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7)
卷之八 (7)
1. 發背
經曰:氣傷痛,形傷腫。發背之證,感受有五。酒肉肥鮮,幃幕恣意一;陽熱熾盛,傷寒餘毒二;誤服金石,燒煉熱藥三;陰毒氣冷,深隱漸發四;山嵐瘴氣,冒蓄臟腑五也。大都富貴家,多因法酒肥羊,膏粱厚味。寒薄者,大怒憂憤,鬱結不舒。屬於督脈及足太陽膀胱之經。
或癢或麻,或痛或不痛,有陰陽,腑臟之別焉。感於六腑積熱,舉發於膚肉之間。其候暴速,腫皮高軟,侵展闊大,炎灼於表,如碗如盆,焮赤熱痛,名曰背癰。乃邪氣壅遏於經絡,證屬於陽,故其毒專攻於外,勢雖盛而骨髓終不枯竭,臟腑亦不致傷,此為易治。惟難調護而愈遲,十無一死。
白話文:
經書上說:氣息受損會引起疼痛,形體受損則會導致腫脹。背癰這個病症,是由五種原因所引起的。包括飲食過於豐盛,如酒、肉、鮮魚等,無節制地食用(一);陽熱過盛,傷寒後遺症(二);誤服金屬和礦物質藥物,以及熱性藥物(三);陰毒之氣寒冷,逐漸在體內發作(四);山嵐瘴氣入侵,影響內臟(五)。
總的來說,富裕家庭的人們大多由於飲用法酒,食用肥羊,食用油膩高蛋白的食物。貧弱的人們,因為大怒、憂慮、悲憤,導致情緒鬱結,不得舒緩。這些情況多與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的經絡有關。
背癰的症狀可能表現為癢、麻、痛或不痛,這與陰陽、臟腑的差異有關。由六腑積熱所引起,表現於皮膚和肌肉之間。這種病症來得快,腫起的皮膚高高隆起且柔軟,迅速擴展,炎症表現於表面,像碗一樣凸起,紅腫、熱痛。這種病症被稱為背癰。這是因為邪氣阻塞在經絡中,病徵屬於陽性,因此毒素主要攻擊外部,即使病情嚴重,但骨髓不會枯竭,內臟也不會受到傷害,所以這種病症較易治療。然而,這種病症難以調養,恢復速度緩慢,十個人中可能只有一個會死亡。
感於五臟積熱,攻注於肌骨之內,其發遲緩,內外俱平,微作赤色,如粟如錢,時作癢痛,名曰背疽。乃邪氣隱伏於筋膜,證屬於陰,故其毒專於內,形雖微而精氣皆已敗壞,榮衛必不能固斂,此為難治。雖然極力而罔效,十無一生。所謂外如粟,內如谷;外如錢,內著拳是也。
治法宜先用蒜搗餅,多艾灸之(痛灸至不痛,不痛灸至痛),或去蒜明灸。先以加減敗毒散大劑汗之,接服真人活命飲,日二、三劑。其銀花酒,槐花酒,蠟礬丸,皆可兼用。次服托裡諸方,十宣、八珍、十全大補之類。便秘服黃連內疏湯,清涼飲(忌木通。)必服護心散,外用敷藥。
白話文:
對於五臟積熱,侵入肌肉骨骼,發病緩慢,內外均平,呈現淡紅色,狀如米粒或銅錢,時常出現癢痛,稱為背疽。這是因為邪氣潛藏在筋膜之中,病症屬陰,因此其毒素主要在內部,即使外表看似微小,但其精氣已經敗壞,營養和衛生系統必定無法正常運作,這種情況較難治療。即使盡力治療也往往收效甚微,十人之中可能沒有生還的。
治療上,首先應使用大蒜搗製的餅來敷貼,並配合大量艾灸(灸至疼痛消失再繼續灸,直到再次感到疼痛)。亦可以去除大蒜,單純使用明灸。初期可以服用「加減敗毒散」大劑量的發汗藥物,接著服用「真人活命飲」,每日兩到三次。銀花酒、槐花酒、蠟礬丸等,都可以同時使用。其次,可以服用託裡諸方,例如十宣、八珍、十全大補等類型的藥物。如果出現便祕,可以服用「黃連」內疏湯,以及「清涼飲」(忌用木通)。必須服用「護心散」,外部則需要使用「敷藥」。
請注意,以上內容是中醫傳統理論的概述,並非具體的診斷和治療建議。在實際治療過程中,應尋求專業的中醫師進行個別化的診斷和治療。
膿成不得穿破者,用替針丸;不穿,用針法(方見前。)
主方,真人活命飲,倍皂角刺,加羌活(二錢)、肉桂(三分),好酒煎服。如不飲酒,水、酒同煎。前後宜用諸方,皆於總論中採用。
男子五十外患此,四、五日焮腫大病,赤暈尺許,重如負石。勢熾當峻攻,察其脈虛,先砭赤處,出黑血碗許;稍輕,外圍藥,內多服真人活命飲,砭處出黑水而消。
