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)

1. 中風

(附:四肢不舉,口眼喎斜,諸類中風,酒厥,食厥,預防中風)

經曰:風之傷人也,或為寒熱,或為熱中,或為寒中,或為癘風,或為偏枯,或(疑作「均」為風也。)

又曰:風者,百病之長也。至其變化,乃為他病也,無常方,然致有風氣也。又曰: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。所謂理,中風大法有四:一曰偏枯,半身不遂也;二曰風痱,四肢不收也;三曰風癔,奄忽不知也;四曰風痹,諸痹類風也。古名醫概以外中風邪立論定方,謂人有勇怯,氣有盛衰,邪有微甚,中有淺深。

分中腑、中經可治,中臟難痊。中腑小續命湯解表,中經大秦艽湯調養,中臟三化湯攻裡。後賢乃分西北地高土燥,則真中風邪者有之;東南地卑土濕,皆濕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也。劉河間謂將息失宜,君相五志,七火妄動,腎水虧虛,不能制之。熱氣拂鬱,心神昏憒而卒倒也,宜防風通聖散之類。

白話文:

古書記載,風邪傷人,可能引起寒熱、熱病、寒病、麻風、半身不遂等症狀。風是百病之源,變化多端,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,但都是由於風氣所致。所有風邪引起的眩暈、抽搐等病症,都屬於肝臟的病變。中風治療主要分為四類:偏枯即半身不遂;風痱即四肢無法控制;風癔即突然昏迷;風痹即各類風濕病。古代名醫認為,風邪入侵人體,應根據患者的體質、病情的輕重緩急,以及病邪侵犯的部位,分別採取解表、調養、攻裡的治療方法。後人又指出,西北地區乾燥寒冷,容易導致風邪入侵;東南地區濕氣重,容易痰熱互生,最終導致風邪產生。劉河間認為,生活不規律,七情失調,腎水虧虛,都可能導致熱氣鬱結,心神昏迷而中風,建議服用防風通聖散等藥物治療。

李東垣謂年逾四十,陰氣半衰,或因七情,致傷其氣,或肥厚者,亦是形盛氣衰故耳,宜補中益氣湯之類。朱丹溪謂多屬濕痰,有氣血虛者,宜六君子湯之類。以三先生之論,悉屬內因,主火、主氣、主濕痰為本,則臟腑經絡,榮衛氣血,亦以諸邪致損。故腠理不密,外邪易侵,則風為標矣。

以歷年試之,有暴感盛怒,肝木之風實甚而忽倒者,其證喉無痰聲,目瞑口合,肢冷脈沉,乃中氣也。有卒中者,多因處於順境,恣幃幕之樂;或年已五八後,陰氣半衰而猶縱欲;或年近八八,精絕而不斷淫,致水竭火騰,銷爍真陰,煎熬津液,凝泣為痰,隨氣升降,四肢百骸無所不至,更以厚味醇酒補助其陽,陽實陰虛,氣血日耗,雖外之動作如常,內之臟腑榮衛精髓竭矣。驀然痰火上逼,壅塞清道,出入頓廢,僵仆不省。

白話文:

李東垣認為,人到四十歲後,陰氣開始衰退一半,有些人因為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傷了氣,有些人則因為肥胖,也是身體虛弱,氣衰的緣故,這時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之類的藥物。朱丹溪認為,這多半是濕痰作祟,但也有一些氣血虛弱的人,應該服用六君子湯之類的藥物。從三位醫家的觀點來看,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都在內因,主要是火、氣、濕痰。這些內因會導致臟腑、經絡、榮衛、氣血受到損傷。因此,身體的毛孔變得疏鬆,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,而風則成為這些外邪的表象。

根據多年的經驗,有些人因為突然發怒,肝木之風過盛,而突然昏倒,這種病症的表現是喉嚨沒有痰聲,眼睛閉合,嘴巴緊閉,四肢冰冷,脈象沉緩,這是中氣衰敗的徵兆。有些人因為突然中風,多半是平時生活安逸,過於放縱享樂;或者年過五十八,陰氣已衰退一半,卻依然縱慾;或者年近八十八,精氣枯竭,卻仍然放縱淫慾,導致腎水枯竭,心火旺盛,耗損真陰,煎熬津液,凝結成痰,隨著氣血的升降運行,遍布全身,又用厚味醇酒助陽,陽盛陰虛,氣血日漸消耗,雖然外在動作看起來正常,但內臟、經絡、榮衛、精髓卻已經耗竭。突然之間,痰火上涌,堵塞了清氣流通的道路,呼吸停止,昏倒不省人事。

