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9)

1. 暑證

(附:中暍,暑風,注夏)

經曰:夏至後病熱為暑。又曰:脈虛身熱,得之傷暑。蓋暑時相火司令,炎熱盛行,感受為病,則有陰陽動靜之殊。如勞役辛苦之人,於烈日酷暑中作勞奔走致之者,是動而得之,中熱之陽證也。其病必苦頭眩,煩躁惡熱,齒燥舌乾,捫之肌膚烙手,大渴引飲,汗大泄,無氣以動,乃暑熱外傷元氣也。宜清涼之劑,益元散、黃連香薷飲;虛者,清暑益氣湯、生脈散之類。

如富貴安逸之士,於深堂廣廈中乘風取涼致之者,是靜而得之,傷暑之陰證也。其病必頭疼骨痛,惡寒,形體拘急,心煩胸滿,發熱無汗,乃陰寒閉塞陽氣也。宜辛溫之劑,藿香正氣散(見二卷末、)縮脾飲,甚者理中湯(方見中寒)加附子之類。中熱脈虛大,傷暑脈弦緊。

主方(治傷暑陰寒),乾薑,厚朴,蒼朮,茯苓,陳皮,枳殼,羌活,白芷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加薑、蔥煎服,取汗。

頭痛加川芎(一錢),細辛(五分),食積加山楂、麥芽。

十味香薷飲,治中熱口渴,或吐或瀉,一切暑證。

香藿(二錢),厚朴,扁豆,人參,白朮,茯苓,陳皮,黃耆,木瓜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水煎,冷服。熱甚加黃連;渴甚加石膏、知母。

益元散(即六一散、天水散),治中暑身熱,煩渴泄瀉,小便不利,白濁,痢疾。能燥濕去熱,利水實脾,化食行滯,逐凝血、清火邪之聖藥,夏月遠行不可缺。小便赤少,合五苓散(方見便癃。)

滑石(水飛,六兩),甘草末(一兩)研勻,每服二錢,不拘時,燈心湯調下。熱、渴,新汲水下。

清暑益氣湯,治中暑汗出,喘急無氣,以動懶言。

蒼朮,黃耆,升麻(各一錢),人參,白朮,陳皮,麥冬,神麯,澤瀉(各五分),黃柏,當歸,青皮,葛根,甘草(各三分),五味子(九粒)上水煎服。

縮脾飲,解伏暑,除煩渴,消暑毒,止吐瀉、霍亂。

乾葛,白扁豆(炒),甘草(各一錢),烏梅肉,砂仁,草果(各五分),上劑水煎,冷服。

生脈散,生津益氣,潤肺養心,夏月陰內陽外,煩渴宜服。

人參(一錢),麥門冬(二錢),五味子(九粒),上水煎,不拘時服。

簡便方,治中暑。車輪上土,水調,澄飲,或掘地坑注水攪、澄,取水飲。

又方,大蒜、熱土研爛,水調去渣服。又水蓼煮汁灌之。

又方,絲瓜葉(一片),白鹽梅(一個,連仁,)共研細,新汲水下。亦治中暑、霍亂。

法:冒暑倒僕者,若飲水即死。宜移置陰涼處,掬途熱土於臍上作窩,眾人尿窩中;更以童便灌之,次以前地漿水飲,徐徐扇之,乃蘇。

白話文:

標題:[暑熱症狀]

內容:根據古籍記載,夏季過後因高溫導致的疾病稱為暑熱。又說,脈搏虛弱且身體發熱,是因為受了暑熱所導致。夏季時,火氣旺盛,酷熱流行,受到影響而生病,會有動態與靜態的不同表現。像是勞動者,在烈日下工作奔波而得到的,是因活動而得的暑熱,屬於陽性症狀。此種病狀會感到頭暈、煩躁怕熱、牙齒乾燥舌頭也乾,摸起來皮膚燙手,非常口渴想喝水,大量出汗,無力行動,這是暑熱對體內元氣的傷害。治療上應選擇清涼的藥物,例如益元散、黃連香薷飲;若是體質虛弱者,可服用清暑益氣湯、生脈散等。

