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17)
卷之八 (17)
1. 腎臟風
證由風濕所襲,濕熱汗潤,致陰囊抓癢。或腎水虧虛,火炎血燥,隱處瘙癢成瘡,致黃水浸淫。此方亦治腳汗,擦腳底、鋪鞋中,及腳指縫爛。
敷方,枯礬(一兩),牡蠣(煅),黃丹(炒。各五錢),為末,夜擦數遍。
白話文:
此症狀是由於風濕侵襲,導致濕熱氣體滲入,造成陰囊癢癢。或者可能是腎水不足,腎火上炎,血液乾燥,私處出現瘙癢,進而形成瘡,導致黃色的水流不斷。此方法也適用於治療腳汗,可以擦腳底,放於鞋內,或者處理腳趾間的破損。
配方如下:使用一兩份的枯礬,牡蠣(經過煅燒)和黃丹(炒至五錢)。研磨成粉末,晚上擦數次即可。
2. 臁瘡
按外臁屬足三陽,內臁屬足三陰。此瘡皆由濕熱下注,瘀血凝滯;或寒濕裙邊,血風傷手細瘡而始。不守禁忌,恣啖熱毒,朝傷暮損;遷延日久,濕淤生熱,濕熱相蒸,漸成斯患。亦有跌磕破損而成,惟鍋口割傷者,竟為終身之患,皆由行動勞傷,氣從下流,難於收斂。外用膏藥摻藥,內服當歸拈痛湯。如氣血虛,宜補托之藥,更忌熱毒發氣之物。
膏方,阿魏(一錢五分,少酒研化),黃丹(二錢),兒茶,龍骨(各一錢半),乳香,海螵硝(水煮,曬。各二錢),赤石脂,血竭(各一錢半),水銀(一錢,鉛製),輕粉(二錢),沒藥(出汗,研細。二錢)上各研極細末,加冰片三分,研勻聽用。麻油(二兩五錢,)銅杓熬老,柳棍覺轉,化入黃白蠟(各五錢)次入嫩松香(二兩)熬化,綿濾碗內,坐水中過夜,將前藥調勻,以薄油紙二層,中夾膏藥。如瘡口大,四邊折轉,膏上簪腳密透眼,瘡用洗方,或蔥、椒煎米泔,洗冷挹干,先摻玄霜散,更生肌散護之。外縛膏藥,每日導轉。
白話文:
按外臁屬足三陽,內臁屬足三陰。這類傷口都是由於濕熱下侵,瘀血凝結;或是寒濕侵襲,血風傷及細小傷口開始。若不遵守禁忌,隨意食用熱性食物,導致傷口逐日惡化;時間久了,濕氣和瘀血生成熱毒,濕熱相混,逐漸形成這種疾病。也有因跌打損傷而造成的,特別是鍋口割傷,往往成為終生的傷痛,都是因為活動勞累,導致氣血下流,難以癒合。
外用膏藥配合藥物,內服「當歸拈痛湯」。如果氣血虛弱,應使用補益的藥物,避免食用發熱性導致氣體上升的食物。
膏方配方如下:阿魏(一錢五分,少量酒研磨化開),黃丹(二錢),兒茶,龍骨(各一錢半),乳香,海螵硝(水煮後曬乾,各二錢),赤石脂,血竭(各一錢半),水銀(一錢,鉛製),輕粉(二錢),沒藥(出汗後研磨細,二錢)。以上所有成分研磨至極細末,加入冰片(三分)混合均勻待用。麻油(二兩五錢),用銅勺熬至老熟,柳棍感覺旋轉時,加入黃白蠟(各五錢),接著加入嫩松香(二兩)熬至融化,用棉布過濾放入碗中,置於水中過夜。將前藥調和均勻,用兩層薄油紙夾住膏藥。如傷口大,四周可折轉膏藥,膏上插入針腳,使膏藥孔隙通透。傷口可用清潔方法清洗,或者用蔥、花椒煎米泔水清洗,冷卻後吸乾,先塗上「玄霜散」,再用「生肌散」保護。外敷膏藥,每日轉換。
隔紙膏,黃耆末(五錢),輕粉,乳香,沒藥,銀硃(各一錢),血竭(五分),銅青(二分)
上各研細末和勻,香油調膏,薄油紙如前法。
又方,隨瘡口大,裁好綿紙十二張,四角小紙捻釘住聽用。
