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實在易》~ 卷八 (1)
卷八 (1)
1. 補遺並外備諸方
桂枝芍藥知母湯,治諸肢節疼痛,身體尫羸,腳腫如脫,頭暈氣短,嗢嗢欲吐。
附子,芍藥,甘草,麻黃(各三錢),桂枝,白朮,知母,防風(各四錢),生薑(五錢)
上九味,以水二杯半,煎八分服,日夜三服。
用桂枝去棗加麻黃,以助其通陽;加白朮、防風以伸其脾氣;加附子、知母,以調其陰陽;多用生薑以平其嘔逆。
白話文:
桂枝芍藥知母湯用於治療四肢關節疼痛、身體虛弱、腳腫得像要脫落、頭暈氣短、噁心欲吐的症狀。方劑包含附子、芍藥、甘草、麻黃、桂枝、白朮、知母、防風和生薑,以水煎服,每日三次。其中桂枝去棗加麻黃,可助通陽氣;白朮、防風可健脾氣;附子、知母可調和陰陽;生薑則可緩解嘔逆。
資壽解語湯,治中風脾緩,舌強,不語,半身不遂,與地黃飲子同意,但彼重在腎,此重在脾。
羌活(五分),防風,附子,羚羊角,天麻,酸棗仁(各一錢),肉桂(八分),炙甘草(五分)
水二杯,煎八分,入竹瀝五錢,生薑汁二錢調服。
喻嘉言治腎氣不縈於舌本,加枸杞、首烏、天冬、菊花、石蒲、元參。
白話文:
資壽解語湯主要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脾氣虛弱、舌頭僵硬、不能說話、半身不遂等症狀。它與地黃飲子的功效相似,但地黃飲子著重於補腎,而資壽解語湯則更注重補脾。
此方劑的組成包括羌活、防風、附子、羚羊角、天麻、酸棗仁、肉桂和炙甘草。煎藥時,用兩杯水煎煮八分,然後加入竹瀝和生薑汁調服。
喻嘉言認為,如果患者的腎氣不足導致舌頭失靈,可以在方劑中加入枸杞、首烏、天冬、菊花、石蒲和元參。
清暑益氣湯(暑,熱也。肺主氣,熱甚則氣泄,如暑盛,則金藏也。故清暑必益氣,內傷勞倦夏秋當伏)
黃耆(汗少減半),蒼朮(泔浸),升麻(各一錢),人參(去蘆),澤瀉,橘皮,神麯(炒),白朮(土炒,各五分),麥冬(去心),當歸身,甘草(炙,各三分),葛根,黃柏(酒浸去皮,各二分),五味子(九粒),青皮(去瓤,一分半)
白話文:
清暑益氣湯主要用於夏季暑熱導致氣虛、體內津液不足的症狀。它以黃耆、蒼朮、升麻等藥材益氣解暑,並加入人參、澤瀉、橘皮等藥材清熱利濕,還配合麥冬、當歸等滋陰養血,以及葛根、黃柏等清熱解毒,整體達到清熱解暑、益氣生津、補氣固表的效果。
水二杯,煎八分,食遠服。
近效白朮湯,治風虛、頭重、眩苦,極不知食味。暖肌,補中益氣精。
白朮(四錢),附子(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
加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,水煎。
喻嘉言曰:「此方治腎氣空虛之人,外風入腎,恰似烏洞之中,陰風慘慘,晝夜不息。風挾腎中濁陰之氣,厥逆上攻,其頭間重眩之苦,至極難耐,兼以胃氣亦虛,不知食味,故方中全不用風門藥,但用附子暖其水臟,白朮、甘草暖其土臟,水三合暖,則濁陰之氣盡趨於下,而頭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證除矣。其云益精氣者,以既知食味,自能多食,精生於穀也。
白話文:
白朮湯方劑說明
藥方:
- 水二杯,煎八分,食遠服。
- 用兩杯水,煎煮藥物至原液的八分,飯後服用。
- 近效白朮湯,治風虛、頭重、眩苦,極不知食味。暖肌,補中益氣精。
- 此白朮湯方適用於風虛、頭重、頭昏眼花、極度無味口苦等症狀。它可以溫暖肌膚,補益脾胃,增強氣血。
- 白朮(四錢),附子(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
- 白朮四錢,附子一錢五分,甘草一錢。
- 加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,水煎。
- 再加入生薑兩片,紅棗兩枚,用水煎煮。
喻嘉言註解:
- 喻嘉言曰:「此方治腎氣空虛之人,外風入腎,恰似烏洞之中,陰風慘慘,晝夜不息。風挾腎中濁陰之氣,厥逆上攻,其頭間重眩之苦,至極難耐,兼以胃氣亦虛,不知食味,故方中全不用風門藥,但用附子暖其水臟,白朮、甘草暖其土臟,水三合暖,則濁陰之氣盡趨於下,而頭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證除矣。其云益精氣者,以既知食味,自能多食,精生於穀也。」
- 此方治療的是腎氣虛弱,外風侵襲腎臟,就像烏黑的洞穴中陰風陣陣,晝夜不停。風攜帶腎臟中的濁陰之氣上逆攻頭,導致頭部沉重眩暈,痛苦難忍,同時胃氣虛弱,無味口苦,因此方中不使用疏風藥物,只用附子溫暖腎臟,白朮、甘草溫暖脾胃,當水液溫暖後,濁陰之氣就會下降,頭部沉重眩暈和無味口苦等症狀就會消失。此方能益精氣是因為食慾恢復後,就能多食,而精氣源於食物。
簡單來說,白朮湯方主要作用是溫補腎脾,驅散風寒,改善頭重眩暈、無味口苦等症狀,並促進食慾,增強精氣。
」
溫脾湯,治錮冷在腸胃間,泄瀉腹痛,宜先取去,然後調治,不可畏虛以養病也。
