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實在易》~ 卷一 (4)
卷一 (4)
1. 十二經氣血流注詩(舊本)
肺寅大卯胃辰宮,脾巳心午小未中,膀申腎酉心包戌,亥三子膽醜肝通。
白話文:
肺屬於寅時,大腸屬於卯時,胃屬於辰時,脾屬於巳時,心屬於午時,小腸屬於未時,膀胱屬於申時,腎屬於酉時,心包(即心包絡)屬於戌時,三焦屬於亥時,膀胱再次在三時,膽屬於子時,肝屬於醜時。
2. 四診易知
望,聞,問,切,謂之四診,茲採各書之要言不煩者,而列於下。
3. 望色說
額心、鼻脾、左頰肝、右頰肺、顴腎,面上之部位可察也。肝青,肺白,心赤,脾黃,腎黑,面上之五色可察也。部位察其相生相剋,五色察其有神無神。大抵外感不妨滯濁,久病忌呈鮮妍,惟黃色見於面目,既不枯槁,又不浮澤,為欲愈之候。
白話文:
額頭中央對應心臟,鼻子對應脾臟,左臉頰對應肝臟,右臉頰對應肺臟,顴骨對應腎臟,這些部位都能在臉上觀察到。肝臟的顏色是青色,肺臟的顏色是白色,心臟的顏色是紅色,脾臟的顏色是黃色,腎臟的顏色是黑色,這些顏色也能在臉上觀察到。觀察部位可以看出五行的相生相剋,觀察顏色可以看出氣色的好壞。總的來說,外感疾病不影響氣色,身體長期生病則顏色會顯得鮮豔。只有黃色出現在臉上,既不乾枯,也不油光,才是快要痊癒的徵兆。
4. 望色詩
春夏秋冬長夏時,青黃赤白黑隨宜,左肝右肺形呈頰,心額腎顴鼻主脾,察位須知生者吉,審時若遇克堪悲,更於黯澤分新舊,隱隱微黃是愈期(按:《內經》以顴骨屬腎等句,與此互異。此從幼科面上圖說錄出,雖云簡便,須當以《內經》為主,高士宗部位說宜熟讀之。)
白話文:
一年四季和長夏時節,要依季節變化食用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色食物。左邊臉頰反映肝臟,右邊臉頰反映肺臟;心臟對應額頭,腎臟對應顴骨,鼻子對應脾臟。觀察面相要了解生機,若遇到剋制的情況就要悲傷。更要仔細觀察面色深淺,分辨新舊變化,隱隱微黃是疾病恢復的徵兆。
5. 辨舌說
望色外又有辨舌之法,舌上無苔為在表,鮮紅為火,淡白為寒(指無苔言。)若有白苔為半表半裡,黃苔為在裡,黑苔病入少陰多死。苔潤有潤者為寒,苔燥無液者為火。舌上無苔,如去油豬腰子為亡液,名鏡面舌,不治。又宜與病證相參,不可執一。
白話文:
除了觀察面色之外,還有辨舌的方法。舌頭上沒有苔,代表病症在表層;舌頭顏色鮮紅,代表有火氣;舌頭顏色淡白,代表寒症(指沒有苔的情況)。
如果舌頭上有白苔,代表病症半表半里;舌頭上有黃苔,代表病症在裡;舌頭上有黑苔,代表病症深入少陰,多半難治。
苔的潤燥情況也能反映病情,苔潤而有津液,代表寒症;苔燥而無津液,代表火症。
舌頭上沒有苔,就像豬腰子去油一樣,代表體內津液耗損,稱為「鏡面舌」,難以治療。
辨舌法要與其他病症綜合判斷,不可只看舌頭上的變化。
6. 辨舌詩
舌上無苔表證輕,白苔(半表)半里古章程,熱(證舌色)紅寒(證舌色)淡參(看其)枯(津枯而紅,熱證無疑。否則再辨。)潤(色淡而潤,寒證無疑,否則再辨,)陰黑(少陰熱化舌黑,宜黃連雞子湯、大承氣湯。少陰寒化舌黑,宜白通湯、通脈四逆湯。)陽黃(陽明證舌苔黃實者可下,虛而不實者不可下)辨死生。
