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五 (13)
卷之五 (13)
1. 眼科
經曰:諸脈者,皆屬於目。目得血,睛能視。又曰:肝氣通於脈,肝和則目能辨五色而明矣。其五輪者應五行,八廓者象八卦。凡患者煎熯、腥酒、房室、怒郁憂思、久視等因而成。癢而不痛為風眼;紅腫刺痛為熱眼;腫軟酸澀為氣眼;視物不明為虛眼。風與熱並,赤腫淚出;風與氣搏,癢澀昏沉。
血熱交聚,致紅縷、偷針之類;氣血不至,成雀目、盲瘴之形。眥紅胬肉,心熱;黑珠星障,肝火。眼眶赤爛,脾胃濕熱;瞳人不明,腎水枯竭。一眼忽痛,乃犯飛絲;瞳子散大,食毒熱甚;痛癢大作,火熾生風;拳毛倒睫,脾受肝克。所謂散熱為治目之要,行血為療眼之綱,此皆論其標也。
治本之理,補益脾胃,育養心神。脾者,諸陰之首;心者,眾脈之宗。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,心虛則百骸之榮養皆虧。脈洪火盛,當察何部;澀為血少,浮風、濡濕。
五輪歌:血輪四眥屬心經,氣輪白肺黑風輪,肉輪上下瞼脾胃,水輪屬腎主瞳人。
八廓歌:水榖脾胃關泉心,會陰屬腎胞陽門(命門),傳道肺腸清淨膽,津液膀胱養化林(肝木)。
主方(初起痛癢),當歸尾,川芎,赤芍,生地黃,防風,羌活,黃芩,黃連,石膏(冬不用),梔子(各一錢),荊芥(七分),薄荷(七分),甘草(五分),加燈心二十枝,水煎,食後服。次加木通、菊花。
痛甚,大便實或秘,加酒煮大黃一錢,煎成,化入芒硝五分,未安再服。怒動肝火加柴胡、龍膽草,去薄荷。小便短赤加滑石;鬱火加連翹。有星障加木賊、蒺藜、蟬蛻。多淚加蔓荊子。痛止去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歸尾、石膏,加當歸、菊花、決明子、密蒙花、知母、榖精草。
目不痛,惟是黑睛上有障翳,凝結不退,宜養血祛風。去障藥多宜酒炒,加白芷八分、細辛三分,服藥時先嚼白豆蔻二粒,辛溫退之,去涼藥。
凡痛止、障退、腫消,止是隱澀難開,視物不明,藥宜養血為主,兼養心神、滋腎水、理脾胃,更宜瞑目靜養。如時行暴發風熱,火眼腫痛難開,頭面俱腫,怕日羞明,防風通聖散(方見中風)。
明目丸,生精補血,益腎養肝,退翳止淚,除澀明目。
生地(酒浸),熟地(酒蒸),黃柏(鹽炒),知母(鹽炒),牛膝(酒浸),枸杞(各二兩),蒺藜,羌活,防風,石斛,枳殼,菊花(各一兩)
上末,蜜為丸,每百丸空心鹽酒下或鹽湯,臨睡白湯下。久服明目,兼補陰益腎。
六味地黃丸(方見虛損)加當歸、白芍、枸杞子、菊花、五味子,共為末,蜜丸,如前服法。
滲濕清脾散,治常患上下眼眶赤爛,屬脾胃濕熱。
石膏(一錢),蒼朮,白芷,白芍,黃芩,黃連,梔子,羌活,防風,枳殼(各八分),荊芥,甘草(各五分),滑石(水飛,三錢)
白話文:
眼科
古書上說:所有經脈都與眼睛相連。眼睛得到血液的滋養,才能看見東西。又說,肝氣通暢於經脈,肝臟平和,眼睛就能辨別五種顏色,看得清楚。眼睛的五輪對應五行,眼眶的八個部分則象徵八卦。凡是眼睛有問題的人,多半是因為過度煎炸、食用腥羶的食物、飲酒、房事過度、生氣、憂鬱、思慮過多、長時間盯著東西看等原因造成的。
眼睛癢但不痛是風眼;紅腫刺痛是熱眼;腫脹鬆軟、酸澀是氣眼;視物不清是虛眼。風邪和熱邪同時存在,會紅腫流淚;風邪和氣血搏鬥,會感到癢、澀、昏沉。
血液有熱聚積,會導致眼睛出現紅血絲、針眼等問題;氣血不能到達眼睛,會形成夜盲症、眼疾等症狀。眼角發紅、長出贅肉是心熱引起的;黑眼珠出現星翳是肝火引起的;眼眶紅腫潰爛是脾胃濕熱造成的;瞳孔不明亮是腎水枯竭的緣故。