附子,乾薑,甘草,桂心,厚朴(各二錢),大黃(四分)
水二杯,煎六分服。
喻嘉言曰:「許叔微制此方,深合仲景以溫藥下之之法。方中大黃一味,不用則溫藥必不能下,而久留之邪,非攻不去。多用恐溫藥不能制,而洞泄或至轉劇,裁酌用之,真足法矣。
雞矢醴,治鼓脹。
雞矢(乾者五合,山間者良)
白話文:
溫脾湯專治寒氣積聚在腸胃之間導致的腹瀉腹痛,應該先將寒氣驅散,再進行調理,不可因害怕虛弱而只顧著滋補。藥方如下:附子、乾薑、甘草、桂心、厚朴各二錢,大黃四分,水二杯,煎至六分即可服用。
喻嘉言評論說:「許叔微創制此方,深得仲景溫藥下之的精髓。方中大黃不可或缺,沒有它,溫藥無法將寒邪逼出,積聚的邪氣不去,病症難以消除。但如果用量過多,又會導致溫藥難以控制,瀉下過度反而加重病情,所以必須適度使用,此方用藥精妙,可謂是仲景醫術的傳承。」
雞矢醴專治鼓脹病。取乾雞糞五合,山區的雞糞更佳,即可用於治療。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食後酒調下。
百合湯,治解㑊之神劑也。
百合
上用水二杯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保生無憂散,婦人臨產,先服一、二劑,自然易生,或遇橫生倒產,連日不生,服二、三劑神效。
菟絲子(一錢五分),當歸(酒洗,一錢五分),川芎(一錢三分),白芍藥(一錢二分,冬月只用一錢),甘草(五分),荊芥穗(八分),生黃耆(八分),厚朴(薑汁浸,七分),枳殼(六分),艾葉(五分),真貝母(一錢五分,去心),羌活(五分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五錢,飯後用酒送服。百合湯是治療咳嗽的神藥。取百合,用兩杯水煎煮,煎至八分,不限時間服用。保生無憂散適用於婦女臨產前服用,可幫助順產,或是遇到難產的情況,連續服用兩三劑效果顯著。配方包括:菟絲子一錢五分,當歸(用酒洗淨,一錢五分),川芎一錢三分,白芍藥一錢二分(冬月只用一錢),甘草五分,荊芥穗八分,生黃耆八分,厚朴(用薑汁浸泡,七分),枳殼六分,艾葉五分,真貝母(去心,一錢五分),羌活五分。
上十二味依方修合,另將川貝研細末,候藥煎好,衝入同服,引用生薑三片,空心服。
此方全用撐法,當歸、川芎、白芍養血活血者也,厚朴去瘀血者也,用之撐開血脈,俾惡露不致填塞;羌活、荊芥疏通太陽,將背後一撐,太陽經脈最長,太陽治,則諸經皆治;枳殼疏理結氣,將面前一撐,俾胎氣斂抑,而無阻滯之虞;艾葉溫暖子宮,撐動子宮,則胞胎靈動;貝母、菟絲最能滑胎順氣,將胎氣全體一撐,大具天然活潑之趣矣;加黃耆者,所以撐扶元氣,元氣旺,則轉動有力矣;生薑通神明,去穢惡,散寒止嘔,所以撐扶正氣,而安胃氣;甘草協和諸藥,俾其左宜右有,而全其撐法之神也。此方人多不得其解,程山齡注獨超,故全錄之。
白話文:
依照藥方配製好十二味藥,再將川貝研磨成細粉,等藥煎好後,將川貝粉沖入藥湯一起服用。服用時,加入生薑三片,空腹服用。
這個方子全部採用撐開、疏通的原理。當歸、川芎、白芍滋養活血;厚朴去瘀血。這些藥物一起使用,可以撐開血脈,避免惡露淤積。羌活、荊芥疏通太陽經脈,從背後將身體撐開,太陽經脈最長,疏通太陽經脈,則其他經脈也都能治癒。枳殼疏通結氣,從前面將身體撐開,讓胎氣順暢,避免阻滯。艾葉溫暖子宮,撐動子宮,讓胎兒活潑。貝母、菟絲最能滑胎順氣,將胎氣整體撐開,讓胎兒自然活潑。加入黃耆,可以撐扶元氣,元氣旺盛,則胎兒轉動有力。生薑通神明,去穢惡,散寒止嘔,可以撐扶正氣,安定胃氣。甘草協調各種藥物的功效,讓它們相輔相成,發揮撐開疏通的功效。這個方子很多人理解不了,程山齡的註解獨具慧眼,所以全部抄錄下來。
失笑散,治產後心腹絞痛欲死;或血迷心竅,不省人事;或胞衣不下。並治心痛,血滯作痛。
蒲黃,五靈脂(各等分)
生研,每服三錢,酒煎服。
黃耆六一湯,治氣虛口渴不止。黃耆(灸六錢),炙草(一錢)水煎服。
生化湯,治產後瘀血不行,腹痛等症。
當歸(三錢),川芎(二錢),炮姜(八分),桃仁(二十四粒),炙草(一錢)
白話文:
失笑散用於治療產後心腹絞痛、血迷心竅昏迷不醒、胞衣不下等症狀,同時也能緩解心痛、血瘀導致的疼痛。配方為蒲黃和五靈脂等量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酒煎服。黃耆六一湯適用於氣虛口渴不止,配方為炙黃耆六錢、炙甘草一錢,水煎服。生化湯則針對產後瘀血不消、腹痛等症狀,配方為當歸三錢、川芎二錢、炮姜八分、桃仁二十四粒、炙甘草一錢。
水煎服。瘀血不行,加紅花一錢;傷風口痙,加荊芥穗三、四錢,益母草三錢。
七味白朮散,治小兒吐瀉及一切口渴不止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炙草,藿香,木香(各一錢五分),乾葛(三錢)
共為末,每服三、五錢,白湯調下,或水煎服。
加味芎歸湯,治婦人難產,交骨不開。
川芎(三錢),當歸身(五錢),龜板(三錢,生研),婦人生過男女頂門發(燒如雞子大)
白話文:
水煎服用。如果瘀血停滯,可以加紅花一錢;如果傷風口痙,可以加荊芥穗三、四錢,益母草三錢。
七味白朮散,用於治療小兒吐瀉以及一切口渴不止。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草、藿香、木香各一錢五分,乾葛三錢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、五錢,用白湯調服,或水煎服用。
加味芎歸湯,用於治療婦人難產,交骨不開。
川芎三錢,當歸身五錢,龜板三錢(生研),婦人生過男女頂門發燒如雞子大。
水三杯,煎八分服,如人行五里路即生。此方去龜板、頭髮,名佛手散,安生胎。去死胎。
香薷丸,治水腫。
干香薷(一斤),白朮(七兩)
先將白朮為末,後濃煎香薷汁為膏,和丸,如桐子大,飲服十丸,日夜四、五服,利小便良。
又外臺香薷丸,以香薷五十斤,水熬膏,令可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日三,加之,以小便利為度,無所忌。
金匱防己茯苓湯,治皮水,此症因肺閉則木不逆下而泛溢皮膚,狀與風水相似,但不惡寒為度。
白話文:
用三杯水煎藥,煎至八分滿時服用,藥效如同人走了五里路一樣迅速顯現。這個方子名為「佛手散」,能安胎、去死胎,並去除龜板和頭髮。
香薷丸用於治療水腫。
取乾燥的香薷一斤,白朮七兩。先將白朮磨成粉末,再濃煎香薷汁製成膏狀,混合成丸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十丸,每天服用四、五次,可有效利尿。
另外還有外臺香薷丸,用香薷五十斤,用水熬成膏狀,製成如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一天三次,根據利尿程度增減藥量,無需忌口。
金匱的防己茯苓湯用於治療皮水,此病症因肺閉導致水氣不能下降而溢出皮膚,症狀類似風水,但不會怕冷。
防己,黃耆,桂枝(各三兩),茯苓(六兩),甘草(二兩)
水六升,煮取三升,溫服。
崔氏療大腹水腫上氣,小便赤澀,頸脈動,不臥方。
苦葶藶(五兩,炒),杏仁(二兩,炒黃),大棗(四十枚,飯上蒸,去皮核)
分搗合治為丸,如棗核大,空心服八丸,日晚食消,再服五丸,米飲下。三日後,平旦服五丸,晚服三丸。
時法治氣喘咳嗽不已,可代十棗湯。
《金匱翼》云:「吐血不止,將本人血,瓷鍋焙乾為末,每一錢二分,以參麥湯調下即止。」
白話文:
防己、黃耆、桂枝各三兩,茯苓六兩,甘草二兩,加水六升,煮到剩下三升,溫熱服用。此方適合治療大腹水腫、上氣喘不過氣、小便赤澀、頸脈跳動、無法平躺的病症。
苦葶藶五兩炒香,杏仁二兩炒黃,大棗四十枚蒸熟去皮核,將三味藥搗碎混合,做成如棗核般大小的丸藥。空腹服用八丸,晚上飯後再服五丸,以米湯送服。三日後,早上服用五丸,晚上服用三丸。
此方也可代用於治療氣喘咳嗽不止的病症,相當於十棗湯的功效。
《金匱翼》記載,治療吐血不止,可用患者自身的血,用瓷鍋焙乾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二分,以參麥湯調服即可止血。
《金匱翼》云:「凡吐粉紅色痰涎,是肺絡損傷而血滲也。治以鮮藕、白糯米、紅棗三物煎湯,頻頻服之,久自愈。此方系正白旗遲維新所授,用之最良。
腸痔下血方
木耳(五錢,浸一宿,洗淨)
空心生食,禁茶湯半日,三服必愈,但不能除根耳。
磁石丸,治膏淋,膏淋者小便濁。
磁石,肉蓯蓉(酒浸,切焙),澤瀉,滑石(各一兩)
上為末,蜜丸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溫酒下,不拘時服。如臍下妨悶,加沉香一錢以行滯氣。
白話文:
《金匱翼》記載:「凡是吐出粉紅色痰涎,是肺部經絡受損導致血液滲出。治療方法是用新鮮蓮藕、白糯米、紅棗三味藥煎湯,頻繁服用,久而久之自然會痊癒。這個方子是正白旗遲維新所傳授,效果最佳。」
腸痔下血方:
黑木耳(五錢,浸泡一夜,洗淨)
空腹生吃,禁食茶湯半日,服用三次必能治癒,但無法根除。
磁石丸,用於治療膏淋,膏淋是指小便混濁。
磁石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,切片烘乾)、澤瀉、滑石(各一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酒送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如果臍下有脹悶感,可以加入沉香一錢,以疏通停滯之氣。
鹿茸散,治下元虛憊,小便溺血,日夜不止。
鹿茸(酒洗去毛,酥炙令黃,)生地黃焙,當歸(焙、各三兩),蒲黃(一合),冬葵子(炒,四兩半)
上為極細末,每服三錢匕,空心溫酒調服。日一服。一方煉蜜為丸如梧子大,每服二十丸,食前炒鹽湯下。
柴胡梅連散,治骨蒸勞熱,久而不愈,三服除根。
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,黃連,當歸,白芍(各五錢)
白話文:
