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9)

1. 傷食

經曰: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又曰:飲食勞倦則傷脾,脾傷則內閉九竅,外壅肌肉,衛氣散解。此謂自傷,氣之削也。又曰:安穀則昌,絕谷則亡。蓋脾者,陰氣也。脾居陰靜之體,而有陽健之用,故司消化之令,貴在節飲食以養脾,使滋榮中外,猶土氣盛而萬物發生。若肌飽過,則諸病所階。

右手氣口脈緊盛者,傷食;右關沉遲,脾胃虛寒;關沉而滑,為食不消;兩關弦大,脾胃飽脹。

主方,人參(五分),白朮,茯苓(各一錢),炙草,陳皮,半夏,麥芽(各七分),山楂(錢半),上加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經典著作記載:飲食過度,腸胃就會受損。又說:飲食勞累过度就會傷脾,脾胃受損,就會導致九竅閉塞,肌肉外壅,衛氣散失。這就是自傷,元氣衰敗。又說:飲食正常,則身體健康,斷絕飲食則會死亡。因為脾胃是陰氣的代表,脾胃屬陰靜之體,但卻具有陽健之用,所以主導消化功能,關鍵在於節制飲食,養護脾胃,使之滋養內外,就如同土氣旺盛,萬物才能生長。如果過度飽食,就會成為各種疾病的根源。

右手氣口脈緊而強盛的,是食物積滯;右關脈沉而遲緩的,是脾胃虛寒;關脈沉而滑的,是食物消化不良;兩關脈弦而大的,是脾胃飽脹。

治療方案:人參五分,白朮、茯苓各一錢,炙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麥芽各七分,山楂錢半,加入生姜三片,大棗一枚,水煎服。

脾虛少食加砂仁、白蔻、蓮肉、扁豆、官桂;嘔加藿香、丁香。

行氣香蘇散,外感風寒濕氣,內傷飲食生冷,腹脹、頭痛、身熱。

紫蘇,陳皮,香附,烏藥,川芎,羌活,枳殼,麻黃(等分),甘草(減半)

白話文:

脾胃虛弱,吃不下飯,可以加砂仁、白蔻、蓮肉、扁豆、官桂;如果還伴隨嘔吐,可以再加藿香、丁香。

行氣香蘇散主要用於外感風寒濕氣,或內傷飲食生冷,引起腹脹、頭痛、發燒的症狀。

方劑組成:紫蘇、陳皮、香附、烏藥、川芎、羌活、枳殼、麻黃(等分),甘草(減半)。

加生薑三片水煎,熱服取汗。寒甚加蔥白;傷食山楂、麥芽;濕加蒼朮。隨宜加減。

枳朮丸,健脾強胃,利氣消痰。除痞滿,化飲食,定嘔吐,止泄瀉。

白朮(土炒,四兩),枳實(麩炒,二兩)

上為細末,荷葉湯煮老米飯為丸,綠豆大,每服百丸,食前白湯下。痰多加橘皮、半夏;食不化,神麯、麥芽(各二錢),腹痛、瀉,木香、砂仁(各一兩);濕火噎酸,黃連、黃芩(炒。各一兩)胃火,石膏、梔子;血少,歸、芍;氣鬱,香附、蘿蔔子。

白話文:

服用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趁熱服下,以發汗。如果寒氣很重,可以加入蔥白;如果傷食,可以加入山楂和麥芽;如果濕氣重,可以加入蒼朮。根據情況適當增減藥物。

枳朮丸具有健脾益胃、行氣消痰的功效。可以治療胸悶腹脹、消化不良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
將白朮(土炒,四兩)和枳實(麩炒,二兩)研磨成細粉,用荷葉湯煮熟的米飯做成丸藥,每丸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飯前用白湯送服。如果痰多,可以加入橘皮和半夏;如果消化不良,可以加入神麴和麥芽(各二錢);如果腹痛、腹瀉,可以加入木香和砂仁(各一兩);如果濕熱導致噎嗝和胃酸,可以加入黃連和黃芩(炒,各一兩);如果胃火旺盛,可以加入石膏和梔子;如果血虛,可以加入當歸和芍藥;如果氣鬱,可以加入香附和蘿蔔子。

保和丸,寬胸順氣,消滯化食。加白朮,名大安丸。

山楂(二兩),茯苓,半夏,神麯,陳皮(各一錢),連翹,蘿蔔子(各半兩)

