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3)

1. 腎傷寒

少陰咽痛,伏氣病,三名一證也。因冬月受寒,伏於少陰腎經,或太陽傳入,或感暴寒,多發於春。本經循喉嚨,挾舌本,故咽痛,後必下利,屢有誤為火病,服涼藥殺人,先宜甘桔湯(寒熱皆效)加玄參服。如覺惡寒拘急,服參蘇飲,倍甘、桔,取微汗安。口瘡赤爛,宜升麻六物湯之類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腎臟受到風寒影響的病情,稱為少陰咽痛,也被視為潛藏在體內的風寒病症,這三種名稱實際上指的是同一種症狀。病情通常起因於冬天受寒,寒氣藏於腎經脈,或者由太陽經脈傳入,也可能因為突然遭受極度寒冷而發作,大多數情況會在春季爆發。

由於寒氣影響的經脈經過喉嚨,且靠近舌根,因此會引發咽喉疼痛。之後可能會出現腹瀉的症狀。常有人誤以為是火氣大導致的病症,服用清涼解毒的藥物,但這樣反而可能造成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首先應該服用甘桔湯(無論寒熱都有效),可以添加玄參一同服用。

如果感覺到身體極度寒冷,肌肉緊繃,可以服用參蘇飲,甘草和桔梗的份量加倍,讓身體微微出汗,有助於病情恢復。如果口腔出現潰瘍,且紅腫疼痛,適合服用升麻六物湯等相關藥物。

2. 汗吐下等可不可治法

可汗(失汗邪不出,變生為諸病):寒邪在表,頭疼骨痛,發熱惡寒,脈浮。一日至十三日或多日,略有前證,皆宜主方隨輕重發表。少陰脈沉身痛,麻黃附子細辛湯發汗,切勿太過。

不可汗(不宜汗而汗,奪血竭津液):因風暑濕,自有汗,勿再汗。臍上下左右有動氣;瘡家、衄血、咽閉口瘡、瀉利清穀、婦人經行、小便淋澀,皆宜小柴胡加減和解。

可下(陽毒等證,失下傷人):熱邪在裡,大渴舌苔,大便秘,繞臍硬痛,協熱自利,肢溫,六乙順氣湯下。結胸,大陷胸湯。

不可下(不當下而下,邪入損真氣):凡有表證,無里證,小便澀,四肢冷,咽閉嘔吐,有汗,臍上下左右有動氣,犯此而有下證,大柴胡湯微下。虛、老,黃龍湯。

可吐(痰食宜吐):初病有食,淡鹽湯吐。氣滯有痰,稀涎散吐。

不可吐(無食痰,傷胃氣):傷風有汗,四肢冷,虛人皆忌。

可溫(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):陰寒盛,脈沉遲,下利腹滿身痛,發熱,脈反沉,陰毒呃逆,四逆湯。少陰寒嘔,理中湯。

不可溫(諸陽熱,證似陰寒):脈雖沉而數,先頭痛大熱,後肢冷,禁溫。

可補(邪出正虛):脈弱氣虛,汗多肢冷,獨語鄭聲,不眠不食,皆宜補。

不可補(餘邪未盡):脈實頭痛,身熱,大渴舌苔,便秘,下利穢水,腹滿。

可和解(大勢已平):無汗、吐、下證,惟往來寒熱,胸未清,宜小柴胡湯。

未可和解(表裡未盡):表證未罷,里證猶甚,防風通聖散合六一散。

可水(以水濟火):但要病人自思水飲,問欲幾何,惟與其半飲之。

不可水(不思而與,水停心下):強與則成水結胸,陰證似陽,雖思不能飲。

白話文:

[對於出汗、催吐、瀉下的適宜與禁忌]

能用汗法(出汗)的情況:如果寒邪侵襲表面身體,引起頭痛、骨痛、發燒、怕冷,脈象浮現。從一天到十三天或更久,只要出現上述症狀,都應根據病情的輕重,使用相應的藥物讓患者出汗。如果是少陰病脈象沈重且身體疼痛,可以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使其出汗,但要注意不要過度。

不能用汗法的情況:如果是風、暑、濕等疾病,本身就有汗,就不應再使患者出汗。如果肚臍周圍有動脈跳動,有瘡、鼻出血、咽喉閉塞、口腔潰瘍、腹瀉、女性月經期、尿頻等情況,都應使用小柴胡湯加減調和。

能用瀉下的情況:如果熱邪在體內,口渴、舌苔厚,大便乾結,腹部硬痛,伴隨熱的自行腹瀉,四肢溫暖,應使用六乙順氣湯進行瀉下。如果胸腔有積聚,應使用大陷胸湯。

不能用瀉下的情況:如果有表面的症狀,沒有內在的症狀,小便困難,四肢冰冷,咽喉閉塞、嘔吐,有汗,肚臍周圍有動脈跳動,即使有瀉下的症狀,也應使用大柴胡湯輕微瀉下。如果是虛弱、老年人,應使用黃龍湯。

能用催吐的情況:如果剛得病時有食物在胃中,可用淡鹽湯催吐。如果氣滯有痰,可用稀涎散催吐。

不能用催吐的情況:如果是感冒有汗,四肢冰冷,虛弱的人都應避免催吐。

能用溫法的情況:如果是陰寒嚴重,脈象沈遲,腹瀉、腹部脹滿、身體疼痛,發燒,脈象反而沈,呃逆,應使用四逆湯。如果是少陰病寒性嘔吐,應使用理中湯。

不能用溫法的情況:如果脈象雖然沈但數,先是頭痛、大熱,後是四肢冰冷,禁止使用溫法。

能用補法的情況:如果是脈象虛弱、氣力不足,汗多、四肢冰冷,自言自語、聲音嘶啞,失眠、不想吃飯,都應使用補法。

不能用補法的情況:如果是脈象實、頭痛,身體發熱,口渴、舌苔厚,大便乾結,腹瀉、排泄物臭,腹部脹滿。

能用和解法的情況:如果沒有出汗、催吐、瀉下的症狀,只有來回的寒熱交替,胸部不清爽,應使用小柴胡湯。

不能用和解法的情況:如果表面的症狀還沒有消失,內在的症狀仍然嚴重,應使用防風通聖散配合六一散。

能用水法的情況:只要病人自己想喝水,問他想喝多少,只給他一半的量。

不能用水法的情況:如果病人不想喝水卻強迫他喝,水會停留在心下。如果是陰證看似陽證,即使想喝水也不能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