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5)
卷之二 (5)
1. 陰陽似證
陽證似陰(陽亢於內,逼陰於外:)陽邪傳入陰經(有陰經之名,屬胃腑實熱)。陽厥當下(熱邪傳裡失下,熱深厥亦深也)。表寒裡熱(身體厥冷,反不欲衣,寒在皮膚,熱在骨髓。)陽盛拒陰(身雖寒,脈洪數。)火極似水(亢則害,承乃制。)上六證名異病同。初起時身大熱,頭項痛,陽證也。
六、七日後,熱伏於裡,陽邪陷入少陰經,外證遍體雖寒,反不欲衣,手足厥冷不過肘膝,或乍冷乍溫。此因失用大黃攻下,伏熱已深,陰失其守而避在肌表,亢陽侵於內,為裡熱表寒之證。雖有前證,猶有口渴舌燥,譫語昏亂不眠,大便秘或利黑水,小便赤,爪甲紅,六脈沉實有力可證也。正氣猶實,六乙順氣湯下之;弱者,如神白虎湯清之;危者,歸地養榮湯。
白話文:
陽證看似陰證,是因為陽氣亢盛於內,逼迫陰氣外顯;陽邪侵入陰經,實際上是胃腑實熱;陽厥應該要趕快治療,因為熱邪傳入內裡,失於下泄,熱氣深入,厥證也深重;表寒裡熱表現為身體厥冷,反而不願意穿衣服,寒氣在皮膚表面,熱氣在骨髓之中;陽盛拒陰是指身體雖然寒冷,但脈搏洪大而數。
火氣過盛就像水一樣,亢盛則會帶來危害,唯有克制才能制止。以上六種證狀名稱不同,但病症卻是相同的。疾病初期,身體發熱,頭頸疼痛,屬於陽證。
六、七天之後,熱氣伏於內裡,陽邪侵入少陰經,外在表現為全身冰冷,反而不願意穿衣服,手腳厥冷,冷感不超過肘膝,或忽冷忽熱。這是因為失誤使用了大黃攻下,導致伏熱深入,陰氣失守而避於肌表,亢盛的陽氣侵襲內裡,形成裡熱表寒的證狀。
雖然有上述證狀,但仍然會有口渴舌燥、神志不清、昏亂不眠、大便秘結或瀉下黑水、小便赤色、指甲發紅、六脈沉實有力等表現,證明正氣還算充實。如果正氣充實,可以用順氣湯來治療;如果體質虛弱,可以使用如神白虎湯來清熱;如果病情危急,可以使用歸地養榮湯來滋養。
誤認為陰寒而用熱藥者立死。
陰證似陽(陰伏於內,逼陽於外):陰盛格陽(淫陰潛亢於裡,孤陽飛越於上。)陰厥當溫(內外皆陰無陽,厥逆過乎肘膝。)表熱裡寒(陰證亦有發熱者,熱在皮膚,寒在骨髓也。)陰極發躁(陰躁宜熱藥溫之。)水極似火(物極則反。)陰證(脈弦、乍寒乍熱,誤作瘧治,死者多矣,切當知之。
)上六證名異病同。初起時身不熱,頭不疼,口不渴,或乍寒乍熱,手足常冷,大便泄,或陰寒凝結而大便秘,小便清長,陰證也。三、四日陰極煩躁,面赤不熱,欲坐泥水井中,口微渴,欲飲水,不能入口,或身熱反欲(穿衣又熱,脫衣又寒。)此因失用附子溫經,伏寒已深,陽失其守而浮於肌表,淫陰僭於內,為裡寒表熱之證。
白話文:
如果錯誤地將疾病誤認為是陰寒而使用熱藥治療,病人會立即死亡。
陰證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像陽證(實際上是陰寒隱藏在內,逼迫陽氣外露),例如陰盛格陽(過盛的陰氣潛藏在體內,陽氣孤立地浮游於體表)、陰厥當溫(內外都是陰寒,沒有陽氣,導致四肢厥逆,超過肘膝關節)、表熱裡寒(陰證也會有發熱的症狀,但熱在皮膚表面,寒在骨髓)、陰極發躁(陰寒極度時會出現煩躁,需要用熱藥溫補)、水極似火(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反轉)。這些都是陰證。
以上六種症狀,名稱不同,但病理相同。初期時身體不發熱,頭不痛,口不渴,或者忽冷忽熱,手腳冰冷,大便稀,或者陰寒凝結導致便秘,小便清長,這些都是陰證的表現。三、四天後,陰寒發展到極度,就會出現煩躁,臉色發紅但沒有發熱,想要坐在泥水井中,口微渴,想喝水但喝不下去,或者身體發熱卻又想穿衣服(穿衣服就熱,脫衣服又冷)。這是因為沒有使用附子溫經,寒邪深入體內,陽氣失去固守而浮於肌膚表面,過盛的陰氣侵入體內,形成了裡寒表熱的症狀。