另一種是生活富裕、閒適的人,在大屋裡享受涼風而得病,這屬於靜態而得的暑熱,屬於陰性症狀。病徵包括頭痛、骨頭疼痛、怕冷、身體僵硬、心煩胸悶、發燒但不出汗,這是因為陰寒封鎖了陽氣。應使用辛溫的藥物,例如藿香正氣散、縮脾飲,嚴重者可以使用理中湯加上附子。

主要治療方針(用來治療暑熱導致的陰寒),包括乾薑、厚朴、蒼朮、茯苓、陳皮、枳殼、羌活、白芷(各約3克)、甘草(約1.5克),加入薑和蔥一起煎煮,喝下後讓病人發汗。

對於頭痛者,可以加入川芎(約3克)、細辛(約1.5克)。若消化不良,可加入山楂、麥芽。

十味香薷飲,可用來治療暑熱引起的口渴,或嘔吐、腹瀉等所有暑熱症狀。

香薷(約6克)、厚朴、扁豆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黃耆、木瓜(各約3克)、甘草(約1.5克)

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冷卻後服用。如果熱度很高,可加入黃連;非常口渴時,可加入石膏、知母。

益元散(又名六一散、天水散),用來治療暑熱導致的身體發熱、口渴、腹瀉、排尿困難、白濁、痢疾等症狀。具有去除濕氣和熱氣、利尿、強健脾胃、幫助消化、排除凝結血液、清除火氣的效果,夏天旅行時不可缺。如果尿色偏紅且量少,可以配合使用五苓散。

滑石粉(約180克)、甘草粉(約30克),混合均勻,每次服用約6克,不限時間,用燈心湯送服。如果熱度高或口渴,可以用新鮮的井水送服。

清暑益氣湯,用來治療暑熱導致的大量出汗、呼吸急促、無力說話。

蒼朮、黃耆、升麻(各約3克)、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麥冬、神麯、澤瀉(各約1.5克)、黃柏、當歸、青皮、葛根、甘草(各約0.9克)、五味子(約9粒)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縮脾飲,能解除潛藏的暑熱,消除口渴,清除暑熱毒素,止吐瀉、霍亂。

乾葛、炒白扁豆、甘草(各約3克)、烏梅肉、砂仁、草果(各約1.5克),用水煎煮,冷卻後服用。

生脈散,可以滋潤肺部、養心,適合夏天陰盛陽衰、口渴的人服用。

人參(約3克)、麥門冬(約6克)、五味子(約9粒),用水煎煮,不限時間服用。

簡易方法,用於治療暑熱。取車輪上的泥土,用水調和,澄清後飲用,或者挖個坑注水攪拌、澄清,取水飲用。

另一種方法,將大蒜、熱土研磨成泥,用水調和後去渣服用。還可以用水蓼煮汁灌服。

另一種方法,將絲瓜葉(一片)、白鹽梅(一個,連同梅核),一起研磨細碎,用新鮮的井水送服。也可用於治療暑熱、霍亂。

急救方法:如果在烈日下昏倒,若立即喝水可能會導致死亡。應將病人移到陰涼的地方,在肚臍上方用熱土做出窩狀,讓眾人往窩中尿尿;再用兒童的尿液灌服,接著讓病人喝前面提到的地漿水,慢慢扇風,病人就會甦醒。

2. 中暍

其證身熱頭痛,微寒拘急,舌燥生苔,前板齒燥,大渴煩躁,乃熱傷膀胱經也。

主方,石膏(二錢),知母(一錢),人參(五分),麥冬,香薷,梔子,芍藥,茯苓,白朮,扁豆(各一錢),陳皮(八分),甘草(五分)上加烏梅(一個),蓮肉(七個),水煎服。

腹痛、胸滿、吐瀉忌石膏。

白話文:

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、頭痛、輕微寒戰、肌肉緊繃、舌頭乾燥且有苔、門牙乾燥、極度口渴及煩躁不安,這些都是因為高溫導致膀胱經絡受損。

主要處方是:石膏兩錢、知母一錢、人參五分、麥冬、香薷、梔子、芍藥、茯苓、白朮、扁豆各一錢、陳皮八分、甘草五分。在此基礎上再加入一個烏梅和七個蓮子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然而,如果患者出現腹痛、胸悶或嘔吐、腹瀉的情況,則不應使用石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