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7)

1. 發背

經曰:氣傷痛,形傷腫。發背之證,感受有五。酒肉肥鮮,幃幕恣意一;陽熱熾盛,傷寒餘毒二;誤服金石,燒煉熱藥三;陰毒氣冷,深隱漸發四;山嵐瘴氣,冒蓄臟腑五也。大都富貴家,多因法酒肥羊,膏粱厚味。寒薄者,大怒憂憤,鬱結不舒。屬於督脈及足太陽膀胱之經。

或癢或麻,或痛或不痛,有陰陽,腑臟之別焉。感於六腑積熱,舉發於膚肉之間。其候暴速,腫皮高軟,侵展闊大,炎灼於表,如碗如盆,焮赤熱痛,名曰背癰。乃邪氣壅遏於經絡,證屬於陽,故其毒專攻於外,勢雖盛而骨髓終不枯竭,臟腑亦不致傷,此為易治。惟難調護而愈遲,十無一死。

感於五臟積熱,攻注於肌骨之內,其發遲緩,內外俱平,微作赤色,如粟如錢,時作癢痛,名曰背疽。乃邪氣隱伏於筋膜,證屬於陰,故其毒專於內,形雖微而精氣皆已敗壞,榮衛必不能固斂,此為難治。雖然極力而罔效,十無一生。所謂外如粟,內如谷;外如錢,內著拳是也。

治法宜先用蒜搗餅,多艾灸之(痛灸至不痛,不痛灸至痛),或去蒜明灸。先以加減敗毒散大劑汗之,接服真人活命飲,日二、三劑。其銀花酒,槐花酒,蠟礬丸,皆可兼用。次服托裡諸方,十宣、八珍、十全大補之類。便秘服黃連內疏湯,清涼飲(忌木通。)必服護心散,外用敷藥。

膿成不得穿破者,用替針丸;不穿,用針法(方見前。)

主方,真人活命飲,倍皂角刺,加羌活(二錢)、肉桂(三分),好酒煎服。如不飲酒,水、酒同煎。前後宜用諸方,皆於總論中採用。

男子五十外患此,四、五日焮腫大病,赤暈尺許,重如負石。勢熾當峻攻,察其脈虛,先砭赤處,出黑血碗許;稍輕,外圍藥,內多服真人活命飲,砭處出黑水而消。

白話文:

[背癰]

古人說:“氣傷則痛,形傷則腫。”背癰的病因有五種情況:一是過量飲酒食肉,生活過於放縱;二是陽熱過度,或是傷寒後遺症;三是誤服金石類藥物,或是煉製的熱性藥物;四是體內陰毒氣冷,深藏體內逐漸發作;五是山林間的瘴氣,侵入臟腑。大多數富貴人家,多是因爲嗜好酒肉,吃太多油膩的食物。體質寒薄的人,如果大怒或憂憤,情緒鬱結不舒,這屬於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問題。

病症可能表現爲癢、麻、痛,或無痛,有陰陽和臟腑的區別。如果是六腑積熱導致,在肌膚間爆發。這種病情發展迅速,皮膚腫脹,表面紅熱,如同碗盆大小,皮膚髮紅髮熱疼痛,稱爲背癰。這是邪氣阻塞在經絡中,屬於陽證,所以其毒性主要在外,雖然病情嚴重,但骨髓不會枯竭,臟腑也不會受損,因此較容易治療。只是護理難度較大,恢復時間較長,十人中很少會死亡。

如果是五臟積熱導致,侵入肌骨內部,發病緩慢,內外都平,輕微出現紅色,如小米粒或銅錢大小,偶爾會癢痛,稱爲背疽。這是邪氣隱匿於筋膜中,屬於陰證,所以其毒性主要在內,雖然外表看似輕微,但體內精氣已經敗壞,營衛無法固斂,因此較難治療。即使盡力治療,往往無效,十人中很難有一人生還。所謂外表如小米,內部如穀物;外表如銅錢,內部如拳頭。

