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七 (1)
卷之七 (1)
1. 卷之七
2. 婦科總論
夫天地造端乎夫婦,乾坤配合於陰陽,雖清濁動靜之不同,而成象效法之有類。原茲婦人之病,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氣之外侵;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七情之內擾,與夫飲食勞役諸患,悉與男子同法治理。其不同者三焉。一、婦人氣習偏僻,執滯難移,情志抑遏不舒,心思鬱結不暢。
丹溪所謂婦人之病,因於郁者,十常八九,富貴貧賤皆有之,何也?蓋貪、戀、慈、愛、妒、嫉、憂、忌八者之中,一有所染,則蒂固根深,堅牢不破,是以有郁也。故多胸滿痞膈,脅脹腹膨諸證,醫難豁然快效,此性質之不同也。二、婦人常多諱疾之弊,雖問之未必盡吐。
若豪貴之婦,深居奧室之中,覆護幃幔之內,不可望色聞聲,則治病之法,闕其二焉。黃帝曰:凡治病。察其形氣色澤。形氣相得,謂之可治;色澤已孚,謂之易已。形氣相失,謂之難治;色夭不澤,謂之難已。又曰:診病之道,觀人勇怯、骨肉皮膚,能知其虛實,以為診法。
若婦人脈病不相應,既不見其形,醫惟據脈供藥;或未得其病情,欲究感受根源,不免瑣屑繁問,逮為醫學不精故耳。往往得藥,反不深加敬信,可謂最難,此治療之不同也。三、婦人之病多於男子者,經脈愆期,淋、帶、崩漏,孕育胎產,乳、陰諸患,及妊娠所挾之證,此為病之不同也。故診視用藥之際,難於調理。
古人云:寧醫十男子,莫醫一婦人。斯言誠然也。《脈經》曰:寸口脈微而澀,微則衛氣不足,其息短,其形燥;澀則榮氣不足,其形逆。榮衛俱虛,言語乏力。微弱而澀,少年無子,中年絕產。六脈沉弦細澀急數,皆病脈。婦人之病,氣多血少而成,治法以理氣養血為主。
主方,香附子(打細。行氣生用,內熱童便;鬱氣醋炒。三錢),當歸(二錢),地黃(有熱用生,補血用熟),白芍藥(涼血用生,補血酒炒。各一錢半),川芎(一錢),水煎,空心服。
調和氣血,加烏藥、砂仁,丸服亦可。胸膈鬱悶不寬,減地黃,加陳皮、茯苓、枳殼、蘇梗、蒼朮;甚者加木香、砂仁、厚朴、蘿蔔子。氣滯加烏藥、三稜、蓬朮。腹痛,加赤芍藥。胃脘痛加玄胡、五靈脂、草豆蔻。食不消,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。痰加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貝母。
風加防風、羌活。風濕痛,秦艽。遍身痛,蒼朮、羌活、酒芩。嘔吐,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藿香、生薑、炒黃連。胃虛加白朮。熱嘔,黃連(姜炒)。血虛頭眩,體倦懶言動加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炙草。自汗,黃耆。盜汗加酸棗仁(炒、研)浮小麥。有熱心煩加梔子、黃連。
陰虛內熱,手足心熱,口燥咽乾加麥冬、知母、地骨皮、黃柏(鹽水炒。)骨蒸勞熱,胡黃連、銀柴胡、青蒿、鱉甲(醋炙,打細。)口渴,麥冬、五味子、天花粉、烏梅。煩渴喜冷,石膏、知母。心氣虛,丹參、人參。神不安,茯神、遠志、麥冬、棗仁、柏子仁,金與銀同煎,調硃砂(水飛)服。
白話文:
天地間的陰陽交合,就像夫妻一樣,雖然有清濁、動靜的不同,但其運作法則都是相通的。婦女的疾病,除了和男子一樣會受到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這六種外在因素的侵擾,以及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這七種內在情緒的影響,還有飲食不當、勞累過度等問題,這些都和男子的病因相同,治療方法也大致相同。但婦女的病症還有三點特殊之處:
第一、婦女的氣性比較偏執,不容易改變,常常因為情緒受到壓抑而感到不舒暢,心思也容易鬱悶不開。許多婦女的疾病都是因為情緒鬱結所引起的,無論是富貴人家還是貧困人家都可能發生,這是因為她們往往容易受到貪婪、迷戀、慈愛、嫉妒、憂愁、猜忌等情緒的影響,一旦有了這些情緒,就會根深蒂固,難以擺脫,因而產生鬱結。所以,婦女常常會出現胸悶、腹脹等症狀,治療起來很難快速見效,這就是她們體質上與男子的不同之處。
第二、婦女常常因為害羞而隱瞞病情,即使詢問也不一定會說出實情。特別是那些深居閨閣的富貴婦女,平常都躲在內室,被層層帷幔遮擋,外人很難觀察到她們的氣色和聲音,這就使得診斷病情失去了重要的兩個方面。黃帝說過,診斷疾病,要觀察病人的形體、氣色和光澤。如果形體和氣色相互協調,說明容易治療;如果氣色有光澤,說明容易痊癒。如果形體和氣色不協調,說明難以治療;如果氣色暗淡無光,說明難以痊癒。黃帝還說,診斷疾病要觀察病人的性格、骨肉和皮膚,這樣才能了解病情的虛實,作為診斷的依據。如果婦女的脈象和病症不相符,醫生又看不到病人的外形,只能憑藉脈象來開藥,或者還沒完全了解病情,為了探究病因,不得不詳細詢問,這其實都是因為醫術不精造成的。往往是,病人得到藥物後,反而不會深信不疑,這真可謂是最難治的,這就是治療上的不同之處。
第三、婦女的疾病比男子多,原因在於她們有月經不調、白帶異常、崩漏、懷孕生產、乳房疾病、陰部疾病,以及妊娠期間所引發的各種疾病,這些都是婦女獨有的疾病。因此,在診斷和用藥時,都比治療男子的疾病更加困難。所以古人說:「寧願治療十個男子,也不願治療一個婦女」,這句話真是說得很有道理。《脈經》說,如果寸口脈象微弱而澀,微弱表示衛氣不足,氣息短促,身體乾燥;澀表示營氣不足,氣血運行不暢。營衛之氣都虛弱,說話就會沒力氣。如果脈象微弱而澀,年輕的女子會不孕,中年女子會絕經。六脈沉、弦、細、澀、急、數,這些都是病脈。婦女的疾病,多半是由於氣虛血少造成的,治療原則應以理氣養血為主。
基本藥方: 香附子(研磨成細粉,用於行氣,生用可以清熱,童便浸泡後用效果更佳;醋炒可疏解鬱氣,用量約三錢),當歸(用量約二錢),地黃(有熱象則用生地黃,補血則用熟地黃),白芍藥(涼血則用生白芍,補血則用酒炒過的白芍,用量均約一錢半),川芎(用量約一錢),用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
如果需要調和氣血,可以加入烏藥、砂仁,製成丸藥服用也可以。如果胸膈鬱悶不舒暢,可以減少地黃的用量,加入陳皮、茯苓、枳殼、蘇梗、蒼朮;情況嚴重者,可以加入木香、砂仁、厚朴、蘿蔔子。如果氣滯,可以加入烏藥、三稜、蓬朮。如果腹痛,可以加入赤芍藥。如果胃脘疼痛,可以加入玄胡、五靈脂、草豆蔻。如果消化不良,可以加入山楂、神麴、麥芽。如果痰多,可以加入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貝母。
如果是風邪引起的,可以加入防風、羌活。如果是風濕引起的疼痛,可以加入秦艽。如果全身疼痛,可以加入蒼朮、羌活、酒芩。如果嘔吐,可以加入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藿香、生薑、炒黃連。如果胃虛,可以加入白朮。如果是熱性的嘔吐,可以加入黃連(薑炒)。如果是血虛引起的頭暈、身體乏力、不愛說話,可以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炙甘草。如果是自汗,可以加入黃耆。如果是盜汗,可以加入酸棗仁(炒過後研磨成粉)、浮小麥。如果有熱象、心煩,可以加入梔子、黃連。
如果是陰虛內熱,手足心發熱、口乾舌燥,可以加入麥冬、知母、地骨皮、黃柏(鹽水炒)。如果是骨蒸勞熱,可以加入胡黃連、銀柴胡、青蒿、鱉甲(醋炙後研磨成粉)。如果口渴,可以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、天花粉、烏梅。如果煩渴而且喜歡冰涼的食物,可以加入石膏、知母。如果是心氣虛弱,可以加入丹參、人參。如果精神不安寧,可以加入茯神、遠志、麥冬、酸棗仁、柏子仁,用金銀花一同煎煮,再調入朱砂(水飛過)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