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4)

1. 中風

烏藥,陳皮(各二錢),麻黃,枳殼,桔梗,白芷,川芎(各一錢),殭蠶,乾薑(炮。各五分),甘草(炙,三分)

上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中風一身麻木,加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麥冬。先服此,次進風藥。久病去麻黃,加羌活、防風、南星、半夏;遍身痛加當歸、官桂、乳香、沒藥;臂痛加桂枝、蒼朮、羌活、防風;腳膝腫痛加牛膝、薏苡仁;腰痛加杜仲、故紙、茴香;手足冷痹加附子、肉桂;胸滿加蓬朮、三稜。

搜風順氣丸,治三十六種風,七十二般氣。腸胃積熱,胸膈痞悶,大便閉,小便澀,腸風痔漏,肢節麻痛,手足癱瘓,語謇。孕婦勿服。

大黃(五兩,酒蒸九次),車前子(二兩五錢,酒浸),檳榔,牛膝,山藥,麻仁,菟絲餅,山茱萸,郁李仁(各二兩),防風,枳殼,獨活(各一兩)

上為末,蜜丸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早酒或米湯,臨睡茶湯下。

瓜蒂散,諸風痰壅,膈食諸癇,脹滿,吐後服降火利氣清神藥。

瓜蒂(炒研),每服實人一錢,虛、老五分,茶末(二分半),酸齏汁調下。風癇加全蠍末五分;腫脹加赤小豆。宜晴天午前空心服。不止,用麝香少許,白湯送下。煮淡豆豉汁調尤佳。

稀涎散,中風涎潮,氣閉膈塞不通,鬱結,關格,喉蛾諸痰證。

皂莢(不蛀者炙,去弦,豬牙尤佳),明礬

等分研末,每服一錢,白湯調下。不止,陳皮、薑湯。

史國公浸酒仙方,癱瘓筋攣,半身不遂,乾溼腳氣,濕滯經絡不宣,諸氣。

木瓜(五兩),川萆薢,白殭蠶,續斷,五靈脂,牛膝,天麻,白芍,烏藥,威靈仙,黃耆,松節,當歸,虎骨(打極細),防風(各一兩)

上用無灰酒一斗,浸藥二七日,緊封日足,取藥曬乾,研末。每服二錢,藥酒調下。酒完米湯下。

豨薟丸,中風不語,口眼喎斜,時吐涎沫,四肢麻痹,遍身痠軟。

豨薟草(五月五日、六月六日採葉,陰乾)

煮酒,入蜜少許,拌勻,甑內蒸過,曬燥。如此九次,搗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,酒或米湯下。

靈仙丸,通十二經脈,去宿垢,微利不瀉,口眼喎斜,癘風、頭風、癜風、皮膚瘙癢,手足頑麻、疥癬、腰重陰腫,婦人月閉諸證。

威靈仙(洗淨焙乾)

上為末,好酒拌潤,入竹筒內塞口,九蒸九曬,煉蜜和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酒下,朝服暮效。外靈仙煎洗。

八味順氣散,即四君子湯加陳皮、青皮、烏藥、白芷,水煎服。

神氣不清,涼膈散加青黛、藍根為末,蜜丸彈大,硃砂、金箔為衣,臨睡茶下。風虛眩運,四物湯(四兩),加秦艽、羌活(各半兩)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四肢不收,恍惚不言,竹瀝、生葛(汁,各二升、)生薑(汁,二合)和分三服。中風多熱,痰盛,常服竹瀝、荊瀝、薑汁(減半)和勻,五合溫服。

白話文:

中風

藥方一:烏藥、陳皮各二錢,麻黃、枳殼、桔梗、白芷、川芎各一錢,殭蠶、炮製過的乾薑各五分,炙甘草三分。

加上三片生薑,一顆紅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中風導致全身麻木,就加入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麥冬。先服用這個藥方,再服用治療風症的藥物。如果是久病,就去掉麻黃,加入羌活、防風、南星、半夏。如果全身疼痛,就加入當歸、官桂、乳香、沒藥。如果手臂疼痛,就加入桂枝、蒼朮、羌活、防風。如果腳和膝蓋腫痛,就加入牛膝、薏苡仁。如果腰痛,就加入杜仲、故紙、茴香。如果手腳冰冷麻木,就加入附子、肉桂。如果胸悶,就加入蓬朮、三稜。