其證面赤汗流,眼合口干,喉中痰聲如鋸,涎沫湧溢,勢如釜沸,隨呼吸而濺出唇吻,並見種種惡候。湯藥不受,服牛黃丸,更用陝西牛黃數分灌之,無功,不適時而斃。若有生者,則我未之見。有老年惟因七情、勞役,氣血虧傷,神明失守,奄忽而作,不省人事,喉無痰壅,但齁鼾之狀,雖數日不醒,進藥得宜,可至痊愈。不可驟進牛黃、冰、麝及大戟、甘遂、芫花損血耗氣。

忌利小便,以奪津液。先進清痰順氣之藥,少兼疏風,接服大秦艽湯之類,應變而施可安。《脈經》曰:脈微而數,中風使然。滑而大者為痰,沉而實者為氣,浮遲吉,急數凶。治法:宜提頂發,掐人中,以皂角末吹入鼻,或生半夏末,或北細辛末取噴嚏,得嚏可治,無嚏不治。口噤者,用細辛、南星末泡烏梅搗,擦牙自開。

白話文:

患者的症状是面部发红,汗流不止,眼睛闭合,口干舌燥,喉咙里痰声如同锯子摩擦,唾沫涌出,如同锅里沸腾的汤水,随着呼吸喷溅到嘴唇周围,同时伴随其他各种不好的预兆。汤药无法服用,服用牛黄丸,甚至用陕西牛黄数分灌服,都没有效果,最终不治身亡。如果能活下来,我还没有见过。有些老年人,仅仅因为七情郁结、劳累过度,导致气血亏损,神志昏迷,突然发病,失去意识,喉咙没有痰堵塞,只是鼾声不断,即使数日不醒,只要用药得当,也能痊愈。不可急于使用牛黄、冰、麝香以及大戟、甘遂、芫花,这些药物会损耗血气。

忌讳利尿,会夺取津液。首先服用清痰顺气药物,适当兼顾疏风,之后服用大秦艽汤之类的药物,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,就能安然无恙。《脉经》记载:脉搏微弱而快速,是中风的表现。脉搏滑利而有力,是痰湿的表现;脉搏沉实有力,是气滞的表现。脉搏浮沉有力,预兆良好;脉搏急促而快速,预兆凶险。治疗方法:宜用手指按压头顶,掐人中,用皂角末吹入鼻孔,或者生半夏末、北细辛末,使其打喷嚏,能打喷嚏则可治愈,不能打喷嚏则无法治愈。嘴巴紧闭者,可以用细辛、南星末泡乌梅,捣碎,擦拭牙齿,就能自行张开。

或鹽梅、或單用烏梅擦,隨以生薑自然汁灌之,次灌稀涎散吐痰;痰盛者,瓜蒂散。虛老人,參蘆煎湯吐。口噤者,鼻中灌之。令患人覆身,雞毛蘸生桐油,或燈窩油絞口,痰涎吐儘可蘇。虛而不勝吐者,用陳年石灰、靛青調灌,痰降。或滾痰丸、牛黃豁痰丸(方見痰門)調下,痰降可治。

或灸百會、關元、氣海、人中,少蘇煎主方服,隨證加減。中氣證,先以蘇合香丸(方見中寒)灌之。口噤先以半丸擦齒,次宜八味順氣散、枳桔二陳湯、烏藥順氣散、蘇子降氣湯(氣門)選用。審的因暴怒所致,氣平自復,不藥可安。凡疑似難明,先服攝生飲(方見類中風)。

白話文:

可以用鹽梅,或單獨用烏梅擦拭,接著用生薑汁灌入,再灌入稀涎散,吐出痰液;痰多的,用瓜蒂散。虛弱的老人,可用人參、蘆根煎湯吐痰。嘴巴緊閉的,從鼻孔灌入。讓病人翻身,用雞毛沾生桐油,或用燈油絞入口,吐盡痰液就能醒過來。虛弱到不能吐痰的,用陳年石灰和靛青調和灌入,讓痰液下降。也可以用滾痰丸、牛黃豁痰丸調服,讓痰液下降就能治癒。

