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3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37)

1. 大頭瘟

因天行邪氣,客於三陽之經,頭目俱腫而為病也。太陽頭頂、腦項赤腫,宜荊防敗毒散加羌活、藁本。陽明鼻額面腫,二目不開,氣喘口乾,普濟消毒飲;內實,防風通聖散間服。少陽耳之上下、前後、頭角赤腫,寒熱脅痛,小柴胡加消毒藥;頭面大腫、發熱骨痛,沖和湯、冬麻黃湯,汗出腫消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大頭瘟」這種疾病,是由於外界的異常病氣侵襲人體的三陽經脈,導致頭部和眼睛都出現腫脹的病症。

若是在太陽經脈影響下,頭頂和頸後部會出現紅腫,此時應使用荊防敗毒散,並加入羌活、藁本兩種藥材來治療。

若是陽明經脈受影響,鼻子、額頭和臉部會腫脹,嚴重到雙眼難以睜開,且會有氣喘和口渴的症狀,這時應服用普濟消毒飲;如果病情內部已經實化,可以間歇性地服用防風通聖散。

若是少陽經脈受到影響,耳朵周圍、頭部兩側以及頭角會出現紅腫,同時伴隨冷熱交錯和脅肋疼痛,應使用小柴胡湯加上消毒藥物;若頭部和麪部腫脹得厲害,伴有發燒和骨頭疼痛,則可使用沖和湯或冬麻黃湯,汗出後腫脹會逐漸消退。

2. 蝦蟆瘟

天行邪氣,客於少陽,頸項並腮俱腫大,如蝦蟆樣,故名。宜用消風清熱之藥,宜敗毒散,倍羌活,加酒炒黃芩、大黃,隨病加減,不可峻用降藥。內實雖用硝、黃,須細細呷之。如有大熱狂證,可用承氣湯、白虎湯等治之,或水漬法,看輕重用。

普濟消毒飲子,疫癘初覺憎寒壯熱,頭面漸腫,咽喉不利,服之即愈。

黃連(酒炒),黃芩(酒炒。各五錢),人參(三錢,無亦可),陳皮(去白),甘草,玄參(各二錢),馬勃,連翹,牛蒡子,桔梗,板藍根(各一錢),柴胡(八分),升麻,殭蠶(各七分)

上為末,半用湯調,臥床慢服;半用蜜丸噙化,如上法。或加防風、川芎、薄荷、當歸、細辛,水煎服。如大便秘,加酒煮大黃(一錢或二錢)以利之。頭疼骨痛、身熱,宜先汗之。

二黃湯,治大頭瘟。

黃連,黃芩(俱酒炒),生甘草(等分)

上為末,每五錢水煎服,慢呷;未退加牛蒡、芒硝。加引經藥:太陽羌活、防風;陽明石膏;少陽柴胡。渴加栝蔞根,或口乾,葛根;身痛,羌活、防風、芍藥。

水漬法,治內外熱極(法見傷寒。)

簡便方,治瘟疫瘟熱。大渴欲飲水者,蚯蚓泥擂新水飲之。

又方,晚蠶沙,擂水濾清汁飲。

又方,向東桃枝葉煎湯浴,席圍汗出。

又方,以真降香燒,辟邪,小兒帶之。

又方,赤小豆囊置井中,三日取起,向東立,水吞。男三十粒,女二十粒。舉家服之,不染瘟疫。

瘟疫咒法(並治邪病,宜戒房室、葷酒。)

用棗一枚,咒曰:「華表柱」,念七遍,望天罡取氣一口吹棗上,令病人嚼吃,湯下。此三字鬼之祖名也。

宣聖闢瘟丹(孔氏六十餘代用之)法以臘月二十四日五更初,取井花水,在乎旦第一汲,盛淨器中,量人口多少,浸乳香至歲旦五更,令溫暖。從小至大,每人以乳香湯飲之,香一小豆塊吞下,則一年不患時疫。

五瘟丹,黃連,黃柏,黃芩,山梔,香附,紫蘇,甘草梢

上七味,生為末。將大黃三倍煎汁熬膏,和丸雞子大,硃砂、雄黃為衣,金箔貼。每用一丸,取泉水七碗,浸化,可服七人。前方,乙庚年黃芩為君;丁壬,山梔;丙辛,黃柏;戊癸,黃連。甲己,甘草為君者,加一倍也,余減半。

