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16)
卷之六 (16)
1. 諸證治方
木香,官桂,當歸,人參,茯苓,陳皮,厚朴,丁香,肉果(各七分),附子(寒甚者加),半夏(各五分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。生薑三片、棗二枚,水一大鐘,煎至六分服。
木香散,治痘表虛灰白,內虛泄瀉,腹脹,其效如神。(如無灰白,泄瀉等證,勿服。)
木香,人參,肉桂,赤茯苓,大腹皮,青皮,前胡,訶子(取肉),半夏,丁香,甘草(各等分)
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水一大鐘,煎六分溫服。
四君子湯(補元氣,養脾胃)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薑、棗煎服。
四物湯(養血水方,配四君子名八珍湯)
當歸,白芍,川芎,熟地,七日後酒炒,水煎服。
十全大補湯,大補血氣(痘頂平腳闊,漿不滿足,即四君子、四物名八珍湯,更加黃耆、肉桂。)
化毒湯,治痘已出,清熱涼血。(毒一解,不至黑陷;血一涼,不至紅紫。)
紫草(無真者,不必用),升麻,蟬蛻,地骨皮,黃芩(酒炒),甘草,加木通等分,水煎服。
十神解毒湯,治血熱痘證,身如火烙,腮紅臉赤,毛焦色枯,已出未出。三日前痘點煩紅,燥渴多飲,睡臥不寧,小便赤澀者,此血熱也。並宜服。
生地,紅花,當歸尾,桔梗,牡丹皮,赤芍藥,木通,大腹皮,連翹,川芎(等分),上加燈心十枝,水煎服。
身熱盛加葛根、前胡。毒盛綿密加荊芥、牛蒡。渴加天粉、竹葉、滑石。嘔加橘皮。瀉加豬苓,澤瀉、防風。大便閉加枳殼、前胡。喘加蔞仁。便黑加犀角、黃連或桃仁。小便短加木通、澤瀉,赤加梔子、滑石。發紅斑加犀角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、玄參。煩渴狂亂、譫語加知母、石膏、麥門冬、天粉。嘔、瀉加黃連、豬苓、澤瀉。咽痛加甘草、牛蒡、荊芥。
痘證屬血熱者多,乃制前方。此證認明,只宜重用升提、發散,使毒得以達表而從外解;引以滲泄,使熱得以下行而從內消。佐以清涼解毒,行血涼血之劑。則雖稠密,亦能消散易,漿易斂,此方之功也。用至痘頂白光,接用太乙保和湯,切勿誤用補藥、熱藥及兜塞藥,則變危急不救。
太乙保和湯,治血熱痘,服十神解毒湯,熱證悉去。三日之後,不易長大,用之成漿收靨。
桔梗,川芎,山楂,木通,人參,紅花,生地,糯米(五十粒),燈心(七枝),生薑(一片),水煎服。
起不快加牛蒡子。便澀腹脹加大腹皮。繁紅不潤加當歸、蟬蛻。陷塌加黃耆。痛加白芷。不勻加防風。嗽、渴加麥門冬、五味。癢及水泡加白芷、白芍藥。七、八日漿足,接用保嬰百補湯。
益元透肌湯,治實熱痘。服羌活散郁湯後壅熱悉開,三、四日後不肥大,用之成漿收靨。即太乙保和湯去生地、紅花,加蟬蛻、牛蒡、陳皮煎服,加減悉同。七、八日漿足,接服保嬰百補湯。
白話文:
諸證治方
木香散: 治療痘疹初期,症狀為表虛,痘疹顏色灰白,內虛導致腹瀉,腹部脹滿,療效顯著。(若無灰白、腹瀉等症狀,則不宜服用。)
四君子湯: 補益元氣,滋養脾胃。
四物湯: 養血活血,常與四君子湯合用,稱為八珍湯。
十全大補湯: 大補氣血,適用於痘疹頂部平坦,痘疹底部寬闊,痘漿不足的情況,即四君子湯、四物湯(八珍湯)再加入黃耆、肉桂。
化毒湯: 治療痘疹已出,主要功效是清熱涼血。(痘疹毒素得以排出,避免痘疹變黑凹陷;血液涼散,避免痘疹紅腫紫暗。)
十神解毒湯: 治療血熱型痘疹,症狀包括身體如同火燒般灼熱,面頰紅赤,毛髮焦枯,痘疹尚未完全長出或已長出。若痘疹出現前三日,痘點發紅,口乾舌燥,飲水量增加,睡眠不安穩,小便短赤,則屬於血熱型痘疹,宜服用此方。
根據病情,可適當加減藥物:身熱較重者加葛根、前胡;毒盛痘疹密集者加荊芥、牛蒡子;口渴者加天花粉、竹葉、滑石;嘔吐者加橘皮;腹瀉者加豬苓、澤瀉、防風;大便秘結者加枳殼、前胡;呼吸喘促者加蔞仁;大便黑色者加犀角、黃連或桃仁;小便短少者加木通、澤瀉;小便赤澀者加梔子、滑石;出現紅斑者加犀角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、玄參;煩渴、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者加知母、石膏、麥冬、天花粉;嘔吐、腹瀉者加黃連、豬苓、澤瀉;咽喉疼痛者加甘草、牛蒡子、荊芥。
血熱型痘疹較為常見,此方著重於升提、發散,使毒素從體表排出;並促進滲透、洩瀉,使熱從體內排出;輔以清熱解毒、涼血的藥物。即使痘疹密集,也能促進消散,痘漿容易形成,這是此方的功效。當痘疹頂部出現白色光芒時,改用太乙保和湯,切勿誤用補益藥物、溫熱藥物或阻礙排毒的藥物,以免病情加重,危及生命。
太乙保和湯: 治療血熱型痘疹,服用十神解毒湯後,熱證已消除,三日後痘疹不再增大,服用此方促進痘漿形成,痘疹結痂。
根據病情,可適當加減藥物:痘疹發出緩慢者加牛蒡子;大便秘結、腹部脹滿者加大腹皮;痘疹發紅但欠潤澤者加當歸、蟬蛻;痘疹凹陷者加黃耆;疼痛者加白芷;痘疹分布不均者加防風;咳嗽、口渴者加麥冬、五味子;奇癢、起水泡者加白芷、白芍藥。七、八日後痘漿充足,改用保嬰百補湯。
益元透肌湯: 治療實熱型痘疹,服用羌活散郁湯(方劑未列出)後,壅熱之氣已消除,三、四日後痘疹不再增大,服用此方促進痘漿形成,痘疹結痂。此方相當於太乙保和湯去生地、紅花,加入蟬蛻、牛蒡子、陳皮,加減方法與太乙保和湯相同。七、八日後痘漿充足,改用保嬰百補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