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10)
卷之二 (10)
1. 論兩感
帝曰:其兩感於寒者,其脈應與其病形何如?岐伯曰:兩感於寒者,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,則頭疼發熱,口乾而煩滿;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,則腹滿身熱,不欲食,譫語;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,則耳聾、囊縮而厥,水漿不入,不知人,六日死。又云:天之邪氣,感則害人五臟,以知內外兩感,臟腑俱病。
欲解表則有里,欲攻裡則有表,表裡概不能一治,故死。感之淺者,猶或可治,宜沖和靈寶飲,或大羌活湯治之。次察形證,如里證急者,大柴胡湯或調胃承氣湯微攻之;表證急者,柴葛解肌湯或小柴胡湯微解之;若下利身痛,四肢厥冷,脈沉,邪傳陰經,宜四逆湯或理中湯分輕重溫之。
白話文:
皇帝問道:對於同時感受寒邪的病情,其脈象與病狀該是如何呢?岐伯回答:同時受到寒邪影響的情況下,第一日,太陽與少陰兩條經絡同時受病,會出現頭痛、發燒、口乾及心中煩悶的症狀;第二日,陽明與太陰兩條經絡同時受病,就會有腹部脹滿、身體發熱、不想吃東西以及說胡話的現象;第三日,少陽與厥陰兩條經絡同時受病,就會耳聾、睪丸收縮且四肢冰冷,無法進食,失去意識,到第六日就會死亡。還有一種說法是:來自天的邪氣,一旦感受就會傷害人的五臟,因此可以知道,無論是內邪還是外邪,只要臟腑同時受病,就非常危險。
想要治療表面的病徵,但裡面也有問題,想要解決裡邊的問題,外面又有病症,表面和內部的病都不能單獨治療,所以會導致死亡。如果感受到的邪氣較淺,還有可能治癒,應該用沖和靈寶飲,或者大羌活湯來治療。接著要詳細檢查病人的病狀,如果內部病狀更急迫,可以用大柴胡湯或者調胃承氣湯稍微攻裡;如果是表面病狀更急迫,可以用柴葛解肌湯或者小柴胡湯稍微解表;如果出現下痢、身體疼痛、四肢冰冷、脈象沉弱,表示邪氣已傳到陰經,應該用四逆湯或者理中湯,根據病情輕重溫補治療。
2. 六經形證治例
足太陽膀胱經:頭痛項強,脊腰膝痛,惡寒拘急,身熱無汗為表實,依主方。得病微熱譫語,小便不利,熱結膀胱,宜桂苓飲。小便利而小腹急脹,為蓄血證。看大便黑,口渴飲水不欲咽,桃仁承氣湯下去黑血;熱甚汗出,至頸而還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,必發黃,宜茵陳五苓散(五苓加茵)。汗後口渴鼻塞,表未解,煩躁目瞑,必衄血成流,病解;不成流,再微汗。
足陽明胃經:目痛鼻乾不眠,身熱微畏寒,自汗舌乾,脈微洪長,屬陽明表證本病。舌苔白滑,葛根湯加柴胡、黃芩;不退,生地芩連湯。以後大渴舌黃苔,屬經證,如神白虎湯;渴甚倍石膏,加天粉、黃連、竹葉。潮熱自汗,揚手揭被,大便秘、轉矢氣(臭屁也),或自利穢水,胸痞,舌黃苔,乃陽明標病,大柴胡湯;未效,六乙順氣湯。舌苔黑燥如芒刺,重用大黃、芒硝;未效加用,失用則死。
表未清,里又劇,大柴胡湯。熱甚,三黃石膏湯。睛紅,三黃巨勝湯。
足少陽膽經:耳聾脅痛,乾嘔口苦,寒熱往來,微畏寒,汗少,舌白苔,脈浮弦者,為少陽經病。膽無出入之路,在半表半裡,禁汗、吐、下,宜柴胡雙解飲和解。以後身熱耳聾,胸滿嘔渴,舌黃苔,自利,脈弦,為標病,只宜小柴胡加黃連、竹茹、枳實。二便秘少加大黃。
足太陰脾經:腹滿咽乾,舌黃苔,手足溫,身黃,小便澀,大便秘,腹痛,脈沉有力,為本病,宜桂枝大黃湯下。以後頭汗至頸而還,口渴小便赤,大便實,身目黃,脈沉實為標病,宜茵陳大黃湯。如不渴、嘔吐,大便通利,小便清長,舌紅潤,脈沉無力,手足厥冷,宜加味理中湯。或先屬陽證,因體虛下之太過,虛邪傳入陰經,寒證悉具,理中湯溫補。
足少陰腎經:口燥咽乾,舌苔邊黃、中黑,大便秘或清水,脈沉實有力,此熱邪傳少陰本病,調胃承氣湯微下之。以後譫語便秘,繞臍硬痛,煩躁大渴,脈反沉疾,此熱邪傳入少陰標病,宜大承氣湯急下之。本經有熱邪傳入衝脈,干於血分,血熱妄行,逆上則嘔血,迫下則便血。
外證神昏譫語,舌燥無苔,如火炙豬腰子,脈沉澀、或洪數,宜生地黃連阿膠湯或歸地養榮湯。以上皆熱邪傳腎,水涸為病,非真陰證也。本經惡寒厥逆,蜷臥不渴,吐瀉、腹疼身重,脈沉遲屬臟寒,宜回陽救急湯溫補。
足厥陰肝經:胸腹脹滿,消渴飲水,譫語煩躁,便秘或下清水,舌乾,黃黑燥苔,脈沉實有力,此熱邪傳入厥陰本病,宜六乙順氣湯下。以後有前證,手足反冷,或乍溫,乃熱深厥亦深,非寒厥也。脈沉實有力為標病,大承氣湯急下之。本經口吐涎沫,四肢逆冷,過乎肘膝,不渴,小腹痛,脈沉遲。此本經真陰證,急宜回陽救急湯、茱萸四逆湯溫之。
