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七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10)

1. 赤白帶下

經曰:濕痰流下,滲入膀胱經為帶,此言肥人也。瘦人由內火煎熬津液而成。然而婦人、女子帶下之證,又多由脾胃濕熱所致。白多為氣虛,赤多為血熱。患久則漸次虛寒,面黃體瘦,肌膚憔悴,形容枯槁,行動懶怯,多因帶證而致焉。何則?但因感此者,外無病患之形,內無痛楚之苦,隱而不覺,歲月遷延。

《脈訣》云:崩中日久成白帶,漏下多時骨木枯。是以氣血漸損,形體漸羸而變成大病者多矣。

調理之要:治標必以止塞為主,肥人兼消痰,瘦人兼清火,少佐升提固斂。治本必理氣和血,次健脾滲濕,六君子、五苓,姜炒黃連。大補氣血,多不以為急,患之既久,脾胃虛弱。至於月經不調,甚者淋癧崩漏,遂成危疾,難為攻治矣。方藥合宜,庶可獲效。如日久不止者,專以補氣血為主,先以主方治之;次服十全大補湯去桂,加醋炒芍藥,牡蠣粉禹餘糧補中益氣湯見脾胃。)

主方當歸川芎赤芍熟地艾葉茯苓牡丹皮,臭椿根皮,香附(醋炒),山藥(各一錢),升麻(三分)上加烏梅兩個水煎。另用牡蠣(火煅,醋淬,)龍骨赤石脂(各七分),研成末調服,或作丸服亦可。

固真丸,帶久不止,腹痛,眼昏溜火,陽明伏火,此丸大瀉寒濕。

乾薑(炮,一兩),柴胡白石脂(另研),白龍骨(另研),當歸(各五錢),白芍(酒炒),黃柏(酒炒),白朮(各二錢)

上為末,醋糊丸桐子大,每服百丸,空心醋湯下,以乾物壓之,不令熱藥犯胃。

斂帶丸,帶久氣血兩虛,面黃肌瘦,無力身熱,飲食無味,四肢倦怠。

當歸,川芎,茯苓,白朮,香附(醋炒),山藥,臭椿根皮,杜仲(薑汁、酒炒),牡蠣(火煅、醋淬),鹿角霜(另研),破故紙(酒炒),白芍(酒炒),人參(各等分)

上為末,烏梅肉蒸搗和入,加醋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米湯下。

虛加黃耆、地黃;熱加地骨皮青黛;痰加陳皮半夏、南星。小便澀加車前子。瘦人加黃柏。胸滿去人參,加砂仁。腹痛去參,加玄胡、小茴香;冬加炮姜。久加升麻、柴胡。

收帶丸,赤白帶因濕痰腹痛,燥中宮之濕,提陷下之氣。

蒼朮,白朮,白茯苓,陳皮(鹽水去白),當歸,白芍(酒炒),熟地,半夏(薑製),椿根皮(各一兩),牡丹皮,黃柏(酒炒),甘草(炙),防風(各五錢),升麻(三錢)

上為末,酒糊丸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米湯下。

簡便方(止白帶),石灰(風化一兩),白茯苓(二兩),為末,水丸。每三十丸白湯下。亦止水瀉。

又,赤白帶下。蕎麥麵、雞子清為丸,每服五十丸,白湯送下。

又,香附子(醋煮),臭椿根皮(去粗皮),等分為末,醋糊丸桐子大,百丸空心醋湯下。

2. 淋瀝

是證頻有穢血,點滴淋漓不淨,非若崩中頓而多也。甚至經年累月,不能起身,懨懨倦臥。飲食雖進,面色痿黃,無力行動,四肢困乏(俗名血癱。)有因於女子未笄早嫁,甚而天癸未至,衝任未盛,血海未充,竟以合⿰羊扇。後月水雖降,顛倒錯亂,孕育不成,最可憫惜。

主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丹參艾葉(醋煮),牡丹皮阿膠(沖化服),臭椿皮,地榆(等分),加烏梅肉一個,水煎服。

七灰散,治婦女崩漏,淋瀝。

蓮蓬殼,益母草旱蓮草,粟殼,蟹殼,棕毛,藕節(七味燒灰,等分)

每服三錢,醋湯調下。崩中方可互用。

簡便方,淋瀝。

黃芩條(沉水者,)為末,每服三錢,燒秤錘淬酒下。

又,崩淋、棕灰、烏梅肉、乾薑(炒焦),等分俱為末,每二錢,烏梅湯下。

又,烏梅肉(炒,)研末二錢;或棕灰、枯礬為末;或蒼耳草(燒灰,三錢),或荊芥(燈上燒焦)為末;或槐角、地榆為末、並用酒或童便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