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16)
卷之六 (16)
1. 氣血虛實寒熱
寒則虛,實則熱。虛寒溫補,實熱清利,氣虛補氣,血虛補血。氣熱則清涼,血熱則解毒。凡頂陷不起,不堅實、不礙手、不起脹、不行漿,皆氣虛。保元湯倍酒炒黃耆、川芎、肉桂、木香,人乳、好酒漿同服。凡根窠不紅,或紅色不緊圈痘根而鋪散,手摸過變白色,痘上如寒毛豎起,枯澀不紅潤,皆血虛。保元湯加歸、芎、酒洗紅花;加山楂消參、耆之滯;加木香少許,行氣活血。
凡用參、耆,在痘盡出之後。凡用丁香、木香、桂,在毒盡解之時。凡用地黃(薑製,)芍藥(酒炒,),當歸(酒洗;泄瀉,土炒。),其大黃、車前、滑石、生地、牛蒡、枳殼,過用則氣陷內攻。麻黃、乾葛、升麻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蟬蛻、穿山甲、人牙(火煅,用一、二釐,)過用則表虛癢塌。
白話文:
【對於氣血的虛實寒熱】
在體質偏寒的情況下,身體會呈現虛弱狀態;而在體質偏實的情況下,則容易產生熱症。對待虛寒,應採用溫補的方式調理;對待實熱,則需用清熱利濕的方法。若氣虛,應補充元氣;若是血虛,就該補血。對於氣熱,則需使用清涼的食物或藥物;血熱則需解毒。
凡是痘瘡陷下去,不堅硬、不阻礙手部活動、沒有腫脹、未有膿液流出的情況,都屬於氣虛。這時可服用保元湯,其中黃耆、川芎、肉桂、木香要加倍,並加入人乳和好酒一同服用。
凡是痘瘡的根部不紅,或是紅色不呈緊密的圓圈狀,而是向四周散開,用手摸過後會變白,痘瘡表面像寒毛般豎起,乾燥且不紅潤,這都是血虛的表現。這時,可在保元湯中加入當歸、川芎和紅花,紅花需先用酒洗淨;再加入山楂,以消除人參和黃耆的滯留;最後加入少量木香,以行氣活血。
使用人參和黃耆,應該在痘瘡完全長出後。使用丁香、木香和肉桂,則應在體內毒素完全清除後。使用熟地黃、芍藥和當歸,應在適量情況下,過多會導致氣虛內攻。麻黃、乾葛、升麻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蟬蛻、穿山甲、人牙等藥物,過度使用會導致皮膚癢且塌陷。
2. 血熱痘證
初發壯熱,腮紅面赤,毛焦色枯,煩躁,渴欲飲水,啼哭不寧,喜臥涼處,揭去衣被,大便秘結,小便赤澀,宜升麻葛根湯合十神解毒湯服。熱證悉平,太乙保和湯助漿;漿足後,保嬰百補湯。八、九日紫黑干陷,獨勝、人牙之類。惟泄瀉後熱證已除,見虛寒證,異功散、木香散可用矣。
白話文:
【血熱痘症】
剛開始發病時體溫高燒,兩頰泛紅面色潮紅,頭髮乾燥無光澤,情緒煩躁,口渴想喝水,哭鬧不安,偏好躺在涼快的地方,會掀開身上的被褥,大便乾硬排便困難,小便顏色深且排尿不暢,適合服用升麻葛根湯加上十神解毒湯來治療。待熱性病症都穩定後,再用太乙保和湯來促進病情恢復;等到膿包充足後,則使用保嬰百補湯。若八、九天後痘疹呈現紫黑色且萎縮,則可考慮獨勝、人牙等藥物。然而,若是腹瀉後熱性病症已經消除,轉而出現虛弱與寒冷的症狀,則異功散和木香散就是適用的藥方了。
3. 氣虛痘證
凡兒久病之後,或元氣極弱,發熱和緩,或乍熱乍涼,手足時冷,面青神倦,食少昏睡,二便清利。輕用發表,宜紫蘇、川芎、防風、白芷、桔梗、大腹皮,少加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略佐升麻。痘出齊後,即加參、耆、芎、桔之類。如漿清,痘灰白色、自汗,保元湯為主,或十全大補去川芎,加山楂。如見泄瀉,足冷寒戰,咬牙,虛寒證,則異功、木香可擇用。
