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11)
卷之八 (11)
1. 諸方法
人參養榮湯,潰瘍發熱倦怠,黃瘦少食,氣血不足,不能收口。
黃耆,天粉,陳皮,當歸,皂角刺,厚朴,穿山甲,桔梗,防風,熟地黃,五味子,桂心,遠志肉,(甘草煮,剝。各等分)上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
定痛托裡散(定諸腫毒瘡痛聖藥)
當歸,白芍(各五分),肉桂,乳香,沒藥(俱出汗,研。各一錢),粟殼(去蒂,二錢),上水煎服。
內托黃耆湯,潰瘍作痛,少睡口乾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當歸,川芎,白芍,生地,甘草,黃耆,麥冬,遠志,官桂(各等分),上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
乳香定痛散,乳香,沒藥(各二錢),寒水石(煅),滑石(各四錢),冰片(一分)
上為細末,諸痛不可忍者,敷上患處,寒熱痛皆止。
獨聖散,諸癰疽、發背,因氣滯血凝,或因鬱怒所致(服此非膏粱人。)
香附子(打碎,去毛,生薑汁醃一宿,曬焙。)
上為末,每三錢白湯送下。若非鬱怒,切不可服,服反增甚。
千金托裡散,一切癰疽、發背、疔瘡。
黃耆(一兩半),川芎,白芷,芍藥,官桂,甘草節,人參(各一兩),厚朴,防風,桔梗,連翹(各二兩),當歸(五錢)
木香,乳香,沒藥(各二錢)上為末,每服三錢,酒一大盞,煎二、三沸,和渣熱服。
托裡消毒散,胃氣虛弱,或因克伐不能潰散,服此。無膿可消,有膿即潰,去腐生新。
人參,黃耆(鹽水拌炒),當歸(酒拌),白芍(酒炒),白茯苓,川芎,白朮(炒。各一錢),金銀花,白芷(各七分),甘草(炙,五分),連翹(五分)
水煎服。高腫焮痛加黃連;漫腫微痛,去銀花、連翹,倍參、術;頭痛加羌活、川芎;渴煩,大便秘去參、朮、耆、歸,加大黃。
針頭散,一切頑瘡瘀肉不化,癧根不消,潰久成管,兼托裡藥。
赤石脂,白丁香,沉香(各二錢),黃丹(飛),人言(各一錢),輕粉,麝香(各五分),蜈蚣(一條,炙)上末,搽瘀肉等。瘡口小,或腐管,用蠟和成條紝之。
托裡養榮湯,瘰癧流注及一切不足證。不作膿或不潰,或潰後發熱惡寒,肌肉消瘦,飲食少思,臥不寧,盜汗不止。
人參,黃耆,生地(酒蒸),當歸,川芎,芍藥,白朮(各一錢),五味子,麥冬,甘草(五分)上加姜三片,水煎服。
白芷升麻湯,治臂癰腫痛,右手脈大,未成膿者。
白芷(一錢五分),升麻,桔梗(各一錢),黃芩(三錢,生用),甘草(炙),紅花(各五分),黃芩(四錢,酒炒),上水一鍾,酒半鍾,煎服。
漏蘆湯,一切惡瘡腫毒、瘰癧、疔瘡、五發、癰疽。初覺一、二日,便如傷寒頭痛,煩渴拘急,惡寒身痛,四肢沉重,恍惚悶亂,坐臥不寧,皮膚壯熱,大便秘結,小便黃赤並治。孕婦勿服。
白話文:
諸方法
人參養榮湯:適用於潰瘍、發熱、倦怠、消瘦、食慾不振、氣血不足,傷口難以癒合的情況。藥材包括人參、黃耆、天花粉、陳皮、當歸、皂角刺、厚朴、穿山甲、桔梗、防風、熟地黃、五味子、桂枝、遠志(甘草需先水煮去皮),各等量,另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定痛托裡散:(治療各種腫毒瘡痛的良方)藥材包括當歸、白芍(各五分),肉桂、乳香、沒藥(研磨成粉,各一錢),粟殼(去蒂,二錢),水煎服。
內托黃耆湯:適用於潰瘍疼痛、睡眠不足、口乾的情況。藥材包括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黃、甘草、黃耆、麥冬、遠志、桂枝,各等量,另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乳香定痛散:藥材包括乳香、沒藥(各二錢),寒水石(煅燒)、滑石(各四錢),冰片(一分),研磨成細粉。對於各種難以忍受的疼痛,可敷於患處,寒熱疼痛皆可止息。
獨聖散:適用於各種癰疽、發背,因氣滯血凝或鬱怒所致。(非體格強健者不宜服用。)藥材包括香附子(打碎,去毛,用生薑汁浸泡一夜,曬乾焙炒)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開水送服。若非鬱怒所致,切勿服用,否則病情可能加重。
千金托裡散:適用於各種癰疽、發背、疔瘡。藥材包括黃耆(一兩半),川芎、白芷、芍藥、桂枝、炙甘草節、人參(各一兩),厚朴、防風、桔梗、連翹(各二兩),當歸(五錢),木香、乳香、沒藥(各二錢)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酒煎煮二三沸,趁熱服用,藥渣也要一起服用。
托裡消毒散:適用於胃氣虛弱,或因體質原因導致瘡瘍不能潰散的情況。無膿可消腫,有膿則能使之潰破,去除腐肉,促進新生。藥材包括人參、黃耆(用鹽水拌炒)、當歸(用酒拌)、白芍(用酒炒)、白茯苓、川芎、白朮(炒),各一錢;金銀花、白芷(各七分);炙甘草(五分);連翹(五分),水煎服。若高腫紅痛,可加入黃連;若腫脹輕微,疼痛不劇烈,則可去除金銀花、連翹,並加倍人參、白朮用量;頭痛者可加羌活、川芎;口渴煩躁、大便秘結者,則應去除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當歸,並加大黃的用量。
針頭散:適用於各種頑固性瘡瘍,瘀血不消,瘡根不癒,潰爛久久不愈,並伴有內托之症。藥材包括赤石脂、白丁香、沉香(各二錢),黃丹(飛煉過的)、硃砂(各一錢),輕粉、麝香(各五分),蜈蚣(一條,炙烤),研磨成粉。可直接塗抹於瘀血處,若瘡口較小或有膿管,則可用蠟將藥粉調和成條狀,填塞於其中。
托裡養榮湯:適用於瘰癧、流注及各種氣血不足之症。不化膿或不潰爛者,或潰爛後出現發熱、惡寒、肌肉消瘦、食慾不振、睡眠不安、盜汗不止等症狀者。藥材包括人參、黃耆、生地黃(酒蒸)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白朮(各一錢),五味子、麥冬、甘草(五分),另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白芷升麻湯:治療手臂癰腫疼痛,右手脈搏有力,尚未化膿者。藥材包括白芷(一錢五分),升麻、桔梗(各一錢),生黃芩(三錢),炙甘草、紅花(各五分),酒炒黃芩(四錢),加水一碗,酒半碗煎服。
漏蘆湯:適用於各種惡瘡腫毒、瘰癧、疔瘡、癰疽等。發病初期一兩天,便出現類似傷寒的頭痛、煩渴、拘急、惡寒、身痛、四肢沉重、精神恍惚、坐臥不安、皮膚發熱、大便秘結、小便黃赤等症狀。孕婦禁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