也可以灸百會、關元、氣海、人中穴位,並服用少蘇煎,根據病情加減藥物。如果是中氣不足,先用蘇合香丸灌入。嘴巴緊閉的,先用半丸擦拭牙齒,接著可以服用八味順氣散、枳桔二陳湯、烏藥順氣散、蘇子降氣湯,根據病症選擇藥物。如果確定是暴怒導致的,等氣平了就會自然恢復,不用藥也可以。凡是疑難雜症,先服用攝生飲。

痰熱盛者,宜主方加黃連、枳實。

主方(順氣逐痰),陳皮,半夏,白茯苓,人參,白朮,烏藥,南星,天麻,殭蠶,白芷(等分),甘草(減半)

上加生薑五片,水煎成,入竹瀝半小杯,生薑自然汁五匙,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痰熱很重,就應該在主要方劑中加入黃連和枳實。主方包括陳皮、半夏、白茯苓、人參、白朮、烏藥、南星、天麻、殭蠶、白芷(各等份),甘草(減半)。將以上藥材加入生薑五片,用水煎煮,然後加入竹瀝半小杯、生薑汁五匙,服用。

加減方通連癱瘓(見後)參酌。方者法之體,法者方之用。

中腑者,手足偏廢,面顯五色,惡風寒,拘急,先小續命湯一劑解表。有汗及夏月去麻黃;汗多加黃耆;有熱去附子;血虛加當歸。次以主方加川芎、香附、羌活、防風(各八分)、細辛、桂枝(各三分。)減人參、白朮、殭蠶、天麻。忌牛黃、冰、麝,能通關利竅,反引邪深入。

白話文:

加減方可以參考治療癱瘓的方劑(見後)。方劑是方法的本質,方法是方劑的應用。

如果患者是中腑受損,表現為手腳偏廢、面部出現五種顏色、怕冷、肢體拘急,可以先用續命湯一劑解表。如果出汗或在夏季,就應該去掉麻黃;出汗多就加黃耆;如果有熱就去掉附子;血虛就加當歸。接著在主方中加川芎、香附、羌活、防風(各八分)、細辛、桂枝(各三分),減去人參、白朮、殭蠶、天麻。忌用牛黃、冰、麝香,因為它們能通關利竅,反而會把邪氣引進更深的地方。

中經者,口眼喎斜,舌強難言,外無六經形證,內無便溺阻澀。主方加菖蒲、遠志、黃連、枳實、麥門冬。無汗加羌、防、麻黃、川芎、蔥頭,去人參、白朮、殭蠶、天麻;汗多加白芍、桂枝、黃耆,去白芷、天麻。次服大秦艽湯。

中臟者,邪極深也。九竅不利,二便秘澀,痰聲如鋸,先服三化湯利便,兼服牛黃丸。次主方加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羌、防、枳實、秦艽;減烏梅、白芷、殭蠶、天麻。便秘有痰,滾痰丸(痰門)。

白話文:

中經病症表現為口眼歪斜、舌頭僵硬難以說話,但沒有六經病症的表徵,也沒有大小便排泄不順。治療時,要加入菖蒲、遠志、黃連、枳實、麥門冬。如果患者沒有出汗,則要加入羌活、防風、麻黃、川芎、蔥頭,同時去除人參、白朮、殭蠶、天麻;如果患者出汗過多,則要加入白芍、桂枝、黃耆,同時去除白芷、天麻。之後可以服用大秦艽湯。

中臟病症屬於邪氣深入的表現,九竅不通,大小便排泄困難,痰聲如同鋸木,首先要服用三化湯通便,同時服用牛黃丸。接下來的治療方案要加入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羌活、防風、枳實、秦艽,同時減少烏梅、白芷、殭蠶、天麻。如果患者便秘並伴有痰,可以服用滾痰丸。

左癱屬血與風,血虛合四物湯,死血加桃仁、紅花。風加羌活、防風、蒺藜;火加芩、連;手不遂加黃芩(酒炒)、桂枝;足不遂加黃柏、牛膝。

右瘓屬氣與痰。氣滯加枳殼、桔梗、紫蘇子、枇杷葉、鬱金;氣虛加黃耆、參、術;痰盛加栝蔞、貝母、天粉、海石、白附、白芥子、皂莢、天竺黃、玄明粉之類;風疾加白附、全蠍;實人用荊、瀝;火盛加芩、連、梔子;血虛加四物;自汗加黃耆、白芍、桂枝;身體痛加羌活、蒼朮、酒芩;頭痛加川芎、細辛、荊芥、蔓荊子;頂痛加藁本、酒芩;心虛加遠志、石菖蒲;驚悸加酸棗仁、麥門冬、茯神、竹茹;肥人栝蔞、貝母、黃連、黃芩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靈仙、薄桂,少加附子;瘦人合四物、三黃(俱酒炒);嘔不止加藿香、磨木香。

