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四 (11)
卷之四 (11)
1. 腳汗
脾經濕熱內淫,手足心汗,至冬陽氣內伏,則汗愈多。
主方,白朮,蒼朮,茯苓,半夏,黃連,滑石(各一錢),羌活(七分),柴胡,升麻,甘草(各三分),燈心煎服。
簡便方,白礬、黃耆煎湯,頻洗。
又,牡蠣、陀僧、枯礬、黃丹,研,摻腳指縫中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脾臟的濕熱之氣在體內泛濫,導致手掌和腳掌容易出汗,特別是冬天時,身體的陽氣向內聚集,這種情況會更加嚴重,使得汗水分泌得更多。
主要治療方式:使用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半夏、黃連、滑石(各約3克)、羌活(約2.1克)、柴胡、升麻、甘草(各約0.9克)和燈心來煎煮服用。
簡單方便的治療方法:使用白礬和黃耆煎煮成湯,頻繁地清洗腳部。
另外一種方式,將牡蠣、陀僧、枯礬、黃丹研磨成粉,撒入腳趾縫隙中。
2. 痰飲
經曰:諸痙強直、積飲,皆屬於濕。稠濁者為痰,屬肺火;清稀者為飲,屬脾濕。論痰有五,曰:風、濕、食、火、酒是也。夫風痰者,形寒飲冷,外感內郁,清白多涎,或成癱瘓;濕痰者,生冷寒濕,停積不散,倦怠軟弱,或面、腹腫;食痰者,膏粱厚味,煎爆辛辣,重裀疊褥,多成癖塊;火痰者,諸經火炎,煎爍肺金,津液稠黏,有成癰痿;酒痰者,酷飲過縱,不得運導,次日猶嘔,傷肺成積。夫人之氣血流行無一息間斷,才有壅滯,鬱而為熱,痰遂生焉。
亦有因寒者,然而百病生於痰。如中風口噤,言謇流涎,不能行動,二便失常,眩運嘈雜,顛仆喪神等證、以至婦人白帶,小兒驚癇,周身諸疾,多因痰成。論飲有四,曰,痰、懸、溢、支是也。如人素肥今瘦,水走腸間,瀝瀝有聲,謂之痰飲;水流脅下,咳唾引痛,謂之懸飲;水入四肢,失汗身痛,謂之溢飲;咳逆形腫,短氣不臥,謂之支飲。諸飲因於酒後飲冷所致,脈滑大有痰;兩關大實,膈上有痰,宜吐。
眼胞及眼下黑者亦痰。肝脈濡散,弦而浮滑,飲證。治痰清肺利氣,治飲實脾燥濕。
主方(二陳湯),陳皮,半夏(各三錢),茯苓(二錢),甘草(一錢),姜三、棗一煎。
順氣加枳殼、桔梗。火盛,芩、連、梔子。清肺,桑皮、杏仁。熱痰,天粉、青黛、玄明粉。老痰,貝母、海石、栝蔞。虛痰,參、術。痰在脅下,白芥子。痰在四肢經絡,竹瀝,薑汁(實人,荊瀝。),風痰,天麻、白附、膽星。濕痰,蒼、白朮。積痰,香附、楂、曲、芽。
酒痰,葛根、砂仁、烏梅。結核在咽,海石、芒硝。寒痰,官桂、乾薑。濕痰流注腫,殼、蒼、羌、防、酒芩、香附、木香、紅花、竹、姜。停痰流飲,南星、香附、青皮、木香、蒼、蔞實。諸飲,旋花、白朮、豬、澤、肉桂。
導痰湯,治痰多氣滯。
主方加南星、枳實。
溫膽湯,寧神、豁痰、止嘔。
主方加竹茹、枳實。
蠲痰疏氣湯,一切痰疾及肺氣壅塞,日服此湯,夜服滾痰丸。
前胡(素多鬱怒,先用柴胡數服),半夏(各二錢),人參(虛者用,痰火忌),枯芩,陳皮,南星,枳殼,紫蘇,薄荷葉,厚朴,羌活,甘草(各五分)加姜五片,水煎服。中風,加獨活。無熱去黃芩。
滾痰丸,治痰因火炎,肺金受克,煎熬津液而成,晝夜吐咯不已。一切實熱,咳嗽痰多及顛狂、癱瘓、風毒腮頤腫硬,頸項結核,遍身走痛,頭疼牙痛,噎氣吞酸,胸痞氣塊,涎飲翻胃,怔忡驚悸,陰陽關格,久痰喘嗽,喉閉赤眼,結核瘰癧,女人經閉,小兒嗽熱,痰喘驚癇,功難盡述。中風後言謇肢痿,奇病皆治。泄瀉、孕婦勿服。
白話文:
經典上說:各種抽搐僵硬、體內積聚的液體,都屬於濕氣。濃稠混濁的叫做痰,屬於肺火;清澈稀薄的叫做飲,屬於脾濕。論痰有五種,分別是:風痰、濕痰、食痰、火痰、酒痰。