鹿茸散用來治療下元虛弱乏力、小便帶血,日夜不停的症狀。配方包括酒洗去毛、酥炙至黃的鹿茸,焙過的生地黃,焙過的當歸,蒲黃,炒過的冬葵子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匕,空腹溫酒調服,每日服用一次。另一種方法是將藥粉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前用炒鹽湯送服。
柴胡梅連散用來治療骨蒸勞熱,久治不愈的症狀,服用三劑即可根治。配方包括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黃連、當歸、白芍,各五錢。
上為末,每服三錢,童便一盞,烏梅一個,豬膽五匙,豬脊髓一條,韭根半錢,水一鍾,同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無時。原方有前胡,無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當歸、芍藥,余蓋從柴胡飲子增入,以備補虛瀉熱之用,去前胡者,不欲重散也。
涼膈散,治上焦積熱,煩躁、面赤、頭昏、咽痛、喉痹、口瘡、頰腫、便溺悶赤、譫妄、睡臥不安(一切風壅。)
白話文:
藥方中藥材每服三錢,用童便一盞、烏梅一個、豬膽五匙、豬脊髓一條、韭根半錢,加水一鍾,一起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原方中原本有前胡,但沒有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當歸、芍藥,我是在柴胡飲子的基礎上添加了這些藥材,以補虛瀉熱。去除前胡的原因是不想藥效過於散發。
涼膈散主要用於治療上焦積熱,症狀包括煩躁、面紅、頭暈、咽喉疼痛、喉嚨阻塞、口腔潰瘍、面頰腫脹、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、神志不清、睡眠不安等,適用於一切因風邪阻塞所引起的疾病。
薄荷,連翹,黃芩,梔子,甘草(各一兩半),大黃,芒硝(各半兩)
上末,每服二、三錢,加竹葉七片,蜜三匙煎,食後服。與四物各半服,能益血泄熱,各雙和散。《本事》加赤芍、乾葛,治諸熱病,屢效。
《玉機》云:輕者宜桔梗湯,本方去硝、黃加桔梗,舟楫之品,浮而上之,去胸中無形之熱,且不犯中、下二焦也。
白話文:
薄荷、連翹、黃芩、梔子、甘草各一兩半,大黃、芒硝各半兩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加入竹葉七片、蜂蜜三匙煎煮,飯後服用。與四物湯各半服用,能補血清熱,效果最佳。書中記載,若加入赤芍、乾葛,可治療各種熱病,療效顯著。另有記載,病情輕者宜服用桔梗湯,本方去除芒硝、黃芩,加入桔梗,能清熱解毒,且不傷中下焦。
大棗湯,治水飲作痛,峻劑不可輕用。
大戟,芫花(炒),甘遂(各等分,研)
用大棗十枚,水二杯,煎七分,去滓,入藥方寸匕約有七分服。次早當下,未下,再一服。服後體虛,以稀粥調養。
栝蔞薤白白酒湯,治胸痹喘息,咳唾胸背痛,寸沉遲,關上小緊。
栝蔞(連皮子搗,五錢),薤白(如干者,用三錢,生者,用六錢)
白酒三杯,煎八分服。加半夏二錢,名栝蔞薤白半夏湯,治胸痹不得臥,心痛徹背。
白話文:
大棗湯用於治療水飲導致的疼痛,屬於峻猛的藥方,不可輕易使用。藥方用大棗十枚,水兩杯,煎煮至七分,去渣後加入藥方寸匕約七分服用。第二天早上應該會腹瀉,如果沒有腹瀉,可再服用一次。服用後體虛,可用稀粥調養。
栝蔞薤白白酒湯用於治療胸痹喘息,咳嗽吐痰,胸背疼痛,寸脈沉遲,關脈上小緊。藥方用栝蔞連皮搗碎,五錢,薤白三錢(如果是乾燥的,用六錢如果生鮮的),白酒三杯,煎煮至八分服用。加入半夏二錢,稱為栝蔞薤白半夏湯,用於治療胸痹無法平躺,心痛徹背的症狀。
薯蕷丸,治虛勞諸不足,風氣百疾。
薯蕷(三十分),茯苓,柴胡,桔梗(各五分),白朮,芍藥,防風,芎藭,麥冬,杏仁(各六分)阿膠,人參(各七分),乾薑,甘草(各二分),白蘞,乾地黃,當歸,桂枝,神麯,豆黃卷大棗(百枚)
上二十一味,末之,煉蜜和丸如彈子大,空腹酒服一丸,一百丸為劑。
魏念庭曰:人之元氣在肺,人之陽氣在腎,既剝削,則難於遽復矣,全賴後天之穀氣資益其生。是榮衛非脾胃不能通宣,而氣血非飲食無由平復也。仲景故為虛勞諸不足而兼風氣百疾,立此薯蕷丸之法,方中以薯蕷為主,專理脾胃,上損下損,至此可以撐持,以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乾薑、豆黃卷、大棗、神麯、甘草助之,除濕益氣,而中土之令得行矣,以當歸、芎藭、芍藥、地黃、麥冬、阿膠養血滋陰,以柴胡、桂枝、防風去邪散熱,以杏仁、桔梗、白蘞下氣開鬱。
白話文:
薯蕷丸 方劑解讀
功效: 治虛勞諸不足,風氣百疾。
組成:
- 薯蕷(30分)
- 茯苓、柴胡、桔梗(各5分)
- 白朮、芍藥、防風、芎藭、麥冬、杏仁(各6分)
- 阿膠、人參(各7分)
- 乾薑、甘草(各2分)