治療方法應先使用搗碎的大蒜餅,再大量艾灸(在痛處灸到不痛,不痛處灸到痛),或去掉大蒜直接艾灸。首先服用加減敗毒散大劑出汗,接着服用真人活命飲,每日二到三劑。銀花酒、槐花酒、蠟礬丸都可以同時使用。之後服用托里諸方,如十宣、八珍、十全大補等。便祕時服用黃連內疏湯,清涼飲(避免使用木通)。必須服用護心散,外部使用敷藥。

膿腫形成但未破裂,可以使用替針丸;若仍未破裂,可以使用針刺法(具體方法見前面)。

主要處方是真人活命飲,皁角刺加倍,加羌活(二錢)、肉桂(三分),用好酒煎服。如果不喝酒,可以用酒和水一起煎。前後使用的各種處方,都是從總論中選取的。

對於5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,如果患病四五天後,腫大嚴重,紅暈範圍達到一尺左右,感覺沉重如負石,病情嚴重時需要猛烈治療。觀察到脈象虛弱,先在紅腫部位進行砭石療法,放出約一碗黑血;症狀稍有緩解,外部用藥,內部多服真人活命飲,砭石療法處流出黑水,症狀得以消除。

2. 瘰癧

帝曰:寒熱瘰癧在項腋者,何氣使然?岐伯曰:此皆鼠瘻寒熱之毒氣,留於脈而不去者也。帝日:去之奈何?岐伯曰:鼠瘻之本,皆在臟,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。浮於脈中,尚未內著於肌肉,而外為膿血者易去也。瘰癧者,結核連續是也;形長如蛤者,為馬刀也。必起於少陽一經,不守禁忌,延及陽明。

大抵原屬氣血不足,復感恚怒氣逆,憂思鬱結,風熱邪氣,內搏於肝,食味之厚,曰毒、曰風、曰熱,皆此三端,招引變換。須分虛實,實者易治,虛者兼補。以其三焦相火、氣多血少所致。婦人患此則月經不調,寒熱變生;稍久轉為潮熱等證漸寬,則俗謂癧怯是矣。宜隔蒜灸之,服敗毒散十帖。

不消,服後方。必宜戒怒寡欲,斷絕厚味可治。脈浮數,清熱涼血;脈沉伏,散郁行氣。經曰:火淫所勝,治以滷寒。先用食鹽一、二兩炒熱,入長流水數碗頻飲。以鵝翎於喉中探引,得吐涎三、二碗。先服五香連翹飲加牡蠣,便實加大黃數錢。攻動作痛作熱,次用消散之藥。

接服涼血通經藥,加玉燭散、四物湯(方見婦科)、涼膈散、黃連解毒湯(方見火門。)

主方,桔梗,甘草(炙),防風,海藻,昆布(各五錢),連翹,柴胡梢,三稜,龍膽草,條芩(半生半酒),蓬朮(各三錢),黃連,白芍藥,黃柏(酒炒),知母(炒),天粉,葛根(各三錢),升麻,當歸尾(各五錢)

上銼,每服一兩,水二鍾,浸半日,煎至一鍾,去渣。臥床去枕,頭著席,患處向下,足伸高,頓熱呷一口,作十次咽。用後方亦如此服法。另配一料,水法丸綠豆大,留前藥汁一口,嚥下即安臥,藥氣在咽。

甘桔散瘻湯,治瘰癧先從喉下起。

甘草,桔梗,枳殼,羌活,川芎,芍藥,前胡,大腹皮,紫蘇,黃芩,柴胡(各等分)水煎服。

羌獨破結湯,治先從項中起。

羌活,獨活,防風,紫蘇,連翹,川芎,芍藥,桔梗,前胡,蒼朮,甘草(各等分)水煎服。

疏肝消滯湯,治先從左起。

柴胡,青皮,羌活,防風,枳殼,桔梗,當歸,芍藥,龍膽草,川芎,甘草(各等分)水煎服。

導氣抑留湯,治先從右起。

香附子,蘿蔔子,烏藥,蘇子,厚朴,桔梗,羌活,防風,半夏(制),茯苓,甘草(等分)上水煎服。

玉燭散,治瘰癧自消,和血通經。

當歸,川芎,赤芍藥,熟地黃,大黃,黃芩,甘草(等分),上為末,每三錢加姜三片,水煎,入芒硝三分,連渣服。

清肝飲,治馬刀生脅下。

柴胡,桔梗,連翹,當歸尾,黃芩,黃連,牛蒡子,三稜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紅花(少許)上水煎服。

