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3)

1. 預防中風

膏粱之士,肥甘醇酒,皆能助火生痰。痰生熱,熱生風,風火同陽,性並上行。致頭目眩運,痰盛氣虛,手足指節麻木、軟弱,面如蟲行,口眼牽掣,肌肉瞤動,臂膊、臀髀不仁,語言顛錯,胸膈迷悶,神思不清,口渴便秘,小便赤少,此皆中風階梯,極當防微杜漸。

脈多弦滑,虛軟無力,左脈不足,服四物湯(方見婦科)!右脈不足,服四君子湯(方見虛損);痰壅,導痰湯(方見痰門)!火盛,防風通聖散,次服愈風湯、搜風順氣丸(三方見前)。

白話文:

愛吃山珍海味,貪圖酒肉的人,很容易導致內火上升,生痰積聚。痰火上炎,就會化為風邪,風火都是陽性,向上衝擊頭部。因此,會出現頭昏眼花、痰多氣虛,手腳麻木無力、面部抽搐、肌肉跳動、肢體麻木、言語不清、胸悶心慌、神志恍惚、口渴便秘、小便量少等症狀,這些都是中風的先兆,必須及時預防。

如果脈象弦滑無力,左脈虛弱,則服用四物湯;右脈虛弱,則服用四君子湯;痰多,服用導痰湯;火盛,服用防風通聖散,接著服用愈風湯、搜風順氣丸。

主方,天麻,荊芥,白朮(各二錢),膽星,半夏(制),甘草(各五分),水二鍾,生薑二片,黑棗二枚,煎八分,入竹瀝半杯,薑汁五匙,食遠服。

以此方加減,配合為末,竹瀝(九分),薑汁(一分),疊丸如綠豆大,每服二錢,食遠服,日二、三次。忌鮮豬肉之類。

白話文:

方劑說明:

主方

  • 天麻、荊芥、白朮(各二錢):這三味藥材主要用於 疏風止痙,清熱化痰。天麻能平肝熄風,荊芥能疏散風熱,白朮能健脾燥濕。
  • 膽星、半夏(制)、甘草(各五分):這三味藥材主要用於 化痰止嘔,理氣和中。膽星能清熱解毒,半夏能燥濕化痰,甘草能調和藥性,緩解藥物副作用。
  • 水二鍾,生薑二片,黑棗二枚,煎八分,入竹瀝半杯,薑汁五匙,食遠服。:這是煎藥的步驟和服用方法。水二鍾表示用兩碗水煎藥,煎到八分滿時,加入竹瀝和薑汁,飯後服用。

加減配合

  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竹瀝和薑汁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兩錢,飯後服用,每天兩到三次。忌食鮮豬肉。:這是將主方改為丸劑的服用方法。

註解

  •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 風痰壅盛,頭暈目眩,肢體麻木,口眼歪斜,言語不清 等症狀。
  • 忌食鮮豬肉,表示在服用此方劑期間,要避免食用鮮豬肉。

2. 傷風

經曰:傷於風者,上先受之。又曰:虛邪賊風,陽先受之。又曰:清淨則肉腠閉拒,雖有大風苛毒,弗之能害。蓋風為天地浩蕩之氣,四時八風之變,未嘗無也。間有傷者,不能法道清淨,不得腠理固密、表上陽虛所致,一因也。有挾虛痰熱,其氣拂鬱,風邪易於外束,二因也。

有火乘肺金,煎熬津液成痰,痰火騰奔,風自內生,三因也。感病者,無出於此。其脈浮而大者為風,浮緩為傷風鼻塞,浮滑而大為內熱生風。治法:表虛受風,專宜發散,勿致汗多亡陽。有汗老實表散邪,桂枝主方加桂、芍之類。內夾痰熱而傷風邪者,參蘇飲之類。痰壅火盛,內熱生風者,防風通聖散(方見中風)之類加減調之。

白話文:

古籍記載,受風寒者,上半身最先受到影響。又說,虛弱的邪氣,如風寒,會先侵犯陽氣。若能保持身心清淨,毛孔緊閉,即使遇到猛烈毒風,也不會受到傷害。風是天地間浩蕩的氣息,隨著四季變化,無時無刻不在。偶爾有人受風寒,是因為他們沒有遵循清淨之道,導致毛孔疏鬆、體表陽氣虛弱,這是第一個原因。有些人因體內有虛痰熱,氣機鬱滯,導致風寒更容易從體外入侵,這是第二個原因。還有些人因為肺氣虛弱,津液被消耗成痰,痰熱上涌,風寒從體內生發,這是第三個原因。所有感受風寒的人,都脫離不了這三種原因。脈象浮大者為風,浮緩者為傷風鼻塞,浮滑而大者為內熱生風。治療方法:若體表虛弱受風寒,應以發散之法為主,不可出汗太多,以免耗傷陽氣。若有汗出,可使用發散解表藥物,如桂枝湯加桂枝、芍藥等。若內有痰熱而傷風寒者,可用參蘇飲等方。若痰濕壅盛,火熱內盛,內熱生風者,可用防風通聖散等方加減治療。

凡鼻塞聲重,腦脹頭痛,鼻流清涕,畏風,屬寒;鼻中濁涕而熱氣時出,咽乾咳嗽,痰唾稠黏,屬熱。外之風邪疏散,內之痰火未平,芩、連、枳、桔,二陳湯(方見痰飲)之類清肺降火,利氣消痰。

主方(頭疼鼻塞),蒼朮,藁本,羌活,白芷,川芎,防風(各七分),細辛,甘草(炙。各五分)上加姜三片,蔥頭三個,水煎。

白話文:

鼻子不通暢聲音沉重,頭腦脹痛,鼻涕清稀,怕風,屬於寒證;鼻子裡流出濁涕且有熱氣時而出現,咽喉乾燥咳嗽,痰液黏稠,屬於熱證。外感風寒未散,內有痰火未平,可以用黃芩、黃連、枳實、桔梗,以及二陳湯等藥物來清肺降火,利氣消痰。

治療頭疼鼻塞,可以用蒼朮、藁本、羌活、白芷、川芎、防風各七分,細辛、甘草(炙)各五分,再加上生薑三片,蔥頭三個,水煎服用。

有汗表邪加桂枝、白芍;無汗惡風加紫蘇、葛根。

參蘇飲,傷風感冒,發熱頭痛,咳嗽涕稠。疏邪清氣、消痰除熱。

人參,紫蘇葉,葛根,半夏,前胡,桔梗,陳皮,茯苓,枳殼(等分),木香,甘草(減半)

白話文:

如果出汗,就用桂枝、白芍治療表邪;如果不流汗且怕風,就加紫蘇、葛根。參蘇飲主治傷風感冒、發熱頭痛、咳嗽痰稠,具有疏散外邪、清熱解表、化痰止咳的功效。藥方包括人參、紫蘇葉、葛根、半夏、前胡、桔梗、陳皮、茯苓、枳殼(等量),木香,甘草(減半)。

上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咳嗽去參、香,加桑皮、杏仁;肺熱加黃芩。

川芎茶調散,治傷風,上攻頭目,鼻塞聲重。

薄荷葉(四兩),川芎,荊芥(各二兩),羌活,白芷,防風,甘草(各一兩),細辛(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食後茶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在藥方中加入生薑和紅棗,用水煎服。如果咳嗽,則去掉人參和香料,改加桑皮和杏仁;如果肺熱,則加入黃芩。

川芎茶調散可以治療傷風感冒,引發頭部和眼睛的症狀,表現為鼻塞和聲音嘶啞。

薄荷葉四兩,川芎、荊芥各二兩,羌活、白芷、防風、甘草各一兩,細辛五錢。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茶水送服。

3. 中寒

經曰;冬三月,此謂閉藏,水冰地坼,無擾乎陽,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。夫中寒者,卒中天地之寒氣也。或冬月嚴凝之氣,或三時暴客之寒。手足厥冷,臍腹絞痛,戰悚昏迷,冰片口噤,面如刀刮,引衣蜷臥,不渴。當分三陰治之。中脘痛屬太陰,理中湯;臍腹痛屬少陰,五積散;小腹痛屬厥陰,四逆湯(倍附子,加吳萸)治之。先用灸熨之法,稍緩不救。

