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7)

1. 痢疾

經曰:諸下痢,皆屬於濕。又曰:下痢稠黏,皆屬於火。又曰:下痢膿血滯下,皆實熱證也。受病之源,雖云夏感酷熱,過食生冷,至秋陽氣始收,金氣下降而成。如冬月患者亦多,莫不因於飲食致傷,留積腸胃,濕蒸熱瘀。干於氣分則白,干於血分則赤。及如塵腐屋漏、豆汁魚腦色,裡急後重,窘迫不通,腹中絞痛者,皆屬實熱。

不俱日數,必以苦寒藥治之。醫家畏縮遷延,甚至所下純血,兼紫血塊,雖見日色、暖氣、人來近皆畏,為熱。漸至肛門紅腫,大便不通,小便短赤,大渴舌苔,引飲不止,腹中大痛,飲食不進。

至於腰脊兩旁,腎涸成窟,舌黑皺卷,前陰乾縮,肛門火逼,干吊如孔,積全不下,茶湯過多,穢水直出(有醫認為大孔如竹筒,誤用人參、附子殺人者,悲痛之極,)初則煩躁,至此神昏。細察病情真確,此際仍可以主方服之。如得臟腑猶未煎熬腐壞者,十救七、八。一服積下,頃刻回生。

脈滑而沉細,身涼易安;脈洪而弦數,身熱難治。又有寒涼太過,而成大孔如竹筒者,宜固澀之。必因日久而成元氣下陷、虛坐努責,宜養血升提。有失於通導,多成休息痢,經年累月有致不起者。治法,調氣則後重自除,和血則便膿自愈。忌腥酒易安。

主方(不拘日數),大黃(壯人五錢,一服可安;弱人二、三錢;小兒一錢至五分量用)

黃連,黃芩(條。各二錢),芍藥(二錢),當歸,枳殼,檳榔(各一錢),桂(二分,為寒藥之嚮導)

水一鍾半,煎數沸去渣,化入芒硝一錢,虛人五分,磨入木香七分,調滑石(水飛,一錢),空心熱服。未暢,加黑醜一錢,車前草搗汁半杯尤妙。或以大黃、芒硝、木香、滑石另丸,藥汁吞服。

香連化滯湯,痢已通暢,積未盡宜服。

黃連,黃芩(條),當歸,白芍(各一錢),檳榔,木香(另磨),枳實,厚朴,陳皮,青皮(各八分),滑石(一錢五分),甘草(五分)

上銼,水煎成,調木香、滑石,空心熱服。小便短赤加石蓮、車前、香薷;不食加砂仁、神麯、麥芽;血痢加生地、桃仁;腹痛加赤芍、倍白芍、甘草;腹脹痛加三稜、蓬朮;血不止加地榆;如積通痛止,頻頻空解,名虛坐努責。倍當、芍,加升麻。積盡不實,加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砂仁。

香連丸,治赤白、休息諸痢,已通後皆可服(黃連仍同萸炒至萸焦,去萸用連。)

川黃連(四兩,切斷),吳茱萸(二兩,煎汁一碗,煮黃連,乾炒),木香(八錢)

上為末,醋糊和丸綠豆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米湯下。去木香,加白芍(二兩,名戊己丸。)

駐車丸,治冷熱不調,下痢,無問新久赤白,日夜無度,腹痛後重。

黃連(六兩,酒炒),阿膠(蛤粉炒成珠),當歸(酒洗),乾薑(炒。各三兩)

上為細末,醋煮米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加至七十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一方就用阿膠,醋熬化,調和為丸。

真人養臟湯,治痢積已通,日久不止,大孔如竹筒,滑脫不禁。

人參,白朮,當歸,白芍(酒炒),肉果(麵裹煨),罌粟殼,訶子肉(各一錢),木香(另磨,七分),肉桂,甘草(炙。各四分)次服加升麻;小便澀加茯苓;不止,龍骨、赤石脂、烏梅、樗根皮(臭椿);虛寒,焦薑、砂仁、丁香。