上為末,水丸或神麯糊丸,綠豆大,每二錢白湯下。消痰利氣,去濕熱,快脾,加蒼、白朮、香附、樸、實、芩、連(酒炒),姜糊丸。

葛花解酲湯,飲酒太過,嘔吐痰逆,胸膈不利,神昏體倦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白豆蔻,葛花(或根),砂仁(各一錢),陳皮,青皮,豬苓,澤瀉(各七分),神麯(炒),木香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保和丸能寬胸順氣,消滯化食。加入白朮,就叫做大安丸。

山楂兩錢,茯苓、半夏、神麴、陳皮各一錢,連翹、蘿蔔子各半兩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或神麴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兩錢,用白湯送服。此方能消痰利氣,去濕熱,健脾。若要加強功效,可以加入蒼朮、白朮、香附、樸實、黃芩、連翹(酒炒),用薑糊做成丸子。

葛花解酲湯適用於飲酒過度,出現嘔吐痰逆、胸膈不適、神昏體倦等症狀。
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白豆蔻、葛花(或葛根)、砂仁各一錢,陳皮、青皮、豬苓、澤瀉各七分,神麴(炒)、木香各五分。

上加生薑五片,水煎,食遠溫服,取微汗。或為末,姜醋湯調下。

瀉黃散,脾胃壅滯不食,口內生瘡,煩渴。

防風,藿香,石膏(煅),砂仁,山梔,甘草(等分)

上加燈心二十枚,黑棗一枚,水煎服。

簡便方,蘿蔔子炒、研,煎服。食已作脹,飲淡鹽湯,指攪探吐。

飲食傷胸滿,即以所食之物。如傷酒用酒藥,飯食用鍋焦,肉食用肉骨之類,燒成炭,研細,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五片生薑加入水中煎煮,喝的時候要溫熱,喝到微微出汗即可。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醋湯調服。

瀉黃散適用於脾胃阻塞不消化,口中生瘡,口渴的情況。

將防風、藿香、煅石膏、砂仁、山梔、甘草等量混合,再加入二十枚燈心和一枚黑棗,用水煎服。

如果食積導致肚子脹滿,可以將蘿蔔子炒熟研磨成粉,用水煎服。如果已經飽脹,喝點淡鹽水,用手指攪拌喉嚨,誘導嘔吐。

如果飲食導致胸悶,可以根據所食的食物選擇對應的藥物。例如,如果因為喝酒導致胸悶,就用酒藥;如果因為吃飯導致胸悶,就用鍋焦;如果因為吃肉導致胸悶,就用肉骨等,燒成炭,研磨成粉,用白湯送服。

2. 內傷

(附:倦怠嗜臥)

經曰:陽者,天氣也,主外;陰者,地氣也,主內。故陽道實,陰道虛。犯賊風虛邪者,陽受之;飲食不節,起居不時者,陰受之,即內傷也。陽受之,則入六腑;陰受之,則入五臟。入六腑則身熱時臥,上為喘呼;入五臟則䐜滿閉塞,下為飧泄(瀉而完穀不化),久為腸癖(痢也)。蓋內傷飲食,勞役房室,亦與外感相似,誤治則危。

內傷則氣口(右寸前一分)脈大,寒熱間作,惡寒得微暖即解。惡些小風,出言懶怯,先重後輕,手心熱,頭痛時作時止,怠情嗜臥,四肢不收,口不知味,惡食不渴,宜補(溫補調養)。

外感則人迎(左寸前一分)脈大,寒熱齊作,惡寒得烈火不除,惡一切風,發言壯厲,先輕後重,手背熱,頭痛常無止歇,筋攣骨疼,拘急蜷臥,口能知味,可食而渴,宜瀉(瀉利汗吐。),兼微邪,先用發散藥一劑(傷寒主方。)

白話文:

人體有陽氣和陰氣,陽氣主外,陰氣主內。陽氣過盛,則陰氣虛弱。外來的風邪會侵犯陽氣,而飲食不節、起居不當會傷陰氣。陽氣受損則進入六腑,陰氣受損則進入五臟。六腑受損則會出現發熱、昏沉、呼吸急促等症狀;五臟受損則會導致腹脹、便秘、腹瀉、腸胃不適等問題。內傷與外感症状相似,若誤治則危險。

