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19)

1. 疹後餘毒證治

疹屬陽毒,感之則暴悍酷烈,為害匪細,變態頃刻。所以發熱時,最宜解表散邪,必令發出透徹,乃無餘毒蘊熱之患。或表發不透,或風寒阻塞,或誤飲食,或犯禁忌,疹雖收而餘證作者多矣。疹後自宜熱退,若拂熱猶在,隨證詳審。如嘔吐,仍用前方。便秘加製大黃。若胸高如圭,肩聳而喘,口鼻出血,面紅或青枯黯,皆為惡候。

然亦有肺虛,為毒所遏而發喘,連聲不已,用止嗽清肺方參酌。如日夜煩躁,譫語狂亂,主方調六一散(方見暑門)加辰砂燈心湯下。小便赤短,五苓散(方見便癃)加芩連煎調辰砂服。

煩躁譫語,升麻葛根湯、辰砂六一散服。隨所見證,以後方酌用。

止嗽清肺:知母,貝母,天門冬,麥冬,桔梗,軟石膏,杏仁,馬兜鈴(等分),糯米百粒,水煎服。熱加連翹。

氣熱鼻燥,毛焦咳嗽:麥門冬,桔梗(各二錢),知母(一錢),荊芥(取穗一錢),天粉,石菖蒲(一寸,九節者),訶子肉(各四分),水煎服。

餘毒不盡加防風、牛蒡、甘草。

熱乘肺金,聲啞咳喘:當歸(酒洗),白芍(酒炒),生地黃(酒洗),陳皮,貝母,栝蔞仁,白茯苓,片黃芩(酒炒),梔子(炒),天門冬,玄參,麥門冬,桑皮,杏仁,熱加黃連、石膏、蘇梗、甘草。水煎服。

嗽不止:陳皮,半夏,茯苓,黃連(姜炒),甘草,竹茹水煎服。

瀉不止:豬苓,澤瀉,滑石,赤芍,黃連(姜炒),升麻,甘草,水煎服。未止,加止瀉藥。

痢不止:黃芩,芍藥(各一錢半),黃連,枳殼,當歸,木通,生地(各七分)

不通加酒大黃。後重,木香,另磨檳榔。水煎。

汗不止:黃耆,黃連,黃柏,黃芩,生地,熟地黃,酸棗仁,當歸,加浮小麥一撮,水煎服。

鼻衄出血:玄參,丹皮,生地,茅花(無,用根汁),片黃芩,梔子,石膏(等分),甘草(減半),水煎,調百草霜服。

咽喉腫痛:黃連(二錢),黃芩(二錢),黃柏(一錢五分),苦參(一錢),玄胡索,乳香(各三分),雄黃,孩兒茶(各五分)上各為細末,研勻,蘆管吹入喉中。

心神恍惚,夜臥不安:黃連(二錢),當歸,生地,遠志(甘草煮,剝),茯神,人參,酸棗仁(炒),丹參,柏子仁,石菖蒲,麥冬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上為末,入金箔三張,山藥糊丸,硃砂為衣,每服一錢,燈心竹葉湯送下。

疹後癰毒,肢節腫痛:羌活,穿山甲(炒,研末。各一兩),金銀花,白芷梢,大黃(各五錢),甘草節(一錢),乳香(制研,二錢),上為末,每服一錢。用牙皂角刺同煎,酒調下,發汗出為度。

咽喉腫痛,不能飲食:甘草,桔梗(各二錢),玄參(一錢),連翹,牛蒡子,射干,山豆根(各五分),上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麻疹屬於陽性的熱毒,一旦感染,病勢就會非常猛烈,危害很大,病情變化非常快。所以在發燒的時候,最適合用解表的方法來驅散邪氣,一定要讓麻疹完全透發出來,這樣才不會有殘留的毒素和熱邪積留在體內。如果麻疹沒有發透,或是被風寒阻礙,或是因為吃錯東西,或是犯了禁忌,即使麻疹消退了,也常常會留下許多後遺症。麻疹痊癒後應該會退燒,如果發燒還在,就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仔細辨別。如果出現嘔吐,仍然可以使用之前的藥方。如果出現便秘,可以加入炮製過的大黃。如果胸部像圭玉一樣高聳,肩膀聳起且喘不過氣,口鼻出血,面色發紅或青黑黯淡,這些都是病情惡化的徵兆。