雞子清飲,治熱病。五、六日壯熱之甚,狂言欲走。

雞子(二枚,取清),芒硝(研細),軟石膏(研細。各二錢)

上先取新汲水調硝石末,次下清,攪勻,分二服。

白話文:

[蝦蟆瘟],這是由於天空中的異常氣象導致邪氣入侵少陽經絡,進而使頸部與腮幫子都腫脹得像蝦蟆一樣,因此有了這個名稱。應使用能消風清熱的藥物來治療,推薦使用敗毒散,其中羌活的用量需加倍,再添加些許經過酒炒的黃芩和大黃,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調整,不可過度使用降藥。若患者體質較實,即使使用硝石和大黃,也應小口小口地慢慢服用。如果出現高熱、精神錯亂等症狀,可以考慮使用承氣湯、白虎湯等藥物,或者使用水漬法,視病情的輕重來決定。

普濟消毒飲子,在瘟疫初期,患者會感到寒冷和高熱,頭部和麪部逐漸腫脹,咽喉不適,服用此方後症狀會得到緩解。

黃連、黃芩、人參、陳皮、甘草、玄參、馬勃、連翹、牛蒡子、桔梗、板藍根、柴胡、升麻、殭蠶等多種草藥按一定比例混合,一部分用湯調和,平躺時慢慢服用;另一部分則與蜂蜜一起做成丸狀,含在口中使其溶解。也可加入防風、川芎、薄荷、當歸、細辛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若大便乾燥,可添加一些酒煮的大黃來促進排便。若出現頭痛、骨痛、發燒等症狀,應先讓患者出汗。

二黃湯,用於治療大頭瘟。

黃連、黃芩、生甘草,三種藥物等量,磨成粉末,每次取五錢,用水煎煮後慢慢服用。若症狀未減,可加入牛蒡和芒硝。若要針對特定經絡,可添加不同的引經藥:太陽經用羌活和防風;陽明經用石膏;少陽經用柴胡。若口渴,可加入栝蔞根或葛根;若身體疼痛,可加入羌活、防風和芍藥。

水漬法,適用於治療內外極度發熱的情況。(具體方法請參考傷寒論。)

簡便方,用於治療瘟疫引起的高熱。對於極度口渴想喝水的患者,可將蚯蚓泥與新鮮的水一起搗碎,讓患者飲用。

另一個方法是,將晚蠶沙與水一起搗碎,過濾後喝下其清澈的部分。

還有一個方法是,用朝東方的桃樹枝葉煮湯,然後用毛巾包裹住,讓患者出汗。

另一個方法是,讓小孩佩戴真正的降香,有驅邪的效果。

另一個方法是,將赤小豆裝入袋中,放入井中三天後取出,面向東方站立,用水吞服。男性服用三十粒,女性服用二十粒。全家人都服用,可以防止感染瘟疫。

瘟疫的咒語治療法(同時適用於邪病,期間應避免性行為、吃葷腥和喝酒。)

取一顆棗,念「華表柱」七遍,然後向天罡方向深呼吸一口,吹在棗上,讓病人嚼食,用水送下。這是鬼魂祖先的名字。

宣聖闢瘟丹(孔家六十多代傳下來的配方)在臘月二十四日凌晨五點,取井花水,放在乾淨的容器中,浸泡乳香到正月初一凌晨五點,讓其保持溫暖。從小到大,每個人服用一小塊乳香,這樣一年內就不會患時疫。

五瘟丹,由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山梔、香附、紫蘇、甘草梢七種草藥組成,生製成粉末。用三倍量的大黃煎汁熬成膏,和藥粉混合成雞蛋大小的丸,外層塗上硃砂和雄黃,再貼上金箔。每次使用一丸,取七碗泉水,將藥丸溶解,可供七人服用。不同年份使用的主藥不同:乙庚年用黃芩;丁壬年用山梔;丙辛年用黃柏;戊癸年用黃連;甲己年用甘草,其用量需加倍,其他藥物減半。

雞子清飲,用於治療熱病。若患者在五、六天內高熱不止,胡言亂語,想要逃跑。

取兩枚雞蛋,只用雞蛋清,再加入細磨的芒硝和軟石膏,每種兩錢。首先用新鮮的水調和芒硝,再加入雞蛋清,充分攪拌均勻,分兩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