全現光瑩陰已脫(舌無苔,如去油豬腰,名鏡面舌,不治,)微籠本色氣之平(淡紅中微籠些少白苔,為胃氣無,病舌也,)前人傳有三十六(《金鏡·三十六舌》,)採摘多歧語弗精。
白話文:
舌頭上沒有苔,代表症狀輕微,白苔(半表證)屬於半里證,這是古書記載的規律。舌頭顏色偏紅是熱證,顏色偏淡是寒證,舌頭乾燥是津液枯竭,代表熱證,但要進一步判斷。舌頭顏色淡而且濕潤,則代表寒證,但要進一步判斷。舌頭顏色偏黑,可能是少陰熱化導致的,應該使用黃連雞子湯、大承氣湯;也可能是少陰寒化導致的,應該使用白通湯、通脈四逆湯。舌頭苔黃厚實,是陽明證,可以服用瀉藥;但如果虛弱無力,就不宜服用瀉藥。
舌頭光滑無苔,如同去油的豬腰,稱為鏡面舌,無法治療,代表陰氣已脫。舌頭表面微微泛白,代表胃氣虛弱,也屬於病態。古人記載了三十六種舌苔變化,但許多描述不精確,缺乏一致性。
7. 聞聲說
氣衰言微者為虛,氣盛言厲者為實。語言首尾不相顧者為神昏,狂言怒罵者為實熱,痰聲漉漉者死。新病聞呃者為火逆,久病聞呃者為胃絕。大抵語言聲音不異於平時為吉,反者為凶。
白話文:
氣力不足,說話微弱的情況被認為是虛證;氣力旺盛,說話堅決有力的情況被認為是實證。語言內容不連貫、頭尾不相應的情況表示神智不清,狂妄地說謊或咒罵的情況表示有熱毒,伴有噁心的痰聲表示病情危急。新發疾病出現呃逆的情況表示胃部受火邪逆襲,長期患病出現呃逆的情況表示胃部生命瀕臨終結。總的來說,如果說話和聲音與平常一樣,這通常是一個好的徵兆;反之,如果有所變化,則可能是一個壞的徵兆。
8. 聞聲詩
言微言厲盛衰根,譫語實邪(胃有燥屎,)錯語(首尾不相顧而錯亂為神)惛,虛呃痰鳴非吉兆,聲音變舊恐離魂。
白話文:
細微的言語與嚴厲的言語,都可能反映一個人的盛衰之根本。妄語,即神志錯亂的語言,可能是胃中有燥屎的症狀。錯語,則是神志不清,頭尾不相應,語言混亂。虛呃、痰鳴都不是好徵兆,可能預示著病情加重。聲音改變,甚至出現離魂的現象,都是需要特別關注的病徵。
9. 其二(僧自性著)
肝怒聲呼心喜笑,脾為思念發為歌,肺金憂慮形為哭,腎主呻吟恐亦多。
白話文:
肝臟主管情緒時會表現為怒吼,心臟主管情緒時會表現為歡笑,脾臟主管情緒時會表現為思考與歌唱,肺臟主管情緒時會表現為憂慮與哭泣,而腎臟則主要表現為呻吟,且常常伴有恐懼的情緒。
10. 問證說
問證是醫家第一要事,李士材三書言之詳矣,茲集隘不能多登,止取張景岳「十問」而注之。
白話文:
詢問病徵是醫學實踐中的首要之事,這點在李士材的三部著作中有詳細的論述。由於篇幅有限,無法全面刊載,我們僅選用了張景嶽的「十問法」並加以註解。
11. 問證詩
(出《景岳全書》,張心在改訂)
一問寒熱二問汗(問其寒熱多寡,以審陰陽,細辨真假,問其汗之有無,以辨虛寒,以別虛實,)三問頭身四問便,(問其頭痛為邪甚,不痛為正虛,暴眩為風火與痰、漸眩為上虛氣陷。問其身之部位以審經絡,亦以一身重痛為邪甚,軟弱為正虛。問其小便紅白多少,大便秘溏、清穀、清水,以別寒熱虛實,)五問飲食六問胸(問飲食以察其胃氣之強弱,問胸者茲胃口而言也。
