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8)

1. 中寒

五積散,治少陰臍腹痛及感冒寒邪,頭疼,身痛拘急,嘔吐。不問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,寒濕客於經絡,腰背痠疼,婦人經閉。

白芷,當歸,川芎,陳皮,厚朴,蒼朮,白芍,枳殼,桔梗,半夏(制。各一錢)乾薑,茯苓,官桂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,麻黃(冬八分,夏二分),加生薑三片,蔥頭三個,煎服。

四逆湯,治厥陰小腹痛,太陰自利不渴,陰證脈沉,身痛(先服輕劑)。

附子(一枚,生,去皮臍,切作八片。)甘草(炙,六錢),乾薑(五錢),分二劑,水煎溫服,取汗。

茱萸四逆湯,治厥陰中寒,小腹痛甚。通脈四逆湯(前方倍加甘草)。

吳萸(泡),附子(炮),乾薑(各二錢),炙草(錢半)上加姜,水煎服。

附子散,中寒陰證,唇青面黑,身背強直,四肢厥冷,諸沉寒痼冷。

附子(制熟,二錢),官桂,當歸,白朮,乾薑,半夏(各七分),姜(五片),棗(二枚)煎服。

蘇合香丸,治中風、中氣、中寒,卒倒,口噤不省,暴感寒毒,臍腹絞痛,肢冷吐瀉,心痛痹疼,鬼祟邪惡,癆瘵傳屍,疫癘穢氣,嵐瘴蠱疰,小兒急、慢驚風。每服男、婦一丸,小兒半丸,生薑汁化開,薑湯調下。牙緊半丸擦,牙開灌之。如感冒風寒,咳嗽痰喘,薑、蔥湯下。產後泄瀉、腹痛,一切風寒、怒氣胸滿等證,防霧露,酒服。火病戒服。

香附,白朮,安息香(如無,以白豆蔻代),檀香,木香,蓽茇,犀角(另銼末),沉香,訶子(肉。各二兩),麝香,乳香,硃砂(水飛,重研),蘇合油(各一兩),冰片(五錢)

上各取真者,另研細末,次入麝、冰、油、砂,研勻加煉熟白蜜和。每丸重二錢,黃蠟厚封或入小瓶,蠟封口,勿令泄氣,勿濕潤。

白話文:

[中寒]

五積散,可以治療因為少陰經脈受寒引起的肚臍周圍及腹部疼痛,以及感冒受寒邪侵襲引起的頭痛、身體疼痛、肌肉緊繃、嘔吐等症狀。無論是外感風寒,還是因為吃太多生冷食物導致的內傷,或者是寒濕侵入經絡引起的腰背痠痛,甚至是婦女的閉經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。

藥材包含:白芷、當歸、川芎、陳皮、厚朴、蒼朮、白芍、枳殼、桔梗、半夏(製過的,各一份),乾薑、茯苓、肉桂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,麻黃(冬天用八分,夏天用兩分)。另外加入生薑三片,蔥頭三個,用水煎服。

四逆湯,可以治療厥陰經脈受寒引起的小腹疼痛,以及太陰經脈受寒引起的腹瀉、但不口渴的症狀,還有陰證脈象沉伏、身體疼痛等情況(先服用劑量較小的)。

藥材包含:附子(一枚,生的,去掉皮和臍,切成八片),炙甘草(六錢),乾薑(五錢)。分成兩劑,用水煎服,溫熱服用,以幫助發汗。

茱萸四逆湯,可以治療厥陰經脈受寒,小腹疼痛劇烈的情況。這方子其實就是通脈四逆湯(也就是上面的四逆湯,只是甘草的用量加倍)。

藥材包含:吳茱萸(泡過),附子(炮製過),乾薑(各二錢),炙甘草(一錢半)。另外加入生薑,用水煎服。

附子散,可以治療因為中寒引起的陰證,表現為嘴唇發青、面色發黑、身體和背部僵硬、四肢冰冷等症狀,以及各種沉寒頑固的虛寒症狀。

藥材包含:附子(製過的熟附子,二錢),肉桂、當歸、白朮、乾薑、半夏(各七分),生薑(五片),大棗(二枚)。用水煎服。

蘇合香丸,可以治療中風、中氣、中寒等情況引起的突然昏倒、牙關緊閉、不省人事,以及突然感受寒毒導致的肚臍周圍腹部劇烈疼痛、四肢冰冷、嘔吐腹瀉、心痛等症狀。也能治療鬼怪作祟、癆瘵(肺結核)傳染、瘟疫、瘴氣等引起的疾病,還能治療小孩的急慢驚風。成年男女每次服用一丸,小孩服用半丸,用生薑汁化開,再用薑湯送服。如果牙關緊閉,可以把半丸藥擦在牙齦上,如果牙關打開,就直接灌下去。如果是因為感冒風寒引起的咳嗽、痰喘,可以用薑蔥湯送服。如果是產後腹瀉腹痛,或者因為風寒、怒氣引起的胸悶等症狀,可以預防寒氣、霧氣,用酒送服。屬於火熱的病症就不要服用此藥。

藥材包含:香附、白朮、安息香(如果沒有,可以用白豆蔻代替)、檀香、木香、蓽菝、犀角(另外磨成細末)、沉香、訶子(肉,各二兩),麝香、乳香、硃砂(用水淘洗過,再研磨成細末)、蘇合油(各一兩)、冰片(五錢)。

以上藥材都要選用真品,先將除了麝香、冰片、蘇合油、硃砂以外的藥材磨成細末,然後加入麝香、冰片、蘇合油、硃砂,一起研磨均勻,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攪拌均勻。每丸重二錢,用黃蠟厚厚地封好,或者裝入小瓶中,用蠟密封瓶口,避免藥氣洩漏和受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