- 白蘞、乾地黃、當歸、桂枝、神麴、豆黃卷大棗(100枚)
製法: 上述二十一味藥材,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調和成彈子大小的丸劑,空腹時用酒送服,每次一丸,共製成一百丸為一劑。
魏念庭註解:
人體的元氣儲存在肺,陽氣則在腎,一旦元氣和陽氣受損,恢復起來就相當困難。這時就需要靠後天飲食的精華來滋養生機。人體的氣血循環必須依靠脾胃來運化,而氣血的充盈也需要靠飲食來補充。
張仲景針對虛勞諸不足,同時兼有風氣百疾的病症,特地創立了薯蕷丸的方劑。方中以薯蕷為主藥,專門調理脾胃,能有效緩解上虛下損的症狀。同時,方中加入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乾薑、豆黃卷、大棗、神麴、甘草等藥材,以助薯蕷除濕益氣,使脾胃功能正常運作。再加入當歸、芎藭、芍藥、地黃、麥冬、阿膠等滋陰補血的藥材。另外,柴胡、桂枝、防風可去邪散熱,杏仁、桔梗、白蘞則能下氣開鬱。
簡而言之,薯蕷丸以薯蕷為核心,通過調理脾胃,補益氣血,散風祛邪,達到治療虛勞諸不足,風氣百疾的效果。
惟恐虛而有熱之人,滋補之藥,上拒不受,故為散其邪熱,開其逆郁,而氣血平順,補益得納,為至當不易之道也。
大黃䗪蟲丸,治五勞,虛極羸瘦腹滿,不能飲食,食傷,憂傷,房室傷,飢傷、勞傷、經絡榮衛傷,內有乾血,肌肉甲錯,目黯黑。緩中補虛。
大黃(十分,蒸),黃芩(二兩),甘草(三兩),桃仁,杏仁,虻蟲(各一升),芍藥(四兩),乾漆(一兩),乾地黃(十兩),水蛭,蠐螬(各一百枚),䗪蟲(半升)
上十二味,末之,煉蜜丸,小豆大,酒服五丸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擔心虛弱的人容易出現內熱,滋補藥物難以吸收,所以必須先散去邪熱,疏通鬱結,讓氣血流通順暢,才能有效吸收補益,這才是正確而容易的方法。
大黃䗪蟲丸用來治療五勞,症狀包括虛弱消瘦、腹脹、食慾不振、飲食不當、憂慮傷神、房事過度、飢餓過度、勞累過度、經絡氣血受損,體內有瘀血,肌肉痠痛,眼睛昏暗。此藥能緩解中焦虛弱,補益氣血。
配方包括大黃(蒸過,十分)、黃芩(二兩)、甘草(三兩)、桃仁、杏仁、虻蟲(各一升)、芍藥(四兩)、乾漆(一兩)、乾地黃(十兩)、水蛭、蠐螬(各一百枚)、䗪蟲(半升)。
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小豆,每次服五丸,用酒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
尤氏曰:風氣不去,則足以賊正氣,而長生不榮,故薯蕷丸為要方,乾血不去,則足以留新血,而滲灌不周,此丸為上劑。
愚按:此丸從《內經》四烏鰂一蘆茹丸悟出,但不如四烏鰂一蘆茹丸之平易近人也
。防己黃耆湯,治風水脈浮,身重、汗出、惡風。
防己,黃耆(各三錢),炙草(三錢五分),白朮(二錢),生薑(四片),大棗(一枚)
水二杯,煎八分服。服後如蟲行皮中,從腰下如冰,後坐被上,又以一被繞腰下,溫令微汗瘥。喘者加麻黃,胃中不和者加芍藥,氣上衝者加桂枝。
附子粳米湯,治腹中寒氣,雷鳴切痛,胸脅逆滿嘔吐。
白話文:
尤氏說:「風邪不去,就會損傷正氣,導致身體無法長生不老,所以薯蕷丸是重要的藥方。乾血不去,就會阻礙新血的生成,導致氣血循環不暢,這個丸藥是最好的治療方法。」
我認為:這個丸藥的靈感來自於《內經》中的四烏鰂一蘆茹丸,但不如四烏鰂一蘆茹丸那樣容易製作和服用。
防己黃耆湯可以治療風水入體,導致脈象浮,身體沉重、出汗、怕風等症狀。
藥方:防己、黃耆各三錢,炙甘草三錢五分,白朮二錢,生薑四片,大棗一枚。
水兩杯,煎至八分滿服用。服藥後,感覺像蟲子在皮膚中爬行,從腰部以下像冰一樣涼,然後坐在被子上,再用一條被子圍在腰部以下,溫暖身體,直到微微出汗為止。如果有喘不過氣的症狀,可以加入麻黃;如果胃部不適,可以加入芍藥;如果氣往上衝,可以加入桂枝。
附子粳米湯可以治療腹部寒氣,導致雷鳴般的疼痛,胸脅滿悶,嘔吐等症狀。
附子(二錢,制),半夏(四錢),炙草(一錢),粳米(五錢,布包),大棗(二枚)
水三杯,煎八分溫服,日夜作三服。
大黃附子湯,脅下偏痛,發熱脈緊弦者。
大黃(三錢),附子(三錢),細辛(二錢)
水二杯,煎八分服。
桂枝新加湯,治發汗後身疼痛,脈沉遲者。
桂枝,人參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,炙),大棗(十二枚),生薑,芍藥(各四兩)
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服一升,余如桂枝湯法。
大柴胡湯,治太陽病未解便傳入陽明,大便不通,熱實心煩,或寒熱往來,其脈沉實者,以此方下之。
白話文:
附子兩錢,經過炮製,半夏四錢,炙甘草一錢,粳米五錢用布包好,大棗兩枚,加水三杯,煎煮至八分,溫熱服用,一天三次,早晚各一次。此方名為大黃附子湯,適用於脅肋下方疼痛,伴隨發熱、脈象緊弦者。
大黃三錢,附子三錢,細辛兩錢,加水兩杯,煎煮至八分服用。
