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4)

1. 脫陽

此由斫喪過度,腎水虧竭,相火獨熾,不能攝精,易於傾泄。或吐瀉大病後;或傷寒證新瘥,交接狂縱,忽致脫絕。其證四肢厥冷,小腹急痛,外腎吊縮,短氣不續,冷汗神昏。急宜搗薑、蔥炒熨臍腹。煎獨參湯或五積散,或理中湯(方見中寒)。更以薑汁、好酒熱灌,依中寒門灸法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脫陽」的情況,指的是因過度消耗身體,導致腎臟功能衰弱,相對的火氣過旺,無法控制精液,容易出現早洩的狀況。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嚴重嘔吐、腹瀉或是大病之後,或者是從傷寒恢復初期,進行過度的性行為,突然導致身體機能崩潰。

症狀包括四肢冰冷,小腹劇烈疼痛,生殖器收縮,呼吸困難,出冷汗和意識模糊。應立即使用搗碎的薑和炒過的蔥熱敷肚臍和腹部。同時熬煮單一的人參湯或五積散,或者服用理中湯(該配方可以在治療寒冷病症的章節找到)。另外,用薑汁和好酒熱飲,並根據治療寒冷病症的章節中的針灸方法進行治療。

2. 勞瘵

(附:傳屍)

經曰:有所勞倦,形氣衰少,榖氣不盛,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胃氣熱,熱氣熏胸中故內熱。又曰:陰氣者,靜則神藏,躁則消亡。又曰:神靜則陰生,形役則陽亢,陰虛生內熱,陽虛生外寒。夫虛勞者,五勞、七傷、六極是也。五勞者,心勞則悸惕善忘,口舌生瘡;肝勞則面黑目昏,精神不守;脾勞則舌本若直,不得嚥唾;肺勞則短氣面浮,不聞香臭;腎勞則背難俯仰,餘瀝莖痛,囊濕生瘡,小腹滿急。

七傷者,大飽傷脾,脾傷善噫,倦臥面黃;大怒傷肝,肝傷失血,目暗不明;強力舉重,久坐濕地傷腎,腎傷少精,腰脊強痛,厥逆下冷;形寒飲冷傷肺,肺傷少氣,咳嗽鼻鳴;憂愁思慮傷心,心傷苦驚,怔忡健忘;風濕寒暑傷形,形傷則髮膚枯槁,恐懼不節傷志,志傷則恍惚不樂。

六極者,氣極令人內虛,五臟不足,不欲多言;血極令人無顏色,眉發落墜;筋極令人數轉筋,指爪甲痛,苦倦不能立久;骨極令人瘦削齒痛,手足煩疼,立不欲行;肌極令人羸疲無澤,不生肌肉;精極令人少氣,翕翕然內虛。感病之始必因形體虛弱,勞損心神。七情六慾,妄動陽火;房勞斫喪,致耗真陰。

或風寒瘧痢,咳嗽痰飲,日久變成。漸至朝涼夜熱,盜汗遺精,咯吐膿血,煩躁咽乾。病機不可勝言,無出陰虛陽盛,火邪燔灼,最宜絕欲藏言,澄心靜慮,內觀自養,乃得陽伏陰生。若至音啞肉削,女子血枯經閉,盧扁莫療。凡脈洪大者猶可治,細數急澀者難調,宜滋陰抑陽,壯水制火,養血益氣,和胃健脾。

藥忌寒涼,食戒生冷。

主方,當歸,白芍,生地,天冬,麥冬,黃柏(鹽炒),知母(生),白朮,陳皮(等分),甘草(減半),加薑、棗煎,入竹瀝、童便各半盞,薑汁二匙服。

夜熱加骨皮、秦艽;晝熱加丹皮;血痰加天冬、紫菀、阿膠;肺火,玄參、片芩、枇杷葉、石膏;腎虛,山萸、枸杞;胸滿加枳殼、桔梗;腰痛膝軟加牛膝、杜仲、破故紙、石斛、山藥;泄瀉加蓮肉、扁豆、山藥、苡仁;小便不利,石蓮、車前、滑石;咽痛,甘草、桔梗、山豆根;音不出,訶子(浸軟,蜜煮,噙)。加減法與虛損參用。

抑陽丸,虛勞初甚,形肉未脫,最宜退熱為急務。雖有泄瀉等證,皆由熱致,熱除瀉止。若病者遷延,藥力怠緩,其熱晝夜煎熬,故血涸水枯,津液干竭,真陰頓絕,內熱愈熾,何異烈焰!肺金受害尤劇,痰涎壅盛,喉音漸啞,肌肉瘦削,必不起矣。熱退止服。

人中黃,人中白(研細),鱉甲(童便或醋炙,研極細)。青蒿(秋冬用子),當歸(各二兩),麥門冬,地骨皮(各兩半)

上為末,豬膽十個,取汁和水疊丸綠豆大,每服百丸,,白湯送下,日三服。鱉甲同龜甲煎膠,入豬膽和丸尤妙。

白話文:

勞瘵(附:傳屍)

醫書上說:因為過度勞累,導致身體的精氣衰弱減少,消化吸收的功能也不好,上焦的氣機運行不暢,下焦也不通暢,造成胃部有熱,熱氣往上熏到胸腔,所以產生內熱。另外又說:人體的陰氣,在安靜的時候能使精神內藏,如果躁動不安,陰氣就會消散。又說:當精神安靜,陰氣就會產生;當身體勞累,陽氣就會過於亢盛,陰氣虛弱就會產生內熱,陽氣虛弱就會產生外寒。所謂虛勞,就是指五勞、七傷和六極。五勞指的是:心過勞會造成心悸、健忘、口舌生瘡;肝過勞會造成面色黯淡、眼睛昏花、精神不集中;脾過勞會造成舌頭僵硬,難以吞嚥口水;肺過勞會造成呼吸短促、面部浮腫、聞不到氣味;腎過勞會造成背部難以彎曲、小便有餘瀝、陰囊潮濕生瘡、小腹脹滿急迫。

七傷指的是:吃太飽會傷脾,脾受傷會打嗝、倦怠想睡、面色發黃;大怒會傷肝,肝受傷會失血、眼睛看不清楚;用力舉重、久坐潮濕之地會傷腎,腎受傷會精少、腰背僵硬疼痛、手腳冰冷;受寒或喝冷飲會傷肺,肺受傷會氣少、咳嗽鼻塞;憂愁思慮會傷心,心受傷會容易驚恐、心悸健忘;風寒濕熱會傷身形,身形受傷會皮膚乾枯、毛髮枯槁;恐懼沒有節制會傷意志,意志受傷會恍惚不樂。

六極指的是:氣耗盡會讓人體內虛弱,五臟功能不足,不喜歡說話;血耗盡會讓人面無血色、眉毛和頭髮脫落;筋耗盡會讓人容易抽筋、指甲疼痛、疲勞無法久站;骨耗盡會讓人消瘦、牙齒疼痛、手腳煩熱、站立時不想走路;肌肉耗盡會讓人虛弱無力、肌肉消瘦;精耗盡會讓人氣短、感覺體內空虛。生病之初,一定是身體虛弱,勞累損耗心神。因為七情六慾過度,妄動陽火,或因性生活過度,耗損真陰,或因風寒瘧疾,咳嗽痰飲,日久形成。逐漸會出現早晨涼爽、晚上發熱、盜汗遺精、咳吐膿血、煩躁咽乾等症狀。病因病機複雜,總歸是陰虛陽盛,火邪在體內燃燒。最重要的是要戒除慾望,少說話,保持心境澄明平靜,內觀自身,保養身體,才能讓陽氣潛藏,陰氣生長。如果發展到聲音沙啞、肌肉消瘦、女子血枯經閉,那神醫扁鵲也無力回天。一般來說,脈象洪大還能治療,脈象細小、數快、急促、澀滯就難以調治,應當滋養陰氣、抑制陽氣、壯大腎水來制約虛火,還要養血補氣、調理脾胃。

用藥要避免寒涼,飲食要戒除生冷。

主要方劑: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黃柏(鹽炒)、知母(生)、白朮、陳皮(等分),甘草(減半),加入薑、棗煎煮,再加入竹瀝、童便各半杯,薑汁二湯匙服用。

晚上發熱加地骨皮、秦艽;白天發熱加丹皮;痰中帶血加天冬、紫菀、阿膠;肺火旺盛加玄參、黃芩、枇杷葉、石膏;腎虛加山茱萸、枸杞;胸悶加枳殼、桔梗;腰痛腿軟加牛膝、杜仲、補骨脂、石斛、山藥;腹瀉加蓮子、白扁豆、山藥、薏仁;小便不利加石蓮子、車前子、滑石;咽喉痛加甘草、桔梗、山豆根;聲音沙啞加訶子(浸軟,蜜煮後含服)。以上加減法可參考虛損病的治療方法。

抑陽丸:虛勞初期症狀嚴重,但身體肌肉尚未完全消瘦時,最重要的是退熱。即使有腹瀉等症狀,也是因為熱引起的,熱退了,腹瀉自然會止。如果病情拖延,藥效減緩,熱邪就會日夜煎熬,導致血枯水竭,津液乾涸,真陰耗盡,內熱更加熾盛,如同猛火燃燒一般!肺部受損尤其嚴重,痰涎堆積,聲音逐漸沙啞,肌肉消瘦,必定難以治癒。當熱退了就停止服用此藥。

人中黃、人中白(研磨成細粉)、鱉甲(用童便或醋炙過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)、青蒿(秋冬用種子)、當歸(各二兩)、麥門冬、地骨皮(各二兩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十個豬膽的膽汁和水混合製作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白開水送服,每日服用三次。如果將鱉甲與龜甲一起熬製成膠,加入豬膽汁和丸,效果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