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22)
卷之二 (22)
1. 傷寒方法(通計一百二十)
大黃(錢半),芍藥,桂枝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加枳實、柴胡、薑、棗煎,磨檳榔入內服。
茵陳大黃湯,太陰腹滿,身目黃,小水不利,大便實,渴,頭汗際頸而還。
大黃,茵陳,梔子,黃芩,枳實,厚朴,甘草(各等分)上加燈心,水煎服。
桃仁承氣湯,小腹滿痛,小便利,大便黑,有蓄血,下盡黑血,愈。
桃仁(十個,搗),大黃(錢半),桂枝,芒硝,甘草(各七分)
上加當歸、芍藥、青皮、枳實、柴胡,水煎服,入硝。
黃龍湯,大便秘,或利清水,乃日飲湯藥也,宜急下。如虛老、產婦不勝下,用此湯。
大黃,芒硝,人參,厚朴,枳實,當歸,甘草(各五分)上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
附子瀉心湯,心下痞,惡寒汗出,有陽證仍在,又見脈沉,足冷身重,死證;或姑以此湯漸試。
附子(一錢,水半鍾,煎二分)大黃(一錢),黃連,黃芩(各五分)上用百沸湯半鍾,浸去渣,入附子汁服。
陽毒升麻湯,陽毒發斑,狂言吐血。
升麻,犀角屑,射干,黃芩,人參,甘草(各一錢)水煎服。
青黛一物湯,陽毒發斑。
青黛(二錢),上水研服,效。
玄參升麻湯,發斑咽痛。
玄參,升麻,甘草(各五分)上水煎服。
升麻六物湯(口瘡。)
升麻,梔子(各錢半),大青,黃芩,杏仁(各一錢),加蔥煎服。
消斑青黛飲,邪熱傳裡失下,裡實表虛,血熱為斑,便秘短氣。
黃連,犀角,玄參,石膏,山梔,知母,生地,青黛,柴胡,人參,甘草(各一錢),加姜一、棗一,水煎服。
生地芩連湯,鼻衄成流不止,熱深吐血過多,神昏錯語。
生地,黃芩,黃連,山梔,犀角,川芎,芍藥,桔梗,柴胡,甘草(等分)加棗二枚,水煎服。入茅根、藕節汁,磨京墨。
桂苓飲,初病無熱,狂躁不安,乃熱結膀胱,名如狂證。
豬苓,澤瀉,桂枝,白朮,知母,黃柏,山梔,甘草,茯苓,滑石(各一錢),加姜三片,煎服,取微汗。
導赤飲,治小便不利,即桂苓減知母、黃柏,加燈心。汗後、汗多戒利。
再造飲,頭疼發熱,表汗藥汗不出,勿妄發,乃陽虛不能作汗。
黃耆,人參,桂枝,川芎,附子(制熟),細辛,羌活,防風(各一錢),甘草(七分)加生薑五、棗二煎成,入炒芍藥,滾三沸,服。夏加黃芩、石膏。
益元湯,身熱頭疼,不煩便躁,面赤欲水,不能入口,乃元虛火泛,名戴陽證。若誤服涼藥者必死。
附子(熟),人參,乾薑,甘草(炙),麥冬,黃連,五味子,知母(等分)加蔥、艾、薑、棗煎成,入童便三匙,頓冷服。
當歸活血湯,無頭疼惡寒,惟身熱口渴,小便利,大便黑,口語無倫,乃邪傳入心脾,或如見鬼祟。
白話文:
傷寒方法(共一百二十種)
-
用大黃(一錢半)、芍藥、桂枝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,再加上枳實、柴胡、生薑、紅棗一起煎煮,然後磨一些檳榔粉加入藥汁中服用。
-
茵陳大黃湯:用於治療因太陰病引起的腹部脹滿、全身和眼睛發黃、小便不暢、大便乾硬、口渴,以及頭部出汗但只到脖子就停止的情況。
-
使用大黃、茵陳、梔子、黃芩、枳實、厚朴、甘草(各等分),再加上燈心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-
桃仁承氣湯:用於治療小腹脹痛、小便順暢但大便呈黑色、有瘀血積聚的情況,當排出黑血後,病情就會好轉。
-
使用桃仁(十個,搗碎)、大黃(一錢半)、桂枝、芒硝、甘草(各七分),再加上當歸、芍藥、青皮、枳實、柴胡,用水煎煮後加入芒硝一起服用。
-
