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實在易》~ 卷二 (3)
卷二 (3)
1. 續論
蓋此證以風木為本,以陰寒為標,以少陽之火熱為中見,所以然者,三陰至厥陰為陰之已極,故不從標本,而從中見也。寒熱二證,最宜細辨,如不得中見之化,則為寒證。《傷寒論》謂:「脈微手足厥冷,煩躁,灸厥陰,厥不還者死。」若欲於死證求生,舍通脈四逆湯兼以灸法,萬無生理。
如中見之化太過,則為熱證。《傷寒論》謂:「渴欲飲水者,少少與之愈」。又謂:「脈滑而厥者,里有熱也,白虎湯主之。」又謂:「下利脈沉弦者,下重也。」喻嘉言借用小柴胡湯。又謂:「熱利下重者,白頭翁湯主之。」又謂:「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又謂下利譫語者,有燥屎故也,宜小承氣湯。」又謂:「下利後更煩,按之心下濡者,虛煩也,宜梔子豉湯。
」余合前後各條,而細繹論中之旨,厥陰為陰之極,若不得中見之化,其死倍速於他經。故吳茱萸湯《傷寒論》本篇只治乾嘔吐涎沫,頭痛之病。而余則以大吐,大利不止,若見吐蛔而厥者,恐烏梅丸力量有限,用此方加烏梅九個,往往獲效。此又仲景法外之法,方外之方也。
先聖謂從陽入陰者死,陰指三陰而言也。此旨甚微,非熟於陰陽大論及《傷寒論》者,不足以語此。
門人問曰:庚辰,辛巳歲,吾閩患此而死者不少,然皆起於五月,盛於六、七月,至白露後漸輕而易愈。且庚辰入歲大旱而熱甚,人謂病由熱逼,辛巳入夏大澇而寒甚,人謂病由寒侵。而兩歲病形如一,其故何也。余曰:此問正不可少。《內經》云:「春傷於風,夏生飧泄。
」又曰:「久風生飧泄。」此為伏氣乘時而發之病。蓋五月建午,陰生於午也。六月建未,陰至未而盛也。長夏之時,脾土當旺,脾為陰中之至陰,陰盛生內寒,兼以受侮日久,中見無權,純是陰寒用事,故吐瀉多起此兩月。亦有發於前後者,氣之來去遲速主之也。至白露後,則為大瘕泄,又當別論。
其不以旱潦寒熱分者,以病自內出,在無形之氣化,不在有形寒熱之類也。病形略同,應時而作,所以謂之時(疫)。門人等退而喜曰:小子等承誨,而知此證之所以然,又於夫子引「春傷於風」等句,而知吳茱萸湯一方,不止為厥陰證言也。
蓋脾坤土也,胃艮土也,吐瀉無度,四肢逆冷,是脾敗而胃亦敗,兩土同崩,其為《周易》「山地剝」之象乎?今得吳茱萸湯,養東方之生氣而可與足太陰脾土,足陽明胃土合德,土木無忤,其為《周易》「地雷復」之象乎?此湯能轉剝為復,所以為此證之神劑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的根本原因是風木,表現出來的是陰寒,中間夾雜著少陽的火熱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三陰經走到厥陰經時,陰氣已經達到極點,所以病症不會單純依照表裡或根本來發展,而是從中間的症狀顯現出來。寒症和熱症這兩種情況,最需要仔細辨別。如果中間的症狀沒有發生變化,那就會變成寒症。《傷寒論》說:「脈象微弱,手腳冰冷,煩躁不安,用艾灸治療厥陰經,如果厥逆的症狀沒有恢復,就會死亡。」如果想要從必死的狀況中求得生機,除了使用通脈四逆湯,並配合艾灸治療,就沒有其他存活的機會。
如果中間的症狀變化過於強烈,就會變成熱症。《傷寒論》說:「口渴想喝水的,少量給他喝水就會好轉。」又說:「脈象滑而且出現厥逆的,表示體內有熱,應該用白虎湯治療。」又說:「下痢而且脈象沉弦的,表示大便有下墜感。」喻嘉言借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又說:「熱痢而且有下墜感的,應該用白頭翁湯治療。」又說:「下痢而且想喝水的,是因為體內有熱,應該用白頭翁湯治療。」又說:「下痢而且說胡話的,是因為腸道內有乾燥的糞便,應該用小承氣湯治療。」又說:「下痢後更加煩躁,按壓心下感覺柔軟的,是虛煩,應該用梔子豉湯。」
我綜合前後的各種條文,仔細分析論中的含義,厥陰經是陰氣的極點,如果中間的症狀沒有發生變化,死亡的速度會比其他經脈更快。所以吳茱萸湯在《傷寒論》本篇中只治療乾嘔、吐口水、頭痛等疾病。而我則將它用於治療嚴重嘔吐、腹瀉不止,如果出現吐蛔蟲而且有厥逆現象的,恐怕烏梅丸藥力不足,用這個方子再加九個烏梅,往往能見效。這又是張仲景醫術之外的方法、方劑之外的方劑了。
古人說從陽轉入陰經的人會死亡,陰經指的是三陰經。這個道理非常深奧,如果不是對陰陽的理論和《傷寒論》非常熟悉的人,不足以談論這個問題。
學生問道:庚辰、辛巳這兩年,我們福建地區很多人患上這種病而死亡,而且都從五月開始發病,六、七月病情最嚴重,到了白露以後才逐漸減輕而容易治癒。庚辰年入冬大旱而且天氣炎熱,人們說病是由於熱氣逼迫所造成的;辛巳年入夏大水而且天氣寒冷,人們說病是由於寒氣侵襲所造成的。但是這兩年病症的表現卻一樣,這是什麼原因呢?我說:這個問題問得很好。《內經》說:「春天受風邪,夏天會發生食物消化不良而腹瀉。」又說:「長期受風邪,會產生食物消化不良而腹瀉。」這是一種潛伏的病邪在適當的時機發作的疾病。因為五月建午,陰氣從午時開始產生;六月建未,陰氣到未時最盛。長夏的時候,脾土當令,脾是陰氣中最陰的,陰氣盛就會產生內寒,加上長期受壓制,中間的症狀沒有力量,完全是陰寒在起作用,所以嘔吐腹瀉多發生在這兩個月。也有發生在前後月份的,這要由氣的來去快慢來決定。到了白露以後,則會變成大腸腹瀉,這又要另當別論了。
這種病症不以旱澇寒熱來區分的原因,是因為病是從體內產生,屬於無形的氣化作用,而不是有形的寒熱之類的因素。病症表現大致相同,並且在特定的季節發作,所以稱之為時疫。學生們退下後高興地說:我們接受了老師的教誨,了解了這種病症的來龍去脈,也從老師引用的「春天受風邪」等句子中,知道吳茱萸湯這個方子,不只是針對厥陰經的病症而言。
因為脾屬於坤土,胃屬於艮土,嘔吐腹瀉不止,四肢冰冷,這是脾臟衰敗,胃也跟著衰敗,兩者同時崩潰,這不正是《周易》中「山地剝」的卦象嗎?現在得到吳茱萸湯,可以滋養東方的生氣,而能與足太陰脾土、足陽明胃土相合,使土木不再互相衝突,這不正是《周易》中「地雷復」的卦象嗎?這個方子能夠使剝落轉為復興,所以是治療這種病症的神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