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實在易》~ 卷三 (9)
卷三 (9)
1. 食亦詩
食亦皆因胃熱乘,雖能納穀瘦難勝,慈雲若骨垂甘露,榮衛氳氤氣上騰。
黃疸證,已食如飢,但欲安臥,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黃是也。此為胃熱脾寒,寒則生濕,或胃得風而脾熱,得寒而濕。濕熱內郁,則膀胱之氣不化,膀胱主一身之肌表,不化氣則濕熱無去路而成疸矣。《金匱淺注》言之最詳,今惟以陰陽提其大綱。凡陰黃疸,色暗如熏黃,短氣,小便自利,證多虛,宜理中湯、建中湯之類主之。
陽黃疸,色明如橘子,氣逆,小便不利,證多實,宜茵陳蒿湯、梔子柏皮湯之類主之。又有從房事而得者,身黃而額上黑,微汗出,手足心熱,名女勞疸。取婦人月經布和血燒灰,空腹酒服方寸匕,日再,不過三日必愈。然《金匱淺注》不可不讀。此黃色雖現於表,而鬱熱則盛於裡,故列於裡證。
白話文:
【食亦詩】
這首詩在講,飲食過量往往是因為胃火旺盛,雖然能夠吃得下飯,但身體卻瘦弱無法承受。如果慈悲的雲朵能降下甘露,那麼我們身體的營養與防禦能力就會像蒸氣一樣上升。
黃疸病,病人吃了東西還是覺得餓,只想躺著休息,全身包括臉和眼睛以及小便都會變黃。這是因為胃部有熱而脾臟偏寒,脾寒就會產生濕氣,或者胃部受風影響導致脾熱,受寒影響則會產生濕氣。當濕熱在體內鬱積,膀胱的氣就無法正常運作,膀胱主掌身體的肌膚表面,如果無法運化氣,那麼濕熱就沒有出路,於是形成黃疸。《金匱淺注》對此有詳細解釋,現在只以陰陽來概括主要觀點。
對於陰黃疸,皮膚顏色較暗沉,像是被煙燻過的黃色,呼吸短促,小便順暢,症狀多屬虛弱,適合服用理中湯、建中湯等藥物。
對於陽黃疸,皮膚顏色明亮如同橘子,呼吸困難,小便不順,症狀多屬實證,適合服用茵陳蒿湯、梔子柏皮湯等藥物。
另外,還有一種是由性行為引發的黃疸,身體泛黃,額頭呈現黑色,微微出汗,手腳心熱,稱為女勞疸。可取婦女月經後的衛生棉,連同血一起燒成灰,空腹時以酒送服一立方厘米的份量,每天兩次,不出三天必會好轉。然而,《金匱淺注》是一定要閱讀的。這種黃色雖然是表現在皮膚上,但其實是體內的熱氣鬱積所導致,所以被歸類在內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