話文:
【心汗】
流汗是心臟的排泄物,這是人體常見的現象。當人情緒煩憂、憤怒、驚嚇、恐懼或是勞累過度,都可能傷害到心臟的功能,進而導致過量的出汗。
【主方】 以下是一帖藥方,用來治療此類病症: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生地、棗仁、白芍、麥冬、黃連、陳皮(各取一錢),甘草(取三分)。另加入薑片、兩枚棗子、一個烏梅、一小撮浮麥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【簡便方】 若是由於思考過度導致的心汗問題,可以使用以下的簡易療法:將茯神磨成粉末,再用艾草熬煮的湯汁調和後飲下。或者,可以將破舊的蒲扇燒成灰,用布包裹後,敷在全身各處以吸收汗水。
3. 汗斑
暑汗濕熱鬱於皮膚,日久不散;或汗衣曬熱未燥而穿,濕熱蒸侵,發而為斑,黑白相雜。有變癜風者,亦當祛之。
主方,玄參,滑石(各二錢),防風,荊芥,升麻,甘草(各一錢)水煎服。
外以白附子、硫黃、密陀僧為末,擦之。
敷方,密陀僧一錢,黃丹,硫黃,雄黃(各三分),信(五釐),研極細,先以肥皂擦洗斑淨。用生薑搗細,稀紗包令汁出,蘸末塗斑(三日後肥皂擦洗,愈。)
白話文:
[汗斑]
在炎熱的夏季,汗液和濕熱滯留在皮膚上,如果長時間未能散去;或是穿著還未完全乾燥的汗衣,讓濕熱蒸騰侵襲身體,就可能形成黑白相間的斑點,這就是所謂的汗斑。有些情況下,汗斑會轉變成白癜風,這種情況也應該及時治療。
主要的內服藥方是:玄參和滑石各二錢,防風、荊芥、升麻、甘草各一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外用的藥方是:將白附子、硫黃、密陀僧磨成粉末,然後擦在患處。
另一個外用藥方是:密陀僧一錢,黃丹、硫黃、雄黃各三分,信五釐,將這些藥材研磨至極細,首先用肥皂將斑點部位清潔乾淨。再取生薑搗碎,用薄紗包裹使其汁液流出,蘸取上述粉末塗抹在斑點上。(三天後再用肥皂清洗,即可痊癒。)
4. 盜汗
(附:陰汗,腳汗)
是證屬陰虛血弱,陽蒸陰分而液出者,為盜汗。然陰虛陽必湊,陽火乘之,故睡中出汗如洗,覺來即收,非若自汗常出也。脈虛細而微濡,宜補陰清火,實腠理,壯腎水。
主方,當歸,芍藥,生地,熟地,黃耆,麥冬,棗仁,茯神(等分),水煎服,加麻黃根亦可。
當歸六黃湯,陽乘陰分盜汗,一服安。
黃耆(二錢),當歸,黃連,黃柏,黃芩,生地,熟地(各一錢)水煎服。
斂汗益脾湯,治氣虛脾弱盜汗。
黃耆,人參,白朮,茯苓,扁豆,山藥,陳皮,半夏,葛根,甘草(炙,等分)水煎服。
麥麩散,止盜汗。
麥麩(炒黃),防風,白朮,牡蠣,黃耆(各錢半)加棗煎。
簡便方,止盜汗。
白朮(八兩)切塊,浮麥一升,水十碗,煮乾將術切片為末,每三錢,另取浮麥湯下。或牡蠣(煅,研,二錢,),防風末(一錢),麥湯下。
盜汗不止:椒目、麻黃根等分為末,每服一錢,無灰酒下。
盜汗有熱:龍膽草、防風等分為末,每服一錢,米湯調下。
脾虛盜汗:白朮(三錢),茯苓(二錢),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
陰虛盜汗:黃柏(炒),知母(炒。各二錢),甘草(七分),水煎服。
睡中出汗:酸棗仁(炒),人參,茯苓(等分)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屬於陰虛血弱,是因為陽氣蒸發了陰的部分導致體液排出,我們稱之為盜汗。然而陰虛時陽氣必定會湊近,當陽火佔據優勢時,所以人在睡覺時就像洗澡一樣大量出汗,但醒來後汗就停了,不像自汗那樣持續不斷。脈搏虛弱細微且略帶濕潤,應該補充陰氣,清除火氣,強化肌膚組織,壯大腎臟功能。
主要處方中,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、熟地、黃耆、麥冬、棗仁、茯神(等量),用水煎煮服用,也可以加入麻黃根。
當歸六黃湯,用於陽氣佔據陰部分引起的盜汗,服用一次就能安定。
黃耆(二錢)、當歸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生地、熟地(各一錢),用水煎煮服用。
斂汗益脾湯,用於治療氣虛脾弱引起的盜汗。
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扁豆、山藥、陳皮、半夏、葛根、甘草(炙,等量),用水煎煮服用。
麥麩散,用來停止盜汗。
麥麩(炒至黃色)、防風、白朮、牡蠣、黃耆(各錢半),加棗子一起煎煮。
簡便方,用來停止盜汗。
白朮(八兩)切成塊狀,浮麥一升,用水十碗煮至乾燥,然後將白朮切片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另外再取浮麥湯送服。或者牡蠣(煅燒,研磨,二錢)、防風粉末(一錢),用麥湯送服。
盜汗不停:椒目、麻黃根等量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無灰酒送服。
盜汗伴有熱感:龍膽草、防風等量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調和送服。
脾虛引起的盜汗:白朮(三錢)、茯苓(二錢),加薑、棗,用水煎煮服用。
陰虛引起的盜汗:黃柏(炒)、知母(炒,各二錢)、甘草(七分),用水煎煮服用。
睡覺時出汗:酸棗仁(炒)、人參、茯苓(等量),用水煎煮服用。
5. 陰汗
下焦濕熱不行,以致陰間及囊汗出,宜滲濕,利小便。
主方,滑石(三錢),龍膽草,豬苓,澤瀉,茯苓,白朮(各一錢),桂(三分),加燈心二十枝,水煎服。
簡便方,大蒜煨熟,同淡豆豉搗丸,硃砂為衣,每三十丸,空心燈草湯下。
又,蛤粉、牡蠣俱煅,研極細,絹袋盛撲。
白話文:
【陰汗】
這是由於下焦(人體下半部)有濕熱,未能排出,導致生殖器和睪丸區域出汗。治療上應採用能滲透濕氣,促進排尿的藥物。
主要的處方是:滑石(約9克),龍膽草,豬苓,澤瀉,茯苓,白朮(以上各約3克),肉桂(約0.9克)。另外再加入二十根燈芯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簡便的處方則是:將大蒜燉熟,與淡豆豉一起搗碎成丸狀,外層裹上硃砂,每次服用三十粒,空腹時以燈草湯送服。
另一個方法是:將蛤蜊粉和牡蠣粉一起煅燒,研磨至極細,裝在紗布袋中,直接敷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