連翹潰堅湯,治瘰癧、馬刀。

柴胡(一兩二錢),天粉(一兩,酒炒),龍膽草,黃芩(俱酒炒),防風,羌活(各七錢),連翹,當歸尾,芍藥(各五錢),三稜(酒炒),蓬朮(酒炒),黃連(酒炒),蒼朮,甘草(炙。各二錢)

上銼一料為粗末,每服一兩。水煎一料為末,水法丸,藥汁送下。

又,連翹(一斤),瞿麥(八兩),大黃(酒煮,三兩),甘草(二兩),分六十服,每日水煎,臥床服,法同前。

又,夏枯草大治瘰癧,散滯氣,補養厥陰血脈,退寒熱。虛者,儘可倚仗;實者,行散。佐之艾灸,取效。草高尺許,枝頭密,開紫花,夏至即枯,鮮者搗汁煎膏,枯者煎服。

又,桑椹黑者,搗汁,桑柴火,砂鍋熬膏,臥床服。

又,五倍子、大黃、南星、芒硝為末,等分。初起時用米醋,蜜調圍,日數次,散為度。癧、馬刀、結核皆消。

又,皂角刺(一升)、玄參、連翹(各一兩)。水五碗,砂鍋慢火熬,水盡為度。用煮皂子軟者,每夜嚼三粒,津唾嚥下。硬者為末,蜜丸噙化。

白話文:

【病名】:瘰癧

【問題】:為什麼頸部或腋下會出現冷熱交替且有腫塊的瘰癧?

【解答】:這些都是因為一種類似鼠瘻的寒熱之毒氣,滯留在脈絡中無法排除所導致的。

【問題】:該如何治療?

【解答】:瘰癧的根本原因都在體內臟腑,而其表徵會在頸部和腋下顯現。如果毒素還停留在脈絡中,尚未深入肌肉組織,只是在外部形成膿血,那麼就比較容易處理。瘰癧指的是那些相連不斷的結節;若形狀像蛤蜊的,就是所謂的馬刀。通常這種病源自少陽經絡,如果不遵守禁忌,就會蔓延到陽明經。

大多數情況下,這是因為體內氣血不足,再受到情緒的影響,如憤怒、憂慮或過度思考,以及外來的風熱邪氣,在體內與肝臟相互作用。食物過於濃厚,也會產生毒素、風、熱,這三個因素相互牽引變化。在治療時必須區分是實證還是虛證,實證較易治療,虛證則需同時補充體力。這是因為三焦的相火過盛,氣多血少所導致的。女性患者可能伴隨月經不調,甚至會產生寒熱交錯的症狀;時間久了,會變成潮熱等後遺症,這就是俗稱的瘰癧怯弱。應使用隔蒜灸法,並服用敗毒散十帖。

若無改善,可改用其他療法。患者必須控制情緒,減少慾望,並且避免攝取太濃厚的食物,這樣纔能有效治療。若脈搏浮動且頻率加快,應清熱涼血;脈搏深沉且隱蔽,則要散鬱行氣。經典中提到,若因火邪過盛所導致的疾病,應使用鹵寒法治療。首先使用一至二兩的食鹽炒熱,加入數碗長流清水頻繁飲用。使用鵝毛在咽喉部位輕輕刺激,使其吐出幾碗口水。先服用五香連翹飲加牡蠣,若排便不順,可加入數錢的大黃。若有疼痛和發熱的症狀,再使用消散的藥物。

接著服用涼血通經的藥物,可以加上玉燭散、四物湯(參考婦科方)、涼膈散、黃連解毒湯(參考火門方)。

【主要藥方】:

  • 桔梗、甘草(炙)、防風、海藻、昆布(各五錢)
  • 連翹、柴胡梢、三稜、龍膽草、條芩(半生半酒)、蓬朮(各三錢)
  • 黃連、白芍藥、黃柏(酒炒)、知母(炒)、天粉、葛根(各三錢)
  • 升麻、當歸尾(各五錢)
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一兩,用二鍾的水浸泡半天,煮至剩下一鍾,去渣。平躺在牀上,頭部不要枕枕頭,讓頭部貼著牀墊,患部朝下,雙腳伸直抬高,趁熱小口啜飲,分十次慢慢吞下。使用後方的藥物也應採用相同的服用方法。另外,可以準備一份藥材,用水法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,留下前藥的藥汁一口,吞下藥丸後立即躺下休息,讓藥氣停留在咽喉。

【甘桔散瘻湯】,用於治療從喉部開始的瘰癧。 甘草、桔梗、枳殼、羌活、川芎、芍藥、前胡、大腹皮、紫蘇、黃芩、柴胡(各等分)水煎服。

【羌獨破結湯】,用於治療從頸部開始的瘰癧。 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紫蘇、連翹、川芎、芍藥、桔梗、前胡、蒼朮、甘草(各等分)水煎服。

【疏肝消滯湯】,用於治療從左側開始的瘰癧。 柴胡、青皮、羌活、防風、枳殼、桔梗、當歸、芍藥、龍膽草、川芎、甘草(各等分)水煎服。

【導氣抑留湯】,用於治療從右側開始的瘰癧。 香附子、蘿蔔子、烏藥、蘇子、厚朴、桔梗、羌活、防風、半夏(制)、茯苓、甘草(等分)水煎服。

【玉燭散】,用於治療自消的瘰癧,調和血液,通經。 當歸、川芎、赤芍藥、熟地黃、大黃、黃芩、甘草(等分),研磨成粉末,每次三錢加三片薑,用水煎煮,加入三分芒硝,連渣一起服用。

【清肝飲】,用於治療生於脅下的馬刀。 柴胡、桔梗、連翹、當歸尾、黃芩、黃連、牛蒡子、三稜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紅花(少許)水煎服。

【連翹潰堅湯】,用於治療瘰癧、馬刀。 柴胡(一兩二錢),天粉(一兩,酒炒),龍膽草、黃芩(俱酒炒),防風、羌活(各七錢),連翹、當歸尾、芍藥(各五錢),三稜(酒炒)、蓬朮(酒炒)、黃連(酒炒)、蒼朮、甘草(炙。各二錢)

將以上藥材切碎成粗末,每次服用一兩。用水煎煮,製成粉末,用水法製成丸藥,用藥汁送下。

另外,連翹(一斤)、瞿麥(八兩)、大黃(酒煮,三兩)、甘草(二兩),分成六十次服用,每天用水煎煮,躺在牀上服用,方法同前。

此外,夏枯草對於治療瘰癧非常有效,能幫助消除滯留的氣血,滋養厥陰的血脈,減緩寒熱交錯的症狀。對於虛證的患者,可倚賴夏枯草;對於實證的患者,則有助於行散。搭配艾灸,效果更佳。夏枯草高度約一尺左右,枝頭密集,開紫色花朵,夏至後就會枯萎。新鮮的夏枯草可以搗汁煎膏,乾燥的夏枯草可以直接煎服。

另外,黑色的桑葚搗汁,用桑柴火和砂鍋熬成膏狀,躺在牀上服用。

另外,五倍子、大黃、南星、芒硝等量研磨成粉末。剛開始時,可以用米醋和蜂蜜調和,圍繞患處,每天數次,直到消失。對於瘰癧、馬刀、結核等病症都有消除效果。

另外,皁角刺(一升)、玄參、連翹(各一兩)。加入五碗水,用砂鍋慢慢熬煮,直到水分蒸發完畢。使用煮軟的皁角,每晚嚼三粒,吞下口水。若是硬的皁角,則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丸噙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