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八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4)

1. 神燈照疽法

雄黃,硃砂,血竭,沒藥(各一錢),麝香(等分),共研,摻綿紙十四條作燃潤麻油點,照瘡毒,離半寸,自外而內周圍照藥氣熏毒令熱,先三條起,漸消用敷藥。車前草、豨薟草、五龍草、金銀花(俱鮮者)同搗細,加陳年小粉、飛鹽少許,又搗如糊,頻敷,中留頭。早可散,遲略潰。

諸草缺鮮者,取根或乾者為末,加陳醋調,內兼服敗毒散、護心散、活命飲、十宣散尤效,忌涼藥。

白話文:

【神燈照疽法】

取雄黃、硃砂、血竭、沒藥各一錢,麝香等量,一起研磨成粉末。然後用這些粉末沾濕綿紙十四條,浸潤在麻油中,作為照明工具。將其照在瘡毒上,距離約半寸,從外向內周圍照射,讓藥氣燻蒸瘡毒使其發熱。首先使用三條開始,逐漸消減後再使用敷藥。

車前草、豨薟草、五龍草、金銀花(皆需新鮮的)一起細細搗碎,加入一些陳年的小粉和飛鹽,再次搗至糊狀,頻繁地敷在患處,中間要留出一個頭部大小的空間。

如果上述草藥無法取得新鮮的,可以使用乾燥的或其根部磨成的粉末,再用陳醋調和。內部同時服用敗毒散、護心散、活命飲、十宣散效果更佳,但需避免使用涼性藥物。

早治可以散去病痛,晚治可能需要稍微切開排膿。

2. 灸漏

凡瘡瘍日久成漏者,非止一端。有因生於虛軟卑下之處,其氣脈下行而難於收口;或氣血虧傷,遷延不收;或患瘡毒未平復,因犯房室成漏,小孔出水不已,漸成不救之患。用大附子一個,重一兩者氣足,為末,津唾調作餅。如漏孔大,三文錢厚,用艾炷於餅上灸;內服大劑十全大補湯助之,至孔合為度。

如無附子,用淡豆豉搗作薄餅灸。或猶在穿潰時,難於生肌,疽毒根深,水從內出,用硫黃為末,和入白麵,以大蒜搗捻成餅。如孔大,厚三分艾灸,勿令痛,要令大熱,至二十一壯,每壯一換。隔五日,用翠云錠、信效錠子,以些許用入瘡口,歹肉去,好肉生。次上生肌散,內服大補托之藥。

白話文:

[治療漏管]

凡是長期未癒的瘡口形成漏管的情況,原因很多種。有的是因為生長在身體虛弱、抵抗力較差的地方,導致氣血循環不良,難以癒合;或者因為氣血損耗過多,久久不能癒合;又或者是瘡口尚未完全恢復,就進行性行為,結果形成漏管,小孔持續滲水,逐漸成為無法挽回的病患。

可以使用一個大附子,最好是重量達到一兩的,氣味充足,研磨成粉末,用口水調和成餅狀。如果漏孔比較大的話,餅要做得像三文錢那麼厚,然後在餅上放艾炷進行灸療。內部再輔以大量十全大補湯服用,直到漏孔癒合為止。

如果沒有附子,可以使用淡豆豉搗碎做成薄餅來灸療。或者在瘡口仍在開放期,難以生肌,且疽毒根深,水從體內流出的情況下,可以使用硫磺研磨成粉末,混入白麵粉,再加入大蒜搗成泥,捏成餅狀。如果孔徑較大,餅要做得三分厚,再在上面放艾炷灸療,不要讓患者感到疼痛,但要確保熱度足夠,直到完成二十一壯灸療,每一壯都要換新餅。隔五天後,使用翠雲錠或信效錠,取少許藥粉塗抹在瘡口,去除壞死組織,促進健康肉質生長。之後再敷上生肌散,並內部服用大補藥物支持治療。]

3. 針法

瘡瘍用針為貴。有肉已潰,膿不出,必宜針之,惟審淺深。若皮薄針深,恐傷良肉;肉厚針淺,膿毒不出。如先見血、後見膿,綿紙條捻塞口。若附骨疽、氣毒流注,及其經久不消內潰者,用針開之。若治咽喉,宜用三稜針。及癰焮痛而四畔赤腫如灼,用瓷鋒砭破,皂角刺亦可(毒破膿出,重者即輕,切勿見風。