風痰,通常是因為身體受寒、喝冷飲,外感風邪導致體內氣機鬱結,會出現清白色的多涎,嚴重可能導致癱瘓;濕痰,是因為吃了生冷寒濕的食物,在體內積聚不散,會感到疲倦、身體軟弱無力,或者臉部、腹部腫脹;食痰,是因為吃了肥膩厚味的食物、煎炸辛辣的食物,再加上生活環境過於溫暖,容易在體內形成積塊;火痰,是因為各經脈的火熱過盛,灼傷肺部,使津液變得濃稠黏膩,嚴重可能形成癰瘡、痿病;酒痰,是因為過度飲酒,導致體內運化功能失常,第二天還會嘔吐,損傷肺部,形成積聚。人的氣血運行無時無刻不在進行,一旦出現阻塞,鬱結就會化熱,於是就產生了痰。
也有因為寒邪引起的,然而各種疾病都可能因為痰而產生。例如中風導致口噤、說話不清、流口水、行動不便、大小便失常,還會頭暈、心煩、跌倒、神志不清等症狀;甚至婦女的白帶、小兒的驚風,以及全身的各種疾病,很多都是因為痰造成的。論飲有四種,分別是:痰飲、懸飲、溢飲、支飲。如果一個人原本肥胖現在卻變瘦,體內水分在腸道間流動,發出瀝瀝的聲音,就叫做痰飲;如果水分停留在脅下,咳嗽時牽引疼痛,就叫做懸飲;如果水分進入四肢,導致不出汗、身體疼痛,就叫做溢飲;如果咳嗽、氣喘、身體腫脹、呼吸短促、無法平躺,就叫做支飲。這些飲證通常是因為喝酒後又喝冷飲所導致的,脈象滑大,表示體內有痰;如果兩手脈搏的關脈部位粗大而有力,則表示膈膜上有痰,應當用催吐的方法治療。
眼瞼和眼下發黑,也表示體內有痰。肝脈細軟而散,或者弦而且浮滑,表示有飲證。治療痰,要清肺、理氣;治療飲,要健脾、燥濕。
主要方劑是二陳湯:陳皮、半夏各三錢,茯苓二錢,甘草一錢,加生薑三片、大棗一枚一同煎煮。
如果氣機不順暢,可以加入枳殼、桔梗;如果火氣旺盛,可以加入黃芩、黃連、梔子;如果需要清肺,可以加入桑白皮、杏仁;如果是熱痰,可以加入天花粉、青黛、玄明粉;如果是老痰,可以加入貝母、海石、瓜蔞;如果是虛痰,可以加入人參、白朮;如果痰在脅下,可以加入白芥子;如果痰在四肢經絡,可以加入竹瀝、生薑汁(如果是體質強壯的人,可以用荊瀝),如果是風痰,可以加入天麻、白附子、膽星;如果是濕痰,可以加入蒼朮、白朮;如果是積痰,可以加入香附、山楂、神曲、麥芽;如果是酒痰,可以加入葛根、砂仁、烏梅;如果咽喉有結核,可以加入海石、芒硝;如果是寒痰,可以加入官桂、乾薑;如果是濕痰流注導致腫脹,可以加入枳殼、蒼朮、羌活、防風、酒黃芩、香附、木香、紅花、竹瀝、生薑;如果是停痰流飲,可以加入南星、香附、青皮、木香、蒼朮、瓜蔞實;各種飲證,可以加入旋覆花、白朮、豬苓、澤瀉、肉桂。
導痰湯,主要治療痰多、氣機阻滯。
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南星、枳實。
溫膽湯,主要用於寧靜心神、化痰、止嘔。
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竹茹、枳實。
蠲痰疏氣湯,用於治療各種痰病和肺氣壅塞,白天服用這個湯劑,晚上服用滾痰丸。
前胡(如果平時多有鬱悶憤怒,先用柴胡服用幾次)、半夏各二錢,人參(體虛者使用,痰火旺盛者禁用)、枯黃芩、陳皮、南星、枳殼、紫蘇、薄荷葉、厚朴、羌活、甘草各五分,加入生薑五片,用水煎服。中風患者,可以加入獨活;如果沒有發熱,可以去掉黃芩。
滾痰丸,主要治療因為火熱上炎,肺金受損,煎熬津液而形成的痰,導致白天黑夜都吐痰不止。適用於各種實熱證、咳嗽痰多、以及癲狂、癱瘓、風毒導致腮腺腫大僵硬、頸項有結核、全身遊走性疼痛、頭痛牙痛、呃逆吞酸、胸悶氣塊、痰涎翻胃、心悸驚恐、陰陽關閉、久咳喘息、咽喉閉塞、眼睛紅腫、結核瘰癧、婦女閉經、小兒咳嗽發熱、痰喘驚風,功效難以一一敘述。中風後說話不清、肢體痿軟等奇難雜症都能夠治療。但是腹瀉、孕婦禁止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