桂枝、人參各三兩,甘草兩兩,炙製,大棗十二枚,生薑、芍藥各四兩,以上六味藥材,加水一斗二升,以微火煮至三升,去渣,分三次溫熱服用,每次一升,其他方法與桂枝湯相同。此方名為桂枝新加湯,用於發汗後身體疼痛,脈象沉遲者。
大柴胡湯用於太陽病未解又傳入陽明經,大便不通,熱盛心煩,或寒熱往來,脈象沉實者,以此方來治療。
芍藥,黃芩,枳實(各三錢),柴胡(八錢),半夏,生薑(各五錢),大棗(四枚)
上七味,以水三杯,煮取杯半,去滓,再煎八分,溫服,日三服。一方用大黃二錢,若不加大黃恐不為大柴胡湯也。
桃仁承氣湯,治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、其人如狂,血自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當先解外,外已解,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。
桃仁(十七個),大黃(四錢),甘草(二錢),桂枝(二錢),芒硝(二錢)
上五味,以水二杯半,煮取一杯,去滓納芒硝,更上微火,至八分溫服,日三服,當微利。
白話文:
芍藥、黃芩、枳實各三錢,柴胡八錢,半夏、生薑各五錢,大棗四枚,將這七味藥材用三杯水煮,煮至剩下半杯,去渣,再煎至八分滿,溫熱服用,一天三次。有些人會在這個方子中加入二錢大黃,如果沒有加入大黃,恐怕就不是真正的柴胡湯了。
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,患者神志不清,且出現血自下部的症狀,可以有效治療。如果外感尚未解除,就不宜服用此方,應先解表,待外感解除,僅有小腹急結的情況時才能服用。
桃仁十七個,大黃四錢,甘草二錢,桂枝二錢,芒硝二錢,將五味藥材用兩杯半水煮,煮至剩下一杯,去渣,加入芒硝,再用微火煮至八分滿,溫熱服用,一天三次,服用後應略有通便效果。
小承氣湯,治陽明病潮熱,大便難,脈沉而滑,乃內實腹痛者。
大黃(四錢),厚朴(二錢,炙去皮),枳實(三錢,炙)
上三味,以水二杯,煎八分,溫服,日二服,初服湯當更衣,不爾者,再飲之,若更衣者,勿服之。
大承氣湯,治陽明病大實大滿,大便不通,腹痛大熱,其脈沉實者,此方主之。
芒硝(三合,《內臺》方三兩),大黃(四兩,酒洗),枳實(五枚,炙),厚朴(半斤,去皮,炙)
上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枳樸,取五升,去滓納大黃,煮取二升,去滓,納芒硝,更上微火一兩沸,分溫再服,得下,余勿服。
白話文:
小承氣湯,用於治療陽明病發燒、大便不通、脈搏沉而滑,屬於內部實熱腹痛的患者。
藥方:大黃四錢,厚朴二錢(炙去皮),枳實三錢(炙)
將以上三味藥材,用兩杯水煎煮至八分,溫熱服用,每日兩次。第一次服用後,如果身體感到熱,應立即更衣,否則再喝第二次。如果已經更衣,則不要再服用。
大承氣湯,用於治療陽明病實熱症狀,表現為肚子脹滿、大便不通、腹痛發熱,脈搏沉實的患者。
藥方:芒硝三合(《內臺》方用三兩),大黃四兩(酒洗),枳實五枚(炙),厚朴半斤(去皮,炙)
將以上四味藥材,用一斗水先煮枳樸,煮到剩五升,去渣,加入大黃,繼續煮到剩兩升,去渣,再加入芒硝,用微火煮沸一兩沸,分溫服下。通便後,餘下的藥液就不要再服用。
調胃承氣湯,治汗後,惡熱譫語,心煩、中滿,脈浮者主之。
大黃(四兩,去皮酒洗),甘草(二兩,炙),芒硝(半斤)
上三味,㕮咀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納芒硝,更上火微煮令沸,少少溫服之。
按:張憲公云:「承者,以卑承尊,而無專成之義。天尊地卑,一形氣也,形統於氣,故地統於天,形以承氣,故地以承天。胃、土也、坤之類也;氣,陽也,乾之屬也。胃為十二經之長,化糟粕,運精微,而成傳化之府,豈專以塊然之形,亦惟乘此乾行不息之氣耳。湯名承氣,確有此義,非取順氣之義也。
白話文:
調胃承氣湯適用於出汗後感到燥熱、神志不清、心煩意亂、腹脹,脈搏浮的症狀。藥方包括大黃四兩(去皮酒洗)、甘草二兩(炙)、芒硝半斤。將三味藥研磨成粉末,用三升水煮成一升,去渣後加入芒硝,再用微火煮沸,溫服。
」憲公此解超出前人,惜其所著者《傷寒類疏》未刊行世。憲公諱孝銘,古吳人也。
半夏瀉心湯,治傷寒五、六日,嘔而發熱者,柴胡證俱在,而以他藥下之,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,此雖以下之不為逆,必蒸蒸而振,卻發熱汗出而解。若心下滿而硬痛者,此為痞,柴胡不當與之,宜此方主之。
半夏(半升,洗),黃芩,乾薑,甘草,人參(各三兩),黃連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
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再煎,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大黃黃連瀉心湯,治傷寒大下後復發汗,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脈關上浮緊者,此方主之。若有惡寒者,表未解也,宜先解表,然後攻痞。