香油(二兩)銅杓熬,下川椒(四十九粒)煎黑取起,次下槐枝(長一寸,四十九)煎焦黑取起,次下黃蠟(一兩)、輕粉(二分),枯礬(五分),煮前紙令透,勿焦,取起。用槐枝、蔥、椒煎湯,洗瘡暖透,拭乾,以膏紙貼,外以油單紙掩護,絹帛縛定,一日揭下,近瘡一張盡,十二日愈。
白話文:
隔紙膏的配方如下:
- 黃耆粉末(五錢)
- 車前子(一錢)
- 乳香(一錢)
- 沒藥(一錢)
- 銀硃(二分)
- 血竭(五分)
- 銅青(二分)
以上各味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然後加入香油調製成膏狀,再鋪上薄油紙封存。
另一個方子是根據創傷大小裁剪十二張棉紙,四角用小紙片固定待用。
香油(二兩)用銅勺加熱,加入川椒(四十九粒)煎至黑色,取出,接著加入槐枝(長一寸,四十九根)煎至焦黑,取出,再加入黃蠟(一兩)、車前子(二分)、枯礬(五分),煮沸直至棉紙完全滲透,但不要燒焦,取出。使用槐枝、蔥、川椒煎水清洗創傷,直到熱度散發,擦乾後,貼上膏紙,外面再覆蓋一層油紙保護,用絹布捆緊。一天後揭下,接近創傷的一層紙換掉,如此進行十二天,創傷即可痊癒。
又方,松香(三錢),乳香(二錢)各為末,香油調敷患處。外用筍箬密刺孔縛之。或冬青葉縛,每日導轉。
又方,黃柏末(一兩),輕粉(三錢),豬膽汁調敷,濕者乾摻。
又方,五倍子末(一兩),香油(一兩),百草霜(一錢),熬滾,下黃蠟一兩化勻,調前末為隔紙膏貼。
又方,川椒末,枯礬,百草霜,研勻,調桐油敷;蔥、椒煎,米泔水洗。
白話文:
又一方法,使用松香(三錢)和乳香(二錢),研磨成粉末,與香油混合後敷在患處。外部可用竹箬密刺孔縛住,或者用冬青葉縛住,每天進行調整。
另一方法,使用黃柏(一兩)粉末,與輕粉(三錢)混合,再用豬膽汁調和,對於濕熱的病情,可以乾燥後再使用。
再一方法,使用五倍子(一兩)粉末,香油(一兩),百草霜(一錢),將其煮沸,加入一兩黃蠟熔化均勻,然後與前面的粉末調和成隔紙膏,貼在患處。
最後一方法,使用川椒粉末、枯礬、百草霜研磨均勻,與桐油混合敷在患處;也可以用蔥和椒煎煮,用米泔水清洗患處。
又方,灶心土,黃丹,輕粉,黃柏末,乳香,沒藥(俱研末,等分)上研勻,清油調膏,薄油紙(甘草水煮,)夾膏透眼貼患處,每日導轉頻,勿傷動,守禁忌。加赤石脂妙。
又方,爐甘石(火煅至黃色),淬入黃連、黃柏汁內,曬燥,研細末,一兩,白占(五錢,研),象牙末(三錢)上研勻,香油調敷。
簡便方,陳小粉(研),芝麻(炒研),細茶研末,用香油調勻,攤紙貼,外縛油紙,一日一換,藥包裹。
白話文:
又一方法,使用竈心土、黃丹、輕粉、黃柏粉末、乳香、沒藥(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,並等量分開)。將這些材料混合均勻,然後加入清油調和成膏狀。用薄油紙夾著膏狀物質,放入甘草水中煮過後,貼在患處。每日應更換一次,切記不要傷及周圍健康組織,遵守禁忌。加赤石脂效果更佳。
