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20)
卷之二 (20)
1. 傷寒方法(通計一百二十)
主方(總合七方)治足太陽膀胱經,初感春溫、夏熱、秋濕、冬寒等證。散邪發表隨證用:大青龍湯、加味麻黃湯、加味桂枝湯、羌活沖和湯、桂麻各半湯、沖和靈寶飲。
十神湯,時令不正,瘟疫妄行,發熱頭疼,咳嗽無汗,陰陽兩感。
麻黃,川芎,甘草(各八分),乾薑,紫蘇,升麻,赤芍(各一錢),白芷,陳皮,香附,(各六分),姜五、蔥三,煎服取汗。
不換金正氣散,傷寒嵐瘴,商旅遠方,不伏水土,霍亂吐瀉諸證。
蒼朮,陳皮,藿香,半夏,厚朴(制。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上薑、棗,水煎服。
神朮散,四時傷寒發熱,頭疼項強,咳嗽鼻塞等證。
蒼朮(錢半),羌活,白芷,川芎,藁本(各七分),甘草,北細辛(各五分)
上加生薑三片,蔥白三莖,水煎,熱服取汗。
香蘇飲,傷寒、疫癘、時氣,胸滿嘔逆。
紫蘇,香附子,陳皮(各二錢),甘草(七分)上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
對金飲(即平胃散),風寒濕氣,嵐瘴霧露,霍亂吐瀉,不服水土,腹滿脹悶等證。
蒼朮(八兩),厚朴,陳皮(各六兩),甘草(四兩)
上加木香、砂仁尤佳。為末,薑棗湯或煎服。
沖和散,寒溫不常,陰晴時作,客途旅邸,將理失常,頭疼拘急。
蒼朮(三兩),荊芥,甘草(各七錢)為末,每三錢,薑棗湯下,煎亦可。
敗毒散,四時不正之氣,天行疫癘,妊婦傷寒(方見瘟疫主方。)
參蘇飲,感冒風寒,發熱頭疼,咳嗽聲重,流涕,有痰胸滿(方見傷風)。
大羌活湯,治兩感傷寒。
防風,羌活,獨活,防己,黃芩,黃連,蒼朮,白朮,甘草(炙),細辛(各五分),知母,川芎,生地(各錢半。)
水煎熱服。不解再服,見效則止。餘證依兩感論。
柴葛解肌湯,服藥汗出,表證已除,熱猶未退,四時可接服此湯。
柴胡(二錢),葛根,黃芩(各錢半),羌活,白芷,芍藥,桔梗(各一錢)甘草(五分)
上加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口渴加石膏;汗出不透徹,猶頭疼骨痛,冬、春加麻黃,夏、秋加紫蘇;胸滿加山楂、麥芽。
小柴胡湯,少陽寒熱往來,口苦,脅痛耳聾,和解餘熱。
柴胡(三錢),黃芩(二錢),半夏,人參,甘草(各一錢),薑、棗煎服。
柴胡桂枝湯,本方加桂枝。
柴胡雙解散,本方加芍藥、陳皮。小便澀,加茯苓;嘔加薑汁、竹茹;脅痛加青皮;痰加栝蔞、貝母;似瘧加桂;渴加天粉、知母,甚加石膏;嗽加五味子、金沸草;胸滿未可下,加枳實、桔梗、黃連、栝蔞,效。少陽陽明合病,加葛根、芍藥。
如神白虎湯,身熱大渴,有汗不解,或汗後舌乾,脈微洪、中暍。
白話文:
傷寒方法(共一百二十種)
主方(總共七方):用來治療足太陽膀胱經的疾病,像是剛開始感染的春季溫病、夏季熱病、秋季濕病、冬季寒病等症狀。主要以疏散邪氣、發汗解表為主,根據不同症狀選用以下方劑:大青龍湯、加味麻黃湯、加味桂枝湯、羌活沖和湯、桂麻各半湯、沖和靈寶飲。
十神湯:用於治療時令不正、瘟疫流行,出現發熱頭痛、咳嗽無汗,同時有陰陽兩虛的症狀。
藥材:麻黃、川芎、甘草(各八分),乾薑、紫蘇、升麻、赤芍(各一錢),白芷、陳皮、香附(各六分)。加生薑五片、蔥白三段,煎煮後服用,以取汗。
不換金正氣散:用於治療因傷寒引起的瘴氣,商旅遠行,因水土不服而導致的霍亂吐瀉等各種症狀。
藥材:蒼朮、陳皮、藿香、半夏、厚朴(製過)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。加生薑、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神朮散:用於治療四時傷寒引起發熱、頭痛、頸部僵硬、咳嗽、鼻塞等症狀。
藥材:蒼朮(一錢半),羌活、白芷、川芎、藁本(各七分),甘草、北細辛(各五分)。
加生薑三片、蔥白三段,用水煎煮後,趁熱服用,以取汗。
香蘇飲:用於治療傷寒、瘟疫、時氣病,出現胸悶嘔吐等症狀。
藥材:紫蘇、香附子、陳皮(各二錢),甘草(七分)。加生薑、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對金飲(即平胃散):用於治療風寒濕氣引起的瘴氣、霧露、霍亂吐瀉、水土不服、腹脹胸悶等症狀。
藥材:蒼朮(八兩),厚朴、陳皮(各六兩),甘草(四兩)。
加入木香、砂仁效果更佳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、紅棗煎湯送服或直接煎煮後服用。
沖和散:用於治療天氣寒溫不定、陰晴不定,在外地旅店因調養失當而引起的頭痛拘急等症狀。
藥材:蒼朮(三兩),荊芥、甘草(各七錢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、紅棗煎湯送服,也可以直接煎煮後服用。
敗毒散:用於治療四時不正之氣引起的流行性瘟疫,以及孕婦傷寒(具體配方見瘟疫主方)。
參蘇飲:用於治療感冒風寒,出現發熱頭痛、咳嗽聲重、流涕、有痰、胸悶等症狀(具體配方見傷風)。
大羌活湯:用於治療陰陽兩感傷寒。
藥材: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防己、黃芩、黃連、蒼朮、白朮、甘草(炙)、細辛(各五分),知母、川芎、生地(各一錢半)。
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如果症狀沒有緩解,可以再次服用,見效則停止。其他症狀參照兩感論進行治療。
柴葛解肌湯:在服用其他藥物後,表證已經解除,但熱度還未退時,一年四季都可以接續服用此方。
藥材:柴胡(二錢),葛根、黃芩(各一錢半),羌活、白芷、芍藥、桔梗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。
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二枚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口渴可加石膏;汗出不暢,仍有頭痛、骨痛時,冬春季可加麻黃,夏秋季可加紫蘇;胸悶可加山楂、麥芽。
小柴胡湯:用於治療少陽病,出現寒熱交替、口苦、脅痛、耳聾等症狀,可以調和體內餘熱。
藥材:柴胡(三錢),黃芩(二錢),半夏、人參、甘草(各一錢)。加生薑、紅棗,煎煮後服用。
柴胡桂枝湯:在本方(小柴胡湯)的基礎上加入桂枝。
柴胡雙解散:在本方(小柴胡湯)的基礎上加入芍藥、陳皮。小便不暢時,加茯苓;嘔吐時,加生薑汁、竹茹;脅痛時,加青皮;有痰時,加栝蔞、貝母;疑似瘧疾時,加桂;口渴時,加天花粉、知母,嚴重時加石膏;咳嗽時,加五味子、金沸草;胸悶時,不可使用攻下藥,應加枳實、桔梗、黃連、栝蔞,有效。若少陽陽明合病,可加葛根、芍藥。
如神白虎湯:用於治療身熱大渴、有汗不解,或出汗後口舌乾燥、脈象洪大,以及中暑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