白話文:
對於那些未形成破口的膿包,可以使用「替針丸」進行治療;若未能自行穿破,則需通過針灸療法進行處理(詳細方法請參照之前提到的說明)。
主要方子是「真人活命飲」,其中將皁角刺的份量加倍,再加入「羌活」(兩錢)和「肉桂」(三分)。用好的米酒來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患者不喜歡喝酒,也可以選擇用水和酒一同煎煮。在治療的過程中,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方子,這些都在總論中有所提及。
對於男性在五十歲之後出現的這種病症,初期會出現四到五天的紅腫、增大,並且在腳部的尺脈周圍有一圈紅色的暈圈,嚴重時如同負著巨石般沈重。在病情加重時應採取強力的攻擊療法,觀察其脈搏是否虛弱,首先在紅腫部位進行針刺,並取出約一碗的黑色血液;如果症狀稍微緩解,則在外部施用藥物,內部則多服用「真人活命飲」,在針刺部位排出黑色的水分,直到腫脹消退。
2. 瘰癧
帝曰:寒熱瘰癧在項腋者,何氣使然?岐伯曰:此皆鼠瘻寒熱之毒氣,留於脈而不去者也。帝日:去之奈何?岐伯曰:鼠瘻之本,皆在臟,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。浮於脈中,尚未內著於肌肉,而外為膿血者易去也。瘰癧者,結核連續是也;形長如蛤者,為馬刀也。必起於少陽一經,不守禁忌,延及陽明。
大抵原屬氣血不足,復感恚怒氣逆,憂思鬱結,風熱邪氣,內搏於肝,食味之厚,曰毒、曰風、曰熱,皆此三端,招引變換。須分虛實,實者易治,虛者兼補。以其三焦相火、氣多血少所致。婦人患此則月經不調,寒熱變生;稍久轉為潮熱等證漸寬,則俗謂癧怯是矣。宜隔蒜灸之,服敗毒散十帖。
白話文:
帝問:為什麼在頸部和腋下會出現寒熱瘰癧的情況呢?岐伯回答:這些都是由於鼠瘻所產生的寒熱毒氣,滯留在脈絡中無法散去所導致的。
帝又問:該如何除去這毒氣呢?岐伯說:鼠瘻的根本都在內臟,其外露部分則會從頸部和腋下出現。它們漂浮在脈絡中,還未深入肌肉,並且外觀呈現膿血狀,因此較容易清除。
瘰癧是一種結節連綿不斷的疾病;形狀長得像蛤蜊的,稱為「馬刀」。它通常起於少陽經絡,如果沒有遵守禁忌,可能會蔓延到陽明經絡。
總的來說,這種病多由氣血不足,加上情緒激動、心情煩躁、憂慮思緒鬱結,以及風熱邪氣侵入肝臟,食用過於肥厚的食物,被稱為「毒」、「風」、「熱」的元素,都是引起這種病症的原因。需要區分虛實,對實症患者容易治療,虛症患者則需要兼顧補益。因為這種病症通常是因三焦相火旺盛、氣多血少所引起。
對於女性患者,會影響月經調節,出現寒熱變化;病情稍久後,會逐漸轉為潮熱等症狀,這是俗稱的「癧怯」。對於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隔蒜灸療法,並服用「敗毒散」十劑。
不消,服後方。必宜戒怒寡欲,斷絕厚味可治。脈浮數,清熱涼血;脈沉伏,散郁行氣。經曰:火淫所勝,治以滷寒。先用食鹽一、二兩炒熱,入長流水數碗頻飲。以鵝翎於喉中探引,得吐涎三、二碗。先服五香連翹飲加牡蠣,便實加大黃數錢。攻動作痛作熱,次用消散之藥。
接服涼血通經藥,加玉燭散、四物湯(方見婦科)、涼膈散、黃連解毒湯(方見火門。)
白話文:
如果不見效,請在服用後再進行調整。必須要戒除怒氣,減少慾望,避免食用豐富的食物,這樣可以治療。如果脈搏跳動快速且頻繁(脈浮數),應使用清熱和涼血的方法;如果脈搏深沈而靜止(脈沈伏),則需使用散除鬱結和調理氣機的方法。古書上說:「如果火邪過盛,應該用寒涼的方法來治療。」首先,將一兩到兩兩的食鹽炒熱,加入幾碗長流水頻繁飲用。用鵝翎在喉嚨中探查引導,直到吐出三到兩碗唾液。首先服用五香連翹飲(添加牡蠣)後,如果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,可以增加大黃的份量。當感到疼痛或發熱時,接著使用具有消散效果的藥物。