濁氣上干,則胸滿痛為結胸,不痛而脹連心下為痞氣,七聾八渴俱當辨,(問聾者,傷寒以辨其在少陽與厥陰,雜病以聾為重,不聾為輕也。問渴者,以寒熱虛實俱有渴。大抵以口中和,索水不欲飲者為寒,口中熱,引飲不休者為熱,大渴譫語不大便者為實,時欲飲水,飲亦不多,二便通利者為虛證,)九問舊病十問因,)問舊病以知其有夙疾與否,問其致病之因以為用藥之准,)再兼服藥參機變(表、里、寒、熱,補瀉之中自有神機變化之妙。
白話文:
醫生會先問病人是否發燒、出汗,以判斷是陰陽失調還是虛實寒熱。接著會問病人頭部和身體的狀況,例如頭疼、眩暈、身體痠痛等,以判斷是邪氣入侵還是正氣不足,以及受影響的經絡。然後會詢問飲食狀況和胸部狀況,以了解胃氣強弱和胸中是否氣滯。此外,醫生也會詢問病人是否有耳聾、口渴等症狀,並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判斷病情的虛實寒熱。最後,醫生還會詢問病人的既往病史和致病原因,以便制定更精準的治療方案。醫生在用藥時,還會綜合考慮表里寒熱、補瀉等因素,以達到最佳療效。
)婦人尤必問經期,遲速閉崩皆可見(婦人以經為主,問其有無遲速,以探病情,兼察有孕與否。)再添片語告兒科,天花麻疹全占驗(小兒欲作痘疹與外感同,宜辨其手中指,足脛,耳後筋色為據。)
白話文:
對婦女的診治,特別要詢問她的月經情況,包括月經的來勢是否遲緩、是否停經或過早停止等現象,這些都能反映病情的變化,同時也能觀察是否有懷孕的可能性。
再補充一些關於兒科的話語,對於麻疹和天花這兩種疾病,通過觀察小孩的手指、腳踝、耳後的筋絡顏色,便能做出診斷和預測。
12. 切脈說
診脈必以《內經》為主,仲景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二書言脈,見散於各章節之中者,字字精切。至於《傷寒論》中平脈,辨脈二篇則又為叔和所增,亦瑕瑜參半耳。茲先以時行而不悖於古者,舉其大要,使人樂從其易。後錄《內經·脈要精微論》一節,而詳註之,俾學者無忽於所易,無憚於所難。
白話文:
診斷脈象,應以《內經》為主要依據。仲景的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兩書中所提及的脈象,散落在各個章節中,文字精準,值得細心研讀。至於《傷寒論》中的「平脈篇」、「辨脈篇」,則是後人叔和所增,其內容亦有優缺點並存。
現今將依循古法,概述脈診的大要,使人易於學習。之後再錄下《內經·脈要精微論》的節選內容,並加以詳細註解,讓學者們不再輕忽容易理解的部分,也不畏懼困難的部分。
13. 《內經》分配臟腑
左寸:(外以候心,內以候膻中。)左關:(外以候肝,內以候膈。)左尺:(外以候腎,內以候腹。)右寸:(外以候肺,內以候胸中。)右關:(內以候脾,外以候胃。)右尺:(外以候腎,內以候腹。)
白話文:
左寸:(在外可以觀察心的情況,在內可以觀察羶中的狀況。) 左關:(在外可以觀察肝的情況,在內可以觀察膈的狀況。) 左尺:(在外可以觀察腎的情況,在內可以觀察腹部的狀況。) 右寸:(在外可以觀察肺的情況,在內可以觀察胸中的情況。) 右關:(在外可以觀察胃的狀況,在內可以觀察脾的情況。) 右尺:(在外可以觀察腎的情況,在內可以觀察腹部的狀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