白話文:

左邊半身不遂,屬於血虛和風邪入體。血虛者可服用四物湯,若有瘀血,則加桃仁、紅花。風邪入體者可加羌活、防風、蒺藜;若伴隨火熱,則加黃芩、黃連。手部不遂者可加酒炒黃芩、桂枝;腳部不遂者可加黃柏、牛膝。

右邊半身不遂,屬於氣滯和痰阻。氣滯者可加枳殼、桔梗、紫蘇子、枇杷葉、鬱金;氣虛者可加黃耆、人參、白朮;痰盛者可加栝蔞、貝母、天花粉、海石、白附子、白芥子、皂莢、天竺黃、玄明粉等等;風邪入體者可加白附子、全蠍;體質實者可加荊芥、牡蠣;火熱者可加黃芩、黃連、梔子;血虛者可加四物湯;自汗者可加黃耆、白芍、桂枝;身體疼痛者可加羌活、蒼朮、酒炒黃芩;頭痛者可加川芎、細辛、荊芥、蔓荊子;頭頂疼痛者可加藁本、酒炒黃芩;心虛者可加遠志、石菖蒲;驚悸者可加酸棗仁、麥門冬、茯神、竹茹;肥胖者可加栝蔞、貝母、黃連、黃芩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靈仙、厚朴,少量附子;瘦弱者可服用四物湯、三黃(酒炒)。嘔吐不止者可加藿香、磨木香。

如風熱已清,宜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當歸、芍藥、菊花、枸杞、鬱金、淮生地、瘛瘲、黃柏、黃耆、牛膝、人乳之類。悉以主方加減。大便秘,滾痰丸、搜風順氣丸多服,後服虎潛丸(方見虛損)及大補氣血、滋培元本之藥。

小續命湯,中腑不省人事,手足戰掉,語謇痰盛,筋脈拘急,不能屈伸,痛難轉側,半身不遂等證。腳氣緩弱,久病風人亦服。

防風(三錢),桂心,黃芩,杏仁,芍藥,甘草,川芎,麻黃,人參(各錢四分),防己(二錢),附子(七分)

白話文:

若風熱已消除,可以服用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當歸、芍藥、菊花、枸杞、鬱金、淮生地、瘛瘲、黃柏、黃耆、牛膝、人乳等藥材,依據主方加減用量。若出現便秘,可多服用滾痰丸、搜風順氣丸,之後再服用虎潛丸(方劑見虛損篇)以及其他補氣血、滋補元氣的藥物。

小續命湯適用於中腑昏迷不醒、手足顫抖、言語不清、痰多、筋脈拘緊、肢體無法伸展、疼痛難以翻身、半身不遂等症狀。腳氣虛弱、久病風痺的人也可服用。

此方藥材包括防風三錢、桂心、黃芩、杏仁、芍藥、甘草、川芎、麻黃、人參各四分、防己二錢、附子七分。

上作二服。水鍾半,姜五片,棗一枚,煎服,取微汗。無汗惡寒,麻黃、杏仁、防風各加一倍;有汗惡風,桂枝、芍藥、杏仁各加一倍;身熱無汗,不惡寒,加知母、石膏各錢四分,減附子;身熱有汗惡風,加葛根一錢,黃芩、桂心各加一倍;無汗身涼加乾薑一錢,附子、甘草各加一倍;有汗無熱,桂、附、草各加一倍;汗多加黃耆。如有雜證,相仍隨宜加減。

大秦艽湯,中經脈者,外無六經表證,內無便秘里證,乃血弱不能養筋,故手足不能運動,舌強難言,口眼喎斜,宜養血舒筋。

白話文:

服用藥物兩劑。水煮沸半鐘,加入生薑五片,大棗一枚,煎煮服用,直到微微出汗。如果沒有出汗,而且畏寒,則麻黃、杏仁、防風各加一倍;如果有汗但畏風,則桂枝、芍藥、杏仁各加一倍;如果身體發熱但沒有出汗,也不畏寒,則添加知母、石膏各四分,減少附子;如果身體發熱有汗但畏風,則添加葛根一錢,黃芩、桂心各加一倍;如果沒有出汗,身體冰冷,則添加乾薑一錢,附子、甘草各加一倍;如果有汗但沒有發熱,則桂枝、附子、甘草各加一倍;如果出汗太多,則添加黃耆。如果有其他症狀,需依據實際情況適當加減藥物。