接著服用涼血和調經的藥物,可以添加玉燭散、四物湯(詳情見婦科部分)、涼膈散、黃連解毒湯(詳情見火門部分)。
主方,桔梗,甘草(炙),防風,海藻,昆布(各五錢),連翹,柴胡梢,三稜,龍膽草,條芩(半生半酒),蓬朮(各三錢),黃連,白芍藥,黃柏(酒炒),知母(炒),天粉,葛根(各三錢),升麻,當歸尾(各五錢)
白話文:
此方主要包含以下中草藥:
- 桔梗(用量:五錢):具有宣肺、利咽、祛痰的功效。
- 甘草(用量:五錢,炙製):有調和諸藥、止咳平喘的作用。
- 防風(用量:五錢):能解表散風、緩急止痛。
- 海藻(用量:五錢):用於化痰散結、消腫。
- 昆布(用量:五錢):同樣具有化痰散結、消腫的效用。
- 連翹(用量:五錢):清熱解毒、散結消腫。
- 柴胡梢(用量:五錢):疏肝解鬱、退熱。
- 三稜(用量:三錢):破血行氣、消癥塊。
- 龍膽草(用量:三錢):清熱燥濕、涼血解毒。
- 條芩(用量:三錢,部分生用,部分酒浸):清熱解毒、燥濕。
- 蓬朮(用量:三錢):燥濕行氣、除痰。
- 黃連(用量:三錢):清熱解毒、涼血。
- 白芍(用量:三錢):養血柔肝、緩急止痛。
- 黃柏(用量:三錢,酒炒):清熱燥濕、涼血止血。
- 知母(用量:三錢,炒製):清熱潤燥、養陰生津。
- 天粉(用量:三錢):補益肺脾、固澀止瀉。
- 葛根(用量:三錢):升陽止瀉、清熱解毒。
- 升麻(用量:三錢):清熱解毒、升陽舉陷。
- 當歸尾(用量:五錢):活血調經、補血養心。
上銼,每服一兩,水二鍾,浸半日,煎至一鍾,去渣。臥床去枕,頭著席,患處向下,足伸高,頓熱呷一口,作十次咽。用後方亦如此服法。另配一料,水法丸綠豆大,留前藥汁一口,嚥下即安臥,藥氣在咽。
甘桔散瘻湯,治瘰癧先從喉下起。
甘草,桔梗,枳殼,羌活,川芎,芍藥,前胡,大腹皮,紫蘇,黃芩,柴胡(各等分)水煎服。
白話文:
上銼,每次服用一兩,取兩鍾水,浸泡半天後,煮沸至一鍾,然後去除藥渣。躺於牀上,頭靠在枕頭上,患處朝下,腳抬高,一口一口地喝熱湯,共喝十次。接著服用的藥方也按照同樣的方法服用。另外準備一組藥材,用水煎煮,做成大如綠豆的丸狀。留下之前煎藥時的藥汁一口,喝下後馬上躺下休息,讓藥物的氣息留在咽喉部。
「甘桔散瘻湯」,專治從喉部開始發作的瘰癧病。
甘草、桔梗、枳殼、羌活、川芎、芍藥、前胡、大腹皮、紫蘇、黃芩(各取等量)加水煮沸後服用。
羌獨破結湯,治先從項中起。
羌活,獨活,防風,紫蘇,連翹,川芎,芍藥,桔梗,前胡,蒼朮,甘草(各等分)水煎服。
疏肝消滯湯,治先從左起。
柴胡,青皮,羌活,防風,枳殼,桔梗,當歸,芍藥,龍膽草,川芎,甘草(各等分)水煎服。
導氣抑留湯,治先從右起。
香附子,蘿蔔子,烏藥,蘇子,厚朴,桔梗,羌活,防風,半夏(制),茯苓,甘草(等分)上水煎服。
白話文:
【羌獨破結湯】,治療從頭部開始。
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紫蘇、連翹、川芎、芍藥、桔梗、前胡、蒼朮、甘草(各等份)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【疏肝消滯湯】,治療從身體左側開始。
柴胡、青皮、羌活、防風、枳殼、桔梗、當歸、芍藥、龍膽草、川芎、甘草(各等份)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【導氣抑留湯】,治療從身體右側開始。
香附子、蘿蔔子、烏藥、蘇子、厚朴、桔梗、羌活、防風、半夏(制)、茯苓、甘草(等份)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玉燭散,治瘰癧自消,和血通經。
