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四 (6)
卷之四 (6)
1. 頭汗
惟頭出。乃陽氣上脫,或寒熱脅滿,心煩而嘔,小便澀。
主方,柴胡,桂枝,黃芩,天粉,乾薑,牡蠣(煅),甘草(等分),水煎服。
渴欲水,必發黃,五苓散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只是頭部露出,這是陽氣上浮脫散,或者伴隨寒熱、脅肋脹滿、心煩嘔吐、小便澀滯的症狀。治療用柴胡、桂枝、黃芩、天粉、乾薑、牡蠣(煅)、甘草(等分)水煎服用。如果病人渴得想喝水,且必然會發黃,則用五苓散治療。
2. 心汗
汗為心液,人多有之。憂、怒、驚、恐、勞傷心氣,或鬱結成。
主方,人參,白朮,當歸,生地,棗仁,白芍,麥冬,黃連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,加姜,棗二枚,烏梅一個,浮麥一撮,水煎服。
簡便方,思慮太過,心汗。
茯神為末,艾湯調下。或敗蒲扇燒灰,綿包周身撲。
白話文:
汗是心的液體,這是常見的情況。憂慮、憤怒、驚嚇、恐懼和勞累會傷害心氣,或者情緒抑鬱也會導致心液外洩。
主方: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生地、棗仁、白芍、麥冬、黃連、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,加入姜、棗二枚、烏梅一個、浮麥一撮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簡便方:如果因為思慮過度而出現心汗,可以將茯神研磨成粉末,用艾湯調製後服用。或者使用燒焦的蒲扇灰,包裹在棉布中,用來全身拍打以止汗。
3. 汗斑
暑汗濕熱鬱於皮膚,日久不散;或汗衣曬熱未燥而穿,濕熱蒸侵,發而為斑,黑白相雜。有變癜風者,亦當祛之。
主方,玄參,滑石(各二錢),防風,荊芥,升麻,甘草(各一錢)水煎服。
外以白附子、硫黃、密陀僧為末,擦之。
敷方,密陀僧一錢,黃丹,硫黃,雄黃(各三分),信(五釐),研極細,先以肥皂擦洗斑淨。用生薑搗細,稀紗包令汁出,蘸末塗斑(三日後肥皂擦洗,愈。)
白話文:
夏天出汗,濕熱停留在皮膚表面,時間久了無法散去;或是汗濕的衣服曬乾後沒完全乾透就穿,濕熱蒸熏,導致皮膚出現斑點,黑白相間。如果斑點發展成白癜風,也要及時治療。
主要藥方:玄參、滑石各二錢,防風、荊芥、升麻、甘草各一錢,水煎服用。
外用藥方:白附子、硫黃、密陀僧研磨成粉,塗抹斑點。
敷藥方:密陀僧一錢,黃丹、硫黃、雄黃各三分,信五釐,研磨成極細粉末。先用肥皂擦洗乾淨斑點,再將生薑搗碎,用稀紗布包好擠出汁液,蘸取藥粉塗抹斑點(三天後用肥皂擦洗,直到痊癒)。
4. 盜汗
(附:陰汗,腳汗)
是證屬陰虛血弱,陽蒸陰分而液出者,為盜汗。然陰虛陽必湊,陽火乘之,故睡中出汗如洗,覺來即收,非若自汗常出也。脈虛細而微濡,宜補陰清火,實腠理,壯腎水。
主方,當歸,芍藥,生地,熟地,黃耆,麥冬,棗仁,茯神(等分),水煎服,加麻黃根亦可。
當歸六黃湯,陽乘陰分盜汗,一服安。
黃耆(二錢),當歸,黃連,黃柏,黃芩,生地,熟地(各一錢)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種症狀屬於陰虛血弱,陽氣蒸灼陰液而導致汗液外泄,屬於盜汗。但陰虛必定伴隨陽盛,陽火趁虛而入,因此睡中出汗如洗,醒來就止汗,不像自汗那样持續不斷地出汗。脉象虛細而微濕,應當補陰清火,固密腠理,滋補腎水。
主要處方為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、熟地、黃芪、麥冬、棗仁、茯神(等量),水煎服用,可加入麻黃根。
當歸六黃湯,主治陽氣乘虛陰液導致盜汗,服用一剂就能安穩。
處方為黃芪(二錢)、當歸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生地、熟地(各一錢),水煎服用。
斂汗益脾湯,治氣虛脾弱盜汗。
黃耆,人參,白朮,茯苓,扁豆,山藥,陳皮,半夏,葛根,甘草(炙,等分)水煎服。
麥麩散,止盜汗。
麥麩(炒黃),防風,白朮,牡蠣,黃耆(各錢半)加棗煎。
白話文:
斂汗益脾湯用於治療氣虛脾弱引起的盜汗。藥方包括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扁豆、山藥、陳皮、半夏、葛根、甘草(炙,等分),水煎服。麥麩散用於止盜汗,由炒黃的麥麩、防風、白朮、牡蠣、黃耆(各錢半)以及棗煎煮而成。
簡便方,止盜汗。
白朮(八兩)切塊,浮麥一升,水十碗,煮乾將術切片為末,每三錢,另取浮麥湯下。或牡蠣(煅,研,二錢,),防風末(一錢),麥湯下。
盜汗不止:椒目、麻黃根等分為末,每服一錢,無灰酒下。
盜汗有熱:龍膽草、防風等分為末,每服一錢,米湯調下。
脾虛盜汗:白朮(三錢),茯苓(二錢),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
陰虛盜汗:黃柏(炒),知母(炒。各二錢),甘草(七分),水煎服。
睡中出汗:酸棗仁(炒),人參,茯苓(等分)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簡便方:止盜汗
主治: 盜汗
方劑:
- 白朮八兩 切塊,浮麥一升,加水十碗,煮至乾涸,將白朮切片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浮麥湯送服。
- 牡蠣二錢,煅燒研磨成粉末,防風一錢,研磨成粉末,用浮麥湯送服。
其他方劑:
- 盜汗不止: 椒目、麻黃根等量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無灰酒送服。
- 盜汗有熱: 龍膽草、防風等量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調服。
- 脾虛盜汗: 白朮三錢,茯苓二錢,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
- 陰虛盜汗: 黃柏(炒)、知母(炒,各二錢),甘草七分,水煎服。
- 睡中出汗: 酸棗仁(炒)、人參、茯苓等量,水煎服。
注:
- 文中所列藥材的用量為古代計量單位,現代使用時需換算。
5. 陰汗
下焦濕熱不行,以致陰間及囊汗出,宜滲濕,利小便。
主方,滑石(三錢),龍膽草,豬苓,澤瀉,茯苓,白朮(各一錢),桂(三分),加燈心二十枝,水煎服。
簡便方,大蒜煨熟,同淡豆豉搗丸,硃砂為衣,每三十丸,空心燈草湯下。
又,蛤粉、牡蠣俱煅,研極細,絹袋盛撲。
白話文:
下焦的濕熱問題導致了陰部和陰囊出汗,這種情況應該通過排水溼氣,增加尿量來治療。以下是兩個方子:
主方:使用滑石(三錢)、龍膽草(一錢)、豬苓(一錢)、澤瀉(一錢)、茯苓(一錢)、白朮(一錢)和桂(三分)作為主要成分。加入二十枝燈心草,一起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簡便方:用大頭蒜煨熟,與淡豆豉搗成丸狀,然後用硃砂包覆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空心燈草湯送服。
另外,蛤粉和牡蠣都需要先煅燒,研磨至極細,再用絹袋裝起來,用來敷在需要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