黃龍湯:用於治療大便秘結,或是排出如清水般的稀便,這是因為長期服用湯藥所導致,需要立即用藥攻下。如果患者是體虛年邁者或是產婦,身體無法承受猛烈攻下,則可使用此方。
-
使用大黃、芒硝、人參、厚朴、枳實、當歸、甘草(各五分),再加上生薑、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-
附子瀉心湯:用於治療心下痞悶、怕冷出汗,雖然有陽證的表現,但同時脈象沉緩、腳冷身重,這是一種危險的症狀,可嘗試用此方慢慢調理。
-
將附子(一錢)用水半杯煎煮至剩二分,然後用大黃(一錢)、黃連、黃芩(各五分),用滾燙的開水半杯浸泡後去除藥渣,再加入附子汁服用。
-
陽毒升麻湯:用於治療陽毒引起的皮膚發斑、胡言亂語、嘔吐出血等症狀。
-
使用升麻、犀角屑、射干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(各一錢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-
青黛一物湯:用於治療陽毒引起的皮膚發斑。
-
使用青黛(二錢),用水研磨後服用,效果顯著。
-
玄參升麻湯:用於治療皮膚發斑並伴有咽喉疼痛。
-
使用玄參、升麻、甘草(各五分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-
升麻六物湯:用於治療口瘡。
-
使用升麻、梔子(各一錢半)、大青、黃芩、杏仁(各一錢),再加上蔥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-
消斑青黛飲:用於治療邪熱入裡無法通過攻下排出,導致裡實表虛、血熱引起發斑、大便秘結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
-
使用黃連、犀角、玄參、石膏、山梔子、知母、生地、青黛、柴胡、人參、甘草(各一錢),再加上生薑一塊、紅棗一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-
生地芩連湯:用於治療鼻子出血不止、熱邪深入導致吐血過多、神志昏迷、胡言亂語等症狀。
-
使用生地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、犀角、川芎、芍藥、桔梗、柴胡、甘草(各等分),再加上紅棗二枚,用水煎煮後服用,可加入茅根、藕節汁,並用墨汁研磨後服用。
-
桂苓飲:用於治療初期沒有發熱,但出現狂躁不安的情況,這是因為熱邪結於膀胱,被稱為「如狂證」。
-
使用豬苓、澤瀉、桂枝、白朮、知母、黃柏、山梔子、甘草、茯苓、滑石(各一錢),再加上生薑三片,煎煮後服用,以微微出汗為佳。
-
導赤飲:用於治療小便不利,是在桂苓飲的基礎上減少知母、黃柏,增加燈心草。要注意,出汗後或出汗過多時,不宜使用此方利尿。
-
再造飲:用於治療頭痛發熱,使用發汗藥卻無法出汗,這並非表證,而是陽氣虛弱無法發汗,不可隨意發汗。
-
使用黃耆、人參、桂枝、川芎、附子(制熟)、細辛、羌活、防風(各一錢)、甘草(七分),再加上生薑五片、紅棗二顆,煎煮後,加入炒過的芍藥,煮沸三次後服用。夏天可加入黃芩、石膏。
-
益元湯:用於治療身體發熱、頭痛、但不煩躁、面色潮紅、想喝水卻無法吞嚥的情況,這是因為元氣虛弱導致虛火上炎,被稱為「戴陽證」。如果誤用寒涼藥物,會導致死亡。
-
使用附子(熟)、人參、乾薑、甘草(炙)、麥冬、黃連、五味子、知母(各等分),再加上蔥、艾葉、生薑、紅棗,煎煮後加入三匙童子尿,冷卻後服用。
-
當歸活血湯:用於治療沒有頭痛怕冷的症狀,只有發熱口渴、小便順暢、大便呈黑色、說話語無倫次,這是因為邪氣傳入心脾,或是有看到鬼怪的幻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