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一 (11)
卷之一 (11)
1. 總論制度諸藥法
傷葷、腥肉食者加用),常山(酒煮),細辛(北,細而香),竹茹(去外青,刮內青),大黃(錦紋滋潤者,去大熱,生用;欲緩,酒潤,紙包煨;煮又緩),蟬蛻(去土),蕪荑(微炒,取仁),青黛(水淘去標、去腳),犀角(劈,直開如竹絲者真,斜開者偽。
入藥磨或銼細末),蜂房(火炙),吳茱萸(湯泡),京墨(火煅,煙盡研),羚羊角(明亮光澤,照近稍有血色者佳,枯憔燥裂不堪),丁香(去枝),赤小豆(廣東),黑大豆(細馬料豆),沉香(紫黑色,上火成油珠者真;黑綠色,上火成炭灰者偽),故紙(炒鹽),淡豆豉(江西),白扁豆(研,薑汁炒),乳香,沒藥(新瓦上略炙,出汗,研細末,調入藥服,效),粟殼(取皮)川椒(去閉口目),鱉甲(童便或醋炙研),枇杷葉(刷去毛,塗蜜,炙),皂莢(炙,去皮弦。
豬皮者佳),芒硝(化服),殭蠶(洗淨,炒,研),大腹皮(黑豆湯洗),熊膽(置水上一絲掛下,真),商陸(治腫效必,復可外敷),石葦(去毛),乾漆(炒,煙盡),蛤粉(松江,大厚殼,煆),牡蠣(火煆醋淬三次,研細),木香(形如枯骨,咬之黏牙),決明(火煆),龍骨(五花者佳),穿山甲(炙黃,研末),大小茴香(鹽水拌炒)冰、麝(諸香氣藥,皆忌見火),製附子,平正重一兩者,灰火炮去皮臍。
或切開,薑汁浸透,用甘草、黃連(各二錢)童便煮乾,天雄(大),川烏(小),烏喙(雙尖),側子(五名一種)
制香附,搗光。散寒理氣生用,散郁醋炒。如四制:一米醋,一童便,一人乳,一鹽酒。浸透,曬、焙乾。或同艾醋煮,搗作餅,曬。
制膽星,南星白膩圓小者真,粗黑臍凹扁大皆非。以薑湯泡透研末,拌入臘月牛膽,掛至次冬又拌,如此七年。牛黃同功。
半夏曲,湯泡七次,為末。九兩,面一兩,薑汁拌踏餅,竹紙包,掛久佳。南星、半夏、薑、礬、甘草、皂莢水浸透,煮乾、切、曬,用效。
制神麯,面二十斤,辣蓼草汁八合,青蒿汁六合,蒼耳汁四合,赤小豆、杏仁各二合,研細和勻踏餅,黴過,曬,藏。
制麥芽,大麥(水浸一周時)濾,竹籮內作窩,上蓋濕草,日曬,水三遍,芽出。
地黃末,懷酒浸透,入甑蒸,或入瓶包固;或蒸、或重湯煮一日,搗膏。諸藥為末。將地擦勻,重曬磨末,入蜜和丸。如生地(浸、搗、擦、曬、磨。)
蓯蓉末,取大者酒洗去鱗甲,晾乾搗膏拌末曬,重磨丸。天門冬、五味、枸杞皆可用此法。如炒,涸滋潤之性。地黃犯鐵俱無功。
制河車,先用米泔水洗淨,以銀簪腳挑去血筋,好酒砂鍋煮至極爛,重十五兩,乾重一兩二錢,首男胎。預成藥末,候煮乾,搗,擦勻,曬,重磨。未有末,新瓦焙乾切磨。
白話文:
總論藥物炮製方法
有些藥物需要經過特殊處理才能使用,例如:
- 葷腥食物損傷腸胃者:可以搭配使用常山(用酒煮過)。
- 細辛:最好選用北方的,細小且香氣濃郁的。
- 竹茹:去除外層的青色部分,刮取內層的青色部分。
- 大黃:選擇紋路細密且滋潤的,如果要去除其強烈的藥性,可以生用;若要減緩藥性,可用酒浸潤後,再用紙包裹起來煨烤;煮過後藥性也會減緩。
- 蟬蛻:去除泥土。
- 蕪荑:稍微炒過,取其果仁。
- 青黛:用水淘洗,去除浮沫和雜質。
- 犀角:真的犀角應該是劈開後呈現像竹絲一樣的直紋,斜紋的則是假的。入藥時要磨或挫成細末。
- 蜂房:用火烤過。
- 吳茱萸:用熱水浸泡過。
- 京墨:用火煅燒,燒到沒有煙的時候再研磨。
- 羚羊角:好的羚羊角應該明亮有光澤,靠近看會稍微呈現血色,枯燥裂開的則不好。
- 丁香:去除枝梗。
- 赤小豆:最好選用廣東產的。
- 黑大豆:選擇顆粒細小的,像馬吃的飼料豆。