但也有些是因為肺虛,毒邪阻礙了肺氣而導致喘息,不停地咳嗽,可以使用止咳清肺的藥方酌情處理。如果日夜煩躁不安,胡言亂語,甚至精神錯亂,主要可以用調和六一散(藥方在暑門篇)加入辰砂燈心湯服用。小便短少發紅,可以用五苓散(藥方在便癃篇)加入黃芩黃連煎湯調和辰砂服用。

如果出現煩躁不安、胡言亂語,可以用升麻葛根湯和辰砂六一散服用。之後再根據不同的症狀,酌情使用以下藥方。

止嗽清肺方:知母、貝母、天門冬、麥冬、桔梗、生石膏、杏仁、馬兜鈴(等分),再加糯米一百粒,用水煎服。如果發熱可以加入連翹。

氣熱鼻腔乾燥,毛髮焦枯,咳嗽:麥門冬、桔梗(各二錢),知母(一錢),荊芥穗(一錢),天花粉,石菖蒲(一寸,九節者),訶子肉(各四分),用水煎服。

如果體內還有殘餘的毒素沒清乾淨,可以加入防風、牛蒡子、甘草。

熱邪侵犯肺部,導致聲音嘶啞,咳嗽氣喘:當歸(用酒洗)、白芍(用酒炒)、生地黃(用酒洗)、陳皮、貝母、瓜蔞仁、白茯苓、片黃芩(用酒炒)、梔子(炒)、天門冬、玄參、麥門冬、桑白皮、杏仁,如果有發熱,可以加入黃連、石膏、蘇梗、甘草。用水煎服。

咳嗽不止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黃連(用薑炒)、甘草、竹茹用水煎服。

腹瀉不止:豬苓、澤瀉、滑石、赤芍、黃連(用薑炒)、升麻、甘草,用水煎服。如果還不止瀉,可以加入止瀉藥。

痢疾不止:黃芩、芍藥(各一錢半),黃連、枳殼、當歸、木通、生地黃(各七分)

如果大便不通暢,可以加入用酒泡過的大黃。如果有便後重墜感,可以用木香,另外研磨檳榔。用水煎服。

汗流不止:黃耆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生地、熟地黃、酸棗仁、當歸,加入一小撮浮小麥,用水煎服。

鼻出血:玄參、丹皮、生地、茅花(沒有,可以用根汁代替),片黃芩、梔子、石膏(等分),甘草(減半),用水煎服,再用百草霜調服。

咽喉腫痛:黃連(二錢),黃芩(二錢),黃柏(一錢五分),苦參(一錢),玄胡索,乳香(各三分),雄黃,孩兒茶(各五分),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用蘆管吹入喉嚨。

心神恍惚,夜晚睡不安穩:黃連(二錢),當歸,生地,遠志(用甘草煮過,再剝皮),茯神,人參,酸棗仁(炒),丹參,柏子仁,石菖蒲,麥冬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末,加入金箔三張,用山藥糊做成藥丸,外面裹上硃砂,每次服用一錢,用燈心竹葉湯送服。

麻疹後出現癰瘡,肢體關節腫痛:羌活、穿山甲(炒過,磨成粉。各一兩),金銀花、白芷梢、大黃(各五錢),甘草節(一錢),乳香(製過研磨。二錢),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一錢。用皂角刺一起煎煮,用酒調服,以發汗為標準。

咽喉腫痛,無法進食:甘草、桔梗(各二錢),玄參(一錢),連翹、牛蒡子、射干、山豆根(各五分),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