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實在易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附錄高士宗部位說
小腹者,少陰水臟,膀胱水腑之所屬也。少陰者,厥陰肝臟,胞中血海之所居也。血海居膀胱之外,名曰胞中,膀胱居血海之內,故曰膀胱者,胞之室也。從小腹而入前陰,乃少陰、太陰、陽明三經之屬。《經》云:「腎開竅於前後二陰。」是前陰者,屬少陰也。《經》云:「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,太陰、陽明之所合也。
」又:「陽明主潤宗筋。」是前陰又屬太陰,陽明也,陰囊卵核,乃厥陰肝經之所屬,故《經》云:「厥陰病則舌卷囊縮。」舌卷手厥陰,囊縮足厥陰也。又云:「厥陰氣絕,則卵上縮而終。」此脅腹之部位,各有所屬也。兩手兩足曰四肢,兩手之上,則有肘腋,兩足之上,則有膕脾,兩肘兩腋,兩膕兩脾名曰八溪。從臂至手,乃手太陰肺金所出,而兼手少陰厥陰,此手之三陰,從胸走手也。
從足至股,乃足太陰脾經所出,而兼足少陰厥陰,此足之三陰,從足走腹也。夫手足三陰三陽,十二經脈,交相貫通,行於周身,手之三陰,從胸走手,手之三陽,從手走頭,是手三陰三陽而循行於手臂矣。足之三陽,從頭走足,足之三陰,從足走腹,是足三陽三陰而循行於足股矣。
此手足之部位,各有所屬也。
白話文:
小腹,是屬於少陰腎經的水臟,也是膀胱水腑所管轄的地方。少陰腎經又與厥陰肝經相關,而胞宮(子宮)中的血海(指女性的經血)就位於此處。血海位於膀胱之外,所以稱作胞中;而膀胱位於血海之內,所以說膀胱是胞宮的房間。從小腹到前陰(生殖器),是少陰、太陰、陽明三條經脈所管轄的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腎臟的孔竅開在前後二陰。」所以前陰屬於少陰經。經文又說:「前陰是宗筋聚集的地方,也是太陰、陽明經交會之處。」又說:「陽明經主管濡養宗筋。」所以前陰又屬於太陰、陽明經。陰囊和睪丸,屬於厥陰肝經所管轄,所以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厥陰經發生疾病,會出現舌頭捲縮和陰囊萎縮的現象。」舌頭捲縮是手厥陰經的病症,陰囊萎縮是足厥陰經的病症。又說:「厥陰經的氣絕了,睪丸就會向上收縮直到死亡。」這就說明脅腹各部位所屬的經脈是不同的。
兩手兩腳稱為四肢,兩手的上方有肘和腋,兩腳的上方有膕和脾,肘、腋、膕、脾這四個部位合稱八溪。從手臂到手,是手太陰肺經所分布之處,同時也兼有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,這三條手部的陰經都是從胸部走向手部。從腳到大腿,是足太陰脾經所分布之處,同時也兼有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,這三條足部的陰經都是從腳走向腹部。手足共有三陰三陽十二條經脈,互相貫通,運行於全身。手的三條陰經,從胸部走向手部;手的三條陽經,從手部走向頭部,這是手部三陰三陽經脈在手臂的循行方式。足部的三條陽經,從頭部走向腳部;足部的三條陰經,從腳部走向腹部,這是足部三陰三陽經脈在腳部和大腿的循行方式。
這說明手腳各部位所屬的經脈也是不同的。
2. 經絡易知
3. 十二經脈起止圖
4. 十六絡穴圖
5. 經絡說
6. 十二經詩
手三陰從臟行於手,從手行頭是手三陽。足之三陽從頭走足,足三陰(從足)上腹要參詳(手太陰肺經,手少陰心經,手厥陰心包經皆從臟走至手。手陽明大腸經,手太陽小腸經,手少陽三焦經皆從手走至頭。足太陽膀胱經,足少陽膽經,足陽明胃經皆從頭下走至足。足太陰脾經,足少陰腎經,足厥陰肝經皆從足上走入腹。
十二經外又有督脈起自屏翳穴,至唇內上齦交穴止。任脈起自會陰穴,至下齦交穴止。合上十二經,共十四經。)
白話文:
【手三陰經從臟腑走向手部,再由手部走向頭部的是手三陽經。足部的三陽經則是從頭部下行到腳部,而足三陰經(則是從腳部)上行至腹部,需仔細研究。(手太陰肺經、手少陰心經、手厥陰心包經都是從臟腑走向手部。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都是從手部走向頭部。足太陽膀胱經、足少陽膽經、足陽明胃經都是從頭部下行至腳部。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都是從腳部上行至腹部。
另外,除了十二經脈之外,還有督脈,起始於屏翳穴,終止於脣內上齦交穴。任脈起始於會陰穴,終止於下齦交穴。將這二脈與前述十二經脈合併,共計有十四條經脈。)】
7. 十六絡詩
肺經列缺絡,偏歷屬大腸。胃有豐隆給,脾則公孫詳。心經絡通里,支正屬小腸。飛揚膀胱絡,腎絡大鐘彰。內關手心主,外關三焦藏。膽絡光明穴,蠡溝肝莫忘。任脈屏翳會,督脈絡長強。更有大包脾大絡,胃(之大)絡虛里在左旁。(諸經之絡唯一,而脾胃之絡各二,何也,蓋以臟腑為脾胃之本,十二經皆以受氣也。)
白話文:
【肺經的部分連接著列缺穴,這是一個絡穴,偏歷穴則是屬於大腸經的。】 【胃經上有豐隆穴提供養分,脾經則以公孫穴為詳細表現。】 【心經上的絡穴是通裏穴,支正穴屬於小腸經。】 【飛揚穴是膀胱經的絡穴,腎經的絡穴則是大鐘穴。】 【內關穴是手心主(心包)經的絡穴,外關穴則是三焦經的。】 【膽經的絡穴是光明穴,蠡溝穴則是肝經的,不可遺忘。】 【任脈的絡穴是屏翳穴和會陰穴,督脈的絡穴是長強穴。】 【另外,脾經有一個大包穴,這是脾的大絡。胃經的大絡則是在左邊的虛裏穴。(每條經絡基本上只有一個絡穴,但是脾胃經各有兩個絡穴,為什麼呢?因為脾胃是所有臟腑的根本,十二經脈都從這裡接受氣血。)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