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七 (11)
卷之七 (11)
1. 畏寒
婦人稟陰柔之體,畏寒常甚於男子,此概言之也。婦人尤多感寒之由,故特另條以明之。如乳子則不時開懷解衣進風;如夜臥,兒在身側,肩臂常露,或兒便溺,即時起身,因此感冒風寒。但婦人畏寒有兩種,若霄壤不侔,最宜詳察。一外感風寒,惡寒則頭疼、骨痛、拘急,腰膝痠軟,噁心,此言暴感也。
宜從傷寒門用發表取汗藥。或微惡寒,朝涼夜熱,皮膚熱,內不甚,雖累月如是,脈浮而緊,宜服發表藥一帖取微汗。一陽虛生外寒,陰虛內熱,五心煩熱,口乾舌燥,夜臥不安,干嗽紅痰,漸至午後陰分微微惡寒,晡時手足心熱,黃昏漸加,皮膚不甚,重按骨里蒸蒸大熱,脈必細數急澀,此宜主方治之。二者差誤,系人之死生,最宜斟酌。
主方,當歸,白芍藥,懷生地,麥門冬,地骨皮,知母,牡丹皮(等分),水煎服。
氣鬱加香附(童便炒)、撫芎、連翹;口渴加天花粉、五味子;嗽加天門冬、紫菀、冬花;熱甚加銀柴、胡連、青蒿、鱉甲;有痰加貝母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。
啟脾湯,寡婦、室女思欲不遂,脾傷食少、寒熱似瘧,面黃時紅。
當歸,白朮(各一錢半),香附(制),鬱金,玄胡,柴胡梢,川芎,人參(各一錢),甘草梢,青皮(各五分),上水煎服。
白話文:
[畏寒]
女性天生體質偏陰柔,對寒冷的感受往往比男性更為敏感,這是普遍的情況。女性尤其容易因各種原因感受寒意,因此特別說明這一點。例如哺乳時,為了餵養孩子,隨時需敞開衣服,冷風易侵入;晚上睡覺時,孩子睡在身旁,肩膀和手臂常常裸露在外,或者孩子突然需要換尿布,必須馬上起身,這些情況都可能讓女性因著涼而感染風寒。然而,女性感到寒冷的情況可分為兩種,兩者相差極遠,非常需要仔細區別。一種是外感風寒,表現為畏寒、頭痛、骨頭疼痛、肌肉僵硬、腰膝酸軟、噁心,這是指突然間受到寒冷影響的情況。
應使用發汗的藥物來治療,可參考傷寒門的相關處方。另一種情況是輕微畏寒,白天較涼夜晚卻熱,皮膚感覺熱,但內部並無嚴重不適,即使持續幾個月亦是如此,脈搏浮而緊,適合服用一帖發汗藥物,以求得微汗。
另一種畏寒是因陽虛導致體表感覺寒冷,同時伴有陰虛內熱,手掌腳掌及胸口常感煩熱,口乾舌燥,夜晚睡眠不安穩,乾咳且痰帶紅色,到了下午時刻,體溫略感寒冷,傍晚時,手腳心開始發熱,進入黃昏後症狀逐漸加重,皮膚表面感覺不到太大的異樣,但深入骨髓則有高熱感,脈象必然細數且急澀,這種情況應採用特定的方子進行治療。兩種情況若判斷錯誤,關乎生死,因此必須慎重對待。
主要治療方子包括:當歸、白芍藥、懷生地、麥門冬、地骨皮、知母、牡丹皮(等量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若伴有情緒抑鬱,可加入香附(用童便炒過)、撫芎、連翹;若口渴,可加入天花粉、五味子;咳嗽的話,可加入天門冬、紫菀、冬花;若熱度很高,可加入銀柴、胡連、青蒿、鱉甲;若有痰,則可加入貝母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。
啟脾湯,適用於寡婦或未婚女子,因為情慾未得滿足,導致脾臟受損,食慾減退,伴隨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,臉色時而蒼黃時而泛紅。
藥方包含:當歸、白朮(各1.5錢),香附(製過)、鬱金、玄胡、柴胡梢、川芎、人參(各1錢),甘草梢、青皮(各0.5錢),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2. 痃癖
是證氣結而成。痃者,腹之左右,各有一條,大者如臂,小者如指,亦名弦氣。癖者,肋之兩旁,有塊作痛。二者遇風冷怒氣則發,脈多沉澀。治法須久服丸藥消之,兼積聚門治。
主方,當歸,檳榔,蓬朮,三稜,芫花(醋炒),桃仁,五靈脂,木香,沒藥(另研),肉桂(各三錢),阿魏(一錢),麝香(五分),上為末,入沒藥、麝香、阿魏(醋研化入,)飯丸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淡醋湯下。
白話文:
這病症是由氣血凝結所形成的。所謂的痃,指的是在腹部的兩側,各會出現一條硬塊,大的可能像手臂那麼粗,小的則像手指一樣,這種情況也被稱為弦氣。而癖,是指在肋骨的兩邊會有硬塊並且會感到疼痛。這兩種病症在遇到風寒或是生氣時就會發作,診脈時多呈現出沉澀的脈象。治療方式通常需要長期服用丸藥來消除病症,同時也需要配合積聚門的治療方法。