)癰若皮薄,而多有椒眼、蜂窠之狀、膿血不出者,用針橫直裂之。凡瘡不起可托,不膿可補,膿成不出,及時針之,但不宜早。如在虛處近筋骨,未可針,若畏痛而不針則誤矣。恐傷良肉則惑矣。瘡發於肉薄之處,腫高寸許,針入二分;發背高三、四寸,針入寸許(附骨疽同)。

況患處肉已腐,何痛之有?怯弱人,及附骨疽不破,遷延日久,膿變臭水而透內膜,必致大潰而死。

白話文:

[針灸治療]

在處理瘡瘍的情況下,使用針灸是十分重要的。如果病竈已經化膿,但是膿液無法排出,這時候就應該使用針灸來治療,但必須要掌握好深度。如果皮膚薄的地方針刺太深,可能會傷害到健康的組織;若是肌肉厚的地方針刺太淺,則可能無法讓膿液完全排出。如果先見到血,然後纔看到膿,應該用棉紙條塞住創口。對於附著在骨頭上的瘡瘍,或是因為氣毒流竄導致的,以及長時間無法消退、內部已經化膿的情況,都可以使用針灸來開刀治療。如果是在咽喉部位的問題,則應該使用三稜針。

對於紅腫疼痛,周圍皮膚紅腫像是被燒灼的癰,可以用瓷器的尖端或砭石來破開,皁角刺也是可以使用的選擇(一旦毒素被排出,情況就會有所改善,千萬不要讓傷口曝露在風中)。對於皮膚薄且有許多像花椒粒或蜂窩狀的癰,如果膿血無法排出,應該用針橫向和縱向地切開。對於任何瘡瘍,如果還沒有隆起可以托起,或者還沒有化膿可以補救,一旦形成膿包,就應該及時進行針灸治療,但是不能太早。如果是在靠近筋骨的虛弱地方,還不能馬上針灸,但如果因為害怕疼痛而不針灸,那就會錯失治療的時機。如果擔心會傷害到健康的組織,那也是多慮了。如果瘡瘡發生在肉薄的地方,腫脹高度約一寸,針灸的深度應為兩分;如果是在背部,腫脹高度達到三、四寸,針灸的深度應為一寸左右(附著在骨頭上的瘡瘡也適用此法)。

況且,如果病竈處的肉已經腐爛,怎麼還會有疼痛呢?對於膽小的人,以及附著在骨頭上的瘡瘡無法自行破裂,拖延太久,膿液變為惡臭的水並穿透內膜,如果不進行治療,必然會導致大範圍的潰爛而死亡。

4. 火烙針法

如附骨疽、氣毒流注及其經久不消,內潰不痛,宜火針開之。鐵箸一焙,極為快意,烙後膿水流通,名曰熟瘡(此法必用於日久頑木不痛者。)如用尖針,恐口再合。必如箸大頭圓,長六、七寸一樣兩枚。捻時蘸香油於炭火上燒紅,於瘡頭近下烙,宜斜入向軟處,一烙不透再烙,必得膿水流出。

不假按抑,須用真綿紙作捻,折轉如索樣,隨深淺入瘡口,余紙分開,瘡外貼膏藥,焙直入恐透膜,宜斜入之。

白話文:

【火烙針法】

像是附骨疽、氣毒流注這類疾病,如果病狀持續很久都未見好轉,內部潰爛卻沒有疼痛感,這時候適合使用火針治療。將鐵製的工具燒熱,操作起來會非常順手,烙過之後膿水就會開始流動,這種治療方式被稱為熟瘡,但必須強調的是,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長期不愈、麻木無痛的病情。

如果使用尖銳的針頭,可能導致創口再度閉合,因此我們需要選擇形狀像筷子那樣,有圓頭且長約六至七寸的針,並且需要兩根。在操作前,先沾些香油,然後在炭火上燒到通紅,接著在瘡口的下方斜向插入,朝著較軟的地方烙,如果一次無法穿透,可以多次操作,直到膿水開始流出。

在進行治療時,不需要施加壓力,而是要用純棉紙搓成繩狀,根據瘡口的深度調整長度,並將剩下的部分分開,再在瘡口外貼上膏藥。在烙的時候要斜向插入,避免直接進入導致傷及內膜。

5. 吸法

諸毒初感,用苦竹長一、二寸,用頭節妙,削去青皮,似紙薄為佳,其大小隨瘡斟酌。當毒瘡初發時,用白蒺藜、蒼朮、厚朴、烏桕皮各五錢銼片,用水一碗,藥與竹筒同煮,以藥將干為度。乘竹筒熱,以手按之於患處,須待其筒自黏在瘡上,不必手按。須臾用前藥分兩再煮,候前竹筒冷,以手拔去,再將熱者如前法,其膿自吸入筒中而瘡愈矣。