如腹不痛,惟脈沉肢冷者,俗謂陰證傷寒是也。醫以房室受寒為論,若患人因平素斫喪腎虛而成,病時不犯,必堅執不伏,不肯服藥;或以他證外治,反樂從之,藥亦怠緩,不滿六日而死。嗚呼!遇此之候,但依方調理,勿以犯淫為論,致病者疑惑。有初感乍寒乍熱,脈弦似瘧,猶能行動,失用附子溫散,三、四日手指漸冷而斃。

白話文:

冬季的三個月,稱為閉藏之時,水結成冰,大地龜裂,不要擾動陽氣,早睡晚起,一定要等到太陽出來。人體內寒,是因為感受了天地間的寒氣,可能是冬月嚴寒凝結的寒氣,也可能是四季中突然襲來的寒氣。症狀包括手腳冰冷、肚臍周圍絞痛、發抖昏迷、口唇發白緊閉、臉色蒼白如刀割、拉著衣服蜷縮著身體、不渴。應該根據三陰來治療:中脘痛屬於太陰,用理中湯;臍腹痛屬於少陰,用五積散;小腹痛屬於厥陰,用四逆湯(附子加倍,再加入吳茱萸)。先用灸熨的方法,如果效果不佳,就要用藥物治療。

如果肚子不痛,只有脈象沉弱,肢體冰冷,俗稱陰證傷寒。醫生認為是房室受寒造成的,但如果病人本身腎虛,平時就身體虛弱,即使生病時沒有受寒,也會堅決不承認,不願意服藥;或者用其他方法治療,反而樂意接受,服藥也消極懈怠,結果不到六天就死了。唉!遇到這種情況,只要按照方子調理,不要把病因歸咎於房事過度,以免病人產生疑惑。還有一些人,剛開始感到寒冷,後來又發熱,脈象弦細,類似瘧疾,還能行動,但沒有用附子溫散寒邪,結果三、四天後手指漸漸冰冷,就死了。

脈遲緊或沉細澀,皆寒;堅弦或沉細為中寒。寒脈散者,死。有汗,尺脈遲滯,寒在下焦者,死。

主方(回陽救急湯),人參,白朮,茯苓,半夏(薑製),乾薑(炮),肉桂,附子(煨,去皮臍),甘草(炙。各一錢),陳皮(五分),五味子(九粒),加姜煎服。

白話文:

脈搏遲緩緊縮或沉細澀,都是寒症;脈搏堅硬弦緊或沉細,則是寒氣入於中焦。寒脈散亂,預示死亡。若有汗,尺脈遲滯,寒氣在下焦,也會導致死亡。

可用回陽救急湯治療,藥方如下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(薑製)、乾薑(炮)、肉桂、附子(煨,去皮臍)、甘草(炙,各一錢),陳皮(五分),五味子(九粒),加薑煎服。

上方通治中寒證,甚者倍附子。乾嘔吐痰涎白沫,加吳茱萸;無脈加豬膽汁一匙;瀉甚加黃耆、升麻;吐甚多加薑汁,次兼官桂、當歸溫血分,蓋寒傷榮也。倉卒無藥,用布條纏作圈放臍上,中安炒鹽,上以大艾炷三個,灸多壯,腹痛止為度。更灸氣海(一穴,臍下一寸五分,二十壯)、丹田(一穴,臍下二寸)、關元(一穴,臍下三寸。治臟結不可攻者及陰汗不止、腹脹腸鳴、面黑指甲青,百餘壯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適用於治療中寒症,病情嚴重者可以加倍附子。如果出現乾嘔吐出白色泡沫痰,就加吳茱萸;如果脈象消失就加豬膽汁一匙;如果腹瀉嚴重就加黃耆、升麻;如果嘔吐頻繁就加薑汁,同時加入官桂、當歸溫暖血液,因為寒邪傷了血氣。如果臨時沒有藥物,可以用布條纏成圈放在肚臍上,中間放炒鹽,上面放三個艾灸柱,多灸一些,直到腹痛止住為止。還可以灸氣海穴(位於肚臍下1.5寸,灸20壯)、丹田穴(位於肚臍下2寸)、關元穴(位於肚臍下3寸,治臟腑積聚不能攻破者,以及陰汗不止、腹脹腸鳴、面色黑指甲青等症狀,灸100多壯)。

