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20)

1. 疹後餘毒證治

(前吹葉入薄荷、甘草、桔梗、玄參、山根末,蜜丸噙化,效。)

走馬牙疳,齦肉黑爛:人中白,蘆薈,使君子肉,龍膽草,胡黃連,五靈脂(等分),上為末,蒸餅,糊丸黍米大,每服一錢,臨睡白湯下。

敷方(牙疳黑爛),雄黃(水飛,一錢),黃柏(研末,二錢),麝香(五釐),上研勻,先用艾煎湯洗淨,次敷藥。

又方,五倍子(研末,二錢),雄黃(水飛,五錢),枯礬(八分),蠶蛻紙(燒灰,一錢),上研勻,先溫米泔、亂髮洗淨,敷藥。(痘前後牙疳急,宜敷。服。有傳於兩頰浮腫,穿潰死者)

疹後水蓄證,因渴時多飲所致。水停於胃為嘔噦,入脾為腫脹,宜利水實脾,豬苓、澤瀉、茯苓、白朮。入肺為喘咳,加葶藶。入心驚悸,宜赤苓、木通。入肝脅痛,加芫花。入腎、膀胱,小便不利,車前子。疹後晝夜發熱,毛髮焦枯,皮膚乾槁,肌肉羸瘦,清熱丸(方見牙疳門主方。

)如忽然心腹絞痛汗出,乃元氣虧損,失於補養,外雖似安,內虛未實,偶中惡氣,多致不救。及睡中露睛,手足厥冷,欲作慢脾風,不救之證。

熱甚失血:犀角地黃湯(方見血門)加三黃、梔子、茵陳、木通,小便泄火。

疹時食雞、魚,終身皮膚粟起,天行疹時重出。食豬肉,每歲出疹之月下痢。食鹽醋,每歲月咳嗽。食五辛,則生驚、熱不時,必四十九日或百日無忌。

(賀千秋傳)痘癢或痛:樺皮、乳香、茵陳和勻,燒熏及熏被蓋,立止。

痘瀉,三日前毒火發,藥重加黃連,愈。三日無功,痘疹後餘毒瀉,干柯根(即刀茅,)煎汁服安。

痘喘,白花地丁煎服,愈。火痘毒盛,搗絞汁和白酒漿少許服,效。

稀痘神方:,金銀花為末,砂糖調,經年服。或再花連藤煎湯作飲。

痧疹喘急悶亂:西河柳研末(四錢,)水調服愈(發疹藥中重加,大效。疹後痢,砂糖調柳服。)

〔補遺〕惺惺散,小兒變蒸發熱,痰嗽,風寒時疫,痘疹大行,氣不和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芍藥,桔梗,天粉,細辛,甘草(等分),為末二錢,生薑、薄荷煎。熱,柴胡。隨證加。

白話文:

疹後餘毒證治

(前吹葉、薄荷、甘草、桔梗、玄參、山根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子含在口中慢慢融化,效果很好。)

**走馬牙疳,牙齦肉腐爛發黑:**用人中白、蘆薈、使君子肉、龍膽草、胡黃連、五靈脂(等量)磨成粉末,用蒸熟的麵餅糊成小米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錢,睡前用白開水送服。

**外敷藥方(治療牙疳黑爛):**雄黃(用水漂洗過,一錢)、黃柏(磨成粉末,二錢)、麝香(五厘),將它們研磨均勻,先用艾草煎湯清洗患處,然後敷上藥粉。

**另一個藥方:**五倍子(磨成粉末,二錢)、雄黃(用水漂洗過,五錢)、枯礬(八分)、蠶蛻紙(燒成灰,一錢),將它們研磨均勻,先用溫熱的米泔水和亂髮洗淨患處,然後敷上藥粉。(痘瘡前後的牙疳很急,適合敷用。也有傳播到兩頰浮腫,潰爛致死的病例)

**疹後水液停滯症:**因為口渴時飲水過多導致。水停留在胃部會引起嘔吐,進入脾臟會導致腫脹,應該使用利水健脾的方法,用藥如豬苓、澤瀉、茯苓、白朮。水進入肺部會引起喘咳,加葶藶。進入心臟會引起驚悸,用藥如赤茯苓、木通。進入肝臟會引起脅痛,加芫花。進入腎臟、膀胱,導致小便不暢,用車前子。疹子發後,白天黑夜都發熱,毛髮焦枯,皮膚乾燥,肌肉消瘦,用清熱丸(藥方見牙疳門的主方)。

如果突然心腹絞痛,出汗,那是因為元氣虧損,沒有好好調養,雖然表面看起來好了,但內部虛弱,偶爾受到外邪侵襲,大多會無法救治。以及睡覺時眼睛睜開,手腳冰冷,將要發展成慢脾風,都是無法救治的症狀。

**熱邪過盛導致失血:**用犀角地黃湯(藥方見血門),加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梔子、茵陳、木通,幫助小便排出火熱之邪。

**出疹時如果吃了雞、魚,**一輩子皮膚都會長出像小米粒一樣的疙瘩,遇到流行性疹子時還會再次發作。如果吃了豬肉,每年出疹子的那個月就會拉肚子。如果吃了鹽醋,每年那個月都會咳嗽。如果吃了蔥蒜等辛辣食物,就會產生驚嚇、發熱等不適,一定要忌口四十九天或者一百天。

(賀千秋傳授)**痘瘡癢或痛:**用樺樹皮、乳香、茵陳混合均勻,燒煙熏患處及被子,馬上止癢止痛。

**痘瘡引起的腹瀉:**發病三天前是因為毒火太盛,藥方中要多加黃連,會好轉。如果三天沒有效果,那就是痘疹後殘留的毒素導致的腹瀉,用干柯根(即刀茅)煎汁服用就好了。

**痘瘡引起的喘息:**用白花地丁煎汁服用,會好轉。如果是火痘毒性太強,將白花地丁搗爛絞汁,加入少許白酒或米漿服用,效果很好。

**稀痘神方:**將金銀花磨成粉末,用白砂糖調服,長期服用。或者再用金銀花連藤煎湯當水喝。

**痧疹導致的喘息急促,胸悶煩躁:**用西河柳磨成粉末(四錢),用水調服會好轉(在發疹的藥方中多加西河柳,效果很好。疹子後腹瀉,用白砂糖調西河柳服用)。

**(補遺)惺惺散:**用於小兒發育時發熱,咳嗽,風寒時疫,痘疹流行,氣血不調和的情況。

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芍藥、桔梗、天花粉、細辛、甘草(等量)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、薄荷煎水送服。如果發熱,加柴胡。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