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3)

1. 關格

經曰:陰陽不相應,病名曰關格。《難經》曰:五臟不和,則九竅不通;六腑不和,則留結為癰。邪在六腑,則陽脈不和;陽脈不和,則氣留之;氣留之,則陽脈盛矣。邪在五臟,則陰脈不和,陰脈不和,則血留之;血留之,則陰脈盛矣。陰氣太盛,則陽氣不得相榮也,故曰格。

陽氣太盛,則陰氣不得相榮也,故曰關。陰陽俱盛,不得相榮也,故曰關格。關格者,不得盡其正命而死。是證膈中覺有所礙,欲升而不升,欲降而不降,欲食不能食,此謂氣之橫格也。關者,則不得大小便,甚熱之氣,在於下焦,填塞不通,無出之由,故曰關也。格者,則吐逆不能食,甚寒之氣,在於胸中,遏絕不納,無入之理,故曰格也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陰陽不協調,疾病稱為關格。《難經》上說:五臟不和,就會導致九竅不通;六腑不和,就會積聚成癰。邪氣在六腑,陽脈就會不和,陽脈不和,就會導致氣滯留;氣滯留,就會導致陽脈過盛。邪氣在五臟,就會導致陰脈不和,陰脈不和,就會導致血滯留;血滯留,就會導致陰脈過盛。陰氣過盛,就會導致陽氣無法滋養它,所以稱為格。

陽氣過盛,就會導致陰氣無法滋養它,所以稱為關。陰陽都過盛,無法互相滋養,所以稱為關格。關格是指患者無法順利完成正常的生命歷程而死亡。這種病症的表現是患者感覺膈膜有阻塞,想上升卻升不上去,想下降卻降不下來,想吃卻吃不下,這就是氣逆阻塞的現象。關是指患者無法大小便,因為過熱的氣滯留在下焦,堵塞不通,無法排出,所以稱為關。格是指患者嘔吐反胃,吃不下東西,因為過寒的氣滯留在胸中,阻塞不進去,無法吸收,所以稱為格。

胸中有寒者,當以熱藥治之;丹田有熱者,當以寒藥治之。胸中之寒,丹田之熱,上下治法,主當緩治,客當急治。經曰:陽盛陰不得榮,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,曰關;陰盛陽不得榮,故氣口大四倍於人迎,曰格。

主方,陳皮,白茯苓,貝母,枳實(麩炒,一錢),蘇子(炒,研),栝蔞仁,香附(童便炒),撫芎,厚朴(各七分),木香,沉香(各五分,俱另磨),甘草(三分)上生薑三片水煎,加燈心,竹瀝,磨沉香、木香調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胸口有寒氣,就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;如果丹田有熱氣,就應該用寒涼的藥物治療。胸口寒氣和丹田熱氣,治療時應該上下分治,其中胸口寒氣要緩慢治療,丹田熱氣則要快速治療。醫書上記載:陽氣旺盛,陰氣得不到滋潤,所以人迎脈搏比寸口脈搏大三倍,稱為關脈;陰氣旺盛,陽氣得不到滋潤,所以氣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四倍,稱為格脈。

方劑:陳皮、白茯苓、貝母、枳實(麩炒,一錢)、蘇子(炒,研)、栝蔞仁、香附(童便炒)、川芎、厚朴(各七分)、木香、沉香(各五分,俱另磨)、甘草(三分)上加生薑三片,水煎,再加入燈心、竹瀝,磨沉香、木香調服。

利格湯,治關格。

陳皮,滑石,木通(各一錢),半夏,茯苓(各八分),人參蘆(錢半),甘草(四分),上薑、棗煎服,再煎探吐。如氣虛脾弱,治宜吐法,以提其氣之橫格,不在痰也。有痰者,二陳湯吐之。如中氣不運者,利格湯去滑石、木通、參蘆,加人參、白朮、升麻、枳實、栝蔞。

白話文:

利格湯,治關格。

利格湯,用於治療關格症。

藥方:

陳皮、滑石、木通(各一錢)、半夏、茯苓(各八分)、人參蘆(錢半)、甘草(四分),以上藥材用薑、棗煎煮服用,再煎煮藥液探吐。

用法:

若病人氣虛脾弱,宜用吐法治療,以提升其橫格之氣,而非單純為了去痰。若有痰者,則用二陳湯吐之。

加減:

