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四 (4)
卷之四 (4)
1. 虛煩
經曰:因於暑汗,煩則喘喝(大聲也)。又曰:陽虛則外寒,陰虛則內熱。是證多屬陰虛,水虧火盛,其煩(心不安也)必躁(身不安也),暑月多有之,吐瀉後煩而口渴。傷寒後及婦人產後,煩渴而手足厥冷脈沉者,乃內傷元氣,邪伏至陰,從其所化。六脈沉、遲,津涸舌乾,宜乾薑、附子之劑,復陰回陽。
苟榮衛失調,亢煩複起,或證明相似而脈沉數有力,口渴大便秘,屬實熱,宜承氣湯下。有表裡實熱煩渴,人參白虎湯。有傷寒大渴,點水入口取嘔,煩躁欲絕,竹葉石膏湯(並見傷寒)去參,加知母。煩渴,辰砂六一散、燈心湯服;煩熱、渴,五苓散(方見便癃);恍惚,妙香散(方見癇證);不寐,清心蓮子飲(見淋)。脈大緩吉、急數凶。
主方,麥門冬(三錢),茯神(二錢半),棗仁(炒,研,二錢),當歸(錢半),半夏(制一錢),炙草(七分),加姜三、棗一,竹茹一團,小麥(炒,三錢),煎服。
虛加參、耆、小草;心虛,人參、遠志;有痰,橘紅,竹瀝;大渴,石膏、知母。
小草湯,治虛勞憂思過度,遺精白濁,煩躁不安。
小草(遠志苗),黃耆,當歸,酸棗仁(炒,研),麥冬,石斛(各一兩),人參,炙草(各五錢)
上咀,每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八分服。
酸棗仁湯,霍亂吐瀉增劇,虛勞煩擾,氣奔不眠。
棗仁(炒,兩半),人參,桂心(各一錢),知母,茯苓(各三錢),炙草(二錢),石膏(煅,五錢)
上咀,每七錢,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簡便方,大病後及諸虛煩。竹茹、麥冬各三錢,水煎服。
又,棗仁(炒,研,三錢),竹葉湯下。
又,苦竹筍煮食(亦治消渴,利水下氣,風熱腳氣)。發汗不得,心煩骨疼嘔逆,人參、陳皮(各二錢),竹茹、甘草(各一錢),加姜,棗煎服。
白話文:
[虛煩]
經典記載,因夏日流汗過多導致心煩且喘息大聲。再說,陽氣不足則身體表面感到寒冷,陰氣不足則體內產生熱感。這種病症多數屬於陰虛,水分缺乏,火氣旺盛,心神不安必定會伴隨身體躁動,夏天時節常見此症,嘔吐或腹瀉後心煩且口渴。在傷寒後或產後的婦女,若出現心煩口渴,且手腳冰冷,脈搏深沉,這是因為內傷元氣,邪氣深藏於體內,需依病情變化治療。六脈沉遲,口乾舌燥,應使用乾薑、附子等藥材,補充陰氣恢復陽氣。
如果營衛失調,煩躁感再次出現,或者病情看似相同但脈搏深沉且有力,口渴,大便乾結,這是實熱所致,宜用承氣湯來通腸。有表裡實熱煩渴的,可服用人參白虎湯。對於傷寒引起的大渴,喝水後會嘔吐,極度煩躁,可服用竹葉石膏湯,去掉人參,加入知母。對於心煩口渴,可用辰砂六一散、燈心湯;心煩熱渴,可用五苓散;精神恍惚,可用妙香散;失眠,可用清心蓮子飲。脈搏大緩是好現象,脈搏緊急且快速則為惡兆。
主方如下,麥門冬三錢,茯神二錢半,炒過的棗仁二錢,當歸錢半,半夏一錢,炙草七分,加上三片薑,一個棗,一團竹茹,炒過的小麥三錢,煎煮後服用。
若屬虛弱,可添加人參、黃耆、炙草;心虛,用人參、遠志;有痰,可用橘紅,竹瀝;極度口渴,可用石膏、知母。
小草湯,治療因過度勞累、過度思考導致的遺精、白濁,以及心煩不安。
小草(遠志苗)、黃耆、當歸、炒過的酸棗仁、麥冬、石斛各一兩,人參、炙草各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一盞水,五片薑,煎煮後服用。
酸棗仁湯,治療霍亂後嘔吐腹瀉更嚴重,虛弱勞累、心煩不安,氣短難眠。
炒過的棗仁兩半,人參、桂心各一錢,知母、茯苓各三錢,炙草二錢,煅燒過的石膏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七錢,加三片薑,一個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簡便方,大病後或各種虛弱心煩。竹茹、麥冬各三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另外,炒過的棗仁三錢,用竹葉湯送服。
