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5)

1. 健忘

帝曰:人之善忘者,何氣使然?岐伯曰:上氣不足,下氣有餘,腸胃實而心氣虛,則榮衛留於下,久之不以時上,故善忘也。夫善忘者,乃憂思過度損其心胞,以致神舍不清,遇事則忘。然思傷脾,亦能令人健忘。心脈洪大而散主於火,澀為血少。治宜養血安神,寧心醒脾。

主方,人參,石菖蒲,遠志肉,茯神,丹參,當歸,麥冬,生地(等分),甘草(減半),加燈心,龍眼七枚,水煎,臨睡服。

白話文:

皇帝問道:「人為什麼容易健忘?是什麼氣的原因呢?」岐伯回答說:「上氣不足,下氣有餘,腸胃積實,心氣虛弱,導致營衛之氣停留在下焦,久而久之不按時上行,所以容易健忘。容易健忘的人,往往是因為過度憂思損傷了心包,導致神志不清,遇到事情就容易忘記。然而,思慮過度傷脾,也會導致健忘。心脈洪大而散主於火,澀則表示血少。治療應以養血安神、寧心醒脾為主。」

方劑:人參、石菖蒲、遠志肉、茯神、丹參、當歸、麥冬、生地(等分)、甘草(減半),加燈心、龍眼七枚,水煎,睡前服用。

中脘有痰,妨於心竅,亦令健忘加橘紅、膽星、黃連。

歸脾湯,憂思傷脾,心血耗損,健忘驚悸,怔忡恍惚,盜汗煩熱,神亂少睡,或嗜臥減食,女人經愆晡熱,瘰癧流注,不消不斂。

人參,白朮,龍眼肉,白茯苓,遠志肉,當歸,酸棗仁(研,炒),黃耆(各一錢),木香,甘草(炙。各五分)姜三,棗一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胃部有痰阻礙心神,也會導致健忘,可以用橘紅、膽星、黃連來治療。歸脾湯適用於憂思傷脾,導致心血虧損,出現健忘、心悸、心神恍惚、盜汗、煩熱、神志不清、睡眠減少,或是嗜睡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女性還可能出現月經不調、午後發熱、瘰癧、流注等症狀。藥方中包含人參、白朮、龍眼肉、茯苓、遠志肉、當歸、酸棗仁(研磨炒製)、黃耆(各一錢)、木香、甘草(炙炒,各五分),再加姜三片、棗一枚,用水煎服。

二神散,治健忘,十日效,久服日記千言。

茯神,遠志,石菖蒲(等分為末)

早晚各四錢,水一鍾,煎十沸,連渣服。

簡便方,健忘。

吉祥草為末(三錢,酒下);書室栽之,明目強記。

又,蓮子(泡,去皮心)研粉,先以粳米二合煮粥,次入粉煮食。

白話文:

二神散可以治療健忘,十天見效,長期服用能每天記下千字。

將茯神、遠志、石菖蒲等量研磨成粉。

每天早晚各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煎煮十沸,連渣服用。

簡單易行的健忘方:

將吉祥草研磨成粉(三錢),用酒送服;在書房種植吉祥草,可以明目增強記憶力。

另外,將蓮子泡水後去除皮和心,研磨成粉,先用兩合粳米煮粥,然後加入蓮子粉一起煮食。

2. 恐喜怒

經曰:腎在志為恐,恐傷腎,思勝恐。恐者,自知如人將捕之狀,欲人作伴,夜設燈燭是也。又曰:肝在志為怒,怒傷肝,悲勝怒。怒在陰之陽,陰氣閉遏其陽,而陽不得伸,故怒也。又曰:肝木太過,其病怒而勇敢,喜笑不休者。經曰:心藏神,神有餘則笑不休。又曰:精氣並於心則喜笑,皆屬心火之甚,猶燔爍之火而鳴笑也。