白話文:
[六經病症與治療範例]
足太陽膀胱經:會有頭痛、脖子僵硬、脊背、腰部及膝蓋疼痛的症狀,怕冷、身體緊繃、發燒但不出汗,這是表面實症,需遵循主要療法。如果發燒伴有譫語,且小便不暢,是膀胱熱結,應服用桂苓飲。若小便正常但小腹緊急脹痛,這可能是蓄血癥狀。觀察大便顏色變黑,口渴喝水但不想吞嚥,服用桃仁承氣湯可排出黑色血液;熱度升高出汗,汗水到達頸部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順,可能會出現黃疸,應該使用茵陳五苓散。出汗後口渴且鼻塞,表示表症未解除,會感到煩躁、眼睛閉合困難,可能會大量流鼻血,這是病情好轉的跡象;如果沒有大量流血,則需要再微微出汗。
足陽明胃經: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、失眠,身體發熱伴隨輕微畏寒,自汗、舌頭乾燥,脈搏微弱且洪長,屬於陽明表症。舌苔呈白色且滑膩,可以使用葛根湯加上柴胡、黃芩;若效果不佳,可改用生地芩連湯。之後如果口渴嚴重、舌苔黃色,屬於經絡病症,可用白虎湯;如果渴更嚴重,加倍使用石膏,並加入天粉、黃連、竹葉。潮熱自汗,手舞足蹈,掀開被子,大便乾結,放臭屁,或腹瀉拉稀,胸悶,舌苔黃色,這就是陽明標病,適合使用大柴胡湯;如果效果不佳,則改用六乙順氣湯。舌苔黑且乾燥,像有芒刺,需大量使用大黃和芒硝;如果還是無效,需加量使用,否則可能致命。
表症未清除,裏症又加重,需使用大柴胡湯。熱度升高,可用三黃石膏湯。眼睛紅,可用三黃巨勝湯。
足少陽膽經:耳鳴、脅痛,幹嘔、口苦,寒熱交替,輕微畏寒,汗水少,舌苔白色,脈搏浮動且弦,這是少陽經病。膽無直接出入通道,在半表半里的位置,避免發汗、催吐、瀉下,應使用柴胡雙解飲來調節。之後如果身體發熱、耳鳴,胸悶、嘔吐、口渴,舌苔黃色,自利,脈搏弦,這是標病,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加上黃連、竹茹、枳實。如果大便祕結,可增加大黃用量。
足太陰脾經:腹部飽脹、咽喉乾燥,舌苔黃色,手腳溫暖,身體發黃,小便不通暢,大便祕結,腹部疼痛,脈搏沉且有力,這是本病,可用桂枝大黃湯。之後如果頭部出汗到達頸部,口渴,小便赤紅,大便乾結,身體和眼睛發黃,脈搏沉且實,這是標病,可用茵陳大黃湯。如果不口渴、嘔吐,大便通暢,小便清澈,舌頭紅潤,脈搏沉而無力,手腳冰冷,可用加味理中湯。或者原本是陽性症狀,因體質虛弱過度下瀉,虛邪傳入陰經,寒症全面出現,可用理中湯溫補。
足少陰腎經:口乾、咽喉乾燥,舌苔邊緣黃色,中間黑色,大便祕結或排泄清水,脈搏沉實有力,這是熱邪傳入少陰的本病,可用調胃承氣湯稍微下瀉。之後如果譫語、便祕,肚臍周圍硬痛,煩躁、大渴,脈搏反而沉且快,這是熱邪傳入少陰的標病,可用大承氣湯迅速下瀉。本經熱邪傳入衝脈,影響血液循環,血熱導致出血,向上會嘔血,向下會便血。
外部症狀包括神智不清、譫語、舌頭乾燥無苔,像火烤過的豬腰子,脈搏沉澀或洪大快速,可用生地黃連阿膠湯或歸地養榮湯。以上都是熱邪傳入腎臟,水分枯竭導致的疾病,不是真正的陰性症狀。本經畏寒、四肢厥冷,蜷縮躺臥,不口渴,嘔吐、腹痛、身體沉重,脈搏沉且緩慢,屬於臟腑寒冷,可用回陽救急湯溫補。
足厥陰肝經:胸部腹部脹滿,口渴喝水,譫語煩躁,便祕或排泄清水,舌頭乾燥,舌苔黃色或黑色且乾燥,脈搏沉實有力,這是熱邪傳入厥陰的本病,可用六乙順氣湯下瀉。之後如果上述症狀出現,手腳反而冰涼,或偶爾溫暖,這是熱度深,厥冷也深,不是寒厥。脈搏沉實有力是標病,需使用大承氣湯迅速下瀉。本經口吐泡沫,四肢逆冷,超過肘部和膝蓋,不口渴,小腹疼痛,脈搏沉且緩慢,這是本經的真正陰性症狀,需立即使用回陽救急湯、茱萸四逆湯溫補。
在六經中,只有少陰腎經的判斷較為複雜,脈搏都呈現沉狀。如果沉且有力,是陽性,可用大黃、芒硝攻下;如果沉且無力,是陰性,可用附子、薑、桂溫補。判斷錯誤的後果嚴重,需在臨牀上細心判斷。陽性症狀看似陰性,陰性症狀看似陽性等十二種症狀,古籍中都有分別討論,初學者最難理解。為了讓後人更容易理解,這裡將其匯總為兩種情況,雖然大同小異,但在使用藥物的寒熱程度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細心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