雖有前證,猶有惡寒蜷臥,身難轉側,昏沉多睡,爪甲青黑,六脈沉微無力可證也。宜理中湯、四逆湯、回陽返本湯溫散寒邪,使陽氣復而微汗出為愈。誤認為陽熱而用涼藥者立斃。
太陽脈似少陰:始得病,頭疼身熱,故為太陽證,脈當浮。今反沉,似少陰脈。多因裡虛久寒,正氣衰微,身必痛。故宜救里,使正氣內強,逼邪外出,用生附四逆湯。雖曰溫里,亦能汗出而解。
少陰證似太陽:始得病,脈沉細,不頭疼,故為少陰證,當無熱。今反有熱,似太陽證,猶有寒邪在表,未傳入里,腠理鬱閉為熱,宜麻黃附子甘草湯。熟附溫裡寒,麻黃散表熱。
白話文:
即使有之前的病症,但患者仍然感到惡寒、蜷縮臥床、身體難以轉側、昏沉嗜睡、指甲青黑,六脈沉細無力,可以證實是陽氣不足。應該使用理中湯、四逆湯、回陽返本湯溫散寒邪,使陽氣恢復,微微出汗即可痊癒。如果誤以為是陽熱而使用寒涼藥物,患者將會立即死亡。
太陽脈類似少陰脈:剛開始生病時,患者頭疼發熱,屬於太陽證,脈象應該浮。現在反而脈象沉細,類似少陰脈。這大多是因為身體虛弱,長期體寒,正氣衰敗,身體必定疼痛。因此應該救治脾胃,使正氣內強,逼邪外出,使用生附四逆湯。雖然說溫補脾胃,但也能使患者出汗而解表。
少陰證類似太陽證:剛開始生病時,脈象沉細,不頭疼,屬於少陰證,應該沒有發熱。現在反而有發熱,類似太陽證,仍然有寒邪在表,還沒有傳入內部,腠理鬱閉導致發熱,應該使用麻黃附子甘草湯。熟附子溫補脾胃的寒邪,麻黃散疏散表面的熱邪。
2. 陰陽毒
陽毒:受惡毒之氣,入於陽經,或失汗下,或熱病誤熱藥。其證大熱,咽疼發斑,面赤譫語,脈洪,宜陽毒升麻湯、青黛一物湯。咽痛,玄參升麻湯、三黃巨勝湯。甚至舌卷焦黑,鼻孔如煤,宜水漬法。五日治,七日不治。
陰毒:受深重之寒,伏於腎經,致陰氣獨盛。其證腹痛下利,咽閉嘔逆,唇青面黑,手足厥冷,身如被杖,短氣難息,六脈沉微,宜服甘草湯、真武湯兼蔥熨法、熏法,灸關元百壯。三日後不可治。
白話文:
陽毒:如果受到邪毒之氣,進入到陽經,或者在發熱時誤用了熱性的藥物,或者出汗和下藥過度。症狀包括高熱,咽喉疼痛,身上出現斑點,臉色紅腫,說話神志不清,脈搏洪大。適合用「陽毒升麻湯」、「青黛一物湯」治療。如果咽喉疼痛,可以使用「玄參升麻湯」、「三黃巨勝湯」來治療。甚至舌頭乾枯焦黑,鼻子孔像煤炭一樣,需要用浸水的方法治療。若五天內沒有治療,七天後就無法治癒。
陰毒:受到嚴重的寒冷侵襲,藏在腎經,導致陰氣過盛。症狀包括腹部疼痛,下痢,咽喉閉塞,嘔吐逆氣,嘴脣發青,臉色蒼白,手腳冰涼,身體像被棍棒打擊,呼吸困難,脈象沈微。適合服用「甘草湯」、「真武湯」,同時配合蔥敷法、燻蒸法,並灸關元穴一百壯。三天後不能再進行治療。
3. 腎傷寒
少陰咽痛,伏氣病,三名一證也。因冬月受寒,伏於少陰腎經,或太陽傳入,或感暴寒,多發於春。本經循喉嚨,挾舌本,故咽痛,後必下利,屢有誤為火病,服涼藥殺人,先宜甘桔湯(寒熱皆效)加玄參服。如覺惡寒拘急,服參蘇飲,倍甘、桔,取微汗安。口瘡赤爛,宜升麻六物湯之類。
白話文:
少陰咽痛,又稱伏氣病,這三種名稱都是指同一個病症。它通常發生在冬季受寒,寒邪伏於少陰腎經,或因太陽經病傳入,或因突然受寒所致,多見於春季。
由於少陰經循行於喉嚨,並沿著舌根,所以會出現咽喉疼痛。之後往往會伴隨腹瀉,容易被誤認為是熱症而服用寒涼藥物,造成危險。因此,首先應該服用甘桔湯(無論寒熱皆有效),並加入玄參服用。
如果患者感到惡寒、身體拘緊,可服用參蘇飲,將甘草和桔梗的份量加倍,以微微出汗為宜。
若口瘡出現紅腫潰爛,則應使用升麻六物湯等類似的藥方。
4. 汗吐下等可不可治法
可汗(失汗邪不出,變生為諸病):寒邪在表,頭疼骨痛,發熱惡寒,脈浮。一日至十三日或多日,略有前證,皆宜主方隨輕重發表。少陰脈沉身痛,麻黃附子細辛湯發汗,切勿太過。