大秦艽湯,症狀是經脈不通暢,表面沒有六經表證,內部也沒有便秘或腹瀉的證狀,這是由於血氣虛弱無法滋養筋脈,導致手腳無法活動,舌頭僵硬難以說話,口眼歪斜,需要用藥滋養血液,舒筋活絡。

秦艽,石膏(各一錢),甘草,川芎,當歸,芍藥,羌活,獨活,防風,黃芩,白芷,白朮,生地,熟地,茯苓(各七分),細辛(五分)

上加薑、棗,水煎服。遇天陰,姜七片;春夏加知母一錢;心下痞加枳實。

三化湯,中臟九竅不利,有表證。先服小續命,次此湯通便溺。

大黃,枳實,厚朴,羌活(各二錢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愈風湯,通治諸風初覺,不致倒僕,治未病聖藥。又中風內邪已除,外邪未盡,此方加減常服。久則清濁自分,榮衛自和。

白話文:

秦艽、石膏、甘草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黃芩、白芷、白朮、生地、熟地、茯苓各取七分,細辛取五分,加入薑、棗,用水煎服。如果遇到陰天,則薑片要加到七片;春夏季節可以加知母一錢;如果有心下痞症,則可以加枳實。

三化湯主要用於治療臟腑經絡不暢,伴有表證的患者。首先服用小續命湯,然後再服用三化湯,幫助通便排尿。

大黃、枳實、厚朴、羌活各取二錢五分,用水煎服。

愈風湯可以預防和治療風邪初起,防止病情加重,是防病治病的良藥。如果中風內邪已經清除,但外邪尚未完全消除,可以用此方加減服用,長期服用可以使清濁分離,營衛調和。

羌活,甘草,防風,當歸,蔓荊子,川芎,細辛,黃耆,枳殼,人參,麻黃,白芷,甘菊,薄荷,枸杞子,知母地骨皮,獨活,秦艽,黃芩,芍藥(各三兩),蒼朮,生地(各四兩),肉桂(一兩)

上銼,每服一兩,水二鍾,生薑三片,煎,空心服,渣再煎。欲汗加麻黃一錢;欲利加大黃一錢;大寒後加半夏、人參、柴胡各三分;穀雨後加石膏、黃芩、知母各三分;季夏加防風、白朮、茯苓各三分;大暑後加厚朴、藿香各三分,肉桂半分;霜降後附子、肉桂各半分,當歸三分。

白話文:

羌活、甘草、防風、當歸、蔓荊子、川芎、細辛、黃耆、枳殼、人參、麻黃、白芷、甘菊、薄荷、枸杞子、知母、地骨皮、獨活、秦艽、黃芩、芍藥(各取三兩)、蒼朮、生地(各取四兩)、肉桂(取一兩)。

以上藥物混合後,每次服用量為一兩,用二鍾水和三片生薑煎煮,於空腹時服用,並留下渣滓再次煎煮。若希望發汗,則可添加麻黃一錢;若希望通便,則可增加大黃一錢;在大寒後,可添加半夏、人參、柴胡各三分;在穀雨後,可添加石膏、黃芩、知母各三分;在季夏後,可添加防風、白朮、茯苓各三分;在大暑後,可添加厚朴、藿香各三分,肉桂半分;在霜降後,則需加入附子、肉桂各半分,以及當歸三分。

防風通聖散,諸風潮搐,手足瘛瘲,邪熱暴甚,肌肉蠕動,遍身癍疹疙瘩,頭痛目赤,一切屬風、屬火證神效。小兒急驚、痧喑。

滑石(三錢),防風(一錢二分),甘草(一錢),當歸,石膏,黃芩(各八分),桔梗(八分),麻黃(夏減半),芍藥,連翹,薄荷,梔子,川芎,芒硝(各四分),白朮,荊芥(各三分)

上加生薑,水煎服,入硝。熱盛便秘,量虛實加大黃(有汗去麻黃;)頭痛加羌活、白芷、蔥頭;喘嗽加桑皮、杏仁、半夏、桔梗、冬花、紫菀;目腫赤瘴加羌活、赤芍、木賊、蒺藜、菊花、決明、蔓荊、蟬蛻;鼻濁涕,每兩加薄荷、黃連(各一錢),小便淋閉去麻黃,倍滑石、連翹,加木通;小兒急驚加大黃、梔子、茯神,調辰砂服。