當歸,川芎,赤芍藥,熟地黃,大黃,黃芩,甘草(等分),上為末,每三錢加姜三片,水煎,入芒硝三分,連渣服。
清肝飲,治馬刀生脅下。
柴胡,桔梗,連翹,當歸尾,黃芩,黃連,牛蒡子,三稜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紅花(少許)上水煎服。
連翹潰堅湯,治瘰癧、馬刀。
白話文:
【玉燭散】,用於治療淋巴腺腫大自行消退,調和血液流通經脈。
當歸,川芎,赤芍藥,熟地黃,大黃,黃芩,甘草(份量相等),以上混合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三片薑,用水煎煮,再加入芒硝三分,連同藥渣一起服用。
【清肝飲】,用於治療長在腋下的馬刀傷。
柴胡,桔梗,連翹,當歸尾,黃芩,黃連,牛蒡子,三稜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紅花(少量)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【連翹潰堅湯】,用於治療淋巴腺腫大、馬刀傷。
柴胡(一兩二錢),天粉(一兩,酒炒),龍膽草,黃芩(俱酒炒),防風,羌活(各七錢),連翹,當歸尾,芍藥(各五錢),三稜(酒炒),蓬朮(酒炒),黃連(酒炒),蒼朮,甘草(炙。各二錢)
上銼一料為粗末,每服一兩。水煎一料為末,水法丸,藥汁送下。
又,連翹(一斤),瞿麥(八兩),大黃(酒煮,三兩),甘草(二兩),分六十服,每日水煎,臥床服,法同前。
又,夏枯草大治瘰癧,散滯氣,補養厥陰血脈,退寒熱。虛者,儘可倚仗;實者,行散。佐之艾灸,取效。草高尺許,枝頭密,開紫花,夏至即枯,鮮者搗汁煎膏,枯者煎服。
白話文:
柴胡、天粉、龍膽草、黃芩、防風、羌活、連翹、當歸尾、芍藥、三稜、蓬朮、黃連、蒼朮、甘草。這一系列藥物的用量分別為:柴胡和天粉各30公克,龍膽草、黃芩、防風、羌活、連翹、當歸尾、芍藥、三稜、蓬朮、黃連、蒼朮、甘草各15公克。將所有藥物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量為60公克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另外,連翹、瞿麥、大黃、甘草的用量分別為:連翹300公克、瞿麥240公克、大黃90公克(需用酒煮過)、甘草40公克。這些藥物可以分成60份,每天使用一次,用水煎煮後在躺著的情況下服用。此外,夏枯草對於治療淋巴腺結節有很好的效果,能消除堵塞氣血的問題,並補充陰血。對於虛弱的人來說,它是一種很好的補充,對於實質的問題,則可以通過疏散的方式進行治療。配合艾灸使用,效果更佳。夏枯草高約一尺,枝葉茂密,開紫色花朵,在夏至時開始枯萎。鮮嫩的夏枯草可以搗碎取汁,濃縮後服用,乾枯的則可以直接煎煮服用。
又,桑椹黑者,搗汁,桑柴火,砂鍋熬膏,臥床服。
又,五倍子、大黃、南星、芒硝為末,等分。初起時用米醋,蜜調圍,日數次,散為度。癧、馬刀、結核皆消。
又,皂角刺(一升)、玄參、連翹(各一兩)。水五碗,砂鍋慢火熬,水盡為度。用煮皂子軟者,每夜嚼三粒,津唾嚥下。硬者為末,蜜丸噙化。
白話文:
又,使用桑椹黑色部分,打汁,使用桑柴火,砂鍋熬製膏狀,於臥牀時服用。
又,使用五倍子、大黃、南星、芒硝研磨成粉末,等量使用。初期時使用米醋和蜂蜜調製外敷物,每日多次,直至病情得到控制。對於癧疹、馬刀瘡、結核等病狀都有消解作用。
又,使用皁角刺(一升)、玄參(一兩)、連翹(一兩)。使用五碗水,砂鍋以慢火熬煮,直至水完全蒸發為止。使用煮過後變軟的皁角,每晚咀嚼三粒,以唾液吞下。若皁角硬則研磨成粉,以蜂蜜做成丸狀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