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4)

1. 鶴膝風

膝頭重大作痛,腿脛漸細故名。致筋攣不能屈伸,由風寒濕氣流注也,更宜風濕痹門撿方急治。有日久不痊,延及臀股,腫大出膿,至肉削而斃者。

主方,羌活,防風,白芷,當歸,牛膝,苡仁,川芎,川烏,杜仲,白朮,木瓜,水煎服。

瘀血加桃仁、漏蘆;筋攣加木瓜、秦艽、威靈仙;痛甚加乳、沒,研細調服。或小續命湯加川萆薢、川楝子、羌、獨活、木瓜,服時調麝香少許。後以五積散去麻黃,酒煎服。

白話文:

膝蓋疼痛劇烈,小腿日漸消瘦,這是因為風寒濕氣入侵,導致筋絡攣縮,無法彎曲伸展。若不及時治療,久而久之,疼痛會蔓延到臀部和大腿,腫脹化膿,甚至出現肌肉消瘦致死的狀況。

主治方: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當歸、牛膝、薏苡仁、川芎、川烏、杜仲、白朮、木瓜,水煎服。

若有瘀血,可加桃仁、漏蘆;若筋絡攣縮,可加木瓜、秦艽、威靈仙;若疼痛難忍,可加乳香、沒藥,研磨成粉末調服。或用小續命湯,再加川萆薢、川楝子、羌活、獨活、木瓜,服用時加入少許麝香。之後可以用五積散去掉麻黃,以酒煎服。

膝腫大痛:旱蓮草(摘斷黑者)一握,搗,入糯飯(一團)酒菜(一塊)勻,烘放膝上,箬油紙、布包火熨,聞酒香,數日愈;未安再包。或陳年糟炒熱包暖。

又,無名異(五錢),地骨皮(三錢),乳香,沒藥(各研錢半),麝(一分,研勻),車前草汁,入酒調敷。

白話文:

膝腫大痛的治療方法:

方法一:

  1. 取旱蓮草(摘取黑色部分)一把,搗碎。
  2. 將搗碎的旱蓮草加入一團糯米飯、一塊酒菜,混合均勻。
  3. 將混合物放置於膝蓋上,用箬葉油紙和布包好,以火熨燙。
  4. 聞到酒香後,持續數日即可痊癒。
  5. 若未痊癒,可重複上述步驟。

方法二:

  1. 取陳年酒糟,炒熱後包裹於膝蓋上保暖。

方法三:

  1. 取無名異五錢、地骨皮三錢、乳香、沒藥各研磨成粉末半錢。
  2. 將研磨好的粉末與麝香(研磨成粉末一分)混合均勻。
  3. 加入車前草汁,以酒調勻後敷於患處。

2. 惡寒

經曰:陽虛生外寒。蓋陽氣不能外衛,所以惡寒。必背惡寒甚,脈浮無力,陽虛,宜參耆之類。甚者加附子三分。病久而惡寒者,亦宜解鬱。蓋惡寒非寒,明是熱證,火極似水,熱甚而反覺自冷,實非寒也。有用熱藥少愈者,以辛能發散,郁遏暫開耳。又曰:火熱內熾,寒必蕩外。故實非寒證以辯理,並外證參酌,擬定寒熱用藥。

主方(寒邪內伏),人參,白朮,乾薑,炙草,白茯苓,半夏,肉桂,五味子,陳皮,薑、棗煎。熱月猶要厚綿衣加附子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陽氣虛弱就會產生外寒。 這是因為陽氣不足以抵禦外邪,所以患者容易怕冷。

如果患者背部怕冷特別嚴重,脈象浮而無力,這就是陽氣虛弱, 應該用人參、黃耆等補陽藥物治療。情況嚴重者,可以加附子三分。

如果患者病程長久,仍然怕冷, 也應該要解鬱。因為怕冷不一定代表真的寒證,可能是熱證。火氣太旺,就會像水一樣,熱極反寒,看似怕冷,其實並非寒證。有些患者用溫熱藥物稍微好轉,是因為辛辣藥物具有發散作用,暫時解開郁結而已。

