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14)

1. 腳氣瘡

因腎虛風濕所搏,氣血壅滯,毒在膚腠,不得宣通,腳上生瘡。若風毒不散,遷延日久,黃水淋漓,氣血虧傷,難治。

主方(風濕腫潰),漏蘆,五加皮,槐皮,白蘞,甘草(各七錢半),蒺藜子(二兩),水煎,無風處淋洗。

敷腳瘡,氈灰,紅棗(燒灰),竹蛀屑,黃丹,枯礬,韶粉,上各等分,研勻摻之。

白話文:

[腳部皮膚病變]

這是因為腎臟功能不佳與濕氣風邪相互影響,導致身體內氣血運行不暢,毒素積聚在皮膚表層,無法正常排解,進而在腳部形成瘡口。如果風毒不能及時消散,病情拖延時間過長,會出現黃色分泌物,進一步損耗身體的氣血,治療將變得困難。

主要療法(用於濕氣風邪引起的腫脹破潰):使用漏蘆、五加皮、槐樹皮、白蘞、甘草(每種藥材約30克)、蒺藜子(約60克)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,在沒有風的地方用煎好的藥水進行清洗。

對於腳部瘡口的外敷處理:使用氈子灰、燒成灰的紅棗、竹蛀屑、黃丹、枯礬、韶粉,以上各種材料份量相等,研磨均勻後撒在瘡口上。

2. 甲疽

指甲內潰爛。因於濕熱,或剪傷,或履窄。勿涼藥敷。

敷方,綠礬(鐵器內炭火封煅溶化,令汁干,取赤者研,五錢),蘆薈(一錢五分),麝香(三分)

上研細和勻,制一絹袋盛藥,套指上,線扎定,日摻自愈。

腳指四邊腫爛,以前礬末一錢,入乳香末三分,敷愈。

又方,牡蠣頭生研極細,每服二錢,靛花研酒調下,仍敷患處。

又方,烏梅或白梅,取肉蒸爛裹,或燒灰調敷。

白話文:

[甲疽],即指甲下的組織受到感染而腐爛。此病可能由濕熱引起,也可能因剪傷指甲或穿著過緊的鞋履導致。治療時避免使用性質寒涼的藥物來敷治。

以下是治療用的藥方:

  1. 首先,取綠礬(在鐵器內,利用炭火密封煅燒至溶解,待其汁液完全蒸發後,取出呈紅色的部分研磨成粉,用量為五錢),蘆薈(用量為一錢五分),以及麝香(用量為三分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細緻後混合均勻。然後,將藥粉放入一個絹製的小袋中,並將袋子套在受感染的手指上,用線紮緊固定。每日更換藥包,直至病情痊癒。

  2. 若是腳趾周圍出現腫脹腐爛的情況,可將先前所提的綠礬粉一錢,與乳香粉三分混合後,敷於患處,以促進癒合。

  3. 另有一種治療方式,取牡蠣殼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服用量為二錢,並用靛花研磨後加入酒中調服,同時也將藥粉敷於患處。

  4. 最後一種方法,可用烏梅或白梅,取果肉蒸煮至軟爛,包裹於患處;或者將梅子燒成灰,調和後敷於患部。

3. 代指

指頭腫爛,爪甲結膿,用烏梅核中仁為末,米醋調膏,另以朴硝泡湯洗,漬指於前膏內,或以豬油調蚯蚓糞塗。

白話文:

內容翻譯為:如果手指腫脹並有潰爛,指甲周圍有膿包,可以使用烏梅核中的種子磨成粉末,再以米醋調和成膏狀,另外用朴硝泡水來洗患處,然後將手指浸泡在先前製成的膏內,或者也可以選擇用豬油調和蚯蚓糞塗抹在患部。

4. 足發背

足面生疽,屬足厥陰、陽明二經之會。由濕熱乘虛下注。活命飲加木瓜、肉桂、牛膝。先蒜灸,次托裡,再用十全之類。用羊糞瓦上炙乾,煙盡羅末,麻油調敷。癢加輕粉,痛加麝少許,敷。外以山茶葉,或冬青葉裹之,絹條才定。

白話文:

【腳部感染】

腳面上長了膿瘡,這屬於足部厥陰和陽明兩條經絡的問題。主要是因為濕熱之氣趁身體虛弱時侵入導致。治療上可使用活命飲這種藥方,並加入木瓜、肉桂、牛膝等草藥。

首先應進行蒜灸,接著再使用扶正固本的藥物,後期可考慮使用十全大補湯這類補身的藥物。可將羊糞放在瓦片上烤乾,待煙完全散去後研磨成粉末,用麻油調勻敷在患處。如果感到癢,可以加入少量輕粉;如果疼痛,則加入微量麝香,再進行敷貼。外面再用山茶葉或者冬青葉包裹,最後用綾布條固定。

以上就是整個治療流程。

5. 足跟疽

屬太陽經,乃陰、陽二蹺發源之所。由臟腑積熱所致。忌毒藥敷,外宜蒜灸,內服活命飲加牛膝、肉桂,或紫金錠之類。陰虛服補陰諸丸,煎服。

婦人足跟、足趾腫痛,足心發熱,腫處潰膿,皆宜八珍湯、六味丸;內熱,逍遙散之類。

敷方,白朮為細末,先以鹽湯洗淨,乾摻上,一日一換,效。

治腿肚上瘡,水出作癢,用貫眾煎湯洗,後用百藥煎末,唾調敷。

白話文:

【足跟疽】

這疾病歸屬於太陽經的範疇,是陰、陽二蹺的起源地。病因主要是臟腑中累積了過多的熱氣。要避免使用劇毒藥物來敷塗患處,外治宜採用大蒜灸法,內服則應選擇活命飲,並加入牛膝和肉桂,或者服用紫金錠等藥物。如果患者是因陰虛而致病,可服用補陰丸等滋補藥物,用水煎煮服用。

