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12)

1. 面瘍

(附:痄腮)

面瘡之發,見於眉、頤、腮、頰、鼻、髭、地角諸瘍,皆屬上焦鬱火,諸經積熱,風濕壅結、陰陽相滯而生。宜萬病解毒丹之類。焮腫赤痛,先服加減敗毒散發汗,次用真人活命飲加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玄參、桔梗、木通之類。

主方,治口唇、頰車、髮鬢腫痛、鼻額連頭痛。

白話文:

(附:痄腮)

面部發生的病症,包括眉間、頦部、頰部、鼻周、鬍鬚及下頜等部位的疹子或腫塊,都屬於上焦的鬱熱,各經絡積聚的熱毒,以及風濕的堵塞,導致陰陽氣機阻滯而產生的病症。應使用如萬病解毒丹這類的藥物進行治療。

初期出現紅腫和疼痛時,應先服用加減敗毒散來發汗,然後再使用真人活命飲,並加入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玄參、桔梗、木通等草藥進行調理。

主方專治口脣、頰車、髮鬢腫痛以及鼻額連頭部的疼痛。

犀角(七錢五分),升麻(五錢),白芷(二錢五分),防風,黃芩(各三錢半),白附子,川芎(各二錢半),甘草(一錢五分),羌活(三錢)上作一服,水五盞,煎至三盞,去滓,分作三服。一日一服,熱減,制輕劑服之。

白話文:

犀角(7.5克)、升麻(5克)、白芷(2.5克)、防風、黃芩(各15克)、白附子、川芎(各12.5克)、甘草(7.5克)、羌活(45克)

以上配方組合成一劑,用五杯水煮沸,減少至三杯,去除濾渣,分成三份。每日服用一份,直到發熱減輕,然後改為較小劑量繼續服用。

請注意:這是一個古老的藥方,並非每個人都適用。在使用任何草藥或中醫療法之前,請諮詢專業的醫療人員以確保安全和適應性。

2. 痄腮

證屬陽明胃經,或因風熱所乘,或因積熱而致。內熱腫痛,外用敷方,內服祛風清火之藥。

主方,治風熱上攻,面目腫痛,牙關緊急。

白芷,升麻(各二錢半),當歸(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,蒼朮(八分),葛根(七分),草豆蔻,柴胡,黃柏,藁本,羌活(各四分),蔓荊子,殭蠶(各三分),麻黃(七分)上水煎服。

敷方,靛青、蚯蚓泥(水研),井底泥。隨取一味,敷患處。

白話文:

此處的中醫古文描述了治療陽明胃經相關病症的方法,可能涉及風熱、積熱等病因,包括內外兩種治療方法。內服藥物主要針對清熱解毒、祛風涼血,外敷藥物則是針對局部腫痛的問題。

主要方劑為治療風熱上攻所致的面部腫痛和牙關緊閉。方中包含的草藥有:白芷、升麻、當歸、甘草、蒼朮、葛根、草豆蔻、柴胡、黃柏、藁本、羌活、蔓荊子、殭蠶、麻黃等,這些草藥按照比例混合後用水煎煮,內服以達到治療效果。

此外,還有一個外敷的方劑,使用靛青、蚯蚓泥、井底泥等材料,根據需要選擇一種進行局部敷貼,以達到緩解腫痛的效果。

3. 穿腮

證由憂愁思慮,驚恐悲傷,或過熱毒藥物。初生下連頸項隱痛,內有小核漸大,牙齦腫痛,寒熱間作,穿潰腐爛淋漓不已。或左或右,牙關不開,飲食難進。始宜鵝翎蘸生桐油探吐,多去痰熱。切忌刀針。已破,切勿入風,多致不救。

主方(宜接服活命飲),黃連,黃柏,黃芩,梔子,玄參,桔梗,柴胡,甘草(等分),升麻(減半)上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病症可能由憂慮、思慮、驚懼、悲傷,或是過度使用熱性或有毒的藥物引起。初期會感到頸項隱痛,後會出現小核狀物,逐漸增大,同時牙齦腫痛,伴有間歇性的寒熱感,穿孔後會持續流分泌物。病竈可能出現在牙齒的一側,導致牙關緊閉,進食困難。