白朮調中丸,治脾胃不和,心下堅滿,脅腹脹痛,噫宿腐氣,霍亂吐瀉,完穀不化,久痢赤白、膿血相雜,多日羸瘦不食。

白朮,神麯(炒,四錢),人參,茯苓,豬苓,澤瀉(各三錢),木香(二錢),官桂(一錢五分),甘草(炙),乾薑(炮。各一錢)

上為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、七十丸,空心淡薑湯下。

外炙膏,治一切虛寒久痢赤白,或時腹痛,腸滑不禁,用此法。

木香,附子(炮),蛇床子,吳茱萸,胡椒,川烏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三錢和麵二錢,用生薑汁調,作餅貼臍中,上以油紙掩定,復以衣服、帛蓋之,以熨斗盛火熨之,痢止為度。

烏梅丸,治夏秋腹痛泄瀉、後重,將欲成痢疾。或痢已通,後猶有餘積,腹中鳴痛,胸滿腹脹,心疼、痔血等證,神效。

烏梅(取肉,一斤),半夏(研),生薑(切。各五兩),食鹽(二兩,同入臼搗勻,入壇包固。春五、夏三、秋七、冬十日取出,曬燥)神麯,麥芽(各二兩半),木香,檳榔,陳皮,青皮,枳殼,三稜,蓬朮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水丸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薑湯下。

六一散(方見暑門)燈心湯調,多服效。痢前渴,雪梨妙;後渴,烏梅湯。

簡便方,痢初起,腹大痛,後重不通,用大黃五錢,好酒一鍾,浸半日,煎數沸濾服。渣水煎,未通再服。已通,再以條黃芩、白芍煎服。

又(久滑不禁)痢後不止,日夜無度。粟殼(蜜炒)、厚朴(姜炒)等分為末,每服二錢,米湯下。

又方(不止),臭椿根(白皮,略炒)

上為末,糊丸如桐子大,每五十丸米湯下。

又方(血痢),黃連(三錢),烏梅(五個)水煎服。

又,黃連(一錢),乾薑(五分,)煎服。

又,艾葉,醋煎服。或加生薑止瀉痢,心腹痛,五痔血。

又,柏葉(四兩),芍藥(兩半為末)每二錢,水煎服。

又,木耳(燒灰,二錢)水服,或薑、醋煮食。

又,枳實末(二錢)米湯下,小兒尤效。

又,生薑、細茶煎服。

又,甜菜絞汁服(又止血生肌,人畜傷,敷之。)

又,馬齒莧煮粥,食。

又,紫蘇(四錢),防風(二錢)煎汁,調白蜜(四兩)服。

又,雞子,醋煮食。

三方止久滑痢,石榴搗汁飲。(或以皮曬,研末,棗肉丸服。)

又,五倍子、枯礬研,丸服。

又,訶子(十二個取肉,六個煨熱,六個生用。)研末。赤痢,生甘草、白炙草煎湯下。

又方(日久津液枯,四肢冷)用冬瓜一枚,以黃泥五寸,煨熟去土,絞汁服。

又方(如痢大渴),雪梨數個,去皮、心吃,搗汁頓溫飲尤妙。

又,蔥一握切,和米煮食。

又,蒜搗爛,貼兩足心亦可。

又,百草霜(二錢,)研,米湯下。

又,赤小豆煮粥食亦可。

又方,(治噤口痢),石蓮子去殼,取肉微炒,研末,二錢,陳米湯下。

又,石蓮末、香連丸(各一錢同服。)

又,木鱉子(研、),雄黃少許,貼臍中。

又,山藥銼碎,一半砂鍋煮,一半生,同為末。每三錢,米湯下。

又,人參二錢,黃連一錢,石菖蒲八分,石蓮肉二錢。上銼碎,煎,終日慢服,一口下即食。

又,取向東壁土炒陳皮,共為末。每服一錢,薑、棗湯下。

又,紅槿花陰乾為末。先用麵餅二個,末摻上食,先湯灌,開胃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