量法。病人屈中指,中節兩折紋尖為一寸。)

熨法,用食鹽(一斤,炒熱,)布二層包,熨腹臍痛處,冷即換(無鹽,麥麩、灰、砂皆可。)

一法用吳茱萸二升,酒拌炒,煮熱,以絹袋盛,或二、三合煮滾。入麩一升,鹽一合炒,包熨心腹及手足心,氣通則止。薑蔥熨(方見傷寒)。

一法用蔥一握,束縛如餅,切去根葉,存白二寸許,先以火烙一遍,令通熱,著病人臍上下,以熨斗火熨之。先以麝香、硫黃安臍中尤妙,更作三、四餅,壞則換。手足溫,微汗乃止。內服主方。

白話文:

測量方法是,病人屈起中指,中指第二節的兩個折紋尖端之間的距離為一寸。

熨燙方法:用一斤食鹽炒熱,用兩層布包好,熨燙腹部臍痛處,冷了就換(不用鹽,麥麩、灰、砂都可以)。

另一種方法是用吳茱萸二升,加入酒拌炒,煮熱,用絹袋盛裝,或者將二、三合吳茱萸煮沸,加入一升麥麩、一合鹽炒熱,包起來熨燙心腹和手腳心,氣血流通就會止痛。[薑蔥熨](方子見傷寒論)。

還有一種方法是用一握蔥,捆成餅狀,切去根部和葉子,留下兩寸左右的白色部分,先用火烤一遍,讓它通熱,然後放在病人肚臍上下,用熨斗火熨燙。先在肚臍中放上麝香和硫磺效果更好,可以製作三、四個餅,壞了就換。手腳溫暖,微微出汗就停止。內服藥方見主方。

蒸臍法,麝香,半夏末,皂角末(各三分,)安臍中,上鋪鹽,灸二、七壯。

理中湯,治太陰中脘痛,自利不渴,寒多,腹痛瀉,霍亂厥冷。

人參,白朮,乾薑,甘草(各二錢,病輕減)上加生薑煎服。

腎氣動者,去朮加桂二錢;吐多,去朮加生薑三錢、丁香五分;利多,加木香一錢;小便澀,加茯苓;渴加朮;寒加姜;腹痛下利,加附子炮、二錢;霍亂轉筋,加煅石膏五錢。枳實理中丸治寒實結胸,加茯苓、枳實,為末,蜜丸彈大,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蒸臍法,將麝香、半夏末、皂角末各三分放於肚臍中,上面鋪上鹽,用艾灸兩到七壯。

理中湯用於治療太陰中脘疼痛,腹瀉不渴,寒氣重,腹痛腹瀉,霍亂厥冷。

處方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各二錢,病情輕微者可減量。以上藥物用生薑煎服。

腎氣虛者,去白朮,加桂枝二錢;嘔吐不止者,去白朮,加生薑三錢、丁香五分;腹瀉不止者,加木香一錢;小便不利者,加茯苓;口渴者,加白朮;寒氣重者,加生薑;腹痛腹瀉者,加炮附子二錢;霍亂抽筋者,加煅石膏五錢。

枳實理中丸用於治療寒實結胸,加茯苓、枳實,研成粉末,用蜜丸制成彈丸大小,用白湯送服。

五積散,治少陰臍腹痛及感冒寒邪,頭疼,身痛拘急,嘔吐。不問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,寒濕客於經絡,腰背痠疼,婦人經閉。

白芷,當歸,川芎,陳皮,厚朴,蒼朮,白芍,枳殼,桔梗,半夏(制。各一錢)乾薑,茯苓,官桂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,麻黃(冬八分,夏二分),加生薑三片,蔥頭三個,煎服。

白話文:

五積散可以治療少陰經引起的臍腹疼痛,以及感冒引起的寒邪入侵,頭疼、身痛、肌肉緊繃、嘔吐。無論是外感風寒,還是內傷生冷,寒濕入侵經絡,腰背痠痛,婦女經閉,都可以服用。藥方包含白芷、當歸、川芎、陳皮、厚朴、蒼朮、白芍、枳殼、桔梗、半夏(炮製)、乾薑、茯苓、官桂、甘草、麻黃(冬天用八分,夏天用兩分),再加上生薑三片、蔥頭三個,煎煮後服用。

