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14)

1. 調護得宜

兒出痘疹之時,必服發表疏散之藥。腠理開豁,風寒易侵,及飲食起居,百凡嚴禁。天寒,被褥宜厚,乳母當赤身伴臥,不宜烈火烘蒸。如過天暖,被褥不宜太厚,恐反助火毒。如此則重痘可生,否則輕痘變重,悔恨何及。

白話文:

在孩子長水痘或麻疹的時候,必須服用能讓病毒排出體外的藥物。這個時候,皮膚毛孔開放,容易受風寒侵襲,所以飲食和生活上都要非常小心,嚴格控制。天氣冷時,孩子的被褥要蓋厚一些,而且餵奶的母親應赤身與孩子同睡,但不應該用大火爐來烘熱保暖。如果天氣已經很暖和,被褥就不應該太厚,因為這可能會加重體內的火毒。這樣做,嚴重的水痘或麻疹病情纔可能好轉,否則輕症也可能會變嚴重,到那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。

2. 乳母服藥

蓋小兒都不肯服藥,病值猖獗,非藥不痊,強之益增驚恐。無法與服,切勿惜藥,但須大劑濃煎,頭汁兒多寡服之。余藥及渣再煎汁,小兒吮乳時,乳母服之。如大劑藥,於兒前煎熏有效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的大意是:因為小孩子通常都不願意吃藥,然而當疾病嚴重時,不吃藥又無法康復,若硬要他們吃藥反而會讓他們更加害怕。因此,當小孩不肯服藥時,不要吝惜藥材,應使用大量的藥材濃煎成藥湯,讓孩子喝適量的頭煎藥湯。

剩下的藥材和藥渣再次煎煮成藥湯,在孩子吸吮母乳的時候,由乳母服用。如果藥材用量大的話,在孩子面前煎煮並用藥氣薰蒸也有一定效果。

換句話說,這是一種間接治療的方法,通過乳母服藥,讓藥效透過母乳傳遞給孩子,或者利用藥材的氣味對孩子進行薰蒸治療。

3. 諸證治方

三豆湯,治痘蘊熱煩躁。

以下十方可預服,或天行時即服。

赤小豆(出廣東),黑豆(即馬料豆),綠豆

加甘草煎熟,令兒飲汁食豆。

四脫丹,蟬蛻(去土),鳳凰蛻(即抱出雞子殼),神仙脫(即父母爪甲,火炙),蛇蛻(火焙)

上四味各為細末,等分,每服一錢。煉蜜為丸如綠豆大,每年除夜甘草湯服,三年痘毒消。

玄菟丹,玄參(去蘆,木杵,石臼搗,曬燥,研細末。四兩),菟絲子(絹袋,水淘淨,好酒浸二日,煮絲出,搗、捏餅,曬、研,八兩),二味俱勿犯鐵器。黑砂糖和丸如彈子大,每日服三丸,砂糖湯化下,無時。

硃砂丹,硃砂(大塊如牆壁,鮮紅光明似雲母色者。細研、水飛,澄去水,曬、研萬下。五錢),牛黃(陝西,千層者。二分,勻),每服五分,蜜調服。痘將發時,用豬糞調水,濾清汁調硃砂服,大解痘毒。

甘草散,預服消毒,痘出不太盛。

大甘草(炙),為末,每日食後白湯調下五分。人中黃尤佳。

生油劑,治小兒臟腑伏熱,未成痘疹,四肢、頭額微熱。用生油一小盞,旋入鐵銚內,用溫水一小盞傾和入,以杖攪之,煎令水盡,更令攪勻,如蜜則止。夜臥時,百日至三歲,每服一蜆殼;五、七歲三蜆殼;八歲至十五歲半合;大人一合,量增減。服後良久令臥,少時大小便通利,熱毒退,痘疹不生。

苦楝子湯,取楝樹子煎湯浴兒,痘疹不出,出亦稀少。

麻油擦法,痘發時,每夜臨臥用手中三指蘸麻油,擦兒頭至足遍身,然後睡,即可以使輕。此亦暢達流通,升脫凝滯之義也。

稀痘飲(天行將發痘時預服)

山楂,紫草,牛蒡子(各一錢),防風,荊芥(各一錢二分),甘草(五分)

生薑一片,水一鍾,煎服。

瑣瑣葡萄(出回回國。進貢年陝西、北京皆有。)小兒食之,稀痘。

升麻葛根湯,治初熱壯盛,疑似難明,服之。末見痘,表熱甚者。

升麻(一錢),葛根(二錢),甘草(一錢),白芍藥(一錢),加薑、蔥煎服。

或加紫蘇、山楂、牛蒡子、筍尖(各一錢,)冬加麻黃(一錢。)

消毒飲(治痘已出,上焦壅熱,胸膈不快。)

荊芥(二錢),牛蒡子(二錢),甘草(一錢),姜(二片),水煎服。

清肺飲,咽乾聲啞。

麻黃(一錢二分),麥門冬(一錢五分),知母,天花粉,荊芥(各八分),訶子(取肉),菖蒲(各六分)