白話文:
[氣虛型痘症]
凡是兒童在長期生病後,或者本身元氣非常虛弱的情況下,出現的發燒狀況溫和,或者忽冷忽熱,有時候手腳冰冷,臉色蒼白無華,精神疲憊,食慾不振且常昏睡,大小便清稀。在這種情況下,應輕微使用能促進排汗的藥物,如紫蘇、川芎、防風、白芷、桔梗、大腹皮,再適量添加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並稍微加入升麻。當痘疹全部冒出後,就應該添加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桔梗等藥材。
如果發現膿漿清稀,痘疹呈現灰白色,並且自發性出汗,應以保元湯為主要治療方案,或者使用十全大補湯去掉川芎,再加入山楂。如果出現腹瀉,腳冷,寒戰,咬牙等虛寒症狀,則可以選擇使用異功散或者木香。
以上皆是針對氣虛型痘症的治療方法。
4. 實熱痘證
初發壯熱,猶如火烙,紅赤毛焦,氣粗燥渴,腹脹怒哭,狂言譫語,二便秘澀,面浮眼腫,宜升麻葛根湯加發表藥一服,隨用羌活散郁湯。熱毒已平,益元透肌湯、保嬰百補湯。後治法與血熱同。表裡熱盛者,但宜安表、和中、勻氣、透肌、解毒,五者不失,雖甚可痊。
白話文:
[實熱痘症]
剛開始發病時體溫非常高,就像被火燒一樣,皮膚泛紅且乾燥,毛髮顯得無光澤,呼吸急促且口渴,腹部膨脹,孩子會因為不舒服而大哭,甚至出現精神錯亂、胡言亂語的現象,大小便也變得困難,臉部浮腫,眼睛也有腫脹的狀況。這種情況下,應先服用升麻葛根湯加上一些能幫助發汗的藥物一劑,之後再使用羌活散鬱湯。等到體內的熱毒已經被控制住了,可以再服用益元透肌湯和保嬰百補湯。
接下來的治療方法就跟血熱的情況類似。對於那些體內外熱氣都很旺盛的人,應該要注重調節體表,使中氣和順,讓氣血運行均勻,幫助肌膚排毒,以及解毒,只要這五點都能做到,就算病情很嚴重也是有可能康復的。
5. 咽啞水嗆
音聲出於肺,肺金為火所克,毒壅氣道,音不出也。作痛者亦由此耳。甘桔湯、玄參、牛蒡之類。水嗆者,蓋氣喉居前,食喉在後,氣喉有痘壅礙,茶湯誤入,故嗽也。甘桔湯解毒為主,加玄參、牛蒡、麥門冬、杏仁、荊芥之類。但痘斂自安矣。
白話文:
聲音是由肺部發出的,當肺部被火氣剋制(意指受到火熱的影響),有毒的氣壅塞住呼吸道,導致聲音無法正常發出。這種疼痛也是由同樣的原因造成的。對此,可以使用甘桔湯、玄參、牛蒡等藥物。
所謂喝水嗆到,是因為氣管在前,食道在後,如果氣管被痘疹堵塞,飲料誤入氣管,就會引起咳嗽。治療上,主要用甘桔湯來解毒,再輔以玄參、牛蒡、麥門冬、杏仁、荊芥等藥物。然而,只要痘疹恢復,自然就會感到舒緩。
6. 癢塌灰白
是證由氣血兩虛也,陽氣虛則陰血乘之。血味鹹,醃蜇肌肉,故癢,宜溫補兼芍藥酸斂。陰血虛則陽氣乘之,氣性熱猶灼火,故痛,養血兼清涼。灰白者,因氣虛,故灰色而不光澤,血虛,故白色而不紅潤。
白話文:
這病症是由於氣血雙方都處於虛弱狀態所導致。當陽氣不足時,陰血便會相對過剩。血液有鹹味,過剩的血液就像鹽巴一樣滲透到肌肉裡,因此產生癢感,治療上應採用溫和的補氣方法,同時使用芍藥來酸收固澀。
當陰血不足時,陽氣便會相對過剩。陽氣屬熱,過剩的陽氣就像火在灼燒,所以會感到疼痛,治療上應以滋養血液為主,並輔以清涼降火的方法。皮膚呈現灰白色,是因為氣不足,使得皮膚失去光澤呈現灰色;而血不足,使得皮膚缺乏紅潤而顯得蒼白。
7. 寒戰咬牙
