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一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2)

1. 總論制度諸藥法

竹瀝法,淡竹現砍者,截斷打碎,插新大口烏壇(高尺許者)內,一新缽掘地坑埋,缽口平地,竹壇合上,缽口壇肩縫布條塞緊,布外堆泥,壇背上堆礱糠三斗,點火,煨三時後掃去灰,泥並布,瀝在新缽內。每瀝一杯,夏入薑汁一分,冬二分。(糠成灰即取出,經宿味酸不堪。)

制虎骨,脛骨一對鋸八片,好酒一斤,砂鍋慢煮酒汁小半杯。將骨上筋膜剝下搗膏,骨切極薄片,研末,同膏汁入末,加蜜丸。

制鹿茸,茸截下劈八條,如前煮。將茸條搗膏,同汁入藥,加蜜。

用膠法,鹿膠、阿膠、龜膠,入煎藥切片,藥煎成汁蒸化服。入丸藥用酒少許蒸化,同蜜和勻。如蒸不化者,偽膠也。

取麻仁,新鮮麻子揀淨,入小苧袋,下百沸湯滾透,懸過夜,次早芽出,傾碗內飯上蒸過,曬燥。操板二塊,合磨碎,播去殼。

巴豆霜,取肉(一兩)研細,草紙包打油盡,霜重一錢用(琉璃店鐵板打,甚便。)

菟絲餅,菟絲子絹袋淘淨,好酒浸二日,砂鍋添酒煮,皮搭絲出酒干,石臼搗膏捏餅,曬燥入藥,形細性堅,否此不成末。

煉血餘,壯盛入亂髮,米泔洗,次豆腐漿洗黑亮,入壇中封固。外以鹽滷泥搪灰滲干,先微火,次炭火燒青煙盡取起,待冷開。

玄明粉,真來路硝(切,勿誤用皮店硝,皮中出,可入洗藥。)每斤用蘿蔔一斤切片,鋪鍋底上放硝,水煮化,麻布絞去卜汁,傾淨缽,去腳,次早結成芒硝。再煮,或鋪豆腐上蒸一遍,取硝。濾干,紙包掛當風(火煉費力。)

飛硃砂,鮮紅光明牆壁砂,研極細,水攪,輕者隨水飛過,定下之粗者,又研飛盡,澄出清水,曬燥,重研二萬下,揚之不墜乃佳。珍珠、雄黃、滑石、礞石、石膏等同法。青黛亦水中揚過,澄出者用。

煆藥法,蛇含石,先微火煨數日,次用銷銀罐或瓦上燒紅,投米醋中淬之,再燒再淬,如此七次,色紅可研為度,未酥打碎燒淬。

煆代赭石法同前。

煆蘆甘石(廣東舊坑)點眼藥,先煎黃連濃汁,次以甘石入銷銀罐,瓦蓋,燒紅透,投入黃連汁內,如此三遍;再燒,投童便內一遍,將酥化者洗下研、水飛,燒不化,硬青石去之。

蒸藥法,何首烏(滿斤者佳,雄赤、雌白,對用。)竹刀刮去皮,切片(拌細黑豆、牛膝,九蒸九曬。)

大胡麻(揀淨,)好酒浸透,九蒸九曬。⿱艹豨薟草,酒拌和蜜少許,九蒸九曬。

煎膠法,鹿角(截斷、)龜板(去肋、)鱉甲(俱換水浸三日,刷洗極淨,打碎。)新砂鍋,桑柴煎汁多次,煨過夜,汁濃黏為度,汁濾入砂鍋,慢火熬稠,和藥,欲成餅,瓷碟曬乾。

煉膏法,止嗽、益金諸膏,新砂鍋煎首汁,濾渣煎二汁,再煎三汁;麻布絞去渣,濾第三汁,入鍋煎減半,入二汁,又減半,下首汁熬。入糖蜜,慢火收稠,傾碗中,坐水內一周,每半杯,重湯頓溫服。

白話文:

竹瀝製法:

選用新鮮剛砍下的淡竹,將其截斷打碎,放入新的大口黑陶罐(約一尺高),再將一個新缽埋入土坑中,使缽口與地面齊平。將竹罐蓋在缽上,用布條將缽口與陶罐之間的縫隙塞緊,布條外再堆上泥土。在陶罐背上堆放三斗稻糠,點火煨燒三個時辰後,掃去灰燼、泥土和布條。竹瀝會流到新缽中。每取一杯竹瀝,夏天加入少許薑汁(約十分之一),冬天加入多一些薑汁(約五分之二)。(稻糠燒成灰燼後就要取出,隔夜竹瀝會變酸,不堪使用。)

虎骨製法:

取一對虎脛骨,鋸成八片。用一斤好酒,放入砂鍋中慢慢煮,煮至酒汁剩下小半杯。將骨頭上的筋膜剝下搗成膏狀,骨頭切成極薄的薄片,磨成粉末。將膏狀物、骨粉和剩下的酒汁混合,加入蜂蜜製成藥丸。

鹿茸製法:

將鹿茸切下,劈成八條,如同虎骨製法一樣煮。將鹿茸條搗成膏狀,與煮汁混合入藥,再加入蜂蜜。

膠類用法:

鹿膠、阿膠、龜膠,在煎藥時切成薄片,待藥汁煎好後,放入藥汁中蒸化後服用。製作藥丸時,用少量酒蒸化膠,再與蜂蜜攪拌均勻。如果蒸不化,就表示是假膠。

麻仁取法:

選用新鮮的麻子,挑選乾淨後,放入小布袋中,用剛煮沸的熱水燙透。懸掛過夜,第二天早上麻子會發芽,倒入碗中放在飯上蒸熟,然後曬乾。用兩塊板夾著麻子,將其磨碎,去掉外殼。

巴豆霜製法:

取巴豆肉(約一兩),研磨成細末,用草紙包好,擠壓出油,留下的霜約一錢使用。(用琉璃店的鐵板擠壓,非常方便。)

菟絲餅製法:

將菟絲子用絹袋裝好淘洗乾淨,用好酒浸泡兩天。放入砂鍋中加入酒煮,煮到皮與絲分離、酒液收乾時,用石臼搗成膏狀,捏成餅狀,曬乾後入藥。成形細小、質地堅硬,否則無法磨成粉末。

煉血餘製法:

收集體力壯盛之人剪下的亂髮,用米泔水清洗,再用豆腐漿清洗至黑亮,放入陶罐中密封。罐外用鹽鹵泥塗抹,待乾燥後,先用微火,再用炭火燒至青煙散盡,取出放涼。

玄明粉製法:

取純正的硝石(注意,不要誤用皮革店使用的硝,皮革中產出的硝只能用於洗劑)。每斤硝石配一斤切成片的白蘿蔔,鋪在鍋底,再放入硝石,加水煮化。用麻布絞去蘿蔔汁,倒入乾淨的缽中,去除沉澱物,第二天早上會結成芒硝。再次煮過,或鋪在豆腐上蒸一次,取出硝。濾乾後,用紙包好掛在通風處。(用火煉製太費力。)

飛硃砂製法:

選用鮮紅、光澤明亮的牆壁硃砂,研磨成極細粉末,用水攪拌,輕的粉末會隨水漂浮過去,沉澱下來的粗粉再研磨,直到全部漂浮過去。將沉澱物瀝乾水分,曬乾。再次研磨兩萬次,撒起來不會墜落才是上品。珍珠、雄黃、滑石、礞石、石膏等也用相同方法處理。青黛也用同樣方法在水中漂洗,取沉澱物使用。

煆藥法:

蛇含石,先用微火煨燒數日,再用銀罐或瓦片燒紅,投入米醋中淬火,反覆燒淬七次,直至顏色變紅即可研磨。如果未酥化,則打碎後再燒淬。

煆代赭石法:

與煆蛇含石的方法相同。

煆蘆甘石(廣東舊坑)製點眼藥法:

先煎濃黃連汁,將蘆甘石放入銀罐中,蓋上瓦片燒紅透,投入黃連汁中,如此反覆三次。再次燒紅,投入童便中一次。將酥化的部分洗淨研磨,用水飛過。未酥化的堅硬部分用青石去除。

蒸藥法:

何首烏(整斤的最好,雄性紅色,雌性白色,配合使用。)用竹刀刮去表皮,切成片狀(加入細黑豆、牛膝,蒸曬九次)。

大胡麻(選揀乾淨,)用好酒浸透,蒸曬九次。豨簽草,用酒拌和少許蜂蜜,蒸曬九次。

煎膠法:

鹿角(截斷)、龜板(去除肋骨)、鱉甲(全部更換水浸泡三天,刷洗乾淨,打碎)。用新砂鍋,以桑木柴火煎煮多次,浸泡過夜,使汁液濃稠,濾出汁液放入砂鍋,用慢火熬稠,調配藥劑,想要做成餅狀,放在瓷碟上曬乾。

煉膏法:

治療咳嗽、滋陰等各種膏藥,用新砂鍋煎煮頭汁,濾去藥渣,再煎煮二汁,再煎煮三汁。用麻布絞去藥渣,濾出第三汁,放入鍋中煎煮至一半,加入第二汁,煎煮至一半,再加入頭汁熬煮。加入糖蜜,用慢火收稠,倒入碗中,將碗放入水中坐浴一周。每次服用半杯,用熱水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