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實在易》~ 卷四 (6)
卷四 (6)
1. 三消詩
上消(人參)白虎(湯)中(消調胃)承氣(湯),下消腎氣丸可貴,趙氏治腎統三消,地黃丸料(一斤加)桂(心)五味子(各一兩,水煎冷服。)
白話文:
對於糖尿病的三個階段,有以下的治療方式:第一階段(上消)可用人參來調理,第二階段(中消)則用白虎湯和調胃承氣湯來治療,第三階段(下消)則使用腎氣丸,這藥方極為珍貴。
趙氏的治療方式是從腎臟開始,統合治療三個階段的糖尿病。其處方為地黃丸,原本的地黃丸材料在一斤的基礎上,再加入一兩的肉桂和五味子,用水煎煮後待涼服用。
2. 附錄張隱菴消渴論
病陽明之燥熱而消渴者,白虎湯主之,此外因之渴也。胃氣弱而津液不生者,人參湯主之,此內因之渴也。有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,肺不能通調水道,而但消渴者,人但知以涼潤之藥治渴,不知脾喜燥而肺惡寒。試觀泄瀉者必渴,此因水津不能上輸,而惟下泄故爾。以燥脾之藥治之,水液上升即不渴矣。故以涼潤治渴,人皆知之,以燥熱治渴,人所不知也。
人參湯方解(按:理中丸原方參、朮、薑、草各三兩,人參湯甘草則用四兩,以此分別。)
程郊倩云:參、朮、炙草,所以固中州,乾薑守中,必假之焰釜薪而騰陽氣。是以谷入於陰,長氣於陽,上輸華蓋,下攝州都,五臟六腑,皆以受氣矣,此理中之旨也。
白話文:
對於因陽明經的燥熱導致的口渴病症,白虎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,這是外因引發的口渴。若是因為胃氣虛弱,無法生成津液導致的口渴,則應使用人參湯作為治療,這是內因造成的口渴。有些情況下,脾臟無法為胃部運行津液,肺臟又無法調節水道,只會產生口渴,人們往往只知道用清涼滋潤的藥物來治療口渴,卻忽略了脾臟喜歡乾燥,肺臟則畏懼寒冷。實際上,拉肚子的人通常也會口渴,這就是因為水津無法向上輸送,只能向下排泄的緣故。使用使脾臟乾燥的藥物來治療,一旦水液能夠向上輸送,就不會再感到口渴了。因此,用清涼滋潤的藥物治療口渴是大家都知道的,但用燥熱的藥物治療口渴,則是很多人不知道的。
接下來解釋人參湯的方劑(註:理中丸原本的配方是人參、白朮、薑、甘草各三兩,但在人參湯中,甘草的用量增加到四兩,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。)
程郊倩說:人參、白朮和炙甘草,可以鞏固中焦,乾薑的作用在於保持中焦的穩定,必須藉助其像爐火一樣的力量來提升陽氣。這樣,食物進入人體後,能在陰性環境中被消化吸收,而在陽性環境中生長氣血,向上輸送到肺部,向下控制膀胱,五臟六腑都能得到充足的氣血供應,這就是理中丸的核心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