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1)
卷之二 (1)
1. 卷之二
2. 中風
(附:四肢不舉,口眼喎斜,諸類中風,酒厥,食厥,預防中風)
經曰:風之傷人也,或為寒熱,或為熱中,或為寒中,或為癘風,或為偏枯,或(疑作「均」為風也。)
又曰:風者,百病之長也。至其變化,乃為他病也,無常方,然致有風氣也。又曰: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。所謂理,中風大法有四:一曰偏枯,半身不遂也;二曰風痱,四肢不收也;三曰風癔,奄忽不知也;四曰風痹,諸痹類風也。古名醫概以外中風邪立論定方,謂人有勇怯,氣有盛衰,邪有微甚,中有淺深。
分中腑、中經可治,中臟難痊。中腑小續命湯解表,中經大秦艽湯調養,中臟三化湯攻裡。後賢乃分西北地高土燥,則真中風邪者有之;東南地卑土濕,皆濕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也。劉河間謂將息失宜,君相五志,七火妄動,腎水虧虛,不能制之。熱氣拂鬱,心神昏憒而卒倒也,宜防風通聖散之類。
李東垣謂年逾四十,陰氣半衰,或因七情,致傷其氣,或肥厚者,亦是形盛氣衰故耳,宜補中益氣湯之類。朱丹溪謂多屬濕痰,有氣血虛者,宜六君子湯之類。以三先生之論,悉屬內因,主火、主氣、主濕痰為本,則臟腑經絡,榮衛氣血,亦以諸邪致損。故腠理不密,外邪易侵,則風為標矣。
以歷年試之,有暴感盛怒,肝木之風實甚而忽倒者,其證喉無痰聲,目瞑口合,肢冷脈沉,乃中氣也。有卒中者,多因處於順境,恣幃幕之樂;或年已五八後,陰氣半衰而猶縱欲;或年近八八,精絕而不斷淫,致水竭火騰,銷爍真陰,煎熬津液,凝泣為痰,隨氣升降,四肢百骸無所不至,更以厚味醇酒補助其陽,陽實陰虛,氣血日耗,雖外之動作如常,內之臟腑榮衛精髓竭矣。驀然痰火上逼,壅塞清道,出入頓廢,僵仆不省。
其證面赤汗流,眼合口干,喉中痰聲如鋸,涎沫湧溢,勢如釜沸,隨呼吸而濺出唇吻,並見種種惡候。湯藥不受,服牛黃丸,更用陝西牛黃數分灌之,無功,不適時而斃。若有生者,則我未之見。有老年惟因七情、勞役,氣血虧傷,神明失守,奄忽而作,不省人事,喉無痰壅,但齁鼾之狀,雖數日不醒,進藥得宜,可至痊愈。不可驟進牛黃、冰、麝及大戟、甘遂、芫花損血耗氣。
忌利小便,以奪津液。先進清痰順氣之藥,少兼疏風,接服大秦艽湯之類,應變而施可安。《脈經》曰:脈微而數,中風使然。滑而大者為痰,沉而實者為氣,浮遲吉,急數凶。治法:宜提頂發,掐人中,以皂角末吹入鼻,或生半夏末,或北細辛末取噴嚏,得嚏可治,無嚏不治。口噤者,用細辛、南星末泡烏梅搗,擦牙自開。
或鹽梅、或單用烏梅擦,隨以生薑自然汁灌之,次灌稀涎散吐痰;痰盛者,瓜蒂散。虛老人,參蘆煎湯吐。口噤者,鼻中灌之。令患人覆身,雞毛蘸生桐油,或燈窩油絞口,痰涎吐儘可蘇。虛而不勝吐者,用陳年石灰、靛青調灌,痰降。或滾痰丸、牛黃豁痰丸(方見痰門)調下,痰降可治。
白話文:
(附:四肢無力、口眼歪斜等各種中風,以及因飲酒或飲食過度導致的昏厥,還有預防中風的方法)
《黃帝內經》說:風邪侵犯人體,有時會引起寒熱症狀,有時會導致體內發熱,有時會導致體內受寒,有時會形成麻風病,有時會導致半身不遂,這些都屬於風邪所致。(原文中「或均為風也」疑為筆誤,應是「均為風也」)
又說:風邪是各種疾病的先導。它變化多端,會引發其他疾病,沒有固定的病症,但都會導致風邪產生。還說:各種眩暈搖晃,都與肝臟有關。所謂治療中風的原則,主要有四種:第一種是偏枯,即半身不遂;第二種是風痱,即四肢無力,無法活動;第三種是風癔,即突然昏倒,失去知覺;第四種是風痹,即各種痹症與風邪相關。古代名醫普遍認為中風是由外感風邪引起的,並根據人體質的強弱,氣的盛衰,邪氣的輕重,以及病情的深淺來制定治療方案。