白話文:
憲公的解讀超越前人,可惜他的著作《傷寒類疏》沒有出版問世。憲公名叫孝銘,是吳郡人。
半夏瀉心湯用於治療傷寒發病五、六天,嘔吐且發熱的病人。柴胡證仍然存在,但用其他藥物治療後,柴胡證仍然沒有消退,可以再服用柴胡湯。雖然用下瀉藥治療並不違反病理,但患者會出現持續發熱、搖晃等症狀,然後發汗解熱。如果患者心下滿悶、堅硬疼痛,這是痞證,不適合服用柴胡湯,應該用半夏瀉心湯治療。
半夏(半升,洗淨),黃芩、乾薑、甘草、人參(各三兩),黃連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。
以上七味藥材,用水一斗,煮到六升,去渣再煎,取三升,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大黃黃連瀉心湯用於治療傷寒大瀉後再次發汗,心下痞塞,按壓時有水腫感,脈象浮緊的病人。如果有惡寒症狀,說明表證還未解除,應該先解表,然後再攻治痞證。
大黃(二兩),黃連(一兩)
以麻沸湯二升漬之,須臾絞去滓、溫再服。
附子瀉心湯,治心下痞而復惡寒。
大黃(二兩),黃芩,黃連(各一兩),附子(一枚,泡去皮,破,別煮取汁)
上四味,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,須臾絞去滓,納附子汁,分溫再服。
生薑瀉心湯,治傷寒解後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乾噫食臭,脅下有水氣,腹中雷鳴下利者。
生薑(四兩),半夏(半升),人參(三兩),乾薑(一兩),黃芩(三兩),甘草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黃連(一兩)
白話文:
大黃二兩,黃連一兩,用麻沸湯二升浸泡,一會兒後絞去藥渣,溫熱後再服用。此為附子瀉心湯,用於治療心下痞悶,並伴隨惡寒的症狀。
大黃二兩,黃芩、黃連各一兩,附子一枚去皮破開,另煮取汁。將上述四味藥切碎,用麻沸湯二升浸泡,一會兒後絞去藥渣,加入附子汁,分次溫熱後服用。此為生薑瀉心湯,用於治療傷寒痊癒後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乾嘔,食物有臭味,脅下有水氣,腹中雷鳴,下痢等症狀。
生薑四兩,半夏半升,人參三兩,乾薑一兩,黃芩三兩,甘草三兩,大棗十二枚,黃連一兩。
上八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再煎,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甘草瀉心湯,治傷寒中風,醫反下之,其人下利,日數十行,穀不化,腹中雷鳴,心下痞硬而滿,乾噫,心煩不得安,醫見人心下痞謂病不盡,復下之,其痞益甚。此非結熱,但以胃中虛,客氣上逆故也。
甘草(四兩),黃芩,乾薑(各三兩),半夏(半升),黃連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上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溫經湯
吳茱萸(三錢),當歸,芎藭,芍藥,人參,桂枝,阿膠,甘草(炙),丹皮(各二錢),生薑(三錢),半夏(二錢半),麥冬(五錢)
白話文:
將八味藥材用一斗水煮成六升,去除藥渣後再煎煮,取三升,溫溫地喝下一升,每天服用三次。
甘草瀉心湯可以治療傷寒中風,原本想用瀉藥,結果病人反而拉肚子,一天拉好幾次,吃不下東西,肚子裡咕嚕咕嚕響,心口悶痛硬實且脹滿,乾嘔,心煩意亂,坐立不安,醫生看到病人心口悶痛,認為病情沒有完全好,又給他瀉藥,結果心口悶痛更加嚴重。這不是因為熱結,而是因為胃虛,外邪上逆所致。
將甘草四兩,黃芩、乾薑各三兩,半夏半升,黃連一兩,大棗十二枚這六味藥材用一斗水煮成六升,去除藥渣後再煎煮,取三升,溫溫地喝下一升,每天服用三次。
溫經湯包含吳茱萸三錢,當歸、芎藭、芍藥、人參、桂枝、阿膠、甘草(炙)、丹皮各二錢,生薑三錢,半夏二錢半,麥冬五錢。
上十二味,以水三杯,煎至八分,溫服。亦主婦人少腹寒,久不受胎,兼治崩中去血,或月水來過多,及至期不來。方中當歸、芎藭、芍藥、阿膠,肝藥也;丹皮、桂枝,心藥也;吳茱萸,肝藥亦胃藥也;半夏,胃藥亦沖藥也;麥門冬、甘草,胃藥也;人參補五臟,生薑利諸氣也;病在經血,以血生於心,藏於肝也;沖為血海也,胃屬陽明,厥陰衝脈麗之也。
然紬繹方意,以陽明為主,吳茱萸用至三錢,驅陽明中土之寒,即以麥門冬用至五錢,滋陽明中土之燥,一寒一熱,不使偏隅,所以謂之溫也。半夏用至二錢半,生薑用至三錢者,以姜能去穢,而胃氣安,夏能降逆,而胃氣順也。其餘皆相輔而成,其溫之之用,絕無逐瘀之品,故過期不來者能通之,月來過多者能止之,少腹寒而不受胎者,並能治之,神妙不可言矣。