眼睛突然疼痛,可能是被風邪侵襲;瞳孔放大,可能是吃了有毒的食物,熱毒很嚴重;眼睛劇烈疼痛發癢,是火邪過旺、生風的緣故;睫毛倒長,是脾臟受到肝臟的剋制。所以,清熱是治療眼睛疾病的要點,活血是治療眼睛疾病的綱領,這些都是在講治標的方法。
治本的道理,是要補益脾胃,滋養心神。脾是所有陰氣的根本,心是所有經脈的總樞紐。脾虛,五臟的精氣都會流失;心虛,全身的營養都會不足。脈象洪大表示火氣旺盛,要仔細檢查是哪個部位的火;脈象澀表示血液不足,脈象浮表示風邪,濡表示濕邪。
五輪歌:血輪在眼角的四個部分,屬於心經;氣輪是眼白的部位,屬於肺經;風輪是黑眼珠的部位,屬於肝經;肉輪是上下眼瞼,屬於脾胃;水輪是瞳孔,屬於腎經。
八廓歌:水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由脾胃掌管;心臟主導全身氣血運行;陰囊屬於腎,命門是陽氣之門;肺經傳送氣血給大腸,膽負責清淨;津液由膀胱滋養,肝屬木可以化生。
主要藥方(眼睛初起感到疼痛發癢),使用當歸尾、川芎、赤芍、生地黃、防風、羌活、黃芩、黃連、石膏(冬天不用)、梔子(各一錢)、荊芥(七分)、薄荷(七分)、甘草(五分),加上燈心草二十枝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然後再加入木通、菊花。
如果疼痛劇烈,大便乾硬或便秘,可以加入酒煮過的大黃一錢,煎好後,加入芒硝五分,攪拌均勻服用。如果服用後症狀還沒緩解,再次服用。因為生氣導致肝火旺盛,加入柴胡、龍膽草,去除薄荷。小便短少顏色偏紅,加入滑石;因為憂鬱而引起的火氣,加入連翹。眼睛長出翳膜,加入木賊、蒺藜、蟬蛻。如果常常流淚,加入蔓荊子。疼痛停止後,去除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當歸尾、石膏,加入當歸、菊花、決明子、密蒙花、知母、穀精草。
眼睛不痛,只是黑眼珠上有翳膜,凝結不散,應該滋養血液、祛除風邪。祛除翳膜的藥物大多適合用酒炒過,加入白芷八分、細辛三分,吃藥的時候先嚼白豆蔻兩顆,用它的辛溫來去除涼藥的藥性。
凡是疼痛停止、翳膜消退、腫脹消散,只是感覺眼睛隱隱澀澀、難以睜開,看東西也不清楚,用藥應該以養血為主,同時也要滋養心神、滋補腎水、調理脾胃,更要閉目靜養。如果遇到流行性的急性風熱、火眼紅腫疼痛難以睜開、頭部和臉部都腫脹,怕光,可以服用防風通聖散(藥方請參考中風篇)。
明目丸,可以生精補血、益腎養肝、消除翳膜、止住淚水、去除澀感、使眼睛明亮。
藥方包含生地(用酒浸泡)、熟地(用酒蒸過)、黃柏(用鹽炒過)、知母(用鹽炒過)、牛膝(用酒浸泡)、枸杞(各二兩)、蒺藜、羌活、防風、石斛、枳殼、菊花(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顆,空腹時用鹽酒或鹽湯送服,睡前用白開水送服。長期服用可以明目,同時也能夠滋補陰氣、補益腎臟。
六味地黃丸(藥方請參考虛損篇),加入當歸、白芍、枸杞子、菊花、五味子,一起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,服用方法與前面一樣。
滲濕清脾散,治療經常上下眼眶紅腫潰爛,屬於脾胃濕熱。
藥方包含石膏(一錢)、蒼朮、白芷、白芍、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羌活、防風、枳殼(各八分)、荊芥、甘草(各五分)、滑石(水飛,三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