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實在易》~ 卷五 (6)
卷五 (6)
1. 濕症
二術大棗,治諸濕及痰飲。
白朮(三錢),蒼朮(二錢),茯苓,半夏(各二錢),陳皮,炙草(各一錢)
加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煎。
白話文:
這道方子叫做「二術大棗湯」,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濕氣和痰飲。
藥材包括:
- 白朮(三錢)
- 蒼朮(二錢)
- 茯苓(二錢)
- 半夏(二錢)
- 陳皮(一錢)
- 炙草(一錢)
此外,還需要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兩枚,一起煎煮服用。
2. 腫症
五皮飲,治一切氣腫水腫。
茯苓皮,大腹皮,桑白皮,陳皮(各一錢半),生薑皮(七分)
水煎服。
此藥以皮治皮,不動臟腑,勿以平易而忽之。
四君子湯
人參,白朮,茯苓(各二錢),炙草(一錢)
加生薑、大棗煎服。
白話文:
五皮飲,專治各種氣腫水腫。藥方使用茯苓皮、大腹皮、桑白皮、陳皮(各一錢半)、生薑皮(七分),水煎服。此藥以皮治皮,不傷內臟,不可輕視其功效。
四君子湯則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(各二錢)、炙草(一錢)組成,加入生薑、大棗水煎服用。
小青龍湯,真武湯(俱見《傷寒》)
導水茯苓湯,治水腫,頭面手足,遍身如爛瓜之狀,按而塌陷,胸腹喘滿,不能轉側安睡,飲食不下,小便秘澀,溺出如割,或如豆汁而絕少,服喘嗽氣逆諸藥不效者,用此即漸利而愈。
澤瀉,赤茯苓,麥冬,白朮(各三兩),桑白皮,紫蘇,檳榔,木瓜(各一兩),大腹皮,陳皮砂仁,木香(各七錢五分)
白話文:
導水茯苓湯
「小青龍湯」、「真武湯」(這兩種湯方,都可以參考《傷寒論》)
導水茯苓湯用來治療水腫,患者頭面、手足,全身如同爛瓜一般,按壓下去會凹陷,胸腹脹滿,無法翻身安睡,食慾不振,小便閉塞,排尿時感覺像是被割了一樣,或像豆漿一樣稀少,服用治療咳嗽、喘氣、氣逆的藥物都沒有效果。使用導水茯苓湯,可以漸漸地使小便通暢,最終痊癒。
藥方如下:
- 澤瀉、赤茯苓、麥冬、白朮(各三兩)
- 桑白皮、紫蘇、檳榔、木瓜(各一兩)
- 大腹皮、陳皮、砂仁、木香(各七錢五分)
每服一、二兩,水二杯,燈草三十根,煎八分,食遠服。病重者可用五兩濃煎,五更服。
麻黃甘草湯(《金匱》)
麻黃(三錢),甘草(一錢)
水二杯,先煮麻黃至一杯半,去滓,入甘草,煎八分服。
此方上宣肺氣,中助土氣,外行水氣,其功居於濟生腎氣丸之上。且腫症與傷寒症不同,傷寒症恐過汗亡陽,腫症以汗愈多而愈妙。水從汗泄,時醫謂須「開鬼門」,並無亡陽之說。
麻黃附子甘草湯,即前方加附子一錢五分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一到二兩,用水兩杯,燈芯草三十根,煎煮到八分,飯後服用。病情嚴重者可以用五兩濃煎,在五更時服用。
此與《傷寒論》之分數略異,即以溫經散寒之法,變為溫經利水之方。
濟生腎氣丸,治水腫,小便短少,氣喘者。
熟地(四兩),茯苓(三兩),山茱萸,懷山藥,丹皮,澤瀉,牛膝,車前子,肉桂(各一兩),附子(五錢,泡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,燈草湯送下三錢,一日兩服。
神仙九氣湯(神仙,言藥之靈驗也。九氣,怒、喜、悲、恐、寒、暑、驚、勞、思是也。《經》曰:怒則風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寒則氣收,暑則氣泄,勞則氣耗,思則氣結,驚則氣亂。故云然。)
白話文:
這方劑與《傷寒論》中的方劑略有不同,是以溫經散寒之法,轉化為溫經利水之方。
濟生腎氣丸,用於治療水腫、小便短少、氣喘的病症。
處方:熟地黃(四兩)、茯苓(三兩)、山茱萸、懷山藥、丹皮、澤瀉、牛膝、車前子、肉桂(各一兩)、附子(五錢,泡製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,以燈草湯送服,每次三錢,一日兩服。
神仙九氣湯(「神仙」指的是藥效靈驗, 「九氣」指的是怒、喜、悲、恐、寒、暑、驚、勞、思這九種情緒。醫書上說:怒則風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寒則氣收,暑則氣泄,勞則氣耗,思則氣結,驚則氣亂。因此稱此方為「神仙九氣湯」。)
