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四 (12)
卷之四 (12)
1. 痰飲
大黃(錦紋者,切好酒拌,飯上九蒸,曬),黃芩(枯片者,去腐,竹瀝制佳。各八兩)。礞石(硝煅金色,水飛,重研一兩),沉香(紫色,上火成油珠真,五錢)
俱為末,水疊丸如芥子大,每服實人一錢,虛、老五、七分,小兒二分。晚飯後茶湯一口,送過咽喉,即便仰臥,使藥攻喉間之痰,從上而下。次早去,多減服。痰不下,加服。素多痰而大便不潤者,每晚服三分,永無中風諸患。拌蜜含化尤妙。
三花神祐丸,治一切濕熱沉積,痰飲氣滯,變生諸病。或風熱燥郁,肢體麻痹,走注痛腫,風痰喘嗽,氣血不通,水鼓、脹滿痞塞,大便不利。
黑牽牛(取頭末,二兩),大黃(生,研,一兩),芫花(醋拌炒),大戟(紅芽者,取皮另研),甘遂(研末。各五錢),輕粉(一錢),和勻,水法丸芥子大,每服一分,早、午、晚各一服。大便利,日一服。
此攻結破飲瞑眩之藥,用合宜必得中病。惟要量虛實,能推陳致新,順三焦,調五臟神品。嬰兒腹脹便閉,每服三釐。
牛黃豁痰丸,治中風顛狂,驚癇僵仆,不省人事。痰涎壅盛,牙關緊急。男婦老幼一切痰盛喘滿,危篤者多服。痰下即安,痰不下難治。
膽星,天竺黃,熟大黃,黃芩(枯。各五錢),貝母,黑醜(頭末),玄明粉,白附子,天麻(各三錢),雄黃,硃砂,礞石(俱水飛。各錢半),沉香(真者,一錢),牛黃(真陝西者,五分),麝香(三分),冰片(二分)
各研極細末,稱配勻,蜜丸彈大,金箔為衣,每服一丸。小兒量,用竹瀝入姜自然汁一匙調,或金銀煎湯,或燈心薑湯化下。
丹溪化痰丸,治上焦痰火壅盛,咳嗽煩熱,胸滿氣急。
陳皮,半夏,枳實(各六兩),茯苓,黃芩(枯),黃連,南星(各五兩),栝蔞仁,杏仁,天粉,前胡(各四兩),甘草(二兩)
上為末,竹瀝、薑汁或水疊丸,綠豆大,每二錢,食後白湯送下。
加味潤下丸,治濕熱痰涎久積。丸服法與化痰丸同。
橘紅(八兩,食鹽五錢,水調拌,過夜曬),南星(制),半夏,黃芩(枯),黃連(各一兩)
石膏丸,治久、近痰火,效。
軟石膏(一斤,火煅紅,火⿰⺼⿱𡗗頁入無灰白酒、米泔、水各一碗內,如此三次),土山藥(如手者,濕紙裹,煨熟,曬燥,四兩),蚌殼(火煅,二兩)
俱研極細,水疊丸或末服,早、晚大麥湯下,或蜜和丸噙。
醫林蠲痰丸,治風痰、冬月冷痰,安神定志。
半夏(泡七次,六兩),南星(泡,三兩),明礬(另研,兩半),辰砂(五錢為衣),薑汁糊丸,百丸薑湯下。
五飲丸,治一切停痰留飲,理脾順氣,消食寬胸。
青皮,陳皮,茯苓,枳實,白礬(各一兩),白朮,半夏,南星(俱制),皂莢,生薑(各二兩,搗),香附,蘇子,山楂(肉),神麯(各半兩)
白話文:
痰飲
大黃黃芩礞石沉香丸: 此方以大黃(需選擇紋理清晰者,切好後用酒拌勻,再以米飯包裹蒸九次,曬乾)、黃芩(選用枯萎的藥片,去除腐敗部分,用竹瀝汁炮製效果最佳,各八兩)、礞石(用硝石煅燒至金黃色,研磨成粉,再用水飛,反覆研磨至細膩,一兩)、沉香(選擇紫色,上火加熱至出現油珠為佳,五錢)為主要成分,研磨成粉末,製成如芥子大小的藥丸。成人每次服用一錢,虛弱或年老者服用五至七分,兒童服用二分。晚飯後用少許茶水送服,服藥後立即仰臥,使藥物能有效作用於喉嚨部位的痰液,使其從上向下排出。次日清晨如痰液已排出,可減少藥量;若痰液未排出,則需增加藥量。若平素痰多且大便乾燥者,每晚服用三分,可有效預防中風等疾病。用蜂蜜拌勻含服效果更佳。