經書上還說:火熱內盛,寒邪就會逼到體外。 因此,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寒熱,並結合外在症狀,來制定寒熱藥物治療方案。

主方(寒邪內伏): 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炙甘草、白茯苓、半夏、肉桂、五味子、陳皮,用薑、棗煎服。即使在炎熱的夏季,也要穿厚棉衣,並加附子。

清涼飲,惡寒而脈洪數,兼目痛口渴,心煩便秘,屬熱。

黃連,黃芩,梔子,連翹,薄荷,甘草

上加燈心,水煎服。有夏月外棉衣,脈洪數,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,加大黃、芒硝,愈。飲酒人惡寒,黃耆(二兩,),葛根(一兩)煎服。汗出,安。

白話文:

清涼飲

適用症狀:

患者感到惡寒,脈搏洪數,伴隨眼睛疼痛、口渴、心煩意亂、便秘,屬於熱症。

藥方:

  • 黃連
  • 黃芩
  • 梔子
  • 連翹
  • 薄荷
  • 甘草

以上藥材加燈心,用水煎服。

其他症狀:

  • 若在夏季,患者穿著棉衣,脈搏洪數,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,大便乾燥難解,則可加大黃芒硝,效果更佳。
  • 若患者因飲酒而感到惡寒,則可用黃耆(二兩) 和 葛根(一兩) 水煎服,服後可止汗,緩解不適。

3. 惡熱

經曰:陰虛生內熱,陽在外,為陰之衛;陰在內為陽之守。房室過度,斫損真陰,陰氣既虛,陽無所依,遂致浮散於肌表之間。雖有惡熱之狀,誠陰虛證也,脈必細數,治宜滋陰。

主方,當歸,白芍藥,生地黃,知母,麥門冬,白朮,白茯苓(等分),柴胡,甘草(減半),薑、棗煎服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陰虛會產生內熱,陽氣在外,是陰的保護;陰氣在內,則是陽的守護。房事過度,傷害了真正的陰氣,陰氣一旦虛弱,陽氣便失去了依附,導致陽氣浮散於皮膚表面。即使出現熱感,這確實是陰虛的症狀,脈搏必定細而數跳,治療應以滋補陰液為主。

主要藥方包括:

  • 當歸 (補血活血)
  • 白芍 (調理肝脾)
  • 生地黃 (滋補腎陰)
  • 知母 (清熱養陰)
  • 麥門冬 (養陰潤燥)
  • 白朮 (健脾利濕)
  • 茯苓 (利水滌痰)
  • 柴胡 (疏肝解鬱)
  • 甘草 (調和各藥) 以上藥材等量,用薑和棗來煎煮後服用。

4. 瘟疫

(附:大頭瘟,蝦蟆瘟)

帝曰:有病瘟者,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,不為汗衰,狂言不能食,病名為何?岐伯對曰:病名陰陽交,交者死不治(此陰陽交錯,而氣血不循,亂經妄走而熱,所以不息。謂服藥汗出熱不解,脈躁不治。)又曰: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。故溫疫當推運氣所發。夫春溫、夏熱、秋涼、冬寒,乃四時正氣,反此為不正之氣,感受則病。

如冬月嚴寒,若觸之即病為傷寒。寒毒藏於肌膚,春變為溫,夏為熱病。或冬有非時之暖,感之為冬溫。有眾人病一般者,為天行時疫。有一歲之內,節氣不和,寒暑乖候及有暴雨疾風,霧露不散,則民病瘟疫。無論少長,率皆相似,故云瘟疫厲病。所謂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。

白話文:

皇帝问:“患了瘟疫的人,出汗后又发热,脉搏跳动很快,汗液不减少,胡言乱语,不能进食,这病叫什么?”岐伯回答:“这种病叫阴阳交,交者死不治。”(意思是阴阳失调,气血不流通,经络乱窜而导致发热,所以很难治愈。即使服用药物出汗后,热度依然不退,脉搏跳动很快,也无法治疗。)他又说:“冬天受寒,春天就容易得温病。所以温疫的发生,要归咎于天气的变化。”

