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6)

1. 病分寒熱

病有寒有熱,有似寒實熱、似熱實寒者,皆須細審。經曰:諸躁狂越,驚惑悲笑,屬於熱。喘嘔吐酸,暴注下迫,諸禁鼓慄,皆似寒實熱,治以涼藥。諸病上下所出水液,澄徹清冷,面青肢厥,屬於寒;面紅不熱,躁渴,不喜冷飲,欲坐臥泥水、井中,皆似熱實寒,治以熱藥。心盛則生熱,腎盛則生寒,心虛則熱攻於內,腎虛則寒動於中。

此熱清,寒溫,虛補,實瀉也。有初感熱病,因過服寒劑及生冷之類,遂變而為寒者;有初感寒病,因過服熱藥及薑、椒之類,變而為熱者。不知用藥之法,中病即止,治之太過則病外添病矣。如病家不知脈理,欲辯寒熱,但看病人畏熱惡火,怕日色暖氣,口渴思飲冷湯水,大便閉結,小便短赤,心煩身躁,多言聲響,不寐,仰身挺臥,喜睡涼處,皆屬熱證。凡病人畏寒喜暖,口不幹,思飲熱湯,大便利,小便長,口鼻氣冷,懶言蜷臥,皆屬寒證。

熱多屬實,寒多屬虛,仿此推之,寒熱虛實,皆可辯矣。

白話文:

疾病有寒有熱,也有看似寒其實是熱,或看似熱實際上是寒的情況,這都需要細致地審視。古書上說:各種焦躁狂亂、驚恐疑惑、悲傷大笑等症狀,都歸屬於熱性病。喘息、嘔吐酸水、突然的腹瀉、各種禁不住的顫抖,這些看似寒症的,實際上都是熱症,應該用涼性藥物治療。所有疾病中從上下排出的水分,如果清澈冰冷,面色青白,四肢厥冷,這些屬於寒症;面色紅潤但不發熱,躁動口渴,但不喜歡喝冷水,想要坐在泥水或井水中,這些看似熱症的,實際上都是寒症,應該用熱性藥物治療。心臟功能亢進會產生熱,腎臟功能亢進會產生寒,心臟虛弱則熱氣在體內攻擾,腎臟虛弱則寒氣在體內活動。

這是熱性病用清涼藥物,寒性病用溫熱藥物,虛症補充,實症則排泄的原則。有剛開始感染熱性疾病,因為過量服用寒性藥物和生冷食物,結果轉變為寒性疾病的;有剛開始感染寒性疾病,因為過量服用熱性藥物和辛辣食物,結果轉變為熱性疾病的。不知道用藥的原則,一旦疾病得到控制就該停止治療,如果治療過度,就會使病情加重。例如,患者不知道脈象的道理,想要辨別寒熱,只需觀察患者是否怕熱、避開火源,是否怕陽光和暖氣,口渴想喝冷飲,大便乾結,小便黃少,心煩意亂,身體焦躁,多言且聲音洪亮,失眠,仰躺著睡,喜歡待在涼爽的地方,這些都屬於熱性症狀。所有患者如果怕冷喜暖,口不乾,想喝熱飲,大便正常,小便多,口鼻氣息冷,少言且蜷縮著睡,這些都屬於寒性症狀。

熱性症狀多屬於實症,寒性症狀多屬於虛症,以此類推,寒熱虛實,都可以辨別了。

2. 傷寒不藥

諸病中,惟傷寒關係最重,然治之亦有捷要。但乘其初起在肌表時,蚤如法治之,無弗愈者。譬御盜於未入室之前,自易驅除,要在審辯的確。所謂陰盛陽虛,汗之則愈,下之則死;陽盛陰虛,下之則愈,汗之則死。差毫釐謬千里,不死於病而反死於醫藥,不如不藥之為愈矣。

故曰傷寒不藥為中醫。蓋或值旅邸舟次,或山僻鄉村,無明理醫家,切勿妄服藥。凡傷寒初起,頭疼身痛,怕寒拘急,無汗,為寒傷榮,即宜絕戒腥酒穀味,諸果飲食,一切有形難化之物。更宜卻勞,斷怒氣、房欲、風寒,安臥。急取帶須蔥頭一握,生薑五錢,陳皮二、三錢,細茶葉一撮,白梅一個,紫蘇三錢。

水二大鐘,砂鍋煮沸,以被袱覆患者,頭入藥確,令熱氣先熏頭面,汗出,再乘熱飲一大鐘,渣即煎,接飲。以厚被覆身,裹頭烘足,俟汗出至足為愈。腿足無汗,而身熱頭疼仍在者,寒邪未盡也,宜再發微汗。如病初起,頭疼身熱大汗出者,屬風傷衛,不必發汗,恐有亡陽之害。

如自有微汗,仍如前法,再略取汗。前法中去紫蘇、蔥頭,加黑棗三個煎服,汗止為愈。如起病時,胸膈脹滿,因傷谷、肉諸物,本日即與淡鹽湯熱飲三、二碗,以吐出飲食為度。不得吐,即以所傷之物燒灰,薑湯調服。如過數日者,用薑、蔥熨(法見傷寒。)最忌腥、酒。

米湯不飲一口,必無餓死之理,絕戒穀味,易安。如絞腸沙,米湯一口,殺人例也。如口乾大渴,但飲茶、白湯、燈心湯、薑湯。或至七、八日熱極,則加雪梨、西瓜、鮮菱、嫩藕、生蘿蔔,惟搗取清汁啜之,去渣。凡調理不如法,至數日後熱邪傳裡,身大熱,口大渴,譫語煩躁,狂言發斑,大便閉;或下利穢水,揚手擲足,揭去衣被,唇焦,舌白苔漸變黃黑;或天氣暄熱,內外熱極。