四逆湯,治厥陰小腹痛,太陰自利不渴,陰證脈沉,身痛(先服輕劑)。

附子(一枚,生,去皮臍,切作八片。)甘草(炙,六錢),乾薑(五錢),分二劑,水煎溫服,取汗。

茱萸四逆湯,治厥陰中寒,小腹痛甚。通脈四逆湯(前方倍加甘草)。

吳萸(泡),附子(炮),乾薑(各二錢),炙草(錢半)上加姜,水煎服。

附子散,中寒陰證,唇青面黑,身背強直,四肢厥冷,諸沉寒痼冷。

附子(制熟,二錢),官桂,當歸,白朮,乾薑,半夏(各七分),姜(五片),棗(二枚)煎服。

白話文:

四逆湯用於治療厥陰經導致的小腹疼痛,伴隨太陰經的腹瀉而不口渴,屬於陰虛寒證,脈象沉細,身體疼痛,初次服用時劑量要輕。藥方用附子、甘草、乾薑,分成兩劑,水煎溫服,發汗。

茱萸四逆湯用於治療厥陰經寒邪內盛,導致小腹疼痛加劇。方劑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倍甘草,並加入吳萸、附子、乾薑。

附子散用於治療寒邪內侵,導致陰證,表現為嘴唇青紫,面色黑,背部僵硬,四肢冰冷,以及其他寒邪引起的久病。藥方用附子、官桂、當歸、白朮、乾薑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煎服。

蘇合香丸,治中風、中氣、中寒,卒倒,口噤不省,暴感寒毒,臍腹絞痛,肢冷吐瀉,心痛痹疼,鬼祟邪惡,癆瘵傳屍,疫癘穢氣,嵐瘴蠱疰,小兒急、慢驚風。每服男、婦一丸,小兒半丸,生薑汁化開,薑湯調下。牙緊半丸擦,牙開灌之。如感冒風寒,咳嗽痰喘,薑、蔥湯下。產後泄瀉、腹痛,一切風寒、怒氣胸滿等證,防霧露,酒服。火病戒服。

香附,白朮,安息香(如無,以白豆蔻代),檀香,木香,蓽茇,犀角(另銼末),沉香,訶子(肉。各二兩),麝香,乳香,硃砂(水飛,重研),蘇合油(各一兩),冰片(五錢)

白話文:

蘇合香丸主治中風、中氣虛弱、中寒、突然昏倒、口不能言、突然受寒、臍腹絞痛、肢體冰冷、嘔吐腹瀉、心痛痺痛、鬼魅作祟、癆瘵傳染、疫癘穢氣、瘴氣、蠱毒、小兒急驚風、慢驚風等症。成人每次服用一丸,女性亦同,小兒服用半丸,用生薑汁化開,再以薑湯送服。若牙齒緊閉,則用半丸擦拭牙齒,待牙齒張開後灌服。如因風寒感冒而出現咳嗽痰喘,可用薑、蔥湯送服。產後腹瀉、腹痛,一切風寒、怒氣胸悶等症,可用酒送服,並注意防風避露。火病忌服。

該丸由香附、白朮、安息香(或以白豆蔻代)、檀香、木香、蓽茇、犀角、沉香、訶子肉、麝香、乳香、硃砂、蘇合油、冰片等藥材製成。

上各取真者,另研細末,次入麝、冰、油、砂,研勻加煉熟白蜜和。每丸重二錢,黃蠟厚封或入小瓶,蠟封口,勿令泄氣,勿濕潤。

白話文:

在準備藥材時,請分別選取純正的藥物,然後研磨成細末。接著,依次加入麝香、冰片、油膏、砂石,確保所有成分混合均勻後,再加入煉製過的白蜜調和。每個藥丸的重量應為二錢。完成藥丸後,可用黃蠟厚厚地封住或放入小瓶子中,並用蠟密封瓶口,以防止空氣滲入和保持乾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