- 沉香:好的沉香應該是紫黑色,加熱會冒出油珠;黑綠色且加熱後變成炭灰的則是假的。
- 故紙:用鹽炒過。
- 淡豆豉:最好選用江西產的。
- 白扁豆:研磨成粉,再用薑汁炒過。
- 乳香、沒藥:將其放在新瓦上稍微烤一下,等它出汗後,研磨成細末,調入藥中服用,效果很好。
- 粟殼:取其外皮。
- 川椒:去除沒有開口的。
- 鱉甲:用童子尿或醋炙過後研磨。
- 枇杷葉:刷去絨毛,塗上蜂蜜,再烤過。
- 皂莢:烤過後,去除外皮和筋絡,其中豬皮狀的皂莢最好。
- 芒硝:溶化後服用。
- 殭蠶:洗淨後炒過再研磨。
- 大腹皮:用黑豆湯洗過。
- 熊膽:放在水面上,如果能拉下一絲絲的,才是真的。
- 商陸:治療腫脹效果很好,也可以外敷。
- 石葦:去除絨毛。
- 乾漆:炒過,直到沒有煙冒出。
- 蛤粉:選擇松江產的,外殼厚大的,煅燒後使用。
- 牡蠣:用火煅燒後,再用醋淬三次,然後研磨成細末。
- 木香:形狀像枯骨,咬起來黏牙。
- 決明:用火煅燒過。
- 龍骨:選擇有五花紋路的最好。
- 穿山甲:炙烤至黃色後,研磨成粉末。
- 大小茴香:用鹽水拌炒。
- 冰片、麝香:這些香氣類的藥材都不能見火。
- 制附子:選擇外形平整且重量一兩的,用灰火炮製去除外皮和臍。也可以切開,用薑汁浸透,再用甘草和黃連(各二錢),用童子尿煮乾。天雄(大的)、川烏(小的)、烏喙(雙尖)、側子(五種其實是一種)。
製香附:搗爛至光滑。生用可以散寒理氣,用醋炒則可以散鬱。如果要四製,則分別用米醋、童子尿、人乳、鹽酒浸透,然後曬乾或烘乾。也可以和艾草、醋一起煮,然後搗成餅狀,再曬乾。
製膽星:南星選擇白色、光滑、圓小的才是真的,粗黑、臍凹、扁大的都不是。用薑湯浸透後研磨成粉,拌入臘月牛膽中,掛到第二年冬天再拌一次,如此重複七年。效果和牛黃相同。
半夏曲:用熱水浸泡七次,研磨成粉。九兩半夏粉,加入一兩麵粉,用薑汁拌勻後踏成餅,再用竹紙包好,掛久一點效果更好。南星、半夏、生薑、白礬、甘草、皂莢用水浸透後,煮乾、切開、曬乾,使用效果更好。
製神麯:用二十斤麵粉,加入八合辣蓼草汁、六合青蒿汁、四合蒼耳汁、二合赤小豆和二合杏仁(都研磨成細粉),混合均勻後踏成餅,等長出黴菌後,再曬乾,然後儲存起來。
製麥芽:將大麥用水浸泡一周,撈出後放入竹簍中,上面蓋上濕草,然後曬太陽,每天澆水三次,等長出芽即可。
地黃末:用懷慶酒浸透後,放入甑中蒸,或者用瓶子包好密封;也可以蒸,或者隔水煮一天,然後搗成膏狀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地黃膏均勻擦拭,再曬乾,研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做成藥丸。例如生地黃,要經過浸泡、搗爛、擦拭、曬乾、研磨等步驟。
蓯蓉末:選擇大的蓯蓉,用酒洗去鱗甲,晾乾後搗成膏狀,再拌入藥末曬乾,再次研磨成丸。天門冬、五味子、枸杞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處理。如果炒過,則會失去滋潤的特性。地黃接觸到鐵器則會失效。
製河車:先用米泔水洗淨,用銀簪挑去血筋,再用好酒在砂鍋中煮到極爛,煮前重量十五兩,煮乾後重一兩二錢。最好是首胎男嬰的胎盤。預先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末,等胎盤煮乾後,搗爛、擦拭均勻、曬乾,再次研磨成粉末。如果沒有提前研磨,則用新瓦焙乾切碎後研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