搜風順氣丸:這個藥丸可以治療三十六種風症和七十二種氣症。主治腸胃積熱、胸口悶脹、大便不通、小便澀滯、腸風痔漏、肢體麻木疼痛、手腳癱瘓、說話困難。孕婦不能服用。

藥材:大黃(五兩,用酒蒸九次)、車前子(二兩五錢,用酒浸泡)、檳榔、牛膝、山藥、麻仁、菟絲餅、山茱萸、郁李仁(各二兩)、防風、枳殼、獨活(各一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早上用酒或米湯送服,睡前用茶湯送服。

瓜蒂散:主治各種風症引起的痰液壅塞、膈膜積食、癲癇等症狀,以及腹脹滿。吐過之後,服用能降火、利氣、清神的藥物。

藥材:炒過的瓜蒂(研磨成粉末),體質強壯的人每次服用一錢,體弱或年長者每次服用五分,加入茶末二分半,用酸菜汁調和後服用。如果是風癇,就加入全蠍末五分;如果是腫脹,就加入赤小豆。最好在晴天的上午空腹服用。如果效果不佳,就用少許麝香,用白開水送服。用淡豆豉汁調和效果更佳。

稀涎散:主治中風引起的痰涎湧動、氣機閉塞不通、鬱結、關格、喉蛾等各種痰症。

藥材:皂莢(沒有蛀蟲的,炙烤後去筋,以豬牙皂莢為佳),明礬。

將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開水調服。如果效果不佳,就用陳皮、薑湯送服。

史國公浸酒仙方:主治癱瘓、筋脈攣縮、半身不遂、乾濕腳氣、濕氣阻滯經絡不暢,以及各種氣症。

藥材:木瓜(五兩),川萆薢、白殭蠶、續斷、五靈脂、牛膝、天麻、白芍、烏藥、威靈仙、黃耆、松節、當歸、虎骨(磨成極細粉末)、防風(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放入一斗無灰酒中浸泡十四天,密封好。取出藥材曬乾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藥酒調和後服用。酒喝完後,用米湯送服。

豨薟丸:主治中風導致不能說話、口眼歪斜、時常吐涎沫、四肢麻木、全身酸軟。

藥材:豨薟草(在農曆五月五日、六月六日採摘葉子,陰乾)。

將豨薟草煮酒,加入少量蜂蜜,攪拌均勻,放入甑中蒸熟,曬乾。如此反覆九次,搗成粉末,用蜂蜜調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用酒或米湯送服。

靈仙丸:能疏通十二經脈,清除體內積垢,有輕微的瀉下作用但不腹瀉。主治口眼歪斜、癘風、頭風、癜風、皮膚瘙癢、手足麻木、疥癬、腰部沉重、陰囊腫脹、婦女月經不通等症狀。

藥材:威靈仙(洗淨烘乾)。

將威靈仙磨成粉末,用好酒拌濕,放入竹筒中封口,蒸曬九次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酒送服,早上服用,晚上見效。也可以用威靈仙煎水外洗。

八味順氣散:即四君子湯加陳皮、青皮、烏藥、白芷,用水煎服。

如果神志不清,可以使用涼膈散加青黛、藍根,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彈丸大小,外包硃砂、金箔,睡前用茶送服。如果因風虛導致頭暈目眩,可以用四物湯(四兩),加入秦艽、羌活(各半兩)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服。如果四肢不聽使喚、精神恍惚、不說話,可以用竹瀝、生葛(汁,各二升),生薑汁(二合)混合,分三次服用。如果中風多是熱證,痰多,可以常服竹瀝、荊瀝、薑汁(減半)混合,溫服五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