又一方法,使用爐甘石(經過火煅至黃色),浸泡在黃連和黃柏的汁液中,晾乾後研磨成細末,總重一兩。添加五錢的白佔(研磨後)、三錢的象牙粉末,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,再以香油調和塗抹。
簡便的方法,使用陳小粉(研磨後)、芝麻(炒熟後研磨)、細茶研磨成粉末,將這些粉末與香油調和均勻,鋪在紙上貼在患處,外面再包覆一層油紙,每日更換一次,藥物需妥善包裝。
3. 天泡瘡
此瘡濕熱為本,風邪為標,脈浮緩,發熱拘急,加減敗毒散發散諸邪。脈沉實,二便秘澀,防風通聖散疏通表裡。為末,敷瘡亦效。
敷方,滑石,黃柏(各二錢)上為末,先以皂角刺挑破,靛青調搽。
又,大黃末(一兩),海金沙(半兩)上為末,以新汲水調搽患處。
簡便方,靛青,滑石末,蚯蚓泥,井底泥,隨取一味敷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的本質是濕熱,外在的表現則是風邪,脈象會呈現浮緩,伴有發熱和拘急的情況。我們可以使用「加減敗毒散」來疏散這些邪氣。如果脈象沈實,腸胃功能不暢,出現二便不通、便祕澀滯的情況,則可以使用「防風通聖散」來疏通體內的表裏。這些藥物可以研磨成粉末,然後敷在患處,也能達到治療效果。
在這裡有一個配方:將滑石和黃柏(各兩錢)研磨成粉末,先用皁角刺將患處挑破,然後用靛青調和後塗抹。
此外,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:使用大黃(一兩)研磨成粉末,加上海金沙(半兩)研磨後,再用新汲的清水調和塗抹在患處。
最後,有一個簡便的敷料方法:選擇靛青、滑石粉末、蚯蚓泥、井底泥(六十三零四)其中一種,根據情況使用。
4. 疥瘡
經曰: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,雖然亦由五臟蘊積熱毒,兼血虛風濕而發。疥有五種,曰干、濕、蟲、砂、膿是也。乾者,枯槁燥癢。濕者,濕熱多水;蟲者,有蟲傳人;砂者,細而癢甚;膿者,脹滿膿窠。治宜先服發汗疏風、涼血解毒、清臟腑熱毒之藥,釜底抽薪;次用敷藥。
宜用防風通聖散(方見,中風),減硝、黃、枯、朮、加黃連、黃柏、金銀花、苦參煎服。
白話文:
經書上說,各種疼痛、瘙癢和創傷,都與心火有關,即使是由五臟內積熱毒,加上血虛和風濕所引發的。疥病有五種類型,分別是乾、濕、蟲、砂、膿等。其中,乾指的是皮膚乾燥和瘙癢的情況;濕則是因為體內有濕熱,伴有大量水分;蟲指的是寄生蟲感染人類;砂指的是細小但瘙癢嚴重的情況;膿則是指腫脹並有膿包的現象。
治療上,首先應服用發汗疏風、涼血解毒、清淨臟腑熱毒的藥物,從根本解決問題;接著使用外敷藥物。
適合使用的方劑為「防風通聖散」(詳細方劑請參考中醫藥典),可以減少硝石、大黃、枯草、白術的用量,並加入黃連、黃柏、金銀花和苦參煎等成分進行口服。
注意,這些內容僅作為參考,具體的治療方案需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,且藥物的使用應遵照藥師的指示,以免造成不適或副作用。
敷方,水銀,硫黃,雄黃(各一錢),蛇床子末,大楓子(取肉),杏仁(去皮,各三錢)同楓搗如泥,川椒末,檳榔末,樟冰(各錢半),枯礬(一兩)