主方(治恐),人參,枳殼,五味子,桂心(各六分),柏子仁,熟地,茯神(各錢半),枸杞子,甘菊花,山茱萸(各一錢),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經典中記載,腎臟在精神上對應著恐懼,恐懼會傷害腎臟,思考可以戰勝恐懼。恐懼就像自己感覺到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,想要找人作伴,晚上點燈照亮也是如此。經典還說,肝臟在精神上對應著憤怒,憤怒會傷害肝臟,悲傷可以戰勝憤怒。憤怒屬於陰中之陽,陰氣阻礙陽氣的伸展,因此會產生憤怒。經典又說,肝木過度,就會出現憤怒而勇敢、喜笑不止的症狀。經典中也記載,心臟藏神,神氣充足就會喜笑不止。經典還說,精氣聚集於心臟就會喜笑,這些都屬於心火過盛,如同烈火燃燒而發出笑聲。

針對恐懼症的方子,採用人參、枳殼、五味子、桂心各六分,柏子仁、熟地、茯神各錢半,枸杞子、甘菊花、山茱萸各一錢,加薑、棗,水煎服用。

不能獨臥加遠志、白朮、前胡(各七分)、細辛(三分)。

抑肝散,治怒。甚者,服當歸龍薈丸(方見脅痛)。

香附(四兩),柴胡,黃連,青皮(各二兩),甘草(一兩)為末,每二錢,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不能單獨睡覺,要加遠志、白朮、前胡各七分,細辛三分。抑肝散治療怒氣,嚴重者服用當歸龍薈丸(方劑見脅痛)。香附四兩,柴胡、黃連、青皮各二兩,甘草一兩,磨成粉末,每次服兩錢,用白湯送服。

黃連解毒湯,治喜(方見火門)。加半夏、竹瀝、薑汁。

先以食鹽(二兩)燒赤,河水二碗,煎三沸,徐啜之;以指探喉中,吐痰為度。

因驚邪、心虛致笑,宜服牛黃造命丹(方見小兒驚門)。

白話文:

黃連解毒湯治喜(方見火門)

用法:

在黃連解毒湯的基础上,加入半夏、竹瀝、薑汁。

服法:

  1. 先用二兩食鹽燒至通紅,加入兩碗河水,煎煮三次沸騰。
  2. 慢慢地喝下,以手指探入喉嚨,吐出痰液為度。

適用情況:

適用於因驚嚇、心虛導致的笑症,可以服用牛黃造命丹(方見小兒驚門)。

3. 自汗

(附:頭汗,心汗,汗斑)

經曰:汗者心之液,陽加於陰謂之汗。自汗者,無時而濈濈然出,動則更甚,屬陽氣虛。陽實則無汗。人賴衛氣固其表,衛弱則自汗津津時泄,當補陽助衛,腠理可實矣。亦有心火上騰,脾濕不降,猶濕熱蒸而為雨,故汗多出,宜清利之。脈微澀而濡,主虛汗。

主方,人參,黃耆(蜜炒),白朮,茯苓,當歸,黃連,白芍,棗仁(炒,研),牡蠣(煅。各一錢),桂枝(七分),甘草(炙,五分),上加浮小麥一撮,烏梅一個,棗二枚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汗是心臟的體液,陽氣作用於陰氣就會產生汗。自汗是指無時無刻都在冒汗,活動時更甚,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。陽氣旺盛則不會出汗。人體依靠衛氣來保護肌膚,衛氣虛弱就會自汗不止,需要補陽氣、強衛氣,才能讓肌膚緊密。也有些是心火上升,脾濕不降,如同濕熱蒸發成雨一樣,所以汗出很多,要清利濕熱。脈象微弱而濡滑,表示虛汗。

不止加五味子、肉桂、麻黃根,煎成,調龍骨末。虛人加山茱萸、肉蓯蓉。濕勝者,澤瀉、茯苓、防風、白芷。陽虛加製附子。火盛倍黃連。熱極者另煎涼膈散(方見火門)。甚不止,浮小麥半升,煎汁去麥,用汁煎藥。兼痰盛氣滯等,隨證加減。

白話文:

這方子不只加入五味子、肉桂、麻黃根,煎煮後,再調入龍骨粉。體虛的人要加上山茱萸、肉蓯蓉。濕氣過盛的人,要加入澤瀉、茯苓、防風、白芷。陽氣不足的人,要加製附子。如果火氣旺盛,就增加黃連的用量。如果熱度很高,要另外煎煮涼膈散(配方請見火門)。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夠,可以取小麥半升,煎煮取汁,去麥,用麥汁來煎藥。如果還有痰多氣滯等症狀,可依症狀加減藥物。

黃氏建中湯,治虛勞自汗。

黃耆(三錢),芍藥(二錢),桂枝(一錢五分),甘草

加姜三、棗二,水煎服。

黃耆湯,喜、怒、驚、恐、房勞致傷,陰陽偏虛,自汗。

黃耆(蜜炒),茯苓,熟地,肉桂,麥冬,麻黃根,龍骨(另研),當歸(各一錢),防風,甘草(炙。各七分),五味(九粒)

加浮小麥一撮,水煎,食遠服。四肢厥冷加熟附子(五分);發熱加石斛。

白話文:

【黃氏建中湯】,治療虛弱導致的自汗。

黃耆(三錢),芍藥(二錢),桂枝(一錢五分),甘草 加入三片薑和二顆大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【黃耆湯】,因喜悅、憤怒、驚嚇、恐懼、房事過度導致身體受損,陰陽失調,引起自汗。

黃耆(蜜炒),茯苓,熟地(一錢),肉桂,麥冬,麻黃根,龍骨(研磨後單獨使用),當歸(各一錢),防風,甘草(炙烤後使用。各七分),五味(九粒) 加入一把浮小麥,用水煎煮後,在飯後服用。如果四肢冰冷,可增加熟附子(五分);若出現發熱,則需加入石斛。

大補斂汗湯,治氣虛自汗。

人參,茯苓,熟地,蓯蓉,黃耆(各一錢),當歸,防風,山茱萸,白朮(各八分),肉桂,甘草(炙。各四分)五味(十粒)

上加生薑三片,黑棗一枚,水煎,食遠服。

玉屏風散,治表虛自汗。

白朮(二錢),防風,黃耆(各七分)

加姜三,棗一,水煎服。

簡便方,自汗。

硃砂(水飛),白芷末(各二錢),麥冬,茯神,棗仁,煎湯服。

白話文:

大補斂汗湯用來治療氣虛自汗,由人參、茯苓、熟地、蓯蓉、黃耆、當歸、防風、山茱萸、白朮、肉桂、甘草、生薑、黑棗等藥材組成,水煎服,飯後服用。玉屏風散用來治療表虛自汗,由白朮、防風、黃耆、生薑、黑棗等藥材組成,水煎服。簡便方用來治療自汗,由硃砂、白芷末、麥冬、茯神、棗仁等藥材組成,水煎服。

又,牡蠣(火煅,醋淬),麻黃根,黃耆(各五錢),分二服,加浮小麥,水煎服。

又,黃耆(六錢),甘草(一錢)水煎服。

又,人參,茯苓,棗仁,為末,每三錢米湯下。

又,麥麩(炒黃),椒末(等分)為末,每三錢。水煎,露一宿,溫服。

又,浮麥、黑豆煎湯作飲。

又,粳米(炒,三合),磨末,龍骨末(三錢),絹袋撲身。

白話文:

此外,牡蠣用火煅燒,再用醋浸泡,麻黃根、黃耆各五錢,分兩次服用,每次加入浮小麥,水煎服用。

另外,黃耆六錢,甘草一錢,水煎服用。

還有,人參、茯苓、棗仁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米湯送服。

另外,麥麩炒至黃色,與等量的胡椒粉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後放置一晚,溫熱服用。

此外,浮麥和黑豆煎湯當作飲品服用。

最後,粳米炒至金黃色,研磨成粉末,加入三錢龍骨粉,用絹袋裝起來,敷在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