三花神祐丸: 此方治療一切濕熱積聚、痰飲氣滯所導致的各種疾病,以及風熱燥鬱、肢體麻痺、疼痛腫脹、風痰咳嗽喘息、氣血不通、水腫、腹脹痞塞、大便不通等症狀。藥物組成包括:黑牽牛(取藥材的頭部和末端,二兩)、生大黃(研磨,一兩)、芫花(用醋拌炒)、大戟(選用紅芽者,取皮另行研磨)、甘遂(研磨成粉,各五錢)、輕粉(一錢)。將以上藥物混合均勻,用水製成如芥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分,早中晚各服用一次。若大便通暢,則每日服用一次。此方為攻破積聚痰飲的峻下藥,使用得當必能治癒疾病。但需根據患者虛實情況調整藥量,使藥物能有效排出陳舊之物,促進新陳代謝,疏通三焦,調和五臟,為上品藥方。嬰兒腹脹便秘者,每次服用三釐。
牛黃豁痰丸: 此方治療中風、狂躁、驚癇、抽搐、昏迷等症狀,以及痰涎壅盛、牙關緊閉等症狀。適用於男女老幼一切痰盛喘滿、危篤的病人,服用後痰液排出即可痊癒,若痰液無法排出則難以治療。藥物組成包括:膽星、天竺黃、熟大黃、枯黃芩(各五錢)、貝母、黑醜(取頭部和末端)、玄明粉、白附子、天麻(各三錢)、雄黃、硃砂、礞石(均需用水飛,各一錢半)、真沉香(一錢)、真陝西牛黃(五分)、麝香(三分)、冰片(二分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稱量後混合均勻,製成蜜丸,大小如彈丸,並用金箔包裹。每次服用一丸。兒童服用時,可用竹瀝汁和薑汁各一匙調服,或用金銀花煎湯,或燈芯草薑湯送服。
丹溪化痰丸: 此方治療上焦痰火壅盛,咳嗽煩熱,胸悶氣急。藥物組成包括:陳皮、半夏、枳實(各六兩)、茯苓、枯黃芩、黃連、南星(各五兩)、栝蔞仁、杏仁、天花粉、前胡(各四兩)、甘草(二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,用竹瀝汁、薑汁或水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
加味潤下丸: 此方治療濕熱痰涎久積,服藥方法與化痰丸相同。藥物組成包括:橘紅(八兩,用食鹽五錢拌勻,放置一夜後曬乾)、炮製南星、半夏、枯黃芩、黃連(各一兩)。
石膏丸: 此方治療久病或新發的痰火,療效顯著。藥物組成包括:軟石膏(一斤,用火煅燒至紅色,再放入盛有白酒、米泔水和清水各一碗的容器中,如此重複三次,直至燒成灰白色)、土山藥(選用如成人手大小者,用濕紙包裹,煨熟後曬乾,四兩)、蚌殼(火煅,二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製成藥丸或直接服用藥粉,早晚用大麥湯送服,或用蜂蜜調和成藥丸含服。
醫林蠲痰丸: 此方治療風痰、冬日寒痰,安神定志。藥物組成包括:半夏(泡七次,六兩)、炮製南星(泡製,三兩)、明礬(另行研磨,一兩半)、辰砂(五錢,用作藥丸外衣)、薑汁糊丸,每次服用百丸,用薑湯送服。
五飲丸: 此方治療一切停滯的痰飲,理氣健脾,消食寬胸。藥物組成包括:青皮、陳皮、茯苓、枳實、白礬(各一兩)、白朮、炮製半夏、炮製南星、皂莢、生薑(各二兩,搗碎)、香附、蘇子、山楂肉、神曲(各半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