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5)

1. 中風

簡便方

癱瘓諸風取汗:紫背浮萍(七月半收),攤竹篩內,下著水盆,曬乾研細末,煉蜜和丸彈子大。每服二丸,細黑豆煎酒調下,暖室、蓋,大汗出。

通治諸風:蒼耳草(端陽日採),研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日三服,酒下。若有風處如麻豆粒起,此風毒出也,針刺,黃汗出愈。

中風癱瘓、肢廢、癘風:麻黃(去根節,二斤),河水(五升,)煎汁去渣,再熬膏;入白芷、桑皮、蒼朮、甘松。浮萍(各一兩);川芎、苦參(各二兩,)為末和膏,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臨臥酒下,取微汗,隔二日服。

中風經年不愈;青松(一斤)。上細銼為末,石臼搗細,生絹袋,以清酒一斗浸二宿,火煨一宿,初服半升,加至一升,汗出即止。

三十六種風:菖蒲(淨根薄切,三斤)絹袋盛,懸壇內,入酒一斗密封。百日以熟黍米一升,內壇中封,十四日開出,取淨酒溫飲。

風痓昏迷,強直吐沫及產後痓:黑豆炒焦投酒,淬淋,漬酒一碗,入川獨活、荊芥(各三錢,)煎七分溫服,未安再服。

中風腹中切痛:食鹽(少許),炒燥含口中,熱湯吞下,得吐痰安。

口噤涎潮:皂莢(大者一條,去皮),豬膽(炙,)研末,一錢調灌,不吐再服。

諸風及男子陰癢,婦人帶下,小兒客忤:殭蠶為末一錢,酒下。

水腫風疾,腳軟筋攣,膝痛:大黃豆同甘草煮湯,頻飲。

白話文:

中風

簡單方便的藥方

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癱瘓,讓身體發汗:將紫背浮萍(農曆七月十五收割)攤在竹篩上,下方放個水盆,曬乾後磨成細末,再用蜂蜜調和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兩丸,用黑豆煎煮的酒送服,在溫暖的房間裡蓋好被子,讓身體大量出汗。

治療各種風邪:採摘端午節的蒼耳草,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一天三次,用酒送服。如果身體長出像麻豆大小的疙瘩,這是風毒發出來的,可以用針刺破,讓黃色的汗液流出就會好。

治療中風癱瘓、肢體廢用、麻瘋病:取麻黃(去掉根部和節,兩斤),用五升河水煎煮取汁,去掉藥渣,再熬成膏狀;加入白芷、桑皮、蒼朮、甘松、浮萍(各一兩),川芎、苦參(各二兩)磨成粉末,與膏藥混合,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睡前服用一丸,用酒送服,讓身體微微出汗,隔兩天再服一次。

治療多年不癒的中風:取青松(一斤),切細磨成粉末,用石臼搗細,放入生絹袋中,用一斗清酒浸泡兩個晚上,再用火煨一個晚上,第一次服用半升,慢慢增加到一升,出汗後就停止服用。

治療三十六種風邪:將菖蒲(淨根切薄片,三斤)裝入絹袋中,懸掛在酒罈內,倒入一斗酒密封。一百天後,將一升熟黍米放入罈中密封,十四天後打開,取出酒溫熱飲用。

治療風邪抽搐昏迷、身體僵硬吐沫以及產後抽搐:將黑豆炒焦後倒入酒中,淬淋後浸泡成一碗酒,加入川獨活、荊芥(各三錢)煎煮至七分,溫服,如果沒好轉再服一次。

治療中風引起的腹痛:含少量炒乾的食鹽在口中,用熱水吞下,吐出痰後就會好轉。

治療牙關緊閉流口水:取大皂莢一條(去皮),豬膽(炙烤過),磨成粉末,用一錢的量調和灌服,如果沒有吐出來再服一次。

治療各種風邪以及男子陰部瘙癢、婦人白帶、小兒驚風:將殭蠶磨成粉末,服用一錢,用酒送服。

治療水腫風疾、腳軟筋攣、膝蓋疼痛:用大黃豆和甘草一起煮湯,經常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