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五 (4)
卷之五 (4)
1. 肩臂痛
經曰: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血脈泣,脈泣則血虛,血虛則痛。其俞注於心,故相引而痛。按之則熱氣至,熱氣至則痛止矣。若背脹而痛,捶打稍愈者,乃痰滯氣凝,故捶散而行之少愈。背痛連腰脊者,皆屬太陽經之風寒也。脈有促而急者,有弦緊者,左候左,右候右。肩背痛,治當散風瀉火行氣(左屬血與風,右屬氣與痰)。
主方,羌活,獨活(各一錢),藁本,防風,甘草(各五分),川芎,荊芥(各三分),姜一片,蔥一莖,水煎服。火加酒連;虛加人參。
蒼朮復煎散,風濕合作,腦後痛,惡寒。頸項、肩脊、筋骨強痛,腿膝痠痛。
蒼朮,羌活(各一錢),白朮,澤瀉,升麻,柴胡,藁本,黃柏,紅花(各五分)
另煎蒼朮汁二鍾,煎眾藥,再煎如前。
烏藥順氣散,治肩背痛(方見中風)。
凡周身、腿膝、臂膊等處痛甚者,用綿絮包暖,以火烘令極熱,微汗出痛可止。或以薑蔥湯淋洗;或用薑蔥熨法(法見傷寒)內以乳香研細,充熱酒服尤佳。
白話文:
[肩臂痛]
經典上說,當寒氣侵入背部的經脈,會使得血液循環不暢,血液無法順利流動就會造成血液不足,血液不足便會產生疼痛感。這種情況下,疼痛會影響到心臟,導致心臟與背痛互相牽引而痛。然而,當你按摩或按壓患部時,熱氣會來到該部位,熱氣到達後,疼痛便會緩解。如果背部感到脹痛,經由捶打能稍微改善的,這可能是因為痰濕阻滯和氣血凝滯,捶打可以幫助散開這些阻塞,所以能稍稍緩解。而背痛連著腰脊的,通常都是太陽經絡中的風寒問題。脈象可能呈現出促急或者弦緊的特徵,左邊的脈象反映左邊的情況,右邊的脈象反映右邊的狀況。對於肩背痛的治療,應該著重在散風、瀉火以及行氣(左邊屬於血與風的問題,右邊屬於氣與痰的問題)。
主方是使用羌活和獨活各一錢,藁本、防風和甘草各五分,川芎和荊芥各三分,再搭配一片薑和一根蔥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是由於火氣造成的,可以在煎煮時加入酒;如果是因為虛弱導致的,可以加入人參。
對於風濕混合的情況,例如頭後部疼痛,畏寒,頸項、肩膀、脊椎、筋骨強痛,腿膝痠痛,可以使用蒼朮復煎散。該方包含蒼朮和羌活各一錢,白朮、澤瀉、升麻、柴胡、藁本、黃柏、紅花各五分。先單獨煎煮蒼朮汁兩杯,再用這汁液煎煮其他藥材,最後再按照先前的方式煎煮。
烏藥順氣散可以治療肩背痛,該方在中風部分已有詳細介紹。
對於全身、腿膝、手臂等部位劇烈疼痛的情況,可以使用棉絮包裹患處並用火烘熱至非常溫暖,讓身體微微出汗,疼痛就能緩解。或者可以用薑蔥湯淋洗患處,或者採用薑蔥熨法(該方法在傷寒部分有詳細說明)。此外,還可以將乳香研磨成粉末,趁熱加入酒中服用,效果更佳。
2. 心痛
(附:膻中痛)
經曰:真心痛者,寒邪傷其君主。手足甲青至節,甚則旦發夕死。厥心痛者,乃寒邪客於心胞絡也。蓋諸心痛證,皆少陰、厥陰之氣上衝也。有熱厥心痛者,身熱足寒,痛甚則煩躁而吐,額上汗出,脈浮洪大。有火實心痛者,因氣而食,卒然發痛,大便燥秘,小便短赤,久則注悶,心胸高起,口渴思冷飲,按之愈痛,時作時止,不能飲食,多屬久病,急宜下之,服寧痛湯。
有寒厥心痛者,手足厥逆,身冷汗出,便溺清長,大便利而不渴,氣微力弱,急宜溫之,服朮附湯(方見寒門)。凡寒痛者,綿綿無增減,喜手按,近溫暖,飲熱薑湯則痛少安,多屬新感。有恚怒憂鬱,飲食勞役;或生冷厚味,不能消散,結而為積,遇食還發,名積心痛。及其臟寒吐蛔,亦致心痛。
謂九種者,曰:飲、食、風、冷、熱、悸、蟲、注,曰去來痛是也。世之心痛,皆胃脘痛。胃受病不運行,雖多日不食,亦不死。痛初止便食,必復痛甚,脈短而數,痛甚則伏。沉細而遲者生,浮大弦長者死。病人喜熱湯暖氣,宜熱藥;如口渴喜冷飲,宜涼藥。
主方,蒼朮,陳皮,香附,撫芎,玄胡索,五靈脂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草蔻(十粒,研細)水煎服。
傷肉食加山楂;麵食,神麯;穀味,麥芽,水果,草果。有塊加三稜、蓬朮。如吃熱薑湯、炒鹽熨痛減加良薑、乾薑(炮)、官桂、藿香、木香、砂仁。
清火寧痛湯,治心胃痛甚不可忍者,口渴思飲,大便不通,忽大痛或暫止,胸膈間如有塊築塞升上,手按愈痛。此因怒氣鬱悶成火致痛,婦人多患之。必以大便通利方止。經曰:痛隨利減,脹以利寬。
梔子(姜炒,三錢),黃連(吳萸汁炒),枳實,厚朴,檳榔(各二錢),五靈脂,蓬朮,玄胡索,大黃(各一錢),木香(另研,五分),甘草(三分)
上水煎服。未通去木香、甘草,倍大黃,以大便通為度。實人或再加黃芩、赤芍藥、金鈴子、沒藥、草果、荔枝核(燒焦)滑石之類。煎成入芒硝一錢。
