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0)

1. 倦怠嗜臥

夫胃主納受,脾主運動。脾虛,穀氣不克,脾愈無所稟矣。脾運四肢,既稟氣有虧,則四肢倦怠而嗜臥也。有食後體倦瞌睡者,乃脾虛不能運化而然,皆當補脾理胃,兼消導自安。脈沉無力,右關細濡為倦怠。

主方,人參(五分),白朮,茯苓,黃耆,山藥,山楂,麥芽(各一錢),炙草(三分)加姜三片,棗一枚。

肥人加陳皮、半夏、蒼朮、升、柴;瘦人當歸、芩、連;食不消,保和丸(方見傷食)。

生脈散,治倦怠嗜臥,口乾少神(方見暑門)。

白話文:

[疲倦想睡]

胃是負責接收食物的器官,脾則負責食物的消化與運轉。如果脾虛弱,無法有效處理食物,那麼脾臟的功能就會更形減弱。脾臟負責供應四肢能量,一旦能量供應不足,自然四肢會感到疲倦,並且容易想睡覺。有些人飯後會感到身體疲倦且想睡覺,這通常是因為脾虛無法有效消化食物所導致的,這時候應該要補脾和理胃,同時輔以助消化的手段才能感到舒適。如果脈象顯示沈弱無力,特別是右手關節處的脈象細弱,這就是疲倦的徵兆。

主方:人參5分,白朮,茯苓,黃耆,山藥,山楂,麥芽各1錢,炙草3分,再加上三片薑和一顆棗子。

對於體型較胖的人,可再加入陳皮、半夏、蒼朮、升麻、柴胡;體型較瘦的人,則可加入當歸、黃芩、黃連;如果食物消化不良,可以服用保和丸(此方在傷食一章中有詳細介紹)。

生脈散,用於治療疲倦想睡,口乾舌燥且精神不佳的情況。(此方在暑門一章中有詳細介紹)。

2. 嘔吐噦

(附:噁心)

經曰:諸逆衝上,皆屬於火。諸嘔吐酸,暴注下迫,皆屬於熱。又曰: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。是證總屬胃氣不和,然有寒、熱、痰、食、風邪、氣逆、久病胃虛之異,必當詳辨。胃寒者,惡寒惡食。朝餐暮吐,清水涎沫。喜熱物,脈沉遲。胃熱者,食入即嘔,躁悶煩渴,吐味酸苦,思食冷物,脈洪大。

痰飲則吐有痰涎,食積則脹噯酸腐,風邪則暴發而甚,氣逆則胸膈郁遏,胃虛則不能納食,各以脈理參酌。嘔屬陽明,有聲有物,宜生薑為主;吐屬太陽,有物無聲,陳皮為主;噦屬少陽,有聲無物,半夏為主。

主方,半夏,陳皮,蒼朮,厚朴,藿香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,加生薑七片,棗二枚,水煎成,入薑汁服。不能咽藥者,另以生薑搗細,陳皮,炒糯米泡湯,每藥一口,隨飲湯一口送。

寒嘔加乾薑、白朮,以丁香、白蔻、砂仁,另研調服;熱嘔加竹茹、梔子、黃連(姜炒);痰加茯苓、南星、枳實;食加山楂、曲、芽、蘿蔔子、砂仁;風寒,香附、紫蘇;氣逆,香附、枳實、枇杷葉;久病,六君子(痰門),加丁、寇;吐蛔加黃連、川椒、烏梅、檳榔;酒加葛根、砂仁、白蔻、黃連、烏梅,諸吐大渴飲童便,切勿飲水,薑湯冷飲;夏月,五苓散加陳皮、半夏、生薑;虛人神昏,人參一兩煎服,或同米煮粥食。

半夏曲芽湯,治飲食積滯,痰涎壅盛,嘔吐不已。

半夏,陳皮,茯苓,枳殼,檳榔,神麯,麥芽,香附,厚朴,蒼朮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薑、棗煎服。

荊黃湯,治嘔吐暴作,熱氣上逆,煩渴便秘。

荊芥,大黃(各二錢),黃芩(一錢),甘草(六分)

水煎,調檳榔末一錢服,或調胃承氣湯。

姜橘湯,治病後或虛弱人一切嘔吐,不納藥食。

橘紅(四錢),生薑(七錢,略打破,濕紙包,煨,再打碎),棗一枚,粟米一撮,水煎細呷。

和中橘梗湯(方見翻胃)上焦氣熱沖逆,食已暴吐,脈浮洪。

蘇合香丸(方見中寒),治冷嘔。

青金丹(方見翻胃)治冷熱吐極,一服即止。

簡便方,薑汁煎滾,白蜜煉熟,每薑汁一匙,入蜜二匙,白湯調,頻服。

冷嘔:砂仁、白豆蔻,不時嚼咽。又陳年醬姜,嚼細,米湯下。

熱嘔:黃連(姜炒),同柿蒂煎服。痰多加竹瀝、薑汁。

乾嘔:生薑、葛根取汁服;或甘蔗汁溫服;或羊乳空心飲。

白話文:

標題:[嘔吐呃逆]

內容如下:

古書有言,所有向上逆衝的症狀,都歸因於火。各種嘔吐反酸,突然腹瀉等,都屬於熱症。還說,如果腸胃受到寒氣侵襲,寒氣逆流上升,所以會感到疼痛並嘔吐。這種病症總體上都是因爲胃氣不調和,但是有寒、熱、痰、食、風邪、氣逆、久病胃虛等不同情況,必須詳細分辨。胃寒的人,怕冷怕吃東西,早晨吃的晚上就吐出來,吐出的是清水和泡沫,喜歡熱的食物,脈象深沉遲緩。胃熱的人,吃東西后立刻就吐,煩躁悶熱口渴,吐出的味道酸苦,想吃冷的食物,脈象宏大。

痰飲則吐出的有痰液,食積則腹脹噯氣酸腐,風邪則突然發作且嚴重,氣逆則胸膈受阻,胃虛則無法接受食物,這些都要根據脈象來判斷。嘔吐屬於陽明經,有聲音有物質,應以生薑爲主;吐屬於太陽經,有物質無聲音,陳皮爲主;呃逆屬於少陽經,有聲音無物質,半夏爲主。

主方:半夏、陳皮、蒼朮、厚朴、藿香(各3克),甘草(1克),加上生薑7片,紅棗2枚,用水煎好後加入薑汁服用。如果患者無法吞嚥藥物,可將生薑搗碎,陳皮,炒糯米泡湯,每次服藥一口,隨即飲湯一口送下。

如果是寒嘔,可加乾薑、白朮,以及丁香、白蔻、砂仁,研磨後調服;熱嘔可加竹茹、梔子、黃連(用姜炒);痰多可加茯苓、南星、枳實;食積可加山楂、麥曲、麥芽、蘿蔔子、砂仁;風寒可用香附、紫蘇;氣逆可用香附、枳實、枇杷葉;久病可用六君子湯(痰門),加丁香、白蔻;吐蛔蟲可加黃連、川椒、烏梅、檳榔;飲酒過量可加葛根、砂仁、白蔻、黃連、烏梅。各種嘔吐後極度口渴可以喝童便,切勿喝水,可以用薑湯冷飲;夏季,可用五苓散加陳皮、半夏、生薑;身體虛弱昏迷的,用人參30克煎服,或者和米一起煮粥食用。

半夏曲芽湯:治療飲食積滯,痰涎壅盛,持續嘔吐不止。

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枳殼、檳榔、神曲、麥芽、香附、厚朴、蒼朮(各3克),甘草(1克)。加生薑、紅棗煎服。

荊黃湯:治療嘔吐突然發作,熱氣上逆,煩渴便祕。

荊芥、大黃(各6克),黃芩(3克),甘草(2克)

用水煎,調入檳榔末3克服用,或調胃承氣湯。

姜橘湯:治療病後或體弱者的所有嘔吐,無法接受藥物和食物。

橘紅(12克),生薑(21克,略打破,溼紙包裹,煨烤,再打碎),紅棗1枚,小米少許,用水煎細呷。

和中橘梗湯(方見翻胃):上焦氣熱衝逆,吃過東西后突然嘔吐,脈象浮洪。

蘇合香丸(方見中寒):治療冷嘔。

青金丹(方見翻胃):治療冷熱吐極,一服即止。

簡便方:生薑汁煎滾,蜂蜜煉熟,每次薑汁1茶匙,加入蜂蜜2茶匙,用熱水調勻,頻繁服用。

冷嘔:砂仁、白豆蔻,隨時嚼咽。也可用陳年醬姜,嚼碎後用米湯送下。

熱嘔:黃連(用姜炒),與柿蒂一起煎服。痰多可加竹瀝、薑汁。

乾嘔:生薑、葛根取汁服;或用甘蔗汁溫服;或空腹飲用羊奶。

3. 噁心

無物無聲,欲吐不吐,氣至咽而復入,心中兀兀不寧。

主方,半夏,茯苓,陳皮(各二錢),生薑七片,煎成,加薑汁熱服。

有痰而虛加參、朮、草;胃寒,丁香理中湯(方見寒門);火,姜,連之類。

白話文:

內容翻譯為:[噁心],症狀表現為心裡有股想嘔吐但又吐不出來的感覺,好像有東西到喉嚨口又吞回去,心裡總覺得不安定。

主要的治療方劑是:半夏、茯苓、陳皮(三種藥材各使用二錢),再加上七片生薑一起煎煮,煮好後加入薑汁趁熱服用。

如果伴有痰多且身體虛弱的情況,可以添加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。如果是因為胃部寒冷引起的噁心,則可以使用丁香理中湯(此方可在處理胃寒的章節找到)。若是因為火氣大,則可使用像是乾薑、黃連這一類的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