上先以銀、硫、礬、雄加信(五釐),研至不見星,再添礬研,次入楓、杏研,次入諸末研勻,桕油(二兩)缽中,燉半烊掇起,調諸藥勻,抓破擦。
又方,諸般疥瘡,荊芥(二兩),苦杖皮(一兩),白芷,苦參(各五錢),大黃,檳榔,黃柏(各三錢)為末,入枯礬末(二兩),硫黃(五錢),以醃豬油搗勻,擦。
白話文:
第一個方子: 【方名】 【材料】 水銀、硫磺、雄黃、蛇牀子、大楓子(取肉)、杏仁、川椒、檳榔、樟冰、枯礬(各按量計) 【做法】 先將銀、硫、礬、雄與信混合,研磨至看不到顆粒,再加入礬研磨,接著加入楓和杏研磨,最後加入所有粉末混合均勻。在碗中加入桕油(兩兩),煮至半融後取出,與藥物混合均勻,然後用手抓取並擦拭患處。
第二個方子: 【方名】 【材料】 荊芥(兩兩)、苦杖皮(一兩)、白芷、苦參、大黃、檳榔、黃柏(各按量計)、枯礬(兩兩)、硫磺(五錢)、醃豬油 【做法】 將所有草藥研磨成粉末,加入枯礬粉末和硫磺(五錢),再加入醃豬油混合均勻,然後用此混合物擦拭患處。
膿窠瘡:輕粉,枯礬,硫黃(各二錢),用雞子一個,香油一兩,煎蛋焦取油,調前三末搽。
又方,枯礬(一兩),硫黃(七錢),五倍子末,川椒末(各五錢),人言(二分),上為細末,用香油二兩,依前煎蛋油調搽。
諸瘡蟲:蛇床子末,楓子肉(各五錢),水銀(二錢),白錫,枯礬(各一錢),上將錫入銅杓溶化,水銀和勻,加礬研細,楓子搗如泥,和豬油或桕油,同前藥研勻擦。
疥瘡經年不愈:威靈仙,蔓荊子,何首烏,荊芥穗,苦參(等分)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前溫酒調下,或湯。一日三服,忌熱毒等物。
白話文:
膿窠瘡治療方法:
使用材料:輕粉、枯礬、硫黃各二錢,雞蛋一個,香油一兩。做法是先將雞蛋煎至焦黃,取出雞蛋後,再以香油煎煮輕粉、枯礬、硫黃,最後將煎好的藥粉與雞蛋油混合調製,外敷患處。
又一方法:
使用材料:枯礬一兩,硫黃七錢,五倍子、川椒各五錢,人言二分。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二兩香油,依前法煎煮後,調製成膏狀,外敷患處。
對於各種有蟲的瘡傷:
使用材料:蛇牀子、楓子肉各五錢,水銀二錢,白錫、枯礬各一錢。先將錫熔化,再加入水銀和其他材料,研磨成細末,加入楓子肉搗成的泥,與豬油或桕油混勻,最後調製成膏狀,外敷患處。
對於長期未癒的疥瘡:
使用材料:威靈仙、蔓荊子、何首烏、荊芥穗、苦參等分。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餐前以溫酒或湯調服,每日三次。飲食應避免熱性或有毒的食物。
洗方,防風,荊芥,馬鞭草,野菊花,苦參(等分),川椒一撮,上加蔥,水煎湯,化入明礬、朴硝,日洗數次。
白話文:
【洗方】,防風(1028),荊芥,馬鞭草(2544),野菊花(12088),苦參(等分),川椒一小撮,上加蔥,用水煎湯,加入明礬、朴硝,每日多次清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