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五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12)

1. 腰痛

牛膝,地骨皮,五味子,薏苡仁,川芎,羌活,甘草(炙。各一兩),海桐皮,生地黃(二兩)

上咀,用綿包藥,入無灰酒,裝入壇內浸,春五、夏三、秋七、冬十日。每服一盞,一日三、四次,常令酒氣不絕。

摩腰膏,治寒濕腰痛。

附子(一兩),天南星,川烏(各二錢半),肉桂(一錢),雄黃,樟腦,丁香(各一錢半),麝香(五分)

上為末,蜜丸龍眼大,每用二丸,薑汁化開,頓熱塗腰間,綿紙覆,外烘熱,綿衣縛定,內火熱。三日一次。

風濕寒熱痛,宜當歸拈痛湯(方見身痛)。瘀血夜痛甚,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。閃挫痛,當歸、玄胡、肉桂為末,每二錢酒下。

大便秘,三花神佑丸(方見痰門)。痛甚者,經曰:腰痛不可俯仰,腎將憊矣。宜參、耆配補腎藥大劑服,忌寒涼藥。

簡便方(治腰痛),用大胡桃二個炮焦,取肉燒,酒送下。

又方(治風冷寒濕痛),川烏一兩為末,鹽酒調,敷痛處,綿紙軟帛束之。

又方(治卒痛),杜仲一兩,制;次以韭白七莖,鹽、花椒、薑、醋、醬,作羹食。

又方(腰腫痛)檳榔末一錢,酒下。

又,鱉甲炙為末,酒下。

又方(腰痛無力),風栗子每早吃十枚,再以豬腰子煮粥食。

又,白蒺藜為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七、八十丸,一日三服。

又,杜仲一兩,川萆薢二兩,為末,每三錢,酒調下。

又,紅曲一錢,(炒研),酒下。或炒鹽熨;或橘核(炒,去殼),茴香酒下。

白話文:

腰痛

**主方:**取牛膝、地骨皮、五味子、薏苡仁、川芎、羌活、炙甘草各一兩,海桐皮、生地黃各二兩,研磨成粉。用棉布包裹藥粉,放入無灰酒浸泡,春浸五日,夏浸三日,秋浸七日,冬浸十日。每次服用一盞,一日服用三到四次,務必保持藥酒不干涸。

**摩腰膏(治寒濕腰痛):**取附子一兩,天南星、川烏各二錢半,肉桂一錢,雄黃、樟腦、丁香各一錢半,麝香五分,研磨成粉,製成龍眼大小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二丸,用薑汁化開,趁熱塗抹於腰部,用綿紙覆蓋,外用熱物烘烤,再用棉衣綁緊保暖。三日使用一次。

其他治療方法:

  • 風濕寒熱疼痛,可服用當歸拈痛湯(方劑見身痛篇)。
  • 瘀血導致夜間疼痛劇烈者,可服用四物湯並加入桃仁、紅花。
  • 閃挫導致的疼痛,可將當歸、玄胡、肉桂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送服。
  • 便秘者,可服用三花神佑丸(方劑見痰門篇)。
  • 疼痛劇烈者,《經書》記載:「腰痛不可俯仰,腎將憊矣。」應選用人參、黃耆等補腎藥物,大劑量服用,並忌食寒涼食物。

簡便方劑:

  • **治腰痛:**取大胡桃兩個炮焦,取出果肉燒熟,用酒送服。
  • **治風寒濕痛:**取川烏一兩研磨成粉,用鹽酒調和,敷於疼痛處,再用綿紙和柔軟的布料包紮。
  • **治突然發作的腰痛:**取杜仲一兩,炮製後服用;另取韭菜白七莖,與鹽、花椒、薑、醋、醬一起煮成羹食用。
  • **治腰部腫痛:**取檳榔末一錢,用酒送服。
  • **治腰痛:**將鱉甲炮製後研磨成粉,用酒送服。
  • **治腰痛無力:**每日清晨服用風栗子十枚,並用豬腰子煮粥食用。
  • **治腰痛:**取白蒺藜研磨成粉,製成桐子大小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七、八十丸,一日服用三次。
  • **治腰痛:**取杜仲一兩,川萆薢二兩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酒送服。
  • **治腰痛:**取紅曲一錢炒研後,用酒送服;或者用炒鹽熨燙患處;或者用炒過的橘核(去殼)和茴香酒一起服用。

請注意,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治療方法,現代醫療手段更為完善,如有不適,請諮詢專業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