另外,苦竹筍煮食(也可治療消渴,利尿通氣,風熱腳氣)。若發汗困難,心煩骨痛嘔吐,可用人參、陳皮各二錢,竹茹、甘草各一錢,加薑、棗煎煮後服用。
2. 驚悸
(附:怔忡)
經曰:陽氣與陰氣相搏,水火相惡,故惕然驚也。夫人之所主者心,心之所主者血。心血一虧,神氣不守,此驚悸之肇端也。驚者,謂實有見聞;悸者,恍如見聞,虛之甚也。血不足則神不守,神不守則驚恐、悸怖、恍惚,眾證作焉。肝脈急數,主驚;心脈澀數,虛熱。治宜鎮心神,安魂魄,清痰制火,養血疏肝。
白話文:
(附帶說明:怔忡)
根據古籍記載,當人體內的陽氣和陰氣互相對抗,就像水和火一樣無法相容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突然的驚嚇。
一個人最重要的器官是心臟,而心臟最重要的功能在於血液的循環。一旦心血出現損耗,人的精神就無法集中,這便是驚悸的開端。驚是指有實際的視覺或聽覺刺激,而悸是指彷彿有視覺或聽覺刺激,但實際上卻沒有,這是精神極度虛弱的表現。當血液不足時,精神就會無法集中,進而產生驚恐、悸動、恍惚等症狀。
肝臟的脈象緊張且頻率快,通常表示有驚嚇的情況;心臟的脈象遲滯且頻率快,表示虛弱及熱氣。治療上應以鎮靜心神、安定魂魄為主,並清除痰火,滋養血液,調理肝臟。
3. 怔忡
怔忡之證,無時而作,忽然虛火上浮,煩悶昏眩,心中惕惕動搖,不能主持,少頃復安,治亦大同小異。
主方,當歸,人參,黃連,遠志,炙草,茯神,石菖蒲(炒。各一錢),加竹葉、龍眼、燈心煎成,調硃砂(飛一錢,臨睡服。)
心虛加柏子仁,麥冬;有汗,黃耆、棗仁;痰加半夏、膽星、橘紅,痰多,在膈上稀涎散吐之,膈下滾痰丸利之。養血,生血、芍藥;寧心,龍齒、金銀箔(或金銀入藥前)造命丹(效,見幼科急驚)。
養心湯,治心虛血少,驚悸不寧。
當歸,川芎,茯神,遠志(各一錢),人參,黃耆,半夏曲(三分),茯苓,柏子仁,棗仁(各五分),官桂,甘草(三分),五味子(九粒)
加蓮肉七個,棗一枚,水煎服。
寧志丸,治驚悸,定心神。安神丸宜服(方見不寐)。
人參,茯苓,茯神,柏子仁,棗仁(酒浸,去殼),遠志(肉),當歸,琥珀(另研),石菖蒲(各五錢),乳香,硃砂(研。各二錢)
上為細末,入珀、乳、砂,勻,蜜丸綠豆大。每服二錢,臨睡棗湯下。
溫膽湯,心膽虛祛,怔忡驚悸。
二陳加竹茹、枳實、遠志、薑、棗。
簡便方,金銀煎湯或硃砂水飛服。因驚,九竅出血,水噀面止。
白話文:
怔忡的病症,不分時間隨時發作,突然虛火上升,感到煩悶且頭昏眼花,心中忐忑不安,有搖晃的感覺,無法自我控制,過一會兒又恢復正常,治療方式大同小異。
主要藥方包含當歸,人參,黃連,遠志,炙草,茯神,炒過的石菖蒲(每樣各一錢),再加入竹葉,龍眼,燈心一起煎煮,最後調入硃砂(飛一錢),在睡前服用。
如果心力虛弱可添加柏子仁,麥冬;如果有出汗的情況,則可以加入黃耆,棗仁;若有痰,則需加半夏,膽星,橘紅,痰多且位於膈膜之上時,可用稀涎散來吐出,位於膈膜之下則用滾痰丸來排除。養血與生血則可用芍藥;寧心則可用龍齒,金銀箔(或者金銀先入藥)製成的命丹(其效果可見於兒科急驚)。
養心湯,用於治療心力虛弱,血液不足,驚悸不安的症狀。
藥方包含當歸,川芎,茯神,遠志(各一錢),人參,黃耆,半夏曲(三分),茯苓,柏子仁,棗仁(各五分),官桂,甘草(三分),五味子(九粒)
再加入蓮肉七個,紅棗一枚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寧志丸,用於治療驚悸,安定心神。適合服用安神丸(此方可見於失眠篇)。
藥方包含人參,茯苓,茯神,柏子仁,酒浸過的棗仁,遠志(肉),當歸,琥珀(另研),石菖蒲(各五錢),乳香,硃砂(研。各二錢)
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再加入琥珀,乳香,硃砂,攪拌均勻,用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兩錢,睡前用紅棗湯送服。
溫膽湯,用於治療心膽虛弱,怔忡驚悸。
二陳湯加上竹茹,枳實,遠志,姜,棗。
簡便方,可用金銀煎湯或者硃砂水飛服。如果是因受驚嚇而導致九竅出血,可用水噴灑在臉上止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