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3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35)

1. 破傷風

一人臂生小癤,挑破出血感風,說有大害,不信。夜覺臂如水浸,證漸危,大劑峻攻,忽胸背腫大如碗。又制真人活命飲十帖,調牛黃作三日服,安。

白話文:

有個人手臂上長了個小癤子,他把它挑破出了血,當時感覺有點著涼,有人說這會有很大的危害,他不相信。到了晚上,感覺手臂像泡在水裡一樣,情況越來越危急,就用了很強烈的藥來攻治,忽然胸部和背部腫大像碗一樣。後來又配製了十帖真人活命飲,再用牛黃調和,分三天服用,病就好了。

2. 歷節風

(附:鶴膝風)

是證亦與痹證相類,俗謂白虎歷節風。白虎者,痛甚如虎齧;歷節者,循歷四肢關節而痛也。因夏月腠理開豁之際,貪涼乘風;或泥地、漆橙坐臥而受風濕;或汗出當風;或酒醉感風。秋冬腠理閉塞,風寒濕邪與氣血相併,手指攣曲,腿膝腫脹,作非常之痛不可忍。亦有濕痰流注作痛者,如風寒則夜尤甚,濕痰日夜皆然。

脈浮大為風寒;弦細濕;滑多痰。治宜辛溫解表、逐風寒濕邪,當歸拈痛湯之類。濕痰滲濕導痰,痛減兼養血舒筋。

主方,羌活,蒼朮,黃芩(酒炒),防風,豬苓,澤瀉,秦艽,麻黃(夏日減用),茵陳(鈴兒等分),升麻(減半),上水煎服。

手臂痛加桂枝、海桐皮,腿膝痛加牛膝、木瓜;痛甚,調乳香服。

當歸拈痛湯(方見身痛)

導痰湯(方見痰門)

羌活續斷湯,治一切歷節風,手足肢節腫痛如錐。

羌活,川續斷,牛膝,防風,當歸,川芎(各一錢),蒼朮,麻黃,甘草節,枳殼,穿山甲(各七分),秦艽,川烏(五分),薄桂(三分)

上加蔥一根,水煎服,取汗至足。

簡便方,治歷節風。

三年釅醋(五碗),煎數沸,切蔥白二碗,煮一沸,包,熨患處熱。

又,羌、獨活煮酒飲。

又,松葉一斗搗爛,酒三斗浸七日,每日服三次。

又,虎骨(三兩)打細,好酒三碗,煮至半碗,將骨切片搗為末,乳香、沒藥(各五錢),出汗研末,同虎骨末調酒內,分十次,添酒調服。

又,用羊蹄根、好醋、生鐵磨漿,塗患處,入硫黃末尤妙。

萬靈膏,捻入乳香末攤布上,貼痛處,外包熨熱,痛止(方見外科)。或以綿布絮厚包,烘熨極熱,汗出痛止。

白話文:

這病症和痹症相似,俗稱為「白虎歷節風」。「白虎」形容疼痛劇烈猶如老虎咬噬;「歷節」是指疼痛沿著四肢關節蔓延。此病多因夏季毛孔張開時,貪圖涼快而受風吹;或在潮濕地面、油漆未乾的橙子上坐臥而感染風濕;或在出汗後受風;或酒醉後受風。到了秋冬,皮膚毛孔閉合,風、寒、濕邪與體內氣血混雜,導致手指蜷曲,腿膝腫脹,疼痛難忍。也有因濕痰流竄於體內導致疼痛的,若因風寒,夜晚疼痛會更嚴重;若因濕痰,則日夜都會疼痛。

脈搏浮大表示風寒;脈象弦細表示濕氣;脈象滑表示多痰。治療應使用辛溫藥物解表,驅除風、寒、濕邪,例如當歸拈痛湯。對於濕痰,則需利尿祛濕,並導痰,疼痛減輕後再補血鬆筋。

主要藥方包括羌活、蒼朮、黃芩(酒炒)、防風、豬苓、澤瀉、秦艽、麻黃(夏天使用量減少)、茵陳(和鈴兒等量)、升麻(用量減半)。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。

若手臂疼痛,可添加桂枝和海桐皮;若腿膝疼痛,可添加牛膝和木瓜;若疼痛非常劇烈,可用乳香調和服用。

另外還有「當歸拈痛湯」、「導痰湯」、「羌活續斷湯」等藥方,其中「羌活續斷湯」用於治療所有類型的歷節風,對手足肢節腫痛特別有效。

還有一些簡單方便的療法,例如用三年老醋煎煮,加入蔥白,煮沸後包起來,熱敷患處。或用羌活、獨活煮酒飲用。或用松葉浸泡酒,每日服三次。或用虎骨、乳香、沒藥與酒混合服用。或用羊蹄根、好醋、生鐵研磨成漿,塗抹於患處,加入硫磺末效果更佳。

最後,有「萬靈膏」,將乳香粉揉入膏藥中,貼在疼痛處,再用熱熨,疼痛即可緩解。或者用棉布包裹,烘熱後熨燙,直到出汗,疼痛也能緩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