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三 (15)
卷之三 (15)
1. 痙證
(俗作痓)
經曰:諸痙項強,皆屬於濕。又曰:諸暴強直,皆屬於風。劉河間曰:諸痙強直,乃筋勁而不柔和也。蓋脾土主安靜,濕勝過極則反兼風化。亢則害,承乃制,實非風也。身熱足冷,頸項強急,惡寒口噤,頭搖面赤,背反張如弓者,痙證也。陰痙曰柔,陽痙曰剛。如傷寒太陽發汗過多,或瘡家過汗,或大發濕家汗。
亦有氣血內虛,風濕外襲;有火熱傷肺,金不平木;有產後血枯;有破傷風,皆能致此。脈浮緩有汗為柔,浮緊無汗為剛。治宜養血為主,分虛實。
主方,當歸,川芎,芍藥,熟地,白朮,茯苓(等分),甘草(減半)加薑、棗煎。
無汗加羌活、防風、蒼朮、柴胡、葛根;冬加麻黃,去芍、地、白朮;有汗加桂枝、黃耆,去川芎;厥冷加熟附、羌活;虛加人參。煩渴,麥冬、知母、乾葛、黃芩,去白朮、川芎。身熱煩渴,臥不著席,大便秘,大黃、枳實、厚朴、黃芩,去白朮、川芎、茯苓。汗吐下後發者,重加參、耆、歸、地、羌、荊。
痰火發痓,二陳、蔞、貝、枳、桔、參、麥、梔、芩、當歸、蘇子,加姜煎,入竹瀝,薑汁服。
栝蔞桂枝湯,太陽病,其證備,身體強,𠘧𠘧然,脈反沉遲,痓病。
栝蔞根,桂枝,芍藥(各錢半),甘草(五分)
姜五片,棗二枚煎。
白話文:
[痙攣症狀]
古籍記載:所有頸部僵硬和痙攣症狀,都歸咎於溼氣過重。另外提到:所有突然出現的強硬症狀,都與風邪有關。劉河間指出:各種痙攣強硬的症狀,是由於筋脈緊繃且缺乏柔韌性。脾臟主管身體的平靜狀態,當溼氣過於旺盛時,會轉變成風邪。過度則傷害,承受才得以控制,實際上並不是風邪。身體發熱、腳冷、頸項僵硬、怕冷、口閉、頭搖晃、面紅、背部反弓狀,這些都是痙攣症狀的表現。陰性痙攣稱爲柔,陽性痙攣稱爲剛。比如傷寒太陽病發汗過多,或者瘡病患者出汗過多,或者大量發汗的溼病患者。
也可能是因爲氣血內在虛弱,風溼從外部侵襲;或是火熱傷及肺部,肺無法制約肝;產後血虛;或是破傷風,這些都可能引發痙攣。脈象浮緩且有汗爲柔,浮緊且無汗爲剛。治療應以養血爲主,區分虛實。
主要藥方包括: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、白朮、茯苓(等量),甘草(減半量),加入生薑和大棗煎煮。
若無汗,添加羌活、防風、蒼朮、柴胡、葛根;冬季可加麻黃,但要去掉芍藥、熟地、白朮;若有汗,添加桂枝、黃芪,去掉川芎;四肢厥冷,添加熟附、羌活;虛症,添加人參。煩躁口渴,可用麥冬、知母、幹葛、黃芩,去掉白朮、川芎。身體熱且口渴,不能平臥,大便乾燥,可用大黃、枳實、厚朴、黃芩,去掉白朮、川芎、茯苓。在汗、吐、下之後發病的,大量添加參、芪、歸、地、羌、荊。
痰火引發痙攣,可用二陳湯、蔞仁、貝母、枳實、桔梗、人參、麥冬、梔子、黃芩、當歸、蘇子,加入生薑煎煮,再加入竹瀝,生薑汁服用。
栝蔞桂枝湯,太陽病的徵兆明顯,身體強硬,脈象反而沉遲,這是痙攣病。
藥方:栝蔞根、桂枝、芍藥(各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
生薑五片,大棗兩枚煎煮。
2. 疝氣
經曰: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帶下瘕聚。夫疝者,少腹控引睪丸,脹急而腫痛也。由鬱熱內積,抑遏至久,寒濕外侵,收引拘縮,相搏而痛。衝上則面黑口噤;墜下則仆地昏沉,甚至絕者,亦為頑證,有七種之別。水疝,腫脹明亮,瘙癢水出,得之醉酒飲冷,汗泄當風,宜逐水。
寒疝,囊冷結硬,陰莖不睪,得之坐臥濕處,子嗣艱難,宜溫經。㿗疝,大如升斗,不癢不痛,得之地卑土薄,江淮多感,宜滲濕。血疝,小腹之旁,橫骨中腫(俗名便毒),得之氣血凝滯,留結為癰,宜攻散。氣疝,狀連腎區,下及陰囊,得之號哭忿怒,氣鬱而成,宜散滯。
狐疝,臥入晝出,往來有聲(今鐵圈托),得之鬱怒憤氣,抑遏不舒,宜逐氣。筋疝,陰腫潰痛,挺縱溲濁,得之房欲之傷,邪術所感,宜制火。經曰:肝脈急大沉為疝,牢急者順,弱急者逆。治宜除內熱,祛外邪,兼疏利行氣,後補逐並施。治宜龍膽瀉肝湯兼主方。