內傷患者脈象在右寸前一分處較大,寒熱交替,畏寒,稍加溫暖即緩解,怕風,說話懶散,病情先重後輕,手心發熱,頭疼時作時止,懶散嗜睡,四肢無力,口淡無味,食慾不振,不渴,需溫補調養。

外感患者脈象在左寸前一分處較大,寒熱同時出現,畏寒,即使在烈火旁也無法緩解,怕所有風,說話洪亮,病情先輕後重,手背發熱,頭疼持續不斷,筋骨疼痛,蜷縮臥床,口能嘗味,食慾良好,口渴,需要瀉法治療,並需配合發散藥物。

主方,人參(疑似禁用),黃耆,白朮(各一錢),當歸(八分),陳皮,茯苓,炙草(各七分),柴胡(五分),升麻(三分),加姜三片,棗一枚,煎服。

頭痛加川芎、羌活;頂腦痛,藁本(一錢)、細辛(三分);痰加半夏、前胡;額痛,白芷、防風;嗽,桑、杏;食積,楂、曲、芽;舌乾,葛根;煩渴,天粉、麥冬;熱,芩、連;下體無力,牛膝、杜仲;腳弱,木瓜。

白話文:

方劑主治

主方:人參(疑似禁用)、黃耆、白朮(各一錢)、當歸(八分)、陳皮、茯苓、炙草(各七分)、柴胡(五分)、升麻(三分),加生姜三片,大棗一枚,水煎服。

加减方:

  • 頭痛:加川芎、羌活。
  • 頂腦痛:加藁本(一錢)、細辛(三分)。
  • 痰多:加半夏、前胡。
  • 額痛:加白芷、防風。
  • 咳嗽:加桑葉、杏仁。
  • 食積:加山楂、麥芽、神曲。
  • 舌乾:加葛根。
  • 口渴:加天花粉、麥冬。
  • 發熱:加黃芩、黃連。
  • 下肢無力:加牛膝、杜仲。
  • 腳弱:加木瓜。

注:

  • 此方劑中,人參因疑似禁用,需根據患者情況慎重使用。
  • 各藥材的劑量僅供參考,具體用量需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進行調整。

升陽順氣湯,飲食不節,勞役所傷,腹脅滿悶短氣。春時則口淡無味;遇夏猶有惡寒,飢常如飽,不喜冷物。

人參(五分),黃耆,白朮(各一錢),當歸,黃柏(炒),陳皮,半夏(各七分),神麯(六分),草豆蔻(四分),升麻,炙草(各一錢),柴胡(三分)

上加生薑三片,水煎。食前溫服。

茯神湯,勞心思慮,復損精神,頭眩目昏,心虛氣短,驚悸煩熱。

茯神,酸棗仁(炒,研),人參,當歸,麥冬(各一錢),芍藥,生地黃,川芎,陳皮,山梔(各七分),五味(十五粒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升陽順氣湯

症狀: 飲食不節,勞累过度,损伤身体,导致腹部两侧胀闷,呼吸短促。春季时口淡无味,夏季时仍有怕冷的症状,经常感到饥饿但像是吃饱了,不喜欢吃冷的食物。

药方:

  • 人參(五分),黃耆,白朮(各一錢),當歸,黃柏(炒),陳皮,半夏(各七分),神麯(六分),草豆蔻(四分),升麻,炙草(各一錢),柴胡(三分)

用法: 上述药物加入生姜三片,水煎服,饭前温服。

茯神湯

症狀: 劳心过度,损伤精神,导致头晕目眩,心慌气短,心悸烦躁,发热。

药方:

  • 茯神,酸棗仁(炒,研),人參,當歸,麥冬(各一錢),芍藥,生地黃,川芎,陳皮,山梔(各七分),五味(十五粒),甘草(五分)

注:

  • 以上药方中的药量单位为“钱”,古代计量单位,现代通常以克计算,一钱约等于3.75克。
  • 此处翻译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上加生薑三片,龍眼五個,水煎溫服。

調中益氣湯,補中益氣湯(並見虛損)二方隨證服。

白話文:

在飲用時請加入三片生薑,五顆龍眼,以熱水煎煮後溫和服用。

對於調中益氣湯(編號24704)和補中益氣湯(編號262)這兩方藥方,應根據症狀選擇適宜的方子來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