水煎,加竹瀝小半鍾,薑汁三匙,服。

羌活散郁湯,治實熱痘初發,身熱壯盛,腮紅面赤,毛焦躁亂,咳嗽喘急,實熱等證。

防風,羌活,白芷,荊芥,桔梗,地骨皮,川芎,連翹,牛蒡子,紫草,大腹皮,甘草(等分)

上為粗末,每五錢加燈心十四枝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[諸證治方]

三豆湯:治療因為體內蘊積熱氣導致煩躁不安的痘症。

以下十個方子可以預先服用,或者在瘟疫流行時服用。

紅小豆(廣東產的)、黑豆(即馬料豆)、綠豆,加上甘草一起煮熟,讓小孩喝湯吃豆子。

四脫丹:蟬蛻(去掉泥土)、鳳凰蛻(即剛孵出的小雞蛋殼)、神仙脫(即父母的指甲,用火烤過)、蛇蛻(用火烘烤)。

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細末,等量混合,每次服用一錢。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年除夕用甘草湯送服,連服三年可以消除痘毒。

玄菟丹:玄參(去掉蘆頭,用木杵或石臼搗碎,曬乾,磨成細末,四兩),菟絲子(用絹袋裝好,用水淘洗乾淨,用好酒浸泡兩天,煮過後取出絲狀物,搗成泥狀,捏成餅狀曬乾,磨成粉,八兩)。這兩種藥材都不要接觸鐵器。用黑砂糖和成彈珠大小的丸子,每天服用三顆,用砂糖湯送服,任何時間都可以。

硃砂丹:硃砂(要選像牆壁一樣大塊,顏色鮮紅,像雲母一樣有光澤的。磨成細粉,用水淘洗,去除雜質,曬乾,再仔細研磨,五錢),牛黃(選陝西產的,有千層紋路的。二分,研磨均勻)。每次服用五分,用蜂蜜調服。痘症快要發作時,用豬糞調水,濾清汁液,用來調硃砂服用,可以大量解掉痘毒。

甘草散:預先服用可以消毒,使痘疹發作時不會太嚴重。

炙甘草,磨成粉,每天飯後用白開水送服五分。如果能用人中黃效果更好。

生油劑:治療小孩體內潛伏的熱氣,還沒形成痘疹,出現四肢、頭額稍微發熱的情況。用一小盞生油,倒入鐵鍋內,加入一小盞溫水,用棍子攪拌,煎煮到水乾,繼續攪拌均勻,像蜂蜜一樣濃稠時即可。晚上睡覺時服用,一百天到三歲的小孩,每次服用一小個蜆殼的量;五到七歲,服用三個蜆殼的量;八到十五歲,服用半合;成人服用一合,可以根據情況增減用量。服用後過一段時間再睡覺,不久就會大小便通暢,熱毒退去,痘疹就不會發生。

苦楝子湯:用楝樹的果實煎湯給小孩洗澡,可以使痘疹不發作,即使發作也很少。

麻油擦法:痘疹發作時,每天晚上睡覺前,用手指蘸取麻油,從頭到腳擦遍全身,然後睡覺,就可以使痘症減輕。這也是為了讓氣血暢通,散開凝滯的道理。

稀痘飲(在瘟疫快要流行痘症時預先服用):

山楂、紫草、牛蒡子(各一錢),防風、荊芥(各一錢二分),甘草(五分),加上一片生薑,用一鍾水煎服。

瑣瑣葡萄(從回回國進貢來的,陝西、北京都有),小孩吃了可以使痘疹稀少。

升麻葛根湯:治療剛開始發熱,病情不明確時,可以服用。如果還沒看到痘疹,但表面的熱氣很盛的時候服用。

升麻(一錢),葛根(二錢),甘草(一錢),白芍藥(一錢),加上生薑、蔥一起煎服。

也可以加上紫蘇、山楂、牛蒡子、筍尖(各一錢),冬天可以加上麻黃(一錢)。

消毒飲:(治療痘疹已經發出來,上焦鬱熱,胸口不舒服)。

荊芥(二錢),牛蒡子(二錢),甘草(一錢),生薑(兩片),用水煎服。

清肺飲:治療咽喉乾燥、聲音沙啞。

麻黃(一錢二分),麥門冬(一錢五分),知母、天花粉、荊芥(各八分),訶子(取肉)、菖蒲(各六分),用水煎服,加入少許竹瀝,三湯匙薑汁一起服用。

羌活散郁湯:治療實熱型的痘疹剛開始發作,身體發熱嚴重,臉頰發紅,面色赤紅,毛髮焦躁紊亂,咳嗽氣喘,屬於實熱等症狀。

防風、羌活、白芷、荊芥、桔梗、地骨皮、川芎、連翹、牛蒡子、紫草、大腹皮、甘草(等量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用五錢,加上十四根燈芯,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