初期應使用鵝翎蘸取生桐油進行探吐,以清除痰熱。切記不要使用刀針治療。

當病竈已經破損時,避免讓風進入,以免病情加重,造成不可救藥的結果。

主要療法(應直接服用「活命飲」):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梔子、玄參、桔梗、柴胡、甘草(各份量相同)、升麻(份量減半)。以上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4. 頸癰

證因怒郁、驚惶、積憤而成。屬手少陽三焦經。初覺宜隔蒜灸多壯。內服活命飲加玄參、桔梗之類。壯者攻下,老弱補托。神勞多怒,頸項腫硬,用八珍湯加柴胡、香附。勞心過度,宜服補中益氣湯。

白話文:

此病症由情緒激動、驚懼、積壓的不快情緒所引起,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範疇。初期治療可先進行隔蒜灸,使用多壯數。同時內服「活命飲」加玄參、桔梗等草藥。對於壯實的人來說,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來治療;對於年老體弱的人則應採取補託的方法。如果患者神勞且經常生氣,並且頸部和肩膀處有腫硬的現象,可以使用「八珍湯」加上柴胡、香附來進行治療。若是由於勞心過度所導致的情況,則適合服用「補中益氣湯」。

5. 喉癰

癰發嗌中,憂憤積熱所致。屬任脈及手太陽少陰,宜清熱攻毒,用真人活命飲、黃連消毒散、紫金錠。壯人攻下,若過時失治,穿潰咽嗌者死。

白話文:

"癰癩在咽喉中發作,是因為憂慮和憤怒導致積聚的熱氣所引起。這與任脈和手太陽少陰有關。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為主,可以使用「真人活命飲」、「黃連消毒散」、「紫金錠」等藥方。對於壯實的人來說,如果病情未能及時控制,導致癰癩穿破咽喉,則可能有生命危險。"

6. 對口

證由熱毒上攻,屬足太陽膀胱之經。甚者,類腦癰治;輕者取鮮白茄蒂七個,鮮何首烏對稱准,水鍾半,煎服。如出膿,再一服收口。如無鮮者,乾者亦可。

白話文:

此病症由熱毒上行,屬足太陽膀胱之經。病情嚴重時,應像治療腦瘤一樣處理;病情較輕時,可以採用以下方法:取鮮白茄子的花萼七個,鮮何首烏對照量準,加水半小時份,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出現膿液,再服用一次可以收口。若無鮮品,乾燥的也可以使用。

7. 夾疽

夾喉兩旁而生。屬手少陰、足太陰、足厥陰,火熱蘊毒上攻而發。宜加減敗毒散及黃連消毒散(見腦癰),活命飲加玄參、桔梗、黃連。潰內者危。

白話文:

在咽喉兩側生長。這與手少陰、足太陰和足厥陰經絡相關,由於火熱積聚和毒素上行而引發。應使用「加減敗毒散」和「黃連消毒散」(參考腦癰的治療方案),並在「活命飲」中加入「玄參」、「桔梗」和「黃連」。如果傷口內部有問題,則情況危險。

8. 脅疽

證由心肝二經火盛,虛中有熱,而發於兩脅下,名發脅,屬手、足厥陰經。初宜神效栝蔞散(方見乳癰)、柴胡清肝湯(方見鬢疽)或活命飲加柴胡。漬後宜清熱、托裡、滋腎水;有熱當歸龍薈丸(方見脅痛。)脅下至腰及遍身紅紫,宜砭出惡血,內服防風通聖散(方見中風),紫金錠塗、服。

簡便方,雞糞搗入,鹽少許,醋和,敷患處。腫消痛止,膿成有效。

白話文:

此症由心肝二經火旺,虛中帶熱,導致兩脅部位發病,稱為「發脅」,屬於手、足厥陰經範疇。初期可使用神效栝蔞散(詳見乳癰)、柴胡清肝湯(詳見鬢疽)或活命飲加柴胡(詳見方程式36470)。在進行治療後,應適當地清熱、調理體內環境、滋潤腎水;如果出現熱象,可使用當歸龍薈丸(詳見脅痛)進行治療。若脅下疼痛蔓延至腰部及全身呈現紅紫色,則需使用針刺排出惡血,並內服防風通聖散(詳見中風),外用紫金錠塗抹與服用。

有一個簡單的方法,將雞糞搗碎,加入少量食鹽,再混入醋,敷在患處。當腫脹消退,疼痛停止,且形成膿液時,這種方法非常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