主要的藥方如下:當歸、檳榔、蓬朮、三稜、芫花(醋炒)、桃仁、五靈脂、木香、沒藥(需另外研磨)、肉桂(各三錢),阿魏(一錢),麝香(五分)。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加入沒藥、麝香、阿魏(用醋研磨並溶解),再混合成藥丸,大小約為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淡淡的醋湯送服。
3. 癥瘕
是證由七情時動,飲食失節,寒溫不調,氣血凝滯而成。故癥者,臟腑氣結有形可徵也。瘕者,痛處無定,浮假可移也。發則氣壅腹痛,相引兩脅,煩悶。滯於經絡,月水不通,亦當丸藥治之。
主方,當歸,川芎,乾漆(炒煙盡),木香,芫花(醋炒),肉桂,赤芍藥,琥珀(各五錢),大黃,牛膝(各三錢),桃仁(一兩),麝香(五分),上為末或丸,每服一錢,空心,熱好酒送下。
流氣散,臟腑虛弱,氣血不調,或兼外邪,成形作痛,攻註上下。
當歸,延胡索,川芎,烏藥,肉桂,桃仁,木香,赤芍藥,枳殼,蓬朮,青皮(等分),為末,二錢酒下。
白話文:
這病症是由情緒波動、飲食不規律、冷暖調節不當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逐漸積聚而成。所謂「癥」,指的是臟腑內氣血瘀結,形成可觸摸到的固定硬塊。「瘕」則是疼痛的位置不固定,且可移動的狀態。發作時會感到腹部脹滿疼痛,疼痛感甚至牽連到兩側肋骨,讓人感到煩躁和悶悶不樂。如果氣血在經絡中阻塞,可能導致月經不順,這種情況應使用丸藥進行治療。
以下是主要的藥方:當歸、川芎、炒乾漆(直到冒出煙)、木香、醋炒芫花、肉桂、赤芍藥、琥珀(各五錢)、大黃、牛膝(各三錢)、桃仁(一兩)、麝香(五分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或者製成丸藥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時用熱酒吞服。
另一個推薦的藥方是「流氣散」,適用於臟腑功能衰弱、氣血運行不順,或者受到外界病邪影響,導致疼痛出現並在身體不同部位移動的情況。所需藥材包括:當歸、延胡索、川芎、烏藥、肉桂、桃仁、木香、赤芍藥、枳殼、蓬朮、青皮(等量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送服。
4. 小腹痛
婦人小腹為衝任之脈,血之海。忽感嚴凝之寒,客於脈絡則氣血留滯,激搏而痛;得溫暖則氣血和通而痛止。內服溫散之藥,外炒鹽熨,或燒熱物熨之。脈多沉緊。如臨經時腹痛,調經門撿方治。
主方,玄胡索,五靈脂,吳茱萸(湯泡),肉桂,木香,茴香,陳皮(各一兩),白豆蔻(五錢),上為末,每服一錢,空心,酒下。
白話文:
[小腹疼痛]
婦女的小腹是衝脈和任脈的所在,也是血液聚集之處。如果突然感受到極度的寒冷,導致寒氣侵入脈絡,就會使氣血運行不暢,產生碰撞造成疼痛;但只要得到溫暖,氣血就能順暢流通,疼痛也會停止。治療上,內部可以服用溫熱散寒的藥物,外部可以用熱鹽或燒熱的物品進行熱敷。通常脈象會呈現出沉緊的特徵。如果是月經來臨前後的小腹疼痛,則應在調理月經的範疇內尋找合適的藥方來治療。
主要的藥方包括:延胡索、五靈脂、吳茱萸(用湯水浸泡)、肉桂、木香、茴香、陳皮(各一兩),以及白豆蔻(五錢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時以酒送服。
5. 心腹痛
婦人患此,皆由臟腑虧虛及氣滯不暢,兼以七情動於中,六淫襲於外,邪氣干之故痛作。隨氣升降,衝上則心膈疼,攻下則臍腹痛,皆邪正相搏而使然也。內服藥,外得暖氣則痛止,脈沉緊實。
主方,延胡索,烏藥,香附,肉桂,當歸,川芎,木香(另磨),桃仁(各八分),赤芍(一錢五分),姜三片,棗一枚,煎服。
白話文:
[心腹痛]
女性出現這種病狀,大多由於內臟機能衰弱以及氣血運行不順暢所導致,再加上情緒波動以及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,使得邪氣入侵身體,因而產生疼痛。疼痛會隨著氣的流動上下移動,如果氣往上衝,就會感到心口處疼痛;如果氣往下沖,則會感到肚臍下方的腹部疼痛,這些都是正氣與邪氣在體內互相較量的結果。服用內科藥物,並讓身體保持溫暖,疼痛就能緩解,脈象表現為沉、緊、實。
主要處方,包含延胡索、烏藥、香附、肉桂、當歸、川芎、木香(需另外研磨)、桃仁(各八分)、赤芍(一錢五分),加上三片薑和一枚棗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