白話文:

「防風通聖散」針對各種風邪引起的抽搐、手腳痙攣、熱邪過盛、肌肉蠕動、全身疹子疙瘩、頭痛目赤等症狀特別有效。也可用於治療小兒急驚和痧症。藥方由滑石、防風、甘草、當歸、石膏、黃芩、桔梗、麻黃、芍藥、連翹、薄荷、梔子、川芎、芒硝、白朮、荊芥等藥材组成,並可根據不同症状加减藥材,例如熱盛便秘可加黄芪,頭痛可加羌活、白芷、蔥頭,喘嗽可加桑皮、杏仁、半夏、桔梗、冬花、紫菀,目腫赤瘴可加羌活、赤芍、木賊、蒺藜、菊花、決明、蔓荊、蟬蛻,鼻濁涕可加薄荷、黄连,小便淋閉可去麻黃,倍滑石、連翹,加木通,小兒急驚可加大黄、梔子、茯神,調辰砂服用。

烏藥順氣散,一切風氣攻注走痛,手足癱瘓,骨節拘攣、麻木。

烏藥,陳皮(各二錢),麻黃,枳殼,桔梗,白芷,川芎(各一錢),殭蠶,乾薑(炮。各五分),甘草(炙,三分)

上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中風一身麻木,加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麥冬。先服此,次進風藥。久病去麻黃,加羌活、防風、南星、半夏;遍身痛加當歸、官桂、乳香、沒藥;臂痛加桂枝、蒼朮、羌活、防風;腳膝腫痛加牛膝、薏苡仁;腰痛加杜仲、故紙、茴香;手足冷痹加附子、肉桂;胸滿加蓬朮、三稜。

白話文:

烏藥順氣散 方劑說明

主治: 一切風邪侵襲導致的疼痛、手腳麻痺、肢體癱瘓、關節僵硬。

藥物組成:

  • 烏藥 二錢
  • 陳皮 二錢
  • 麻黃 一錢
  • 枳殼 一錢
  • 桔梗 一錢
  • 白芷 一錢
  • 川芎 一錢
  • 殭蠶 五分
  • 乾薑(炮製) 五分
  • 甘草(炙製) 三分

用法用量: 上述藥材共研磨成粉末,每服三錢,用三片生薑和一枚大棗,水煎服用。

加減運用:

  • 中風導致全身麻木,可加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麥冬,先服用此方,再服用針對風邪的藥物。
  • 久病導致麻痺,可去除麻黃,加入羌活、防風、南星、半夏。
  • 全身疼痛,可加入當歸、官桂、乳香、沒藥。
  • 胳膊疼痛,可加入桂枝、蒼朮、羌活、防風。
  • 腳膝腫痛,可加入牛膝、薏苡仁。
  • 腰痛,可加入杜仲、故紙、茴香。
  • 手腳冰冷麻木,可加入附子、肉桂。
  • 胸部滿悶,可加入蓬朮、三稜。

注:

搜風順氣丸,治三十六種風,七十二般氣。腸胃積熱,胸膈痞悶,大便閉,小便澀,腸風痔漏,肢節麻痛,手足癱瘓,語謇。孕婦勿服。

大黃(五兩,酒蒸九次),車前子(二兩五錢,酒浸),檳榔,牛膝,山藥,麻仁,菟絲餅,山茱萸,郁李仁(各二兩),防風,枳殼,獨活(各一兩)

上為末,蜜丸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早酒或米湯,臨睡茶湯下。

瓜蒂散,諸風痰壅,膈食諸癇,脹滿,吐後服降火利氣清神藥。

白話文:

搜風順氣丸

功效: 治癒三十六種風疾,七十二種氣病。適用於腸胃積熱、胸膈痞悶、大便秘結、小便澀滯、腸風痔漏、肢節麻痛、手足癱瘓、言語不清等症狀。

禁忌: 孕婦忌服。

藥方:

  • 大黃(五兩,酒蒸九次)
  • 車前子(二兩五錢,酒浸)
  • 檳榔
  • 牛膝
  • 山藥
  • 麻仁
  • 菟絲餅
  • 山茱萸
  • 郁李仁(各二兩)
  • 防風
  • 枳殼
  • 獨活(各一兩)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蜜丸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
用法: 每次服用三十丸,早起可用酒或米湯送服,睡前可用茶湯送服。