中風可以分為中腑、中經和中臟。中腑和中經的病症可以治癒,而中臟的病症則難以痊癒。治療中腑的中風,可以用小續命湯來解表;治療中經的中風,可以用大秦艽湯來調養;治療中臟的中風,可以用三化湯來攻裡。後代的醫家將中風分為兩種情況:西北地區地勢高,氣候乾燥,那裡的中風多為真正的風邪所致;而東南地區地勢低,氣候潮濕,那裡的中風多由濕氣產生痰,痰產生熱,熱產生風邪所致。劉河間認為,如果平時不注意保養,情緒失調,五臟之火過旺,腎水虧虛,無法制約火氣,就會導致熱氣鬱結,心神昏亂而突然倒地,這種情況應該服用防風通聖散等藥物來治療。
李東垣認為,人到四十歲以後,陰氣會逐漸衰退,如果因為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過度而損傷氣,或者過於肥胖,也會導致形體強壯而氣虛。這種情況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等藥物來治療。朱丹溪認為,中風多屬於濕痰,有氣血虛弱的人,應該服用六君子湯等藥物來治療。這三位醫家的觀點都認為中風主要是由內因引起的,病因包括火、氣、濕痰,這些內因會導致臟腑經絡、營衛氣血等受到損害。因此,如果身體腠理不夠緻密,外邪就容易侵入,風邪就成了導致疾病的表面原因。
根據多年的經驗,有些人在暴怒時,肝氣過於亢奮而突然倒地,這種情況的症狀是喉嚨沒有痰聲,眼睛閉合,嘴巴緊閉,四肢冰冷,脈搏沉弱,這是屬於中氣受損。還有些人突然中風,多半是因為生活安逸,沉迷於享樂;或者是年過五十歲後,陰氣衰退仍然縱慾;或者是年近八十歲,精氣衰竭仍然不斷淫慾。這些都會導致腎水枯竭,虛火上炎,消磨真陰,熬煉津液,使津液凝聚成痰,痰隨著氣機升降,到達身體各處,同時又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和醇厚的酒來助長陽氣。這樣就會導致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,氣血日漸損耗,即使外表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,但內在的臟腑、營衛、精髓都已經枯竭了。突然之間,痰火上湧,阻塞清竅,導致氣機出入頓時受阻,人就突然倒地不省人事。
這種情況的症狀是臉色赤紅,大汗淋漓,眼睛緊閉,嘴巴乾燥,喉嚨裡痰鳴如鋸,口水湧出,像鍋裡沸騰的水一樣,隨著呼吸從嘴唇噴濺出來,並且還會出現各種危險的症狀。這種情況下,湯藥難以見效,服用牛黃丸也沒有效果,即使服用幾分的陝西牛黃灌下去,也沒有任何作用,很快就會死亡。如果有人能夠活下來,我還沒有見過。還有一些老年人,因為情緒波動、過度勞累,導致氣血虧損,神志不清,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喉嚨沒有痰壅,只是打鼾,這種情況雖然幾天都不會醒,但是只要用藥得當,是可以治癒的。切忌立即使用牛黃、冰片、麝香等寒涼藥物,以及大戟、甘遂、芫花等峻下逐水藥物,這些藥物會損傷氣血。
也不要使用利尿的藥物,以免耗損津液。應該先服用清痰順氣的藥物,再少量使用疏散風邪的藥物,然後接著服用大秦艽湯之類的藥物,根據情況隨機應變,才能夠使病情穩定。 《脈經》說:脈搏微弱而跳動次數過多,是中風的表現。脈搏滑而大的,是體內有痰;脈搏沉而實的,是體內有氣;脈搏浮而遲的,是吉兆;脈搏急而數的,是凶兆。治療方法:應該提拉頭頂的頭髮,掐人中穴,將皂角粉吹入鼻孔,或者用生半夏粉,或者用北細辛粉來刺激打噴嚏,如果能打出噴嚏,就可以治療,如果打不出噴嚏,就難以治療。如果病人牙關緊閉,可以用細辛、南星粉末泡烏梅搗爛,塗抹牙齦,牙關自然就會打開。
或者用鹽梅,或者單獨用烏梅擦拭牙齦,然後用生薑汁灌下去,接著再用稀涎散來幫助吐痰;如果痰液很多,可以用瓜蒂散來催吐。體虛的老年人,可以用參蘆煎湯來催吐。如果病人牙關緊閉,可以從鼻子裡灌入藥液。讓病人趴著,用雞毛蘸上生桐油或者燈油塗抹嘴邊,把痰吐乾淨就可以清醒。如果身體虛弱,無法催吐的,可以用陳年石灰、靛青調和後灌下去,可以降痰。或者用滾痰丸、牛黃豁痰丸(藥方見《痰門》)調服,痰液下降就可以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