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14)

1. 諸方法

又,白鳳仙花科根、葉搗爛,先以陳醋洗,後敷藥。一日一換,將好桑葉醋煮,貼,收口。

又,初起以風化石灰(二兩),細辛(一兩)為末,醋調,敷三次。或白芷末,水調敷。

又,南星、赤小豆為末,醋調,或薑汁調圍,或野苧麻根根搗圍。

又,鼓捶草根(即土牛膝)搗圍;或蒲公英(路邊黃,花如菊)或羊蹄根搗敷。

神奇無敵膏,一切癰疽危毒,兼服紫金錠(蠱門),諸解毒,煎丸藥。

桑柴灰(五升,綿紙襯淘籮內,滾水淋汁,缽盛,味淡則止;入碗重湯燖濃如稀糊,)茄桿灰、石灰(各五升,依前法取汁)三汁熬成膏(亦可點輕毒,),每膏一兩調細,藥取極真好者。

硃砂、雄黃、珍珠(綿裹打細,俱水飛,曬,重研萬下、)冰片、硼砂、輕粉、乳香、沒藥(俱人乳研化。各四分、)蟾酥(酒研,五分、)銅青(三分)、明礬、火硝(各六分、)牛黃、麝香(各二分),滷砂(五釐)。和研萬下,膏攪極勻,入小口瓶塞緊,黃蠟厚封。每用少許,塗毒正頂(勿著好肉,)藥干,醋蜜潤化,其毒爆出黑血、毒水,即時鬆解。

疔瘡加鐵鏽黃(細研),塗頂,經宿,根出。

替針丸,膿成不得穿破者,可咬頭出膿,潰後無內攻之患。

白丁香,滷砂(另研),沒藥(另研),乳香(研,各一錢),糯米(四十粒),用礦灰如拳大,貯碗內量入井水化,待熱氣將息,以米排灰中;良久米如水晶,取出候用。上各為末,和勻,以米粒研丸綠豆大,用一粒安毒頭上,將拔毒膏貼於外,膿自出。

又方(膿成不潰),巴豆肉(一粒,不去油),油鹽豆豉(十四粒,含去皮,令軟),同研爛,,入真麝香(少許),捏小餅安頭上。

如有孔不大,潰出膿,捻作小麥樣,用紙燃送入,痛少時膿大出,肉色黯不得去,用巴豆肉炒黑,搗成膏塗之。

又,用鵝口繭(一個),燒灰酒調服,頭破。

又,牛蒡子(一粒),酒吞下,可破。

巴油膏,解一切瘡毒,及腐化瘀肉。最能推陳致新。

巴豆(去殼,炒焦,研如膏),香油(少許),共研勻,點些少於腫處(瘀肉自化,亦取收斂。)

乳沒生肌散,治諸般瘡瘍癰疽毒,凡一切新久諸瘡,生肌收口。

軟石膏(紅色者尤佳,炭火煅紅,待冷去灰土,取研細,一兩),龍骨(三錢),乳香、沒藥(俱出汗,研末),血竭,赤石脂(各一錢),輕粉(五分),上各研極細末,和勻重研,入瓷罐,塞緊勿出氣。瘡毒洗淨,挹乾摻上,外貼膏藥或護紙。

烏龍膏,治癰疽發背,疔毒瘡瘍,一切無名腫毒,䲸嗊頭,癤毒,跌撲損傷,流注,諸毒惡瘡。凡已破潰,不能生肌收口,悉宜貼之,抽膿拔毒,去腐生肌。及臁瘡、凍瘡,湯火、灸瘡、杖傷、腳裂,楊梅毒久爛不收者,悉效。及內臟諸癰,並宜為丸,蛤粉為衣,酒下;熱毒,水下;赤白帶,當歸湯;咳嗽,喉疾,綿裹含咽;一切頭風赤眼,梔子湯下,仍貼太陽穴。跌打傷,陳皮湯下;膝痛,鹽湯下。仍治婦人經閉血塊,貼臍腹。虎犬傷、金瘡、瘰癧、梅毒,鹽湯洗淨,貼上。

白話文:

諸方法

用白鳳仙花的根和葉搗爛,先用陳醋清洗患處,再敷上藥。每天換藥一次,並用桑葉煮的醋敷在傷口上,幫助傷口癒合。

初期可以用風化石灰二兩、細辛一兩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後敷三次。或者用白芷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敷用。