斯證見於七日之前寒戰者,乃心火亢盛,上熏肺金,九竅閉塞,火極之故,宜解表諸熱;咬牙者,乃陽明熱甚,宜清胃火。七日之後,皆屬虛寒。寒戰者,溫補陽氣,兼養血;咬牙者,大培陰血兼補氣。
白話文:
如果在發病七天內出現寒戰咬牙的症狀,寒戰的原因通常是心臟的火氣過旺,導致向上影響到肺部,使得身體的各個孔竅受阻,這是火氣過度的表現,治療應當以解除表面的熱氣為主;而咬牙則是因為腸胃的熱氣太重,應該要清涼腸胃的火氣。但若在發病七天後還出現這些症狀,就多屬於虛弱和寒涼的情況。對於寒戰的處理,應該溫暖並補充體內的陽氣,同時滋養血液;對於咬牙的處理,則需要大量滋補陰性的血液,並且輔以補氣的治療。
8. 乾枯倒陷
是證尤有陷伏倒靨之類,形略似而證不同也。痘色乾紅變紫,紫變黑,名曰乾枯,熱極也。當於乾紅時,急宜清涼解毒,防風、白芷、連翹、荊芥、牛蒡、升麻、乾葛之類,兼利小便。如胃虛不能納食,副榮衛不能盡出,雖出而覆沒,故根暈白色或黑,此內虛所致。手足微冷,或嘔或倦,名曰陷伏。
宜辛溫之藥,如理中湯之類,甚則異功、木香。如被風寒所觸,或香臭惡氣,生人、房事,月經沖觸,痘色忽變,名曰倒陷。風寒,參、蘇之類加羌、防、蠶蛻。沖觸,加味四聖飲。如貫膿七、八日間,氣血兩虛,不能漿老結靨;或因泄瀉不食,忽然痘色乾紫,腫消開眼,名曰倒靨。
毒伏內攻,非結痂也,急宜大補氣血,倍用人參、黃耆(酒炒、)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肉桂、炙甘草、丁香、木香(二味為末,)加山甲(炒、研一錢、)人牙(火煅研,二釐)攻補。或得頭面數粒結靨,或攻潰成外收,或出細痘數粒,或生癰毒,皆生機矣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痘疹出現乾枯倒陷的症狀,以及相對應的治療方法。具體內容如下:
這種情況類似於痘疹陷伏倒陷,外觀上有些相似,但實際病症不同。痘疹顏色由乾燥的紅色轉為紫色,再由紫色轉為黑色,稱為乾枯,這是極度熱毒的表現。在痘疹呈現乾紅的時候,應立即使用清涼解毒的藥物,例如防風、白芷、連翹、荊芥、牛蒡、升麻、乾葛等,同時也要注重利尿。
若因胃部虛弱導致無法進食,身體營養和衛氣不能充分運行,即使痘疹發出後也會消失,痘根周圍可能呈現白色或黑色,這是內部虛弱所致。伴隨手腳輕微冰冷、噁心或疲倦的現象,稱為陷伏。
這種情況適用辛溫性質的藥物,例如理中湯等,嚴重者可考慮異功散、木香等藥物。如果因為受風寒影響,或是接觸到不良氣味、生人、房事、月經等因素,痘疹顏色突然變化,稱為倒陷。對於風寒導致的情況,可在參、蘇等藥物中加入羌活、防風、蠶蛻。若是因其他因素引發,可考慮加味四聖飲。
痘疹在七八天左右,若出現氣血雙虛,無法形成堅固的痂皮;或者因為腹瀉、食慾不振,痘疹顏色忽然變得乾燥紫色,腫脹消退,痘眼開放,稱為倒靨。這是由於熱毒深藏體內,正向內部攻襲,而非正常的結痂過程,應立即大力補充氣血,大量使用人參、黃耆(酒炒)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肉桂、炙甘草、丁香、木香(磨成粉),並加入炒熟的山甲(研磨一錢)、煅燒過的人牙(研磨至二釐)來進行攻補。
有時頭面部的幾顆痘疹會形成結痂,或者熱毒向外排出形成潰瘍,又或者出現少量新痘疹,或是產生膿包,這些都是病情正在恢復的徵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