可將病人臥於涼地席上,四圍多致水盆,令病人手浸水中;或更以青布一幅,浸濕覆於胸前,切宜避風,必病人喜好,方可為之。若渴極欲水,問其欲飲幾何,但與之半,勿多飲。或和蘇葉、薑汁、砂糖、滷梅之類亦佳,勿強與水,致水結胸之患。又有大熱至六、七日,忽然作冷,厚加蓋覆猶寒,戰悚不定,此名發戰,乃正氣復而邪欲出之象。急宜泡薑湯一大壺,置病人胸前,任意呼啜,以助正氣,少頃正勝邪散,汗出而解矣。

如七、八日外熱退,或乍有潮熱,二便通快,胸膈清爽,惟以清米湯飲之,漸加稠湯,進薄粥,以少為貴。若進腥酒,立刻番復,更慎房室。尤有鄉村專務殺牲禱神,所謂食歸眾口,罪歸病人。惜哉!又陰證傷寒,腹痛肢冷,依中寒條多吃濃薑湯,炒鹽熨,用灸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在所有疾病中,唯有傷寒這疾病影響最大,然而治療它也有快速且有效的方法。只要在病初起,尚在皮膚表面的時候,及早按照正確的方式治療,大多可以痊癒。這就像在盜賊還未進入屋子前就將其驅逐,自然容易許多,關鍵在於精準的診斷。如陰氣過盛,陽氣不足,應發汗治療,若用瀉下法就會致命;反之,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應用瀉下法,若發汗也會致命。稍有偏差,結果就會大相逕庭,不是死於疾病,反而可能死於錯誤的治療,那倒不如不治療更好。

因此有人說,對待傷寒,不輕易使用藥物是中醫的智慧。比如在旅館、船上,或者在偏遠的山區、鄉村,找不到明白事理的醫生,千萬不要隨便吃藥。一般傷寒剛開始,會出現頭痛、全身疼痛,畏寒緊張,不出汗等症狀,這是由寒冷導致的,此時應完全戒掉魚腥、酒類和穀類食物,以及所有不易消化的食物。同時,要避免勞累,控制怒氣、性慾,遠離風寒,保持良好的睡眠。急取一把帶鬚的蔥頭,五錢生薑,二至三錢陳皮,一小撮細茶葉,一個白梅,三錢紫蘇。

用二大杯水,在砂鍋中煮沸,讓患者用被子蓋住,頭部靠近藥材,讓熱氣先燻蒸頭面部,直到出汗,然後趁熱喝一杯煮好的藥,剩下的藥渣再煎,繼續喝。用厚被子蓋住身體,包裹頭部和腳部,等待汗水從腳部開始流出,這就是痊癒的徵兆。如果腿腳不出汗,但身熱頭痛仍然存在,表示寒邪尚未完全消散,應再次發汗。如果病初起,頭痛身熱,大量出汗,這是由風邪引起的,不需要刻意發汗,以免有陽氣流失的危險。

如果有微汗,可按照前面的方法,再稍微發汗。在前法中去掉紫蘇和蔥頭,加入三個黑棗煎服,汗停即可痊癒。如果發病初期,胸膈脹滿,是因為食用了穀類、肉類等食物,可以在當天喝三到兩碗淡鹽湯,熱飲,直到吐出食物為止。如果不吐,可以用燒成灰的該食物,用薑湯調服。如果已經過了幾天,可以使用薑、蔥熨法(詳見傷寒)。特別要注意的是,不要吃魚腥、喝酒。

米湯一口都不喝,也絕對不會餓死,完全戒掉穀類食物,身體會更容易恢復。如果是絞腸沙,哪怕是一口米湯也會致命。如果口渴,可以喝茶、白湯、燈心湯、薑湯。如果到了七、八天,熱度極高,可以添加雪梨、西瓜、新鮮菱角、嫩藕、生蘿蔔,只取其汁液飲用,去渣。如果調養方式不正確,幾天後,熱邪進入體內,身體極度發熱,口渴,胡言亂語,煩躁不安,說胡話,皮膚出現紅斑,大便祕結;或者下痢惡臭的水,揚手擲足,掀開衣被,嘴脣乾裂,舌頭上的白苔漸漸變成黃黑色;或者天氣炎熱,體內外熱度都極高。

可以讓患者躺在涼爽的地面上,周圍放置多個水盆,讓患者的雙手浸泡在水中;或者用一塊青布,浸濕後覆蓋在胸前,一定要避開風,只有患者喜歡,才能這樣做。如果渴得厲害想喝水,問他想要喝多少,只給他一半,不要讓他喝太多。或者混合蘇葉、薑汁、砂糖、鹹梅等,也是不錯的選擇,不要強迫他喝水,以免引起胸腔積水。此外,有些患者在六、七天後,突然感到寒冷,即使蓋上厚重的被子還是感到寒冷,這是發冷的現象,是正氣恢復,邪氣欲出的跡象。此時,應該泡一大壺薑湯,放在患者胸前,讓他隨意喝,以增強正氣,不久,正氣勝過邪氣,汗出病解。

如果到了七、八天,熱度退去,或者突然有陣熱,二便通暢,胸膈清爽,只需要喝清米湯,漸漸增加稠湯,進食稀飯,少量為佳。如果食用魚腥、酒精,病情立刻會復發,更要小心房事。尤其在鄉村,專門為了殺牲祭神,所謂"食歸眾口,罪歸病人",真是可惜!另外,對於陰虛型傷寒,腹痛肢冷,應根據寒證條目,多喝濃薑湯,用炒鹽熨法,並使用灸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