瓜蒂散

功效: 適用於諸風痰壅、膈食諸癇、脹滿等症狀,尤其適合於吐後服食,以降火利氣,清神醒腦。

瓜蒂(炒研),每服實人一錢,虛、老五分,茶末(二分半),酸齏汁調下。風癇加全蠍末五分;腫脹加赤小豆。宜晴天午前空心服。不止,用麝香少許,白湯送下。煮淡豆豉汁調尤佳。

稀涎散,中風涎潮,氣閉膈塞不通,鬱結,關格,喉蛾諸痰證。

皂莢(不蛀者炙,去弦,豬牙尤佳),明礬

等分研末,每服一錢,白湯調下。不止,陳皮、薑湯。

史國公浸酒仙方,癱瘓筋攣,半身不遂,乾溼腳氣,濕滯經絡不宣,諸氣。

白話文:

瓜蒂炒研後,每次服用實體的人一錢,虛弱或年老的人五分,加入茶末二分半,用酸菜汁調服。若有風癇,可加全蠍末五分;若有腫脹,可加赤小豆。宜在晴天上午空腹服用。若療效不佳,可用少許麝香,用白湯送服。煮淡豆豉汁調服效果更佳。

稀涎散適用於中風涎液過多、氣閉膈塞不通、鬱結、關格、喉蛾等痰證。

皂莢(選擇沒有蟲蛀的,烤炙後去除弦,豬牙皂莢最佳),明礬等量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湯調服。若療效不佳,可用陳皮和薑湯。

史國公浸酒仙方適用於癱瘓、筋攣、半身不遂、乾濕腳氣、濕滯經絡不宣等症狀。

木瓜(五兩),川萆薢,白殭蠶,續斷,五靈脂,牛膝,天麻,白芍,烏藥,威靈仙,黃耆,松節,當歸,虎骨(打極細),防風(各一兩)

上用無灰酒一斗,浸藥二七日,緊封日足,取藥曬乾,研末。每服二錢,藥酒調下。酒完米湯下。

豨薟丸,中風不語,口眼喎斜,時吐涎沫,四肢麻痹,遍身痠軟。

白話文:

用五兩木瓜、川萆薢、白殭蠶、續斷、五靈脂、牛膝、天麻、白芍、烏藥、威靈仙、黃耆、松節、當歸、打成極細的虎骨、防風各一兩,浸泡在無灰酒中二十七天,密封好,曬乾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藥酒調服,酒完再用米湯送服。此藥方適用於中風不語、口眼歪斜、時常吐口水、四肢麻痺、全身酸軟等症狀。

豨薟草(五月五日、六月六日採葉,陰乾)

煮酒,入蜜少許,拌勻,甑內蒸過,曬燥。如此九次,搗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,酒或米湯下。

靈仙丸,通十二經脈,去宿垢,微利不瀉,口眼喎斜,癘風、頭風、癜風、皮膚瘙癢,手足頑麻、疥癬、腰重陰腫,婦人月閉諸證。

威靈仙(洗淨焙乾)

上為末,好酒拌潤,入竹筒內塞口,九蒸九曬,煉蜜和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酒下,朝服暮效。外靈仙煎洗。

八味順氣散,即四君子湯加陳皮、青皮、烏藥、白芷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採收豨薟草葉,陰乾後,用酒煮,加入少許蜂蜜,拌勻,放入蒸籠蒸熟,曬乾。重複此步驟九次,然後搗碎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時用酒或米湯送服。此方名為靈仙丸,能通十二經脈,去除宿垢,微利而不瀉,治口眼喎斜、癘風、頭風、癜風、皮膚瘙癢、手足頑麻、疥癬、腰重陰腫以及婦女月經閉止等症。

將威靈仙洗淨焙乾,研磨成粉末,用好酒拌潤,放入竹筒中,塞緊口,蒸九次曬九次,再用煉蜜和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酒送服,早服晚見效。外用威靈仙煎水洗患處。

八味順氣散,即四君子湯加上陳皮、青皮、烏藥、白芷,水煎服。

神氣不清,涼膈散加青黛、藍根為末,蜜丸彈大,硃砂、金箔為衣,臨睡茶下。風虛眩運,四物湯(四兩),加秦艽、羌活(各半兩)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四肢不收,恍惚不言,竹瀝、生葛(汁,各二升、)生薑(汁,二合)和分三服。中風多熱,痰盛,常服竹瀝、荊瀝、薑汁(減半)和勻,五合溫服。