用南星、赤小豆磨成粉末,用醋或薑汁調和後敷在患處,或者用野苧麻的根搗爛後敷用。

用鼓捶草根(也就是土牛膝)搗爛後敷在患處;或者用蒲公英(路邊黃色,花像菊花)或羊蹄根搗爛後敷用。

神奇無敵膏能治療一切癰疽危毒,配合服用紫金錠(蠱門)及其他解毒藥物,煎成丸藥服用。

製作神奇無敵膏的方法:取桑柴灰五升,用綿紙襯在淘籮內,用滾水淋汁,收集在缽中,味道變淡就停止。再把汁液倒入碗中,用大火熬煮成稀糊狀。同樣方法取得茄桿灰、石灰各五升的汁液,將三種汁液熬成膏(也可以用來治療輕微的毒症)。每劑膏藥一兩,加入研磨得很細的藥材,藥材必須選擇最好的。

將硃砂、雄黃、珍珠(用綿布包裹後打碎,然後用水飛法處理,曬乾,再反覆研磨一萬次)、冰片、硼砂、輕粉、乳香、沒藥(都用人乳研磨至溶解,各四分)、蟾酥(用酒研磨,五分)、銅青(三分)、明礬、火硝(各六分)、牛黃、麝香(各二分)、滷砂(五釐)混合,研磨一萬次,攪拌均勻,放入小口瓶中,塞緊瓶口,用黃蠟封好。使用時取少量塗在患處正中央(不要塗到好肉上),藥乾了以後,用醋蜜潤化,毒素會以黑血和毒水的形式排出,傷口就會很快癒合。

治療疔瘡時,加入研磨得很細的鐵鏽黃,塗在患處頂部,隔夜後,病根就會排出。

替針丸適用於膿已形成但還未穿破的瘡瘍,可以幫助膿液排出,潰爛後不會有內部感染的風險。

將白丁香、滷砂(另研磨)、沒藥(另研磨)、乳香(研磨,各一錢)、糯米(四十粒)混合。取礦灰如拳頭般大小,放入碗中,加入井水使其溶解,待熱氣散去,將米粒放入礦灰中。待米粒變得像水晶一樣後取出備用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用米粒研磨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取一粒放在患處頂部,然後貼上拔毒膏,膿液就會自行排出。

另一種方法(膿已形成但未潰爛):將巴豆肉一粒(不去油)、油鹽豆豉十四粒(去皮,使其變軟)研磨成泥狀,加入少量真麝香,捏成小餅,敷在患處頂部。

如果瘡口不大,膿液已排出,膿液像小麥粒一樣,可以用紙點燃後送入瘡口,稍感疼痛後膿液就會大量排出。如果肉色暗沉無法癒合,可以用巴豆肉炒黑後搗成膏塗抹。

用鵝口繭一個燒成灰,用酒調和後服用,可以使瘡頭破裂。

用牛蒡子一粒,用酒吞服,可以使瘡頭破裂。

巴油膏可以治療一切瘡毒,以及腐化的瘀肉,最能促進新陳代謝。

將巴豆(去殼,炒焦,研磨成膏狀)、香油(少量)混合均勻,少量塗抹在腫脹處(瘀肉會自行消散,同時也能收斂傷口)。

乳沒生肌散用於治療各種瘡瘍癰疽毒,凡一切新舊瘡瘍,都能促進傷口癒合。

將軟石膏(紅色者最佳,用炭火煅燒至紅,待冷卻後去除灰土,研磨成粉末,一兩)、龍骨(三錢)、乳香、沒藥(研磨成粉末,出汗)、血竭、赤石脂(各一錢)、輕粉(五分)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混合均勻,再反覆研磨,放入瓷罐中,塞緊,避免泄露。清洗瘡毒患處,擦乾後撒上藥粉,外敷膏藥或護紙。

烏龍膏可以治療癰疽發背、疔毒瘡瘍、一切無名腫毒、䲸嗊頭、癤毒、跌撲損傷、流注、各種毒瘡。凡已破潰,不能癒合的傷口,都適用於貼敷,可以抽膿拔毒,去腐生肌。也適用於臁瘡、凍瘡、湯火傷、灸瘡、杖傷、腳裂、楊梅毒久爛不收等,效果顯著。內臟癰疽也適用,可製成藥丸,用蛤粉做藥衣,酒服;熱毒用清水服用;赤白帶用當歸湯送服;咳嗽、喉疾用棉布包裹後含咽;一切頭痛、紅眼用梔子湯送服,並貼在太陽穴;跌打損傷用陳皮湯送服;膝蓋疼痛用鹽湯送服;治療婦女經閉血塊,貼在臍腹;虎犬咬傷、金瘡、瘰癧、梅毒,用鹽湯清洗後,貼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