婦女如果出現足跟、足趾部位腫痛,足心有發熱感,且腫脹部位化膿,都適合服用八珍湯、六味丸;若內部有熱感,可以選擇逍遙散等藥物。

對於敷藥方法,可將白朮磨成細粉,先用鹽水清洗患部,再將藥粉直接撒在患部,每日更換一次,效果良好。

治療腿部患處的瘡,如果會流出水且感覺癢,可用貫眾煎成湯來清洗,然後使用百藥煎的粉末,以口水調和後敷在患部。

6. 手足裂

乃手足皴澀,皮膚裂開,疼痛不能見風。

膏方,瀝青(四兩),白色黃蠟(八錢),乳香(二錢,另研末)

上用鐵器先熬麻油(一兩),煎熟,次下瀝青,即下黃蠟,以麻布濾入水中,扯拽黃色(揉入乳末)。瓷器收貯。每用以藥火上烘軟塗之,外貼紙,其縫自合。

又方,手足裂痛,用清油(五錢),慢火煎沸,入黃蠟一塊,再煎溶,入水粉、五倍末各少許,熬紫色為度,以熱水洗手足軟,用藥敷,以紙貼痛止。

又,腳縫濕爛,用枯礬三錢,黃丹五分為末,糝。

又,指縫搔癢成瘡,血出不止,用多年糞桶箍燒灰敷之。

又,腳裂爛,以蒸熟藕研成膏,敷之。

又,腳裂縫,以五倍子為末,同牛骨髓填縫內即愈。

冬月腳跟裂,大開出血,用白芨(要明亮堅,勿枯燥者)研細末,水調如糊,先以裂熱湯洗淨,抿藥,外用紙蓋,裹腳,過夜愈。冬月施人,大有利益。

通論以上諸毒:

凡諸般腫毒初見,焮赤腫痛,高大速起,屬陽證易治。惡寒發熱表證,宜加減敗毒散,發汗消解。煩躁口渴,里證,宜黃連內疏湯攻下大便。無表裡證,惟作大痛,邪在經絡,先宜真人活命飲解毒定痛,次托裡養榮湯調和臟腑。若微赤腫痛,平塌不起,屬陰經,難治。急宜十宣散、托裡散之類溫補助陽。

外治可灸、可圍、可洗,惟不可針。或攻散,或穿潰、托裡、排膿、生肌、收口諸方諸法,悉於總論採用。其諸癰疽瘡瘍治法,亦大同小異。但宜各證加引經藥,如患在上,入升上之品;在下,兼降下之味。潰後溫補氣血,寒熱虛實,隨證參酌,可獲十全之功矣。

白話文:

[手足裂]

這是指手腳皮膚乾燥、粗糙,甚至出現龜裂,疼痛到無法吹風的情況。

藥膏配方:瀝青(四兩)、白色黃蠟(八錢)、乳香(二錢,另外研磨成粉)

首先在鐵鍋中熬煮麻油(一兩)至熟,接著放入瀝青和黃蠟,然後用麻布過濾,將其放入水中,拉扯使其呈現黃色,並揉入乳香粉末。使用瓷器保存。每次使用時,將藥膏在火上烘熱變軟,塗抹於患處,外層貼上紙張,裂縫會自然閉合。

另一種方法,對於手腳龜裂疼痛,可以使用清油(五錢),用小火煎煮至沸騰,加入一塊黃蠟再次煎煮至融化,再加入少量的水粉和五倍子粉末,煮至紫色即可,使用熱水先將手腳泡軟,再敷上藥膏,外層貼上紙張,能緩解疼痛。

針對腳趾間溼疹腐爛,可以用枯礬(三錢)和黃丹(五分)研磨成粉末,撒在患處。

對於手指縫癢而形成傷口,血流不止,可以用多年舊糞桶的箍燒成灰,敷在傷口上。

腳部龜裂,可以使用蒸熟的蓮藕研磨成膏狀,塗抹在患處。

腳部裂縫,可以將五倍子研磨成粉末,混合牛骨髓塗抹在裂縫內,就能痊癒。

冬天腳跟龜裂,裂口大開且出血,可以使用明亮堅韌的白芨(避免枯燥者)研磨成細末,用水調和成糊狀,先將裂口用熱水清洗乾淨,再塗上藥膏,外層用紙張覆蓋,包裹腳部,一夜後就能痊癒。在冬天施以此療法,對人有很大的好處。

總結上述各種病狀:

所有腫毒初現時,若是紅腫疼痛且迅速長大,屬於陽性症狀,較易治療。若伴有惡寒發熱等表徵,適合使用敗毒散加減,以發汗消除病竈。若感到煩躁口渴,屬於體內問題,適合使用黃連內疏湯來疏通大腸。若無表裡證狀,僅僅劇烈疼痛,則病竈可能位於經絡,首先應使用真人活命飲來解毒止痛,再使用託裡養榮湯調理臟腑。若紅腫疼痛但不凸起,屬於陰經,較難治療,應立即使用十宣散或託裡散等溫補藥物來增強陽氣。

外治法可採用灸法、包紮或清洗,但不可針刺。治療方式包括攻毒、穿刺排膿、託裡、排膿、生肌、收口等多種方法,皆可在總論中找到。各種癰疽瘡瘍的治療原則大致相同,但需根據具體情況添加引經藥物,如病竈在上方,應加入提升作用的藥材;在下方,則應加入向下作用的藥材。潰瘍後期,應溫補氣血,根據虛實寒熱的不同,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,如此才能達到全面治癒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