簡便方

癱瘓諸風取汗:紫背浮萍(七月半收),攤竹篩內,下著水盆,曬乾研細末,煉蜜和丸彈子大。每服二丸,細黑豆煎酒調下,暖室、蓋,大汗出。

白話文:

精神不佳,涼膈散加入青黛、藍根磨成粉,製成蜜丸,大小如彈珠,裹上硃砂、金箔,睡前用茶水送服。風虛眩暈,四物湯四兩,加入秦艽、羌活各半兩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用。四肢無力,神志不清,用竹瀝、生葛汁各兩升,生薑汁二合混合,分三次服用。中風伴有熱症和痰多,經常服用竹瀝、荊瀝、薑汁(薑汁減半)混合,溫熱服用五合。

簡便方:

癱瘓及各種風寒引起的發汗:取七月半收穫的紫背浮萍,攤放在竹篩上,置於水盆上方,曬乾後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調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兩丸,用黑豆煎酒調服,暖和房間,蓋好被子,待大量出汗即可。

通治諸風:蒼耳草(端陽日採),研末,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日三服,酒下。若有風處如麻豆粒起,此風毒出也,針刺,黃汗出愈。

中風癱瘓、肢廢、癘風:麻黃(去根節,二斤),河水(五升,)煎汁去渣,再熬膏;入白芷、桑皮、蒼朮、甘松。浮萍(各一兩);川芎、苦參(各二兩,)為末和膏,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臨臥酒下,取微汗,隔二日服。

中風經年不愈;青松(一斤)。上細銼為末,石臼搗細,生絹袋,以清酒一斗浸二宿,火煨一宿,初服半升,加至一升,汗出即止。

白話文:

治療各種風症:[蒼耳]草(端午節那天採集),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一天服用三次,用酒送服。如果患處出現像麻豆大小的疙瘩,這是風毒排出,可以用針刺,刺出黃色的汗水,病就會好。

中風癱瘓、肢體無力、麻風:麻黃(去掉根節,二斤),用河水(五升)煎煮,去渣,再熬成膏;加入白芷、桑皮、蒼朮、[甘松]。浮萍(各一兩);川芎、[苦參](各二兩),研磨成粉末,與膏混合,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臨睡前用酒送服,直到微微出汗,隔兩天服用一次。

中風多年未愈:青松(一斤)。將青松切碎成粉末,用石臼搗碎,用生絹布包好,放入一斗清酒中浸泡兩天兩夜,然後用火煨一天一夜,第一次服用半升,逐漸增加到一升,出汗就停止服用。

三十六種風:菖蒲(淨根薄切,三斤)絹袋盛,懸壇內,入酒一斗密封。百日以熟黍米一升,內壇中封,十四日開出,取淨酒溫飲。

風痓昏迷,強直吐沫及產後痓:黑豆炒焦投酒,淬淋,漬酒一碗,入川獨活、荊芥(各三錢,)煎七分溫服,未安再服。

中風腹中切痛:食鹽(少許),炒燥含口中,熱湯吞下,得吐痰安。

口噤涎潮:皂莢(大者一條,去皮),豬膽(炙,)研末,一錢調灌,不吐再服。

諸風及男子陰癢,婦人帶下,小兒客忤:殭蠶為末一錢,酒下。

水腫風疾,腳軟筋攣,膝痛:大黃豆同甘草煮湯,頻飲。

白話文:

【三十六種風病:菖蒲(乾淨的根部薄切,三斤)用絹布包裝,掛在祭壇內,加入一斗的酒並密封。一百天後,加入一升的黍米酒,再次密封,十四天後打開,取出清潔的酒,溫熱飲用。

風痓昏迷,強直抽搐,產後風病:將黑豆炒至焦黃後加入酒中,然後蒸煮,浸泡一碗酒,加入川獨活和荊芥(各三錢)煎煮至剩餘七分,溫熱服用,若無效可再次服用。

中風後腹部劇烈疼痛:少量食鹽,炒乾後含在口中,喝熱湯後引吐,能緩解痰多的症狀。

口緊閉,口水過多:使用大皁莢一根(去除皮膚),加上豬膽(炙烤後研磨成粉),一錢調製後灌服,若無反應可再次服用。

各種風病及男性私處瘙癢,女性帶下病,小孩異常:使用僵蠶研磨成一錢,加入酒中服用。

水腫風病,腳軟筋緊繃,膝蓋疼痛:使用大黃豆與甘草一起煮湯,頻繁飲用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