薑黃,香附(炒)
上各為細末,每服五、六錢,空心淡鹽湯調服。愚治膚脹,用溫酒下。
壺隱子曰:不佞用之以治膚脹,其效如神。
白話文:
['薑黃', '香附(炒)']
以上各藥品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至六錢,空腹時以淡鹽水調和後服用。我用它來治療皮膚浮腫,效果如同神靈一般。
壺隱子說:我不幸使用這方法來治療皮膚浮腫,其效果神妙無比。
3. 頭痛
逍遙散,治一切郁病,寒熱往來,及頭痛,婦人經水不調。
柴胡,當歸,芍藥,白朮,茯苓(各一錢半),炙草(八方),薄荷(五分)
水煎服。
當歸補血湯,治血虛發熱如神(《經》云:脈虛則血虛,血虛則發熱,症象白虎,惟脈不長實。)
炙耆(一兩),當歸(三錢)
水煎服。
尤氏《金匱翼》有生地黃五錢,甘草一錢(按:尤氏《金匱翼》此方,各書未載,徐炳南此時聲名藉藉,其訂刻此書,諒亦不肯阿好。)
白話文:
逍遙散可以治療各種郁病,包括寒熱交替、頭痛,以及婦女月經不調。處方為柴胡、當歸、芍藥、白朮、茯苓各一錢半,炙甘草八分,薄荷五分,水煎服。
當歸補血湯則用於治療血虛發熱,症狀類似白虎湯,但脈象不長實。處方為炙黃芪一兩,當歸三錢,水煎服。尤氏《金匱翼》中還加入生地黃五錢、甘草一錢。
左歸飲,治腎水大虛,能治六味丸所不能治之症,妙在甘草大甘,從脾以輸精於腎也。
熟地(四五錢或二兩),山藥,山茱萸(各二錢三錢),茯苓(二錢),枸杞(二三錢),炙草(二錢或三錢)
水煎服。
去茯苓、炙草,加菟絲子、龜膠、鹿膠、牛膝,蜜丸,名左歸丸。
吳茱萸湯,治陽明食谷欲吐,乾嘔,吐涎沫,少陰吐利,煩躁欲死者,頭痛如破者。
白話文:
左歸飲,用於治療腎精大虛的病症,可以治療六味丸無法治癒的病症,精妙之處在於甘草味甘性溫,能從脾經輸送精氣到腎經。
配方:熟地(四五錢或二兩)、山藥、山茱萸(各二錢三錢)、茯苓(二錢)、枸杞(二三錢)、炙甘草(二錢或三錢)
水煎服。
如果去掉茯苓和炙甘草,加入菟絲子、龜膠、鹿膠、牛膝,製成蜜丸,則稱為左歸丸。
吳茱萸湯,用於治療陽明經的食慾不振,想吐,乾嘔,吐口水,少陰經的嘔吐腹瀉,煩躁不安,快要死去的病症,以及頭痛欲裂的症狀。
吳茱萸(泡,二錢半),人參(一錢半),生薑(五錢)
加大棗五枚,水煎服。
清震湯(《保命》),治雷頭風,頭面疙瘩,憎寒,拘急,發熱,狀如傷寒(疙瘩宜刺出血。)
升麻(二錢),蒼朮(四錢),荷葉(全者一個)
水煎,食後服。
透頂散(《本事》),治偏正頭風,遠年近日皆效,並治鼻塞不聞香臭。
白話文:
取吳茱萸二錢半,人參一錢半,生薑五錢,大棗五枚,水煎服用。此為清震湯,出自《保命》,可治雷頭風,症狀包括頭面長疙瘩,怕冷,身體緊繃,發熱,類似傷寒(疙瘩可用針刺出血)。
另取升麻二錢,蒼朮四錢,荷葉一個,水煎,飯後服用。此為透頂散,出自《本事》,可治偏頭痛,無論是久病或新病皆有效,也能治鼻塞不通,聞不到香味和臭味。
細辛(三莖),瓜蒂,丁香,糯米(各七粒,一作赤小豆),龍腦(半分),麝香(一分)
研末,置小口罐中,緊塞罐口,令患人口含清水,隨左右搐一豆大於鼻中,良久,涎出即安。不愈,三日後再搐。
(孫男心典)按:此本《金匱》納藥鼻中取黃涎之法,酒客多濕,頭重者宜之。
又法,治偏正頭風,以生萊菔搗汁,令患者仰臥,以汁灌鼻中,左痛灌右,右痛灌左,左右俱痛俱灌之。
白話文:
將細辛(三莖)、瓜蒂、丁香、糯米(或赤小豆,各七粒)、龍腦(半分)、麝香(一分)研成粉末,放入小口罐中,蓋緊罐口。讓患者含一口清水,然後將一小粒藥粉塞入鼻孔中,保持一段時間,待流出鼻涕後即可緩解。若未見效,三日後可再次塞藥。
此法出自《金匱要略》,適合因飲酒過度導致頭昏腦脹的人。
另一個治療偏頭痛的方法是將生蘿蔔搗汁,讓患者仰臥,將蘿蔔汁灌入鼻孔,左側疼痛灌右側,右側疼痛灌左側,若兩側都痛就同時灌入。
又頭風有偏正之殊,其病皆在少陽,陽明之絡,以毫刺針痛處數穴,立效。
張石頑云:外用法不若蒸法最效。方用川芎半兩,晚蠶砂二兩,殭蠶如患人年歲之數,以水五碗,煎至三碗,就炒鍋中以厚紙糊滿,中開錢大一孔,取藥氣熏蒸痛處,每日一次,雖年久者,三、五次,永不再發。平時置新鮮木瓜於枕邊,取香氣透達,引散肝風,亦良法也。
白話文:
頭痛有偏頭疼和正頭疼之分,這些病症都位於少陽和陽明經絡,可以用毫針刺痛處的幾個穴位,馬上見效。
張石頑說:外用藥不如蒸藥效果最好。方法是用川芎半兩,蠶砂二兩,殭蠶數量等同患者的年齡,加水五碗,煎至三碗,然後用厚紙糊滿炒鍋,中間開一個錢幣大小的孔,用藥氣熏蒸疼痛的地方,每天一次,即使是多年的病症,三五次就能徹底治癒。平時在枕邊放新鮮木瓜,利用其香氣透達,引散肝風,也是很好的方法。