若病人中氣不運,則應將利格湯方中的滑石、木通、參蘆去除,加入人參、白朮、升麻、枳實、栝蔞。

如胃寒不納,以沉木香、砂仁、白蔻為末,不時舐咽。下焦大便不通,以承氣湯為末,糊丸曬燥,湯下。或以大黃末布條圈臍中作窩,朴硝湯逐匙漬之,大便通。痰多,二陳湯加木通之類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胃寒不消化食物,可以將沉香、砂仁、白蔻研磨成粉末,隨時舔食。

如果下腹部大便不通,可以用承氣湯的藥粉,製成丸藥,曬乾後用湯藥送服。或者可以將大黃研磨成粉末,用布條包成圓形,放在肚臍上,用朴硝湯一匙一匙地浸泡,直到大便通暢。

如果痰多,可以服用二陳湯,再加入木通等藥材。

2. 噎膈

經曰:三陽結,謂之膈。又曰:少陽所致,為嘔湧溢,食不下。食不得入,是有火也。是證因七情過極,房室勞役,致五臟火熾,血液枯涸,煎熬成痰,漸致胃脘乾槁。近咽嗌間則水飲可行,食物難入,名之曰噎。槁在胃脘,食雖可下,不能運行,良久復出,不出則脹滿難當,名之曰膈。

既無穀味生養氣血,自然衰憊。或因病起微漸之時,惟欲速效,過用香燥辛熱之藥,損傷陰血而致者,然去死不遠也。脈寸緊而尺微澀,浮弱氣虛,澀小血弱。治宜補氣養血,順氣消痰清熱。五噎者,憂、思、氣、勞、食也。五膈者,思、憂、喜、怒、悲也。此神思間病,惟內觀自養,神靜陰生,陰生則血生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「三陽交會,稱為膈。」又說:「少陽導致的病症,會出現嘔吐、胃液反流、食慾不振。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胃,說明體內有火。」

這種病症是由於七情過度、房事勞累,導致五臟火熾,血液枯竭,煎熬成痰,逐漸使胃脘乾燥枯槁。由於靠近咽喉,水飲可以順利通過,但食物卻難以進入,稱為「噎」。胃脘乾燥,雖然食物可以進入,但無法正常運行,過了一段時間就會重新吐出來,吐不出來就會感到脹滿難受,稱為「膈」。

由於沒有食物的營養來滋養氣血,身體自然會變得虛弱。有些人病發初期,急於求效,過度使用辛辣燥熱的藥物,損傷陰血,導致病情加重,距離死亡也不遠了。

脈象表現為寸脈緊而尺脈微澀,浮弱氣虛,澀小血弱。治療應以補氣養血、順氣消痰清熱為主。

五種「噎」分別是:憂慮、思慮過度、氣郁、勞累、飲食不節。

五種「膈」分別是:思慮過度、憂慮、喜怒無常、悲傷過度。

這些都是神思方面的疾病,只有內觀自身,修養身心,心神安靜才能滋生陰氣,陰氣充足才能生血。

火降而腸胃滋潤,能斷厚味,庶不助火。若吐白沫,糞如羊屎者不治。

主方,人參(五分),白朮,茯苓,當歸,陳皮,半夏(薑製),黃連(各八分),甘草(三分)上加薑、棗煎,磨入沉香汁(三匙)服。

氣虛加黃耆;嘔加霍香、砂仁;助胃加山藥、蓮肉;消食,山楂、麥芽;開鬱,香附、神麯、撫芎、山梔;氣脹不舒加木香、蘿蔔子;大便秘加酒煮大黃;肥人多痰加二陳,製半夏、貝母、蔞仁,藥中入竹瀝、薑汁少許,韭汁、童便、驢尿服。瘦人四物養血,少加桃仁、紅花,常宜人乳、牛羊乳。

白話文:

當火氣下降時,腸胃得到滋潤,就能減少對厚味食物的慾望,以免助長火氣。如果吐白沫,糞便像羊屎一樣,則難以治療。

方子:人參五分,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陳皮、半夏(薑製)、黃連(各八分),甘草三分,加上薑、棗煎服,再磨入沉香汁(三匙)。

氣虛者加黃耆;嘔吐者加霍香、砂仁;胃氣不足者加山藥、蓮肉;消化不良者加山楂、麥芽;鬱結不舒者加香附、神麯、撫芎、山梔;氣脹不舒者加木香、蘿蔔子;便秘者加大黃(酒煮);肥胖多痰者加二陳,製半夏、貝母、蔞仁,藥中加入竹瀝、薑汁少許,韭汁、童便、驢尿服用。瘦弱者用四物湯養血,少加桃仁、紅花,經常食用人乳、牛乳。