白話文:
將以上十二味藥材,用三杯水煎煮,直到剩下八分,溫熱服用。此方也能治療婦女下腹部寒涼,久久不能懷孕,同時也能治療崩漏出血,或是月經量過多,以及月經延遲不來的情況。
方子中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阿膠,都是滋補肝臟的藥材;丹皮、桂枝,是滋補心臟的藥材;吳茱萸,是滋補肝臟的藥材,同時也是治療胃病的藥材;半夏,是治療胃病的藥材,同時也是疏通經絡的藥材;麥門冬、甘草,是滋補胃臟的藥材;人參可以補益五臟,生薑可以疏通氣血。
由於疾病主要表現在經血方面,而血液是由心臟生成,貯存在肝臟,沖脈是血海,胃經屬陽明,衝脈與陽明經相連,所以治療重點放在陽明經。
仔細分析此方,以陽明經為主,吳茱萸用量達到三錢,是為了驅除陽明經中土的寒氣;同時用麥門冬五錢,滋養陽明經中土的乾燥,寒熱並用,不使偏頗,所以稱為溫補。半夏用量二錢半,生薑用量三錢,是因為生薑可以去穢氣,使胃氣安定,半夏可以降逆,使胃氣順暢。其他藥材都是輔助作用,溫補效果顯著,卻沒有活血化瘀的藥材,所以能夠治療月經延遲不來,也能治療月經量過多,以及下腹部寒涼導致不孕,效果非常神奇。
陰挺方,秘授此方,治婦人螞蟻瘡,又名雞冠瘡,俗名下𤺏,古名陰挺,今人呼為吃血癆是也。
飛礬(六兩),銅綠(四錢),五味,雄黃(五錢),桃仁(一兩)
共研末,煉蜜丸,每丸重四錢,以方內雄黃為衣。
按:婦人有得此症者,不肯聲張,以致毒攻臟腑,經脈不調,經閉,永不生育,面黃肌瘦,四肢無力,腰腹疼痛,不思茶飯,咳嗽痰喘,乍寒乍熱,自汗盜汗。如一月至一年之症,不知道者,或用刀割患處,命在旦夕。如遇此症,只用此丹一丸,重者二丸,坐入下部即愈。
白話文:
【陰挺方】,祕傳此方,用於治療婦人「螞蟻」瘡,又稱為雞冠瘡,俗稱下𤺏,古稱陰挺,現今多稱為吃血癆。
使用材料:
- 飛礬(六兩)
- 銅綠(四錢)
- 五味子(具體數量未明)
- 雄黃(五錢)
- 桃仁(一兩)
將以上材料共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丸狀,每個丸子重量約四錢,用方內的雄黃作為丸子的包衣。
按照古籍指示,婦人若出現此病徵,往往不敢公開討論,導致毒素侵襲五臟六腑,影響經脈運行,造成經期不調、不孕、面色蒼白、體弱無力、腰腹疼痛、不思飲食、咳嗽、痰喘、時冷時熱、自汗或盜汗等症狀。對於一月至一年間的病程,如果不知情者誤用刀割患處,則病情危急,隨時可能危及生命。若遇到此類病症,僅需服用此丹丸一顆,重病者可服用二顆,放置於下部即可痊癒。
駐車丸,治大冷洞痢,腸滑,下赤白如魚腦,日夜無度,腹痛不可忍者方。
黃連(六兩),乾薑(二兩),當歸,阿膠(各三兩)
上四味為末,以大酢八合烊膠和之,並手丸如大豆,候乾,大人飲服三十丸,小兒以意量減,日三。
按:張路玉云:「人身有車,皆附脊而行,以司精氣神之運度。羊車屬肺分,當在上,以職司化氣生精,故位反在下,鹿車屬腎分,當在下,以職司化火益氣,故位反在中,牛車屬脾分,當屬中,以職司化味歸神,故位反在上,此皆平人之常度也。修真家惡其順行之性,起滅無常,乃修逆行之道,以為內丹之基。
白話文:
駐車丸主治嚴寒引起的痢疾,腸滑,大便赤白如魚腦,日夜腹瀉不止,腹痛難忍的病症。用黃連六兩、乾薑二兩、當歸、阿膠各三兩,將藥物研磨成粉末,用大醋八合烊化阿膠,混合藥粉,搓成如大豆般大小的丸子,待其乾燥後,成人每次服用三十丸,小兒酌減,每日三次。
《千金》又以平人失其常度,而患下利崩脫,良由鹿車過駛,趲動羊車過動,以致精血不藏,牛車過疲,不能隨鹿車之馳驟,以致水穀不克。故用乾薑以助牛車之健運,黃連以挽鹿車之傾危,阿膠以救羊車之奔迫,當歸以理血氣之散亂,庶精、氣、神各歸其統,而無崩脫之虞,且冷痢得乾薑可瘳,熱利得黃連可瘥,冷熱交錯,得姜連可解,阿膠可滋乾薑之燥,當歸可和黃連之寒,不特為久痢神丹,尤為休息之專藥。」
附錄刀槍跌打神方
白附子(麵粉裹為衣,置火上煨熟),天麻(酒炒),防風,白芷,南星(酒炒),羌活(各等分)
上六味,各等分,研細末,敷傷處。傷重者,用童便並老酒服四、五錢,傷輕者,用酒服二、三錢可也。
白話文:
《千金》中提到,普通人失去正常狀態,患上腹瀉、脫肛,是因為精力過度消耗,就像鹿車過快駕駛,羊車過於奔動,導致精血無法保存,牛車過於疲憊,無法跟上鹿車的快速移動,導致水谷無法消化。所以用乾薑幫助牛車強健運作,黃連挽救鹿車的傾斜,阿膠拯救羊車的奔波,當歸調理血氣的散亂,這樣精氣神各歸其位,就不會有崩脫的危險。而且寒痢用乾薑可以痊癒,熱痢用黃連可以好轉,冷熱交錯,用乾薑黃連可以解救,阿膠可以滋潤乾薑的燥熱,當歸可以調和黃連的寒性,不僅是治療久痢的良藥,更是休息的專用藥。
附錄:刀槍跌打神方
白附子(麵粉包裹,放在火上煨熟),天麻(用酒炒),防風,白芷,南星(用酒炒),羌活(各等分)
將以上六味藥材,各等分,研磨成細粉,敷在傷處。傷勢嚴重者,用童尿和老酒服用四、五錢,傷勢輕者,用酒服用二、三錢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