主方,烏藥,陳皮,蒼朮,茴香(酒炒),香附(各一錢),當歸,玄胡索,木香,川烏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,加姜煎服。
囊熱加梔子,去川烏;冷濕加吳萸。諸疝定痛,山楂、枳實、橘核、荔核、青皮、膽草、川楝子、三稜、蓬朮、檳榔、撫芎、柴胡、山甲、砂仁、益智等酌用。痛甚,調乳香、沒藥;有痰,加海石、半夏;小便澀,配五苓散。
茱萸內消丸,腎經虛弱,膀胱為邪氣所搏結,成寒疝偏大。
吳茱萸,山茱萸肉,肉桂,馬藺花,陳皮,木香,山藥,川楝子,青皮,茴香(鹽炒,研,等分)
上為末,酒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保命丹,遠年近日,小腸疝氣,偏墜臍下,搐痛,以致悶亂。陰間癢瘡。
吳茱萸(揀淨,一斤,分四分煮。酒、米醋、鹽水、童便,各浸一宿,曬焙乾),澤瀉(二兩)
上為末,酒煮,薄麵糊丸桐子大。每五十丸空心鹽湯下。
硫黃丸,疝氣,甚至手足厥冷,上衝心腹欲死者,數服愈。
硫黃(溶化即投水中,去毒,研細末),陳皮,荔枝核(打碎炒黃,各等分,研細末)
上飯丸桐子大,每服五丸,酒下。勿多用。
蒼附湯,治諸疝痛。或加破故紙、葫蘆巴。
蒼朮,香附(俱鹽水炒),黃柏(酒炒。各一錢),青皮,玄胡索,益智,桃仁(研。各七分),茴香(炒),附子(鹽水炒),甘草(三分)
水煎服,或為末,湯下。
楂橘丸,治諸疝痛。
山楂(四兩),橘核(炒),山梔(炒,二兩),柴胡,牡丹皮,桃仁(炒),大小茴香(俱鹽炒。各一兩),吳茱萸(炮,半兩),為末,酒糊丸桐子大,十丸,鹽湯下。
簡便方,寒疝。玄胡索、胡椒、小茴香(等分)為末,每二錢,酒調下。或桂心末(一錢)或靈脂、蒲黃末(二錢);或苦楝子末(二錢)或丹參末(一錢)並酒下。
諸疝:小茴、穿山甲、全蠍(洗,炒),木香(等分)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酒下。
又,茴香、豬苓、木通、甘草(等分)燈心、淡竹葉煎,調乳香服。
又,枇杷葉、野蘇葉、椒葉、蒼耳葉、葡萄葉煎洗。或炒鹽包熨。
又,柏香五錢,好酒煎,去渣服。再飲酒至醉,三服安。
血疝:四物湯加大黃、枳實、厚朴,水煎,入芒硝服。
偏墜:牡蠣粉、良薑末(等分),津調敷。或槐子炒研,入鹽少許,酒下。或五倍子研末,酒下至醉。
小腸氣:小茴香(鹽炒)、枳殼末(各一兩)、沒藥末(五錢)勻,每一錢酒下。或荔核末酒下。或烏藥(酒浸一宿)、良薑、茴香,青皮(等分)為末,每二錢酒下。或乾絲瓜燒灰,研末酒下。
法:兩手合搓熱掌,揉數百回痛止,久可消。小兒偏墜用雙蒂茄懸房門上,出入令兒視之,茄干愈。或釘釘,日視多次。
白話文:
[疝氣]
古醫書說,當任脈發生病變時,男性可能會內結七種疝氣,女性則可能有帶下的病症以及瘕聚的問題。疝氣這種疾病,表現爲小腹部連帶睾丸脹緊腫痛。它主要是由於體內積存的熱氣鬱結太久,加上外部的寒溼入侵,使得肌肉收縮,導致疼痛。如果疝氣衝到上面,則可能使臉色發黑,口部緊閉;如果掉到下面,則可能導致人倒地昏迷,甚至死亡,確實是一種頑固的病症,有七種不同的類型。
- 水疝:腫脹明亮,瘙癢並有水流出,這通常是因爲飲酒過量和飲用冷水,出汗後被風吹引起的,治療方法是排水。
- 寒疝:陰囊冰冷且硬,陰莖不能正常勃起,這通常是因爲坐在潮溼的地方,治療時應溫經。
- 脹疝:腫大如升斗,不癢不痛,這通常是因爲居住在地勢低窪,土地貧瘠的地方,特別是在江淮地區,治療方法是滲溼。
- 血疝:在小腹旁邊,橫骨中腫脹(俗稱便毒),這通常是因爲氣血凝滯,留在身體裏形成膿腫,治療方法是攻散。
- 氣疝:症狀連接腎區,向下到達陰囊,這通常是因爲過度哭泣或憤怒,氣鬱而成,治療方法是散滯。
- 狐疝:在臥牀時進入,白天出來,可以聽到聲音(現今使用鐵圈託),這通常是因爲情緒壓抑,治療方法是逐氣。
- 筋疝:陰部腫脹疼痛,尿液混濁,這通常是因爲房事過度,受到邪術的影響,治療方法是控制火氣。
中醫認爲,肝脈急大沉爲疝,如果病情穩定則順,如果病情嚴重則逆。治療疝氣應除去體內的熱氣,驅除外來的邪氣,同時疏利行氣,然後補逐並施。治療方案宜用龍膽瀉肝湯,並輔以主方。