枳實大黃湯,治大痛,大便不通,口渴等證。
枳實,大黃,檳榔,厚朴(各二錢),木香(另研,五分)水煎溫服。
加味七氣湯,治七情或風濕致痛。
半夏(制,一錢五分),肉桂,玄胡(各一錢二分),人參,乳香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,加姜一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落盞湯,治急心痛。
陳皮,香附,良薑,吳茱萸,石菖蒲(各一錢)煎成,先以香油五點入盞內,調勻服。
卻痛散,治冷痛。
川烏(炮,二錢),肉桂,石菖蒲,當歸,木香,胡椒(各錢半),靈脂,蒲黃(各一錢),水煎,入鹽、醋少許服。
行血定痛丸,治素喜食熱物,死血留於胃痛。
白話文:
(附帶:胸口膻中穴疼痛)
醫書上說:真正的心痛,是寒邪侵犯了心臟這個君主。會出現手腳指甲發青到關節處,嚴重的話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。厥心痛,則是寒邪侵入心包絡。總之,各種心痛的症狀,都是少陰、厥陰的氣向上衝逆所致。
熱厥心痛的人,會發燒、腳冷,痛起來會煩躁不安、想吐,額頭冒汗,脈搏浮而有力且大。火實心痛的人,是因為吃了太多難消化的食物,突然發作疼痛,大便乾燥秘結,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,時間久了會感到胸悶,心口高高鼓起,口渴想喝冷飲,按壓時會更痛,疼痛時好時壞,無法進食,大多是久病所致,應該馬上用藥瀉下,服用寧痛湯。
寒厥心痛的人,會手腳冰冷,全身發冷冒汗,小便清澈量多,大便稀但不口渴,氣虛力弱,應該馬上用藥溫熱身體,服用朮附湯(藥方在寒證篇)。凡是寒痛,都是持續隱隱作痛,沒有加劇或減輕,喜歡用手按壓,靠近溫暖的地方會覺得舒服,喝熱薑湯會稍微緩解疼痛,多屬於新近感受寒邪所致。有些人因為生氣、憂鬱、飲食勞累,或者吃了生冷油膩的食物,無法消化散開,結成積聚,遇到吃飯就會發作,這叫做積心痛。如果體內有寒氣導致吐蛔蟲,也會引起心痛。
所謂心痛有九種原因,包括:飲水不當、飲食不當、風邪侵襲、受寒、發熱、心悸、蟲積、氣滯,以及時好時壞的疼痛。世人說的心痛,大多是胃脘痛。胃生病無法正常運轉,即使多日不進食也不會死。如果疼痛剛停止就進食,必定會再次劇痛,脈搏短而快,疼痛嚴重時脈搏會沉伏摸不到。脈搏沉細而遲緩的表示還能活,浮大弦長的表示病情危險。病人如果喜歡喝熱湯、感到溫暖舒服,適合服用熱性藥;如果口渴喜歡冷飲,適合服用涼性藥。
主要藥方:蒼朮、陳皮、香附、川芎、玄胡索、五靈脂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草蔻(十粒,研磨成細粉),用水煎服。
吃肉食引起的疼痛,加山楂;吃麵食引起的疼痛,加神麴;吃穀物引起的疼痛,加麥芽;吃水果引起的疼痛,加草果。如果體內有腫塊,加三稜、蓬朮。如果喝熱薑湯、用炒鹽熱敷疼痛會減輕,加良薑、乾薑(炮製過)、官桂、藿香、木香、砂仁。
清火寧痛湯,用來治療心胃劇痛難忍,口渴想喝水,大便不通,突然劇痛或暫時停止,胸膈之間好像有東西堵塞向上頂,用手按壓會更痛。這是因為生氣鬱悶而生火導致的疼痛,婦女多患這種病。必須要讓大便通暢才能止痛。醫書說:疼痛隨著大便排出而減輕,腹脹隨著大便排出而舒緩。
梔子(用薑汁炒過,三錢),黃連(用吳茱萸汁炒過),枳實、厚朴、檳榔(各二錢),五靈脂、蓬朮、玄胡索、大黃(各一錢),木香(另外研磨,五分),甘草(三分),用水煎服。
如果大便還沒通暢,就去掉木香、甘草,大黃加倍用量,以大便通暢為準。體質強壯的人,可以再加黃芩、赤芍藥、金鈴子、沒藥、草果、荔枝核(燒焦)、滑石之類的藥。煎好後加入芒硝一錢。
枳實大黃湯,用來治療劇烈疼痛,大便不通,口渴等症狀。
枳實、大黃、檳榔、厚朴(各二錢),木香(另外研磨,五分),用水煎後溫服。
加味七氣湯,用來治療因為情緒波動或風濕引起的疼痛。
半夏(炮製過,一錢五分),肉桂、玄胡(各一錢二分),人參、乳香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,加生薑一片、大棗一枚,用水煎服。
落盞湯,用來治療急性心痛。
陳皮、香附、良薑、吳茱萸、石菖蒲(各一錢),煎好後,先將香油五滴滴入碗內,攪拌均勻後服用。
卻痛散,用來治療寒冷引起的疼痛。
川烏(炮製過,二錢),肉桂、石菖蒲、當歸、木香、胡椒(各一錢半),靈脂、蒲黃(各一錢),用水煎後加入少許鹽、醋服用。
行血定痛丸,用來治療平時喜歡吃熱食,導致體內死血滯留在胃部引起的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