春天温暖,夏天炎热,秋天凉爽,冬天寒冷,这是四季正常的规律。如果出现反常的天气,就会出现不正之气,人体受到侵袭就会生病。比如冬天寒冷,只要稍微接触寒气就会生病,这就是伤寒。寒毒藏在皮肤里,到了春天就会变成温病,夏天就会变成热病。或者冬天出现异常的温暖,也会导致冬温病。

如果很多人同时患病,那就是天行时疫。如果一年之内,节气不和,寒暑变化无常,或者暴雨疾风,雾露不散,就会导致瘟疫流行。无论老少,症状都差不多,所以被称为瘟疫厉病。古人说“冬天不储存精气,春天就会得温病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
君子固密,不傷於寒,智者自謹,雖大風苛毒,弗之能害是也。其傳經治療與傷寒大同小異,可以傷寒方法酌用。發表宜辛平之劑,不可麻黃熱藥。脈法:太陽大,陽明弦長,少陽弦數,太陰細弦,少陰沉細,厥陰微緩。

主方(敗毒散),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川芎,枳殼,桔梗,白茯苓,人參(減亦可,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,加生薑煎。或為末,湯調服。尤治傷寒風濕肢痛,憎寒壯熱,項強睛痛。或嶺南瘴氣,老幼疫癘,或風痰腳氣等證。日三服。瘟疫頭疼骨痛屬太陽,羌活沖和湯;發熱口渴屬陽明,柴葛解肌湯;寒熱往來屬少陽,小柴胡湯(方並見傷寒。)

白話文:

有智慧的人謹慎自律,即使遭遇嚴寒或強風侵襲,也不會受到傷害。治療方法與傷寒類似,可以參考傷寒的治療方式,但發汗時要用辛平的藥物,不能用麻黃等溫熱的藥。脈象方面,太陽脈浮大,陽明脈弦長,少陽脈弦數,太陰脈細弦,少陰脈沉細,厥陰脈微緩。

方劑使用敗毒散,包含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川芎、枳殼、桔梗、白茯苓、人參(可以減少用量,各等分)、甘草(減半),加生薑煎服。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湯水調服。此方尤其適用於傷寒風濕肢痛、畏寒發熱、頸項僵硬、眼睛疼痛,或嶺南瘴氣、老人小孩瘟疫流行、風痰腳氣等症狀。每日服用三次。瘟疫導致頭疼骨痛屬於太陽病,可以用羌活沖和湯;發熱口渴屬於陽明病,可以用柴葛解肌湯;寒熱交替屬於少陽病,可以用小柴胡湯(這些方劑都可以在傷寒論中找到)。

六神通解散,通治瘟疫。

蒼朮(二錢),麻黃(夏用紫蘇),黃芩,石膏,滑石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咀。加豆豉二十粒,生薑七片,蔥頭二個,水煎服。蓋被出汗。

《活人心統》方,治瘟疫。

蒼朮,麻黃,黃芩,乾葛,川芎,升麻,甘草(等分),加薑、蔥,水煎服。春加柴胡、防風、薄荷;夏加石膏、滑石、黃連,減麻黃;秋加羌活、前胡、枳殼;冬加乾薑、官桂、白芷、細辛。

白話文:

「六神通解散」是治療瘟疫的通用方劑。將蒼朮二錢、麻黃(夏季用紫蘇代替)、黃芩、石膏、滑石各一錢,甘草五分研磨成粉末,加入二十粒豆豉、七片生薑、兩個蔥頭,用水煎服,蓋被發汗。此方出自《活人心統》,治療瘟疫。此外,根據季節不同,還需加減藥物:春季加柴胡、防風、薄荷;夏季加石膏、滑石、黃連,減少麻黃用量;秋季加羌活、前胡、枳殼;冬季加乾薑、官桂、白芷、細辛。

咽痛甘桔湯(方見咽喉)

玉樞丹(方見蠱門)

藿香正氣散(見二卷末)

又,人中黃飯丸,每七十丸白湯下。極熱者飲糞清,效。

白話文:

咽痛可以用甘桔湯治療,這個方子在咽喉部分可以看到。

玉樞丹的方子則可以在蠱門部分找到。

藿香正氣散的方子在第二卷的最後面。

另外,人中黃飯丸,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如果熱度很高,可以用糞清飲用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