白話文:

[吸法]

對於剛感染的各種毒素,我們可以使用約一至二寸長的苦竹,最好是使用竹子的頭端部分,然後把外層的青皮削掉,削到像紙一樣薄最好,至於實際要削多大,就要看傷口的大小來決定。

當毒瘡剛開始出現時,取白蒺藜、蒼朮、厚朴、烏桕皮各五錢,切片,然後加一碗水和苦竹筒一起煮,煮到藥材的水分差不多快煮乾即可。

趁著竹筒還熱的時候,用手將它按在患部上,等到竹筒自然吸附在瘡上,就不用再用手按著。過一會兒,再將同樣的藥材分兩次煮,等到之前的竹筒冷卻,用手把它拔掉,再換一個熱的竹筒按照同樣的方法使用,這樣瘡中的膿就會被吸進竹筒中,最終瘡就會痊癒了。

6. 蔥熨法

治瘡瘍、腫毒、癰疽及流注、結核、鶴膝風、附骨疽等,及婦人乳癰。若先已用灼艾等法,而余腫猶未消,或輕者未經艾灼,皆宜用此法。以蔥連白頭根鬚搗爛炒熱,勿畏痛楚,須布包著實熨之,必用二包輪轉炒熨。痛者熨至不痛,硬者熨揉至軟為度。大抵此法必用於微覺之時,且熨且揉,必至於散而後已,最有大功。

若跌撲傷損,瘀血凝滯,亦用此法。更以南星、草烏為末,拌入爛蔥內熱熨,尤為神效。蔥與生薑搗、炒、布包熨。傷寒結胸及男、婦、老、幼,一切食積氣滯,胸膈滿脹痞悶,大有功力,頃刻見效。

白話文:

[蔥熨法]這方法適用於治療各種瘡瘍、腫毒、癰疽,以及流注、結核、鶴膝風、附骨疽等病症,同時也適合婦女的乳癰。即使先前已經使用過如灸艾等方法,但若餘下的腫脹仍未消退,或是病情較輕、未曾經過灸艾的患者,都可採用此療法。具體操作是將蔥,包括蔥白、蔥頭和蔥鬚一起搗碎炒熱,然後無需顧忌疼痛,用布包裹緊密地在患處進行熨敷,並且要準備兩份交替炒熱熨敷。對於疼痛的地方,持續熨敷直到不再感到疼痛;對於硬塊,則需揉搓到變軟為止。一般來說,這種療法應在病狀初現時即開始使用,邊熨邊揉,必須到症狀完全消失才停止,其效果十分顯著。

此外,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凝滯,此法同樣有效。可以將南星和草烏研磨成粉末,混合在搗碎的蔥中熱熨,效果更佳,堪稱神奇。或者將蔥和生薑一同搗碎炒熱,用布包裹來熨敷。對於感冒引發的胸部結塊,以及男女老少因食物積滯、氣滯所導致的胸部脹滿、痞悶等症狀,此法也有極大的療效,通常很快就能見效。

7. 溻漬法

凡瘡腫諸毒,無出氣血凝滯而然,所謂熱則行,冷則凝。又云:熱則流通,寒則凝結。必使熱氣攻之,使腠理疏通,經絡融暢,誠至理也。古人有此方焉,其法以藥濃煎成汁。如瘡在四肢,則溻漬之;在腰腹者,則淋洗之;下部者,則蕩浴之。仍以淨布蘸汁多淋患處,冷則再熱。日用十餘次,夜亦不息,乃效。藥方見後。

白話文:

對於所有類型的瘡腫和毒素,其根源大多源自於氣血阻塞,這就應了那句「熱能行散,寒則凝滯」。換言之,熱能使血液流動,寒則使血液凝結。因此,我們必須利用熱力來促進血液循環,使皮膚肌理得以暢通,經絡得以順暢,這確實是個真理。古人已發現了這種方法,具體做法是將藥材濃煮成汁液。

如果瘡腫在四肢,就將藥汁浸泡患處;如果在腰部或腹部,就用藥汁淋洗;如果在下半身,就進行藥浴。同時,使用乾淨的布沾取大量藥汁淋在患處,一旦藥汁變冷,就再加熱。每天使用十多次,夜晚也不間斷,才能看到效果。相關藥方詳情請看後續介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