主方包括烏藥,陳皮,蒼朮,茴香(酒炒),香附(各一錢),當歸,玄胡索,木香,川烏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。加姜煎服。
如果囊熱,可以加入梔子,去掉川烏;如果是冷溼,可以加入吳茱萸。對於各種疝氣,可以適當使用山楂,枳實,橘核,荔核,青皮,膽草,川楝子,三棱,蓬術,檳榔,撫芎,柴胡,山甲,砂仁,益智等。如果疼痛嚴重,可以加入乳香,沒藥;如果有痰,可以加入海石,半夏;如果小便澀,可以配合五苓散。
茱萸內消丸,用於腎經虛弱,膀胱被邪氣所搏結,形成寒疝偏大。
材料包括吳茱萸,山茱萸肉,肉桂,馬藺花,陳皮,木香,山藥,川楝子,青皮,茴香(鹽炒,研,等分)。以上材料磨成末,用酒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下。
保命丹,用於治療遠年或近期內的小腸疝氣,偏墜臍下,抽搐疼痛,甚至使人混亂。也可以用於治療陰間癢瘡。
材料包括吳茱萸(揀淨,一斤,分四分煮。酒、米醋、鹽水、童便,各浸一宿,曬焙乾),澤瀉(二兩)。將上述材料磨成末,用酒煮,薄面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下。
硫黃丸,用於治療疝氣,即使手足厥冷,上衝心腹想要死亡的情況,服用幾次就可以痊癒。
材料包括硫黃(溶化即投入水中,去毒,研細末),陳皮,荔枝核(打碎炒黃,各等分,研細末)。將上述材料混合,用飯丸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丸,用酒送下。不要過量使用。
蒼附湯,用於治療各種疝痛。也可以加入破故紙,葫蘆巴。
材料包括蒼朮,香附(俱鹽水炒),黃柏(酒炒。各一錢),青皮,玄胡索,益智,桃仁(研。各七分),茴香(炒),附子(鹽水炒),甘草(三分)。用水煎服,或者製成粉末,用湯送下。
楂橘丸,用於治療各種疝痛。
材料包括山楂(四兩),橘核(炒),山梔(炒,二兩),柴胡,牡丹皮,桃仁(炒),大小茴香(俱鹽炒。各一兩),吳茱萸(炮,半兩)。將上述材料磨成末,用酒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十丸,用鹽湯送下。
簡便方,用於治療寒疝。玄胡索、胡椒、小茴香(等分)磨成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調下。或者使用桂心末(一錢)或者靈脂、蒲黃末(二錢);或者苦楝子末(二錢)或者丹參末(一錢),都用酒送下。
對於各種疝氣:小茴、穿山甲、全蠍(洗,炒),木香(等分)磨成末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用酒送下。
另一種方法是,使用茴香、豬苓、木通、甘草(等分)燈心、淡竹葉煎,調乳香服用。
另一種方法是,使用枇杷葉、野蘇葉、椒葉、蒼耳葉、葡萄葉煎洗。或者炒鹽包熨。
另一種方法是,使用柏香五錢,好酒煎,去渣服用。再次飲酒至醉,三次服用即可安心。
對於血疝:使用四物湯加大黃、枳實、厚朴,用水煎,加入芒硝服用。
對於偏墜:使用牡蠣粉、良薑末(等分),用津調敷。或者使用槐子炒研,加入少許鹽,用酒送下。或者使用五倍子研末,用酒送下至醉。
對於小腸氣:使用小茴香(鹽炒)、枳殼末(各一兩)、沒藥末(五錢)均勻混合,每次服用一錢,用酒送下。或者使用荔核末酒送下。或者使用烏藥(酒浸一宿)、良姜、茴香,青皮(等分)磨成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送下。或者使用乾絲瓜燒灰,研末用酒送下。
治療方法:兩手合搓熱掌,揉數百回痛止,長期可以消除。對於小兒偏墜,可以在房門上懸掛雙蒂茄子,讓小孩進出時看到,等到茄子幹了就會癒合。或者使用釘子,每天看多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