不可汗(不宜汗而汗,奪血竭津液):因風暑濕,自有汗,勿再汗。臍上下左右有動氣;瘡家、衄血、咽閉口瘡、瀉利清穀、婦人經行、小便淋澀,皆宜小柴胡加減和解。
可下(陽毒等證,失下傷人):熱邪在裡,大渴舌苔,大便秘,繞臍硬痛,協熱自利,肢溫,六乙順氣湯下。結胸,大陷胸湯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發汗卻無法排汗,導致邪氣無法排出,可能會轉變成其他疾病。例如,如果病人有寒邪入侵的症狀,像是頭疼、骨痛、發熱、惡寒,脈象浮,而且病程持續一到十三天甚至更久,仍有上述症狀,應該根據病情輕重,使用發散的藥方來治療。如果病人脈象沉,身體疼痛,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發汗,但要注意不可過度。
有些病人不適合發汗,如果強行發汗,反而會耗損氣血和津液。例如,病人因風、暑、濕而自發出汗,就不應該再使用發汗的藥物。如果病人肚臍上下左右有氣鼓動,或者患有瘡瘍、鼻出血、咽喉閉塞、口瘡、腹瀉、婦女月經期間、小便淋澀等症狀,應該使用柴胡加減方來調理。
有些病人需要瀉下,例如病人有熱邪內陷的症狀,像是口渴、舌苔厚膩、大便秘結、繞臍疼痛、腹瀉、肢體溫熱,可以服用順氣湯瀉下。如果病人出現結胸的症狀,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
不可下(不當下而下,邪入損真氣):凡有表證,無里證,小便澀,四肢冷,咽閉嘔吐,有汗,臍上下左右有動氣,犯此而有下證,大柴胡湯微下。虛、老,黃龍湯。
可吐(痰食宜吐):初病有食,淡鹽湯吐。氣滯有痰,稀涎散吐。
不可吐(無食痰,傷胃氣):傷風有汗,四肢冷,虛人皆忌。
可溫(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):陰寒盛,脈沉遲,下利腹滿身痛,發熱,脈反沉,陰毒呃逆,四逆湯。少陰寒嘔,理中湯。
白話文:
不應該瀉下:凡是有表證,沒有裡證,小便澀,四肢冰冷,咽喉閉塞嘔吐,還有汗,肚臍上下左右有氣動,遇到這些情況卻有瀉下症狀,可以服用大柴胡湯稍微瀉下。體質虛弱或年老的人,可以用黃龍湯。
可以吐:初期病症有食積,可以用淡鹽水催吐。氣滯有痰,可以用稀涎散催吐。
不應該吐:沒有食積痰飲,會傷胃氣,不宜催吐。傷風有汗,四肢冰冷,體虛的人也都不能催吐。
可以溫補:陰寒盛,脈象沉而遲,腹瀉肚子脹滿全身疼痛,發燒,脈象反而沉,陰寒毒氣引起呃逆,可以用四逆湯。少陰寒症嘔吐,可以用理中湯。
不可溫(諸陽熱,證似陰寒):脈雖沉而數,先頭痛大熱,後肢冷,禁溫。
可補(邪出正虛):脈弱氣虛,汗多肢冷,獨語鄭聲,不眠不食,皆宜補。
不可補(餘邪未盡):脈實頭痛,身熱,大渴舌苔,便秘,下利穢水,腹滿。
可和解(大勢已平):無汗、吐、下證,惟往來寒熱,胸未清,宜小柴胡湯。
未可和解(表裡未盡):表證未罷,里證猶甚,防風通聖散合六一散。
可水(以水濟火):但要病人自思水飲,問欲幾何,惟與其半飲之。
不可水(不思而與,水停心下):強與則成水結胸,陰證似陽,雖思不能飲。
白話文:
脉搏虽然沉而快,先头痛发热,后四肢冰冷,禁止温补。
脉搏微弱,气虚,汗多四肢冰冷,神志不清,说胡话,失眠不食,都适合补益。
脉搏有力,头痛,发热,口渴,舌苔厚,便秘,腹泻秽水,腹胀,不宜补益。
没有汗、呕吐、腹泻等症,只是反复寒热,胸闷不适,适合服用小柴胡汤。
表证未消,里证仍然严重,适合服用防风通圣散和六一散。
如果病人自己想喝水,问他想要多少,只给一半即可。
如果病人不想要却强迫喝水,会导致水停留在胸腹之间,阴证似阳,即使想喝也喝不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