少入薑汁、蜂蜜、砂糖、甘蔗汁、梨汁作飲。枇杷葉、青橘葉、蘭葉煎湯飲。御米、粟米煎粥,入竹瀝食。此證有干食糯米飯,絕不飲茶湯而安者。

五噎五膈散,治膈噎等證。

人參,半夏,桔梗,白朮,白豆蔻,木香,沉香,乾薑,䕸頭糠,蓽⿰舌䪞茄,甘草(各三分),枇杷葉(五片,刷去毛,蜜炙)

白話文:

少喝薑汁、蜂蜜、砂糖、甘蔗汁、梨汁。可以用枇杷葉、青橘葉、蘭葉煮水喝。吃御米、粟米煮的粥,加入竹瀝一起食用。如果這個症狀的人,能吃糯米飯,而且完全不喝茶就能好,可以用五膈散治療。

五膈散的藥方是:人參、半夏、桔梗、白朮、白豆蔻、木香、沉香、乾薑、䕸頭糠、蓽⿰舌䪞茄、甘草(各三分),枇杷葉(五片,刷去毛,蜜炙)。

上加生薑七片,水一盞煎服。

生薑汁煎,治噎食不下,咽喉壅塞,胸膈煩悶等證。

生薑汁,白蜜,牛酥(各五兩),人參,百合,(各二兩)

上藥入銅銚中,以慢火熬膏,不拘時。每用三匙,用人參百合湯調下。

枇杷葉煎,治五噎立效。

枇杷葉(刷去毛,炙),陳皮(去白。各三錢),生薑(五錢)

水盞半,煎七分,作二次溫服。

嘉禾散,治脾胃不利,胸膈痞悶,氣逆生痰,不進飲食,五噎五膈。

白話文:

把生薑七片加到水里煎煮,服用。生薑汁煎可以治療吞咽困难、咽喉堵塞、胸闷等症状。将生薑汁、白蜜、牛酥各五两,人參、百合各二两,放入铜銚中用慢火熬制成膏,不限时间服用。每次用三匙,用人參百合汤调服。枇杷叶煎可以治疗各种吞咽困难,效果显著。将枇杷叶(刷去毛,炙)、陈皮(去白,各三钱)、生薑(五钱),用水煎煮七分,分两次温服。嘉禾散可以治疗脾胃不适、胸闷、气逆生痰、食欲不振、各种吞咽困难。

砂仁,白茯苓,薏苡仁(炒),枇杷葉(刷去毛,薑汁炙),桑白皮(炒),沉香(磨汁),五味子,甘草(炙。各五分),木香(磨汁),青皮,榖芽(炒),藿香,隨風子,石斛(酒炒),大腹皮(洗),陳皮,半夏曲(炒),神麯(炒),檳榔,杜仲(薑汁炒斷絲。各三分),白豆蔻,丁香,人參,白朮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砂仁、白茯苓、炒薏苡仁、刷去毛並用薑汁炙過的枇杷葉、炒桑白皮、磨成汁的沉香、五味子、炙甘草(各五分)、磨成汁的木香、青皮、炒榖芽、藿香、隨風子、酒炒石斛、洗淨的大腹皮、陳皮、炒半夏曲、炒神麯、檳榔、薑汁炒斷絲的杜仲(各三分)、白豆蔻、丁香、人參、白朮(各五分)

上水二盞,姜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,食遠服。五噎入柿幹一枚;膈氣吐逆,入韭白三寸、棗五枚同煎。

人參利膈丸,治胸中不利,痰逆喘滿,利脾胃壅滯,膈噎聖藥。

人參,當歸,藿香(各一兩),木香,檳榔(各七錢),枳實(炒),甘草(各八錢),厚朴(姜炒),大黃(酒浸各二兩)

上為末,滴水丸桐子大,溫水下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取水兩杯,加入薑片三片,紅棗兩枚,煎煮至八分滿,飯後服用。若出現五噎,則吃一枚柿餅;若有膈氣吐逆,則用韭白三寸,紅棗五枚一起煎煮服用。

人參利膈丸主治胸悶不適,痰逆喘滿,脾胃積滯,以及膈噎等症。

取人參、當歸、藿香各一兩,木香、檳榔各七錢,枳實(炒熟)、甘草各八錢,厚朴(用薑汁炒)、大黃